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菌丝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60974发布日期:2020-05-08 14:00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菌丝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菌丝培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菌丝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在微生物试验中,经常需要将液体培养的真菌菌丝体与其发酵液进行分离,在分离的过程中,由于不同属性的真菌菌丝体的形态特征、菌丝之间纠结程度和发酵液粘稠度不同,会导致不同的菌丝收集效果;若收集的菌丝体中残留少量的发酵液,其中的小分子化合物及蛋白等物质会干扰实验结果。

由于现有的生物菌丝培养装置只能对生物菌丝进行培养,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分离,操作者在进行微生物实验时,需要将真菌菌丝体的发酵产物平摊在纱布上,操作者使用无菌乳胶手套,将纱布细心卷起来,双手反向拧紧纱布,使发酵液与菌丝体分离,待无液体流下时,展开纱布,收集菌丝体,这种收集方法步骤繁多、操作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菌丝培养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培养装置中菌丝体的收集操作步骤繁多、操作复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物菌丝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皿主体以及与培养皿主体转动连接的培养皿盖,培养皿主体内壁设置有第一纱布套,培养皿盖底部套接有第二纱布套,第一纱布套顶部延伸有四个折耳,培养皿主体外侧开设有四个滑动槽,滑动槽内设置有滑动杆,四个滑动杆的底部外侧固定连接有环形套,滑动杆远离环形套的一端与折耳底部粘接。

优选的,培养皿主体外侧滑动连接有限位杆,培养皿盖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凸块。

优选的,第一纱布套的高度不小于培养皿主体的高度。

优选的,培养皿盖上端部的外表面与第一纱布套的内腔贴合,培养皿盖的下端部表面与第二纱布套的内腔贴合,第二纱布套的外表面与第一纱布套的内壁贴合。

优选的,滑动杆的外表面与培养皿主体的外表面弧度大小一致。

优选的,环形套与培养皿主体过盈配合。

优选的,滑动杆的高度不小于培养皿主体内腔至培养皿盖底部的距离。

优选的,培养皿盖上开设有多个呈中心对称分布的透气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环形套带动四个滑动杆向上移动,带动第一纱布套向上运动至第二纱布套处,通过第一纱布套与第二纱布套的挤压,将培养皿主体中的发酵液进行挤压流入培养皿主体中,直至发酵液没有为止,打开培养皿盖,取出第一纱布套,即可快速的对菌丝体进行收集,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培养皿主体;2、培养皿盖;3、第一纱布套;4、第二纱布套;5、折耳;6、滑动槽;7、滑动杆;8、环形套;9、限位杆;10、凸块;11、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3,一种生物菌丝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皿主体1以及与培养皿主体1转动连接的培养皿盖2,培养皿主体1内壁设置有第一纱布套3,培养皿盖2底部套接有第二纱布套4,第一纱布套3顶部延伸有四个折耳5,培养皿主体1外侧开设有四个滑动槽6,滑动槽6内设置有滑动杆7,四个滑动杆7的底部外侧固定连接有环形套8,滑动杆7远离环形套8的一端与折耳5底部粘接,在对生物菌丝体进行收集试验时,通过环形套8带动四个滑动杆7向上移动,由于滑动杆7与第一纱布套3的折耳5部位粘接,带动第一纱布套3向上运动至第二纱布套4处,通过第一纱布套3与第二纱布套4的挤压,将培养皿主体1中的发酵液进行挤压流入培养皿主体1中,直至发酵液没有为止,打开培养皿盖2,由于第二纱布套4与培养皿盖2为套接,进行挤压时第二纱布套4与第一纱布套3由于发酵液连为一体,取出第一纱布套3,即可对菌丝体进行收集,然后进行微生物试验,操作步骤少、简单快速。

进一步的,培养皿主体1外侧滑动连接有限位杆9,培养皿盖2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凸块10,加固对培养皿盖2与培养皿主体1的连接,便于第一纱布套3与第二纱布套4对发酵液进行挤压流出。

进一步的,第一纱布套3的高度不小于培养皿主体1的高度,便于第一纱布套3向上移动,同时增强培养皿盖2与培养皿主体1的相对密封性,保证生物菌丝体洁净的培养环境,防止菌丝体收到污染。

进一步的,培养皿盖2上端部的外表面与第一纱布套3的内腔贴合,增强培养皿盖2与培养皿主体1的相对密封性,培养皿盖2的下端部表面与第二纱布套4的内腔贴合,便于第二纱布套4与培养皿盖2的套接,第二纱布套4的外表面与第一纱布套3的内壁贴合,便于第二纱布套4与第一纱布套3的挤压,连为一体。

进一步的,滑动杆7的外表面与培养皿主体1的外表面弧度大小一致,保证培养皿主体1的外观,便于滑动杆7在滑动槽6内的滑动。

进一步的,环形套8与培养皿主体1过盈配合,使滑动杆7运行的更加平稳,挤压效果更好,从而稳定的去除菌丝体培养液中的发酵液。

进一步的,滑动杆7的高度不小于培养皿主体1内腔至培养皿盖2底部的距离,有效保障第一纱布套3与第二纱布套4进行充分挤压,去除菌丝体培养液中的发酵液,从而便于对菌丝体进行收集。

进一步的,培养皿盖2上开设有多个呈中心对称分布的透气孔11,为培养皿主体1内部环境提供空气,同时第二纱布套4有效的对透气孔11进行一定的防污,防止菌丝体收到污染。

工作原理:在对生物菌丝体进行收集试验时,通过环形套8带动四个滑动杆7向上移动,由于滑动杆7与第一纱布套3的折耳5部位粘接,带动第一纱布套3向上运动至第二纱布套4处,通过第一纱布套3与第二纱布套4的挤压,将培养皿主体1中的发酵液进行挤压流入培养皿主体1中,直至发酵液没有为止,打开培养皿盖2,由于第二纱布套4与培养皿盖2为套接,进行挤压时第二纱布套4与第一纱布套3由于发酵液连为一体,取出第一纱布套3,即可对菌丝体进行收集。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生物菌丝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皿主体(1)以及与培养皿主体(1)转动连接的培养皿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皿主体(1)内壁设置有第一纱布套(3),所述培养皿盖(2)底部套接有第二纱布套(4),所述第一纱布套(3)顶部延伸有四个折耳(5),所述培养皿主体(1)外侧开设有四个滑动槽(6),所述滑动槽(6)内设置有滑动杆(7),四个所述滑动杆(7)的底部外侧固定连接有环形套(8),所述滑动杆(7)远离环形套(8)的一端与折耳(5)底部粘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菌丝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皿主体(1)外侧滑动连接有限位杆(9),所述培养皿盖(2)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凸块(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菌丝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纱布套(3)的高度不小于培养皿主体(1)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菌丝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皿盖(2)上端部的外表面与第一纱布套(3)的内腔贴合,所述培养皿盖(2)的下端部表面与第二纱布套(4)的内腔贴合,所述第二纱布套(4)的外表面与第一纱布套(3)的内壁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菌丝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杆(7)的外表面与培养皿主体(1)的外表面弧度大小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菌丝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套(8)与培养皿主体(1)过盈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菌丝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杆(7)的高度不小于培养皿主体(1)内腔至培养皿盖(2)底部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菌丝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皿盖(2)上开设有多个呈中心对称分布的透气孔(1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菌丝培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菌丝培养装置,解决了培养装置中菌丝体的收集操作步骤繁多、操作复杂的的问题。一种生物菌丝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皿主体以及与培养皿主体转动连接的培养皿盖,培养皿主体内壁设置有第一纱布套,培养皿盖底部套接有第二纱布套,第一纱布套顶部延伸有四个折耳,培养皿主体外侧开设有四个滑动槽,滑动槽内设置有滑动杆。本实用新型通过环形套带动四个滑动杆向上移动,带动第一纱布套向上运动至第二纱布套处,通过第一纱布套与第二纱布套的挤压,将培养皿主体中的发酵液进行挤压流入培养皿主体中,直至发酵液没有为止,打开培养皿盖,取出第一纱布套,即可快速的对菌丝体进行收集,操作简单。

技术研发人员:郑艳冰;丛永柱;夏春荣;姜帅;高建;杨增华;崔振东;张传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黑河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9.12.27
技术公布日:2020.05.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