具有交换结合区取向的双重可变区抗体样结合蛋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33747发布日期:2019-09-21 00:5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包含形成4个抗原结合位点的4条多肽链的抗体样结合蛋白,其中2条多肽链具有由下式表示的结构:

VL1-L1-VL2-L2-CL[I]

并且2条多肽链具有由下式表示的结构:

VH2-L3-VH1-L4-CH1-Fc[II]

其中:

VL1为第一免疫球蛋白轻链可变结构域;

VL2为第二免疫球蛋白轻链可变结构域;

VH1为第一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结构域;

VH2为第二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结构域;

CL为免疫球蛋白轻链恒定结构域;

CH1为免疫球蛋白CH1重链恒定结构域;

Fc为免疫球蛋白铰链区和CH2、CH3免疫球蛋白重链恒定结构域;和

L1、L2、L3和L4为氨基酸接头;

且其中式I的多肽和式II的多肽形成交换轻链-重链对。

2.一种包含形成两个抗原结合位点的2条多肽链的抗体样结合蛋白,其中第一多肽链具有由下式表示的结构:

VL1-L1-VL2-L2-CL[I]

并且第二多肽链具有由下式表示的结构:

VH2-L3-VH1-L4-CH1[II]

其中:

VL1为第一免疫球蛋白轻链可变结构域;

VL2为第二免疫球蛋白轻链可变结构域;

VH1为第一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结构域;

VH2为第二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结构域;

CL为免疫球蛋白轻链恒定结构域;

CH1为免疫球蛋白CH1重链恒定结构域;和

L1、L2、L3和L4为氨基酸接头;

且其中第一和第二多肽形成交换轻链-重链对。

3.一种分离的核酸分子,其包含编码权利要求1或2的抗体样结合蛋白的核苷酸序列。

4.一种表达载体,其包含权利要求3的核酸分子。

5.一种分离的宿主细胞,其包含权利要求3的核酸分子或权利要求4的表达载体。

6.一种药物组合物,其包含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和治疗有效量的权利要求1或2的抗体样结合蛋白。

7.一种用于制备权利要求1的抗体样结合蛋白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细胞中表达编码多肽的一种或多种核酸分子,所述多肽具有由下式[I]和式[II]表示的结构:

VL1-L1-VL2-L2-CL[I]

VH2-L3-VH1-L4-CH1-Fc[II]

其中:

VL1为第一免疫球蛋白轻链可变结构域;

VL2为第二免疫球蛋白轻链可变结构域;

VH1为第一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结构域;

VH2为第二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结构域;

CL为免疫球蛋白轻链恒定结构域;

CH1为免疫球蛋白CH1重链恒定结构域;

Fc为免疫球蛋白铰链区和CH2、CH3免疫球蛋白重链恒定结构域;和

L1、L2、L3和L4为氨基酸接头;

且其中式I的多肽和式II的多肽形成交换轻链-重链对。

8.一种用于制备权利要求2的抗体样结合蛋白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细胞中表达编码多肽的一种或多种核酸分子,所述多肽具有由下式[I]和式[II]表示的结构:

VL1-L1-VL2-L2-CL[I]

VH2-L3-VH1-L4-CH1[II]

其中:

VL1为第一免疫球蛋白轻链可变结构域;

VL2为第二免疫球蛋白轻链可变结构域;

VH1为第一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结构域;

VH2为第二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结构域;

CL为免疫球蛋白轻链恒定结构域;

CH1为免疫球蛋白CH1重链恒定结构域;和

L1、L2、L3和L4为氨基酸接头;

且其中式I的多肽和式II的多肽形成交换轻链-重链对。

9.一种制备包含形成4个抗原结合位点的4条多肽链的抗体样结合蛋白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a)鉴定结合第一靶抗原的第一抗体可变结构域和结合第二靶抗原的第二抗体可变结构域,所述可变结构域各含有VL和VH;

(b)指定轻链或重链作为模板链;

(c)指定第一抗体可变结构域或第二抗体可变结构域的VL作为VL1;

(d)按照下式[I]和式[II]指定VL2、VH1和VH2:

VL1-L1-VL2-L2-CL[I]

VH2-L3-VH1-L4-CH1-Fc[II]

(e)确定L1、L2、L3和L4的最大和最小长度;

(f)产生式I和式II的多肽结构;

(g)选出当组合形成抗体样结合蛋白时,结合第一靶抗原和第二靶抗原的式I和式II的多肽结构;

其中:

VL1为第一免疫球蛋白轻链可变结构域;

VL2为第二免疫球蛋白轻链可变结构域;

VH1为第一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结构域;

VH2为第二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结构域;

CL为免疫球蛋白轻链恒定结构域;

CH1为免疫球蛋白CH1重链恒定结构域;

Fc为免疫球蛋白铰链区和CH2、CH3免疫球蛋白重链恒定结构域;和

L1、L2、L3和L4为氨基酸接头;

且其中式I的多肽和式II的多肽形成交换轻链-重链对。

10.一种制备包含形成4个抗原结合位点的4条多肽链的抗体样结合蛋白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a)鉴定结合第一靶抗原的第一抗体可变结构域和结合第二靶抗原的第二抗体可变结构域,所述可变结构域各含有VL和VH;

(b)指定轻链或重链作为模板链;

(c)指定第一抗体可变结构域或第二抗体可变结构域的VL作为VL1;

(d)按照下式[I]和式[II]指定VL2、VH1和VH2:

VL1-L1-VL2-L2-CL[I]

VH2-L3-VH1-L4-CH1[II]

(e)确定L1、L2、L3和L4的最大和最小长度;

(f)产生式I和式II的多肽结构;

(g)选出当组合形成抗体样结合蛋白时,结合第一靶抗原和第二靶抗原的式I和式II的多肽结构;

其中:

VL1为第一免疫球蛋白轻链可变结构域;

VL2为第二免疫球蛋白轻链可变结构域;

VH1为第一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结构域;

VH2为第二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结构域;

CL为免疫球蛋白轻链恒定结构域;

CH1为免疫球蛋白CH1重链恒定结构域;和

L1、L2、L3和L4为氨基酸接头;

且其中式I的多肽和式II的多肽形成交换轻链-重链对。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