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保湿能力基因检测的引物组合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07930发布日期:2020-07-07 14:42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皮肤保湿能力基因检测的引物组合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基因分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皮肤保湿能力基因检测的引物组合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皮肤干燥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季节及各种不良环境之下,所以皮肤的保湿显得尤其重要。保湿是指让水分子牢牢锁住在皮肤的深层,皮肤不轻易产生紧绷、皮屑增多、干燥、松弛、细纹、敏感、皱纹、干裂等问题。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可以通过使用具有保湿效果的护肤品来防止皮肤水分蒸发、改善微循环,增强皮肤湿润度。现阶段人们对皮肤保湿的需求越来越注重,而皮肤护理品中的保湿护肤品种类也层出不穷。调查研究显示,中国人群保湿护肤品的份额已经达到了14.3%,已成为护肤第三大品类。而调研结果同时显示女性最关心、最热门的美容护肤服务和产品中,保湿被提及率高达58.2%,位居第三位,保湿已经成为消费者最关心的护肤目的之一。

内在水分平衡和外在锁水能力作为保湿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正常情况下,皮肤是具有保湿能力的,主要是由表皮角质层和皮脂膜形成的一层皮肤隔离屏障,具有阻止皮肤内部水分散发和防止皮肤受到外界环境伤害的作用。但随着年龄增长,皮肤会出现各种缺水问题。皮肤细胞吸收维生素a能力弱,会导致皮肤水油失衡,油脂分泌增多,阻碍皮肤保水保湿,对皮肤造成严重的伤害;而如果细胞间质的锁水能力降低,就会使皮肤失水速度加快,导致皮肤干燥,皮肤屏障能力较差,皮肤中水分加快流失,使皮肤变得干燥瘙痒。

由于人类遗传信息存在差异性从而造成了皮肤表型状态的差异,而不同环境对皮肤的影响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若维生素a吸收能力强,则其可促进人体对水分的吸收,起到有效保湿的效果,防止皮肤黏膜干燥角质化,让皮肤水润弹性有光泽。若维生素a吸收能力弱,则皮肤细胞不能轻易锁住水分,水分容易通过表皮与汗腺的蒸发作用而流失,皮肤变得干燥、松弛、暗淡无光泽。而全面的保湿基因检测报告可提前预知皮肤的状态,为保持皮肤滋润提供重要的参考,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护肤方案和护肤品进行针对性干预,可更好的减少干燥、紧绷干痒等皮肤问题。

人类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研究进展已充分说明皮肤保湿能力由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影响,专利(201810839384.4)公开了一种皮肤相关基因位点库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角质层水合度相关基因st14、肌肤锁水保湿能力基因aqp3、角蛋白生成相关基因dag和皮肤天然保湿因子生成相关基因flg,共4个基因5个位点,该专利选择的检测方面不完全符合保湿基因检测目的,包含其他检测方面,且检测位点无法覆盖检测需求。专利(201811356181.6)公开了一种快速检测皮肤保湿能力基因的方法,通过检测2个与保湿相关的位点,检测皮肤保湿能力,采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技术(highresolutionmelting,hrm)以分析待检测样本的各snp位点基因型,该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无法实现较大量snp位点同时检测的实际需要,时间花费较长,成本较大、灵敏度较低。

因此,提供皮肤保湿能力基因检测的引物组合及其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皮肤保湿能力基因检测引物组合及其应用。本发明利用massarray核酸质谱分析系统对皮肤保湿能力基因的snp位点进行分子生物学基因分型,根据基因分型结果对个体的皮肤保湿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以期用于精准护肤管理。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检测皮肤保湿能力的引物组合,包括检测内在水分平衡能力的引物组和/或检测外在锁水能力的引物组;

(1)、所述检测内在水分平衡能力的引物组包括检测内在水分平衡能力的多重pcr扩增引物组和检测内在水分平衡能力的单碱基延伸引物组;

所述检测内在水分平衡能力的多重pcr扩增引物组具有如下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中的任意一项:

(i)、具有seqidno.1~2、3~4、5~6、7~8、9~10、11~12任一组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ii)、具有seqidno.1~2、3~4、5~6、7~8、9~10、11~1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经修饰、取代、缺失和/或添加一个或多个碱基获得的核苷酸序列;

(iii)、与seqidno.1~2、3~4、5~6、7~8、9~10、11~1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具有至少80%序列一致性的序列;

(iv)、如(i)、(ii)或(iii)所示序列的互补序列;

所述检测内在水分平衡能力的单碱基延伸引物组具有如下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中的任意一项:

(v)、具有seqidno.25~30任一项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vi)、具有seqidno.25~30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经修饰、取代、缺失和/或添加一个或多个碱基获得的核苷酸序列;

(vii)、与seqidno.25~30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具有至少80%序列一致性的序列;

(viii)、如(v)、(vi)或(vii)所示序列的互补序列;

(2)、所述检测外在锁水能力的引物组包括检测外在锁水能力的多重pcr扩增引物组和检测外在锁水能力的单碱基延伸引物组;

所述检测外在锁水能力的多重pcr扩增引物组具有如下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中的任意一项:

(ix)、具有seqidno.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任一组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x)、具有seqidno.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任一组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经修饰、取代、缺失和/或添加一个或多个碱基获得的核苷酸序列;

(xi)、与seqidno.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任一组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具有至少80%序列一致性的序列;

(xii)、如(ix)、(x)或(xi)所示序列的互补序列;

所述检测外在锁水能力的单碱基延伸引物组具有如下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中的任意一项:

(xiii)、具有seqidno.31~36任一项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xiv)、具有seqidno.31~36任一项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经修饰、取代、缺失和/或添加一个或多个碱基获得的核苷酸序列;

(xv)、与seqidno.31~36任一项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具有至少80%序列一致性的序列;

(xvi)、如(xiii)、(xiv)或(xv)所示序列的互补序列。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引物组合中所述检测内在水分平衡能力的多重pcr扩增引物组、所述检测内在水分平衡能力的单碱基延伸引物组、所述检测外在锁水能力的多重pcr扩增引物组、所述检测外在锁水能力的单碱基延伸引物组的摩尔比为(8.57~9.21):(19.7~34):(8.79~8.98):(19.2~31.5)。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了所述的引物组合在制备检测皮肤内在水分平衡能力和/或外在锁水能力的试剂盒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引物组合在制备检测皮肤保湿能力的试剂和/或试剂盒中的应用。

此外,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了检测试剂,包括所述的引物组合。

本发明还提供了试剂盒,包括所述的引物组合或所述的检测试剂。

更重要的是,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引物组合、所述的检测试剂或所述的试剂盒在检测皮肤保湿能力基因或皮肤保湿能力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皮肤保湿能力基因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获得待测样品的核酸;

步骤2、以步骤1提取的核酸为模板,分别采用所述的引物组合中的引物进行多重pcr扩增和单碱基延伸,对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

步骤3、根据所述基因分型的结果获得检测结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步骤3中所述根据所述基因分型的结果获得检测结果为: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根据所述基因分型的结果获得检测结果的标准为:snp位点基因型对表型的影响为“强”的计1分,“一般”的计0分,“弱”的计-1分,各snp位点得分相加得到最终得分;并根据最终得分判断内在水分平衡能力和/或外在锁水能力:

最终得分≥1:“强”;

最终得分=0:“一般”;

最终得分≤-1:“弱”。

本发明运用massarray核酸质谱分析系统进行皮肤保湿能力基因的snp分型检测,该检测结合多重pcr技术、massarrayiplex单碱基延伸技术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质谱技术(maldi-tof-ms)进行分型检测。通过对包含snp位点的dna片段进行pcr扩增,再利用特异性延伸引物进行单碱基延伸反应进行。由于多态性位点碱基不同,延伸产物不同的末端碱基将导致延伸后的产物分子量的差异,因此由snp多态性引起的碱基差异通过分子量的差异而体现。该检测具有灵敏度高、时间灵活、出错概率低、成本低、避免交叉污染的优势。通过检测分子量来分辨碱基差异,不涉及荧光标记、凝胶电泳等,准确率高。可同时检测7个基因的12个snp位点,且位点涵盖与皮肤保湿能力直接相关的内在水分平衡和外在锁水能力两个方面,检测内容为目前最全面。通过皮肤保湿能力基因检测,用以综合评价皮肤先天的保湿能力,从而为外部护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可以更加有效的减缓皮肤干燥的情况。由此,更具针对性的皮肤保湿能力基因检测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自身遗传因素,更深层次了解皮肤问题的根源,为实现皮肤保湿提供科学的指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示飞行时间质谱分析质谱技术(maldi-tof-ms)实验流程图;

图2示rs10792653位点ucscgenomebioinformatics验证图;

图3示rs10792653位点massarray核酸质谱分析系统结果峰图;

图4示rs10792653位点massarray核酸质谱分析系统结果散点图;

图5示实施例4中样本1受检者脸部照片;

图6示实施例4中样本2受检者脸部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皮肤保湿能力基因检测的引物组合及其应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的方法及应用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本发明提供一种皮肤保湿能力基因检测引物组合及其应用,包括人基因组dna的7个皮肤保湿能力基因的12个snp位点的多重pcr扩增引物组和单碱基延伸引物组。

进一步的,所述的人基因组dna的7个皮肤保湿能力基因为β-胡萝卜素加氧酶1(beta-caroteneoxygenase1,bcmo1)基因、嗅觉受体家族10亚家族k成员2(olfactoryreceptorfamily10subfamilykmember2,or10k2)基因、脯氨酰羧肽酶(prolylcarboxypeptidase,prcp)基因、timeless相互作用蛋白(timelessinteractingprotein,tipin)基因、锌指蛋白100(zincfingerprotein100,znf100)基因、抑制致瘤性14(suppressionoftumorigenicity14,st14)基因、丝蛋白(filaggrin,flg)基因。

进一步的,所述的7个皮肤保湿能力基因的12个snp位点为rs12934922、rs7501331、rs58605957、rs10792653、rs9806130、rs10412066、rs137852931、rs138726443、rs150597413、rs200519781、rs397507563、rs61816761(表1)。

进一步的,所述多重pcr扩增引物组和单碱基延伸引物组检测皮肤保湿能力包括检测内在水分平衡和外在锁水能力。

表1基因snp位点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内在水分平衡包括检测内在水分平衡基因snp位点的多重pcr扩增引物组包含引物y1~y12,所述多重pcr扩增引物组的序列如seqidno.1~12所示,包括bcmo1基因rs12934922位点上游引物y1和下游引物y2,序列信息如seqidno.1~2所示;包括bcmo1基因rs7501331位点上游引物y3和下游引物y4,序列信息如seqidno.3~4所示;包括or10k2基因rs58605957位点上游引物y5和下游引物y6,序列信息如seqidno.5~6所示;包括prcp基因rs10792653位点上游引物y7和下游引物y8,序列信息如seqidno.7~8所示;包括tipin基因rs9806130位点上游引物y9和下游引物y10,序列信息如seqidno.9~10所示;包括znf100基因rs10412066位点上游引物y11和下游引物y12,序列信息如seqidno.11~12所示。

所述单碱基延伸引物组t1~t6,所述单碱基延伸引物组的序列如seqidno.25~30所示,包括bcmo1基因rs12934922位点单碱基延伸引物t1,序列信息如seqidno.25所示;包括bcmo1基因rs7501331位点单碱基延伸引物t2,序列信息如seqidno.26所示;包括or10k2基因rs58605957位点单碱基延伸引物t3,序列信息如seqidno.27所示;包括prcp基因rs10792653位点单碱基延伸引物t4,序列信息如seqidno.28所示;包括tipin基因rs9806130位点单碱基延伸引物t5,序列信息如seqidno.29所示;包括znf100基因rs10412066位点单碱基延伸引物t6,序列信息如seqidno.30所示。

所述检测外在锁水能力包括检测外在锁水能力基因snp位点的多重pcr扩增引物组y13~y24,所述多重pcr扩增引物组的序列如seqidno.13~24所示,包括st14基因rs137852931位点上游引物y13和下游引物y14,序列信息如seqidno.13~14所示;包括flg基因rs138726443位点上游引物y15和下游引物y16,序列信息如seqidno.15~16所示;包括flg基因rs150597413位点上游引物y17和下游引物y18,序列信息如seqidno.17~18所示;包括flg基因rs200519781位点上游引物y19和下游引物y20,序列信息如seqidno.19~20所示;包括flg基因rs397507563位点上游引物y21和下游引物y22,序列信息如seqidno.21~22所示;包括flg基因rs61816761位点上游引物y23和下游引物y24,序列信息如seqidno.23~24所示。

所述单碱基延伸引物组t7~t12,所述单碱基延伸引物组的序列如seqidno.31~36所示,包括st14基因rs137852931位点t7,序列信息如seqidno.31所示;包括flg基因rs138726443位点t8,序列信息如seqidno.32所示;包括flg基因rs150597413位点t9,序列信息如seqidno.33所示;包括flg基因rs200519781位点t10,序列信息如seqidno.34所示;包括flg基因rs397507563位点t11,序列信息如seqidno.35所示;包括flg基因rs61816761位点t12,序列信息如seqidno.36所示。

本发明运用massarray核酸质谱分析系统进行皮肤保湿能力基因的snp分型检测,具有灵敏度高、时间灵活、出错概率低、成本低、避免交叉污染的优势,能够在同一时间内检测多个snp位点,可迅速读取遗传信息,更适合批量化和低成本的检测服务。近年来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质谱技术(maldi-tof-ms)也逐渐成为业内研究的热点,成为技术的发展趋势。相关技术人员可通过此种技术的使用方法设计本发明所述多重pcr扩增引物组和单碱基延伸引物组用于皮肤保湿能力基因的检测服务。

本发明通过对皮肤保湿能力基因的多重pcr扩增引物组和单碱基延伸引物组进行特异性设计,同时对7个基因的12个snp位点进行检测,成本低、准确度高、时间短,可检测与皮肤保湿能力直接相关的内在水分平衡和外在锁水能力的遗传信息,根据分子生物学基因分型结果对个体的皮肤保湿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以期用于精准护肤管理。本发明公布的多重pcr扩增引物组和单碱基延伸引物组组合是目前为止检测效果最好、检测项目最全的皮肤保湿能力基因检测多重pcr扩增引物组和单碱基延伸引物组组合。

本发明提供的皮肤保湿能力基因检测的引物组合及其应用中所用原料及试剂均可由市场购得。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技术方案

一种皮肤保湿能力基因检测引物组合及其应用,包括检测人基因组的7个皮肤保湿能力基因的12个snp位点的多重pcr扩增引物组和单碱基延伸引物组(表2)。每个snp位点分别设计一对多重pcr扩增引物和一个单碱基延伸引物,全部位点被设计到一个反应(well)中,可同时检测。所述多重pcr扩增引物组和单碱基延伸引物组用于massarray核酸质谱分析系统,该系统可用于高灵敏度和高精确度地快速分析核酸样本,检测准确率≥99.9%。本发明建立了一种高效的综合评价皮肤保湿能力基因的snp分型方法,可以在同一时间完成多个snp位点的分子生物学基因分型,检测灵敏度好、准确率高、成本低、实用性强,可用于检测影响皮肤保湿能力的遗传因素,有助于推动美容行业个体化服务的开展。

步骤1:合成所需snp位点的多重pcr扩增引物组和单碱基延伸引物组。

步骤2:提取人口腔拭子样本dna,进行pcr扩增。

步骤3: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质谱技术(maldi-tof-ms)进行样本dna检测,确定样本snp位点基因型。

步骤4:依据snp位点基因型检测结果,综合评价皮肤保湿能力的遗传信息,给出结果解读。

表2多重pcr扩增引物和单碱基延伸引物序列

实施例2样本检测流程

为验证本发明的用于检测皮肤保湿能力基因snp位点的多重pcr扩增引物组和单碱基延伸引物组设计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本实施例采集了30个口腔拭子样本进行检测,具体内容如下:

1、引物设计:

根据snp位点序列信息,利用agena公司设计软件assaydesignsuitev2.0设计待测snp位点的多重pcr扩增引物及单碱基延伸引物,将7个基因的12个snp位点的多重pcr扩增引物组和单碱基延伸引物组设计到一个反应(well)中,并用ucscgenomebioinformatics进行验证。

设计软件引物组合质量值结果显示本发明公布的引物组合质量良好(表3)。

经在线软件ucscgenomebioinformatics进行验证,本发明公布的引物组合扩增片段满足唯一或者每条扩增序列包含检测位点的要求,特异性良好(附图3)。

多重pcr扩增引物组和单碱基延伸引物组交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

表3引物组合质量值

2、样本采集:

选取30个口腔拭子样本进行dna提取,并记录受检者年龄、性别、皮肤状态等信息(表5)。其中皮肤状态评价方法为:对30个口腔拭子样本对应的受试者进行脸部拍照,由10名皮肤检测技术人员对照片皮肤状态按项目进行打分,分值1~9分。项目得分相加取平均值,然后取10名技术人员分数的平均值,结果取整数,最终确定该受检者皮肤状态评分,分数越高皮肤状态越好。

表4皮肤状态评分标准

表5样本采集信息

3、口腔拭子dna提取:

利用美基基因的核酸提取纯化试剂盒进行口腔拭子dna提取,按说明书在bufferbw1中加入一定量的无水乙醇。把口腔拭子采集头剪下放入2ml的ep管中,加入400mlbufferatl和20μl的proteinasek,转移拭子至2ml离心管中,去除一部分拭子柄。55℃振荡温育15~30分钟。加入25μlmagpure和600μlbuffergxp2至离心管中。转移250~300μl上清液至装有磁珠/gxp2的离心管中,颠倒混匀15~30次,室温放置5~8分钟,其间颠倒混匀数次。转移至磁力架上吸附2分钟,吸弃或倒弃溶液。加入500μlbufferbw1,涡旋混匀15秒打散磁珠。转移至磁力架上吸附1分钟,吸弃或倒弃溶液。加入700μl75%乙醇,涡旋混匀15秒打散磁珠。转移至磁力架上吸附1分钟,吸弃或倒弃溶液。加入700μl75%乙醇,涡旋混匀15秒打散磁珠。转移至磁力架上吸附1分钟,吸弃或倒弃溶液。短暂离心,吸尽残液,空气干燥10~15分钟去除乙醇。加入30~100μlelutionbuffer至离心管中,55℃振荡温育5~10分钟。转移至磁力架上吸附3~5分钟,把dna转移至新的离心管中,用超微量分光光度计对dna溶液进行质检,质检合格的dna取体积30μl,转移至上样用384孔板中于-20℃储存备用。

基因组dna质检标准为dna总量≥0.5μg,浓度≥15ng/μl,纯度od260/2801.7~2.1,无蛋白、rna污染,完整性达到条带清晰,分子量大于10kb,无明显降解。

表6样本dna质检结果

4、pcr扩增反应:

采用多重pcr技术,在384孔板中进行,每个反应体系总体积5μl。

a.在一个新的1.5mlep管中配制pcr反应体系溶液,反应体系采用384孔板,设置38%的试剂损耗。

表7pcr反应体系溶液

b.使用多通道加样器,调节加样体积为4μl,在384孔板的每个加样孔中加入pcr反应体系溶液。该384孔板即为pcr反应板。

c.取出已经制备好的dna样本384孔板,使用多通道加样器,调节加样体积为1μl,这样每个5μl的pcr反应体系中包含模板dna20~50ng,hotstartaq0.5u,每条扩增引物0.5pmol,0.1μl的25mmdntps。

d.在pcr仪上设定如下反应条件进行pcr扩增。

表8pcr扩增反应循环参数

5、pcr扩增产物碱性磷酸酶处理:

a.在pcr反应结束后,将pcr扩增产物使用sap(shrimpalkalinephosphatase,虾碱性磷酸酶)处理,以去除体系中游离的dntps。

b.配制碱性磷酸酶处理反应sapmix体系溶液,反应体系采用384孔板,设置38%的试剂损耗。

表9sapmix体系溶液

c.使用多通道加样器,调节加样体积为2μl,将sapmix加入384孔板。对于每个碱性磷酸酶处理反应孔,反应体系总体积为7μl,其中pcr产物5μl,sap混合液2μl。

d.将384孔板放置在pcr仪上,设定如下反应条件进行碱性磷酸酶处理。

表10碱性磷酸酶处理循环参数

6、单碱基延伸反应:

a.在碱性磷酸酶处理结束后,进行单碱基延伸反应,反应体系总体积9μl。

b.配制单碱基延伸反应液extendmix体系溶液,反应体系采用384孔板,设置38%的试剂损耗。

表11extendmix体系溶液

c.使用多通道加样器,调节加样体积为2μl,将extendmix对应加入384孔板。对于每个反应孔,单碱基延伸反应体系包含sap处理后pcr产物7μl及extendmix液2μl(其中各延伸反应引物混合物0.94μl,iplexenzyme0.041μl,延伸混合物0.2μl)。

d.将384孔板放置在pcr仪上,设定如下pcr反应条件进行单碱基延伸反应。

表12单碱基延伸反应循环参数

7、树脂纯化:

a.将反应产物(共9μl)稀释3倍,使用树脂进行脱盐,将脱盐处理后的样品点在样品靶上,自然结晶。

b.将cleanresin树脂平铺到6mg的树脂板中。

c.加16μl水到延伸产物的对应孔内。

d.将干燥后的树脂倒入延伸产物板中,封膜,低速垂直旋转30min,使树脂与反应物充分接触。

e.离心使树脂沉入孔底部。

8、芯片点样:

启动massarraynanodispenserrs1000点样仪,将树脂纯化后的延伸产物移至384孔spectrochip(sequenom)芯片上。

9、质谱检测:

将点样后的spectrochip芯片使用massarrayanalyzersystem分析,检测结果使用typer4.0软件(sequenom)分型并输出结果。

实施例3引物对比

运用本发明设计的多重pcr扩增引物组和单碱基延伸引物组与普通多重pcr扩增引物组和单碱基延伸引物组(表13)分别检测口腔拭子dna样本,样本提取和检测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步骤如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结果数据如表14。

表13普通多重pcr扩增引物和单碱基延伸引物序列

本对比实验检测结果数据显示本发明设计的多重pcr扩增引物组和单碱基延伸引物组比普通多重pcr扩增引物组和单碱基延伸引物组更适用于皮肤保湿能力基因snp位点检测(表14)。本发明设计的多重pcr扩增引物组和单碱基延伸引物组的阳性检出率为100%,远超过普通多重pcr扩增引物组和单碱基延伸引物组,实现了实验目的。

表14本发明与普通引物组合检测结果数据对比

实施例4检测结果统计和解读

针对实施例3中已进行检测的30个口腔拭子样本7个皮肤保湿基因的12个snp位点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表15),并依据检测结果解读标准(表16)进行snp位点分子生物学基因分型结果解读(表17,18),综合评价受检者皮肤保湿能力的遗传信息,用于指导精准护肤管理。

表15snp位点检测结果

表15显示,本发明用于检测皮肤保湿能力的7个基因的12个snp位点分子生物学基因分型结果均能通过本发明公布的检测方法获得。检测结果纯合基因型为相同字母重复,如“aa”;两个不同字母,如“ag”,表示杂合基因型“ag”或“ga”,“d”表示该单个碱基为“del”(删除),“--”表示未检出。

表16检测结果解读标准

综合评价结果确定方法为:snp位点基因型对表型的影响为“强”的计1分,“一般”的计0分,“弱”的计-1分,各snp位点得分相加得到最终得分。并根据最终得分判断各项目能力“强”(最终得分≥1)、“一般”(最终得分=0)、“弱”(最终得分≤-1)。

最终结论总体保湿能力评定方法为:根据各项目能力“强”、“一般”和“弱”评级,通过“强+强=强,强+一般=强,强+弱=一般,一般+一般=一般,一般+弱=弱,弱+弱=弱”确定,其中“强+一般=强”与“一般+强=强”结果一致。

通过本发明公布的多重pcr扩增引物组和单碱基延伸引物组检测皮肤保湿能力,最终得到样本1的皮肤保湿能力综合评价结果(表17)。结果表明,该样本内在水分平衡能力强,可有效促进皮肤细胞吸收维生素a和维持水油平衡,充分吸收水分,让皮肤水润弹性有光泽;外在锁水能力一般,自由水不能被角质细胞紧紧锁住,水分容易通过表皮与汗腺的蒸发作用而流失,皮肤变得干燥、发黄、暗淡无光泽。通过观察,样本1实际面部状态与检测结果相符,呈现轻微缺水状态,总体皮肤健康状况较好。最终结论为样本1的皮肤总体保湿能力强,但仍应注意进行日常保湿护肤,做好防晒,积极提升自身内在水分平衡和外在锁水能力。

表17样本1检测结果统计和解读

通过本发明公布的多重pcr扩增引物组和单碱基延伸引物组检测皮肤保湿能力,最终得到样本2的皮肤保湿能力综合评价结果(表18)。结果表明,该样本皮肤内在水分平衡能力强,可有效促进皮肤细胞吸收维生素a和维持水油平衡,充分吸收水分,让皮肤水润弹性有光泽;外在锁水能力强,角质细胞能将自由水紧紧锁住,使自由水变成结合水而不易蒸发散失,达到保湿效果。通过观察,样本2实际面部状态与检测结果相符,肌肤呈现水嫩、光滑、亮泽的健康状态。最终结论为样本2的皮肤总体保湿能力强,可继续保持日常正常的护肤习惯,适当进行针对性的补水保湿护肤。

表18样本2检测结果统计和解读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序列表

<110>广州市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0>皮肤保湿能力基因检测的引物组合及其应用

<130>mp1933792

<160>72

<170>siposequencelisting1.0

<210>1

<211>30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1

acgttggatgttctcctccctgtggaaagc30

<210>2

<211>30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2

acgttggatgtcaagatggcaaccgcatac30

<210>3

<211>29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3

acgttggatgttcagaatgcagaagtggg29

<210>4

<211>30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4

acgttggatgcagtagacttggccatcttc30

<210>5

<211>29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5

acgttggatgccaggctggtcttgaagtc29

<210>6

<211>29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6

acgttggatgaggtgcagtttctcacgac29

<210>7

<211>31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7

acgttggatgggaatctaaaaagtactggtc31

<210>8

<211>30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8

acgttggatgtgggagaaggggtataaaag30

<210>9

<211>29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9

acgttggatgagttatcttatcagcttgg29

<210>10

<211>30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10

acgttggatgtttcctgactctggtgaaac30

<210>11

<211>30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11

acgttggatgtagccggagctccaggtttt30

<210>12

<211>30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12

acgttggatgccaatatctgcaggtcagag30

<210>13

<211>30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13

acgttggatgatcttccaggccggtgtggt30

<210>14

<211>30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14

acgttggatgctttgatccagtcccgaaac30

<210>15

<211>30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15

acgttggatgtgtccatgaatggtgtcctg30

<210>16

<211>30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16

acgttggatggacaaggatcccaccacaag30

<210>17

<211>30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17

acgttggatgtgtcttcgtgatgggacctg30

<210>18

<211>30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18

acgttggatgtctgcttccagaaaccatcg30

<210>19

<211>30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19

acgttggatgatcagcagagccaccaagag30

<210>20

<211>30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20

acgttggatggagtgctcacctggtagatg30

<210>21

<211>30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21

acgttggatgtagagctgtcagcccaagag30

<210>22

<211>30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22

acgttggatgggacaaacaatcaggagacg30

<210>23

<211>30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23

acgttggatgtgtccacgaatggtgtcctg30

<210>24

<211>30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24

acgttggatgctggaggaagacaaggatcg30

<210>25

<211>16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25

ccgcatacatccggag16

<210>26

<211>17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26

ccgtggctgttgtagat17

<210>27

<211>21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27

actgtaatcccagcattttgg21

<210>28

<211>25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28

tgtgaagaataaatgatctgtaaag25

<210>29

<211>23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29

cttcctctggtgaaacaaaccac23

<210>30

<211>27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30

gcccctaggagcagaagacacagagaa27

<210>31

<211>18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31

cctgagcgcagccgtctc18

<210>32

<211>28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32

gttacaaggatcccaccacaagcaggca28

<210>33

<211>17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33

atctgttcaggagcagt17

<210>34

<211>26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34

gaccctgaacgtccagaccttccccc26

<210>35

<211>20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35

cccttctccaggcactcagg20

<210>36

<211>23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36

gaggctcgcaccacgagcaggca23

<210>37

<211>30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37

acgttggatgcttctcctccctgtggaaag30

<210>38

<211>30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38

acgttggatgtggagtcaccgagaactatg30

<210>39

<211>17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39

accgcatacatccggag17

<210>40

<211>30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40

acgttggatgtgtttgctctggattacacg30

<210>41

<211>30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41

acgttggatgatcttcttccttcagggccg30

<210>42

<211>18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42

ggcgtggctgttgtagat18

<210>43

<211>29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43

acgttggatgccaggctggtcttgaagtc29

<210>44

<211>30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44

acgttggatgttctggccaggtgcagtttc30

<210>45

<211>22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45

cacggtaatcccagcattttgg22

<210>46

<211>30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46

acgttggatggcctgggaatagaatcacac30

<210>47

<211>30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47

acgttggatgtcatgggattctccagttgc30

<210>48

<211>24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48

gtgaagaataaatgatctgtaaag24

<210>49

<211>30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49

acgttggatgtccatttcctgactctggtg30

<210>50

<211>30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50

acgttggatgaaaaggtgtcccatgtttag30

<210>51

<211>27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51

actcatttaagtacagtaatactgaat27

<210>52

<211>30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52

acgttggatggctgtggatctcccaatatc30

<210>53

<211>30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53

acgttggatggtctttgtctctcgctgtag30

<210>54

<211>26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54

ctcctgagctccaggttttgctctca26

<210>55

<211>30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55

acgttggatgtgtctccgcccagggtgatt30

<210>56

<211>30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56

acgttggatgttgatccagtcccgaaacag30

<210>57

<211>20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57

gatcggagcgcagccgtctc20

<210>58

<211>30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58

acgttggatgtgaccctcttgggacgttga30

<210>59

<211>30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59

acgttggatgtcatgaacagtctgagtccg30

<210>60

<211>15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60

caccacaagcaggca15

<210>61

<211>30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61

acgttggatgtgcgtgacgagtgcctgatt30

<210>62

<211>30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62

acgttggatgaaaccatcgtggatctgttc30

<210>63

<211>21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63

ctggctctgttcaggagcagt21

<210>64

<211>30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64

acgttggatgagacacacagtcagtgtcag30

<210>65

<211>30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65

acgttggatggagtgctcacctggtagatg30

<210>66

<211>15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66

tccagaccttccccc15

<210>67

<211>30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67

acgttggatggcagacaaactcgtaaggac30

<210>68

<211>30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68

acgttggatgtggaccccgatgattgttcc30

<210>69

<211>21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69

aaacctcatggtgacgtgacc21

<210>70

<211>30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70

acgttggatgaccctcttgggacgctgaat30

<210>71

<211>30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71

acgttggatgaggtgagcactcatgaacag30

<210>72

<211>19

<212>dna

<213>人工序列(artificialsequence)

<400>72

cccccaccacgagcaggca19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