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分子、该衔接分子与生物分子结合的生物分子-衔接分子复合体、生物分子分析装置及生物分子分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809873发布日期:2022-04-27 03:0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衔接分子,其具备:双链核酸区域,其具有与解析对象的生物分子直接或间接地结合的一方端部,且由彼此互补的碱基序列形成;一对单链核酸区域,其连接于所述双链核酸区域中与所述一方端部不同的另一方端部,且由彼此不互补的碱基序列形成;以及嵌段分子,其配置于所述一对单链核酸区域中一方的单链核酸区域,且直径大于所述生物分子的解析装置中的纳米孔的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衔接分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嵌段分子配置于所述一对单链核酸区域中端部为3’末端的单链核酸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衔接分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嵌段分子为能够与所述单链核酸区域结合的分子或由所述单链核酸区域内的互补区域所形成的发夹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衔接分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单链核酸区域中,端部为3’末端的单链核酸区域具备能够与分子发动机结合的分子发动机结合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衔接分子,其特征在于,具备所述分子发动机结合部的单链核酸区域在与该分子发动机结合部相比靠3’末端侧具备能够与引物杂交的引物结合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衔接分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子发动机结合部与所述引物结合部之间,具有所述分子发动机不能结合的间隔区。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衔接分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单链核酸区域中,端部为5’末端的单链核酸区域中,从5’末端直至至少第2位的碱基由胸腺嘧啶形成。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衔接分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链核酸区域具有标记序列。9.一种生物体-衔接分子复合体,其包含解析对象的生物分子、以及与该生物分子的两末端直接或间接地结合的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衔接分子。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生物体-衔接分子复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析对象的生物分子为双链核酸。11.一种生物体分析装置,其具备:具有纳米孔的薄膜;隔着所述薄膜对置的第1液槽和第2液槽;以在所述第1液槽中填充有包含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生物体-衔接分子复合体的电解质溶液,并且在所述第2液槽中填充有电解质溶液的状态,对于第1液槽与第2液槽之间施加电压的电压源;以及以在所述第1液槽与所述第2液槽之间形成所期望的电位梯度的方式控制所述电压源的控制装置。12.一种生物分子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下述工序:
以在隔着具有纳米孔的薄膜对置的第1液槽和第2液槽中,在第1液槽内填充有包含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生物体-衔接分子复合体的电解质溶液,且在第2液槽内填充有电解质溶液的状态,对于第1液槽与第2液槽之间施加电压,形成使第1液槽侧为负或接地电位、使第2液槽为正电位的电位梯度的工序;以及测定所述生物体-衔接分子复合体从所述第2液槽朝向所述第1液槽通过所述纳米孔时产生的信号的工序,在形成所述电位梯度的工序中,生物体-衔接分子复合体中的单链核酸区域介由所述纳米孔导入至所述第2液槽内,通过电位梯度,所述生物体-衔接分子复合体从所述第1液槽朝向所述第2液槽进行移动。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生物分子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体-衔接分子复合体中,在端部为3’末端的单链核酸区域配置有所述嵌段分子,端部为5’末端的单链核酸区域介由所述纳米孔导入至所述第2液槽内,所述生物体-衔接分子复合体通过电位梯度从所述第1液槽朝向所述第2液槽移动,通过配置于端部为3’末端的单链核酸区域的嵌段分子与纳米孔进行接触,从而所述生物体-衔接分子复合体从所述第1液槽朝向所述第2液槽的移动停止。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生物分子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体-衔接分子复合体在端部为3’末端的单链核酸区域具有分子发动机结合部,填充于所述第1液槽的电解质溶液包含能够与所述分子发动机结合部结合的分子发动机,该分子发动机与所述分子发动机结合部结合,通过该分子发动机,使所述生物体-衔接分子复合体从所述第2液槽朝向所述第1液槽进行移动。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生物分子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体-衔接分子复合体在端部为3’末端的单链核酸区域具有分子发动机结合部,且在与该分子发动机结合部相比靠3’末端侧具有引物结合部,填充于所述第1液槽的电解质溶液包含能够与所述分子发动机结合部结合的分子发动机、以及能够与所述引物结合部杂交的引物,所述分子发动机通过由与引物结合部杂交的引物合成互补链,从而使所述生物体-衔接分子复合体从所述第2液槽朝向所述第1液槽进行移动。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生物分子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体-衔接分子复合体在端部为3’末端的单链核酸区域具有分子发动机结合部,在与该分子发动机结合部相比靠3’末端侧具有引物结合部,且在该分子发动机结合部与该引物结合部之间具有所述分子发动机不能结合的间隔区,填充于所述第1液槽的电解质溶液包含能够与所述分子发动机结合部结合的分子发动机、以及能够与所述引物结合部杂交的引物,在所述分子发动机与所述纳米孔接触的状态下,所述分子发动机通过由与引物结合部杂交的引物合成互补链,从而使所述生物体-衔接分子复合体从所述第2液槽朝向所述第1液槽进行移动。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生物分子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测定所述信号的工序中,在测定来自所述衔接分子中的特定的区域的信号的阶段,将施加于第1液槽与第2液槽之间的电压进行反转,形成使第1液槽侧为正电位、使第2液槽为负或接地电位的电位梯度。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生物分子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填充于所述第2液槽的电解质溶液包含能够与所述生物体-衔接分子复合体中的单链核酸区域的5’末端侧结合的分子,所述分子结合于介由所述纳米孔导入至所述第2液槽内的单链核酸区域的5’末端。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生物分子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控制施加于所述第1液槽与所述第2液槽之间的电压,从而使所述生物体-衔接分子复合体在所述第1液槽与所述第2液槽之间往复移动,重复进行测定所述信号的工序。

技术总结
没有进行解析对象的双链DNA的变性处理而进行分析。结合于解析对象的双链DNA的衔接分子具备:由彼此互补的碱基序列形成的双链核酸区域、由彼此不互补的碱基序列形成的一对单链核酸区域、以及配置于一方的单链核酸区域的嵌段分子。段分子。段分子。


技术研发人员:藤冈满 后藤佑介 赤堀玲奈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技术研发日:2019.09.18
技术公布日:2022/4/2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