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转换薄膜制造方法、色转换薄膜以及显示面板与流程

文档序号:21533339发布日期:2020-07-17 17:24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色转换薄膜制造方法、色转换薄膜以及显示面板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色转换薄膜制造方法、色转换薄膜以及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量子点由于具有发光效率高,发射光谱窄,可覆盖可见光全光谱范围等特点,而被应用于显示屏。市面上的量子点电视,是利用量子点材料优异的发光特性,将其作为色彩转换层设置于蓝色背光源的出光侧。通过蓝色背光源的激发,获得高色纯度的红、绿色,进而提高整个显示画面的色域。但由于相邻量子点之间的干扰、光吸收和光提取率不佳等因素,纯量子点薄膜的光效偏低,直接影响显示器件的能量利用及显示亮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光转换效率的色转换薄膜、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面板。

本申请提供一种色转换薄膜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将包含第一类聚合物、第二类聚合物、色转换材料和第一溶剂的复合溶液制成薄膜,其中,所述第一类聚合物选自水溶性聚合物和油溶性聚合物的一类,所述第二类聚合物选自水溶性聚合物和油溶性聚合物的另一类;

将所述薄膜浸入第二溶剂中,除去所述第二类聚合物,干燥后得到色转换薄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类聚合物的质量分数大于所述第二类聚合物的质量分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类聚合物为油溶性聚合物,所述第二类聚合物为水溶性聚合物,所述色转换材料为油溶性材料。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类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为10-25%;所述第二类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为2-8%;所述色转换材料的质量分数为1-10%。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溶液的溶剂为极性非质子溶剂,所述第二溶剂为极性质子溶剂。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类聚合物为水溶性聚合物,所述第二类聚合物为油溶性聚合物,所述色转换材料为水溶性材料。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油溶性聚合物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苯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水溶性聚合物选自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聚乙烯基乙醚和聚氧化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色转换薄膜,所述色转换薄膜具有由第一类聚合物构成的多孔骨架和镶嵌在所述多孔骨架的孔中的色转换材料,所述第一类聚合物选自水溶性聚合物和油溶性聚合物的一类。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第一衬底,第二衬底和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与所述第二衬底之间的蓝光发光层和色转换薄膜,所述色转换薄膜设置于所述蓝光发光层的出光侧,所述色转换薄膜具有由第一类聚合物构成的多孔骨架和镶嵌在所述多孔骨架的孔中的色转换材料,所述第一类聚合物选自水溶性聚合物和油溶性聚合物的一类。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色转换薄膜的制造方法以两种类型的聚合物搭配色转换材料和第一溶剂形成复合溶液以构筑均匀、连续的薄膜,并且通过第二溶剂除去其中一种类型的混合物,在薄膜中形成孔,而色转换材料保留于该孔中。连续、均匀、疏松的多孔结构能够增强色转换材料,例如色转换材料对入射光的吸收,同时又能加色转换材料受激发光的光取出率,对于提升色转换膜层的光效,具有显著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的色转换薄膜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色转换薄膜及其制造方法,该色转换薄膜可以用于以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或者蓝色微发光二极管(microlightemittingdiodedisplay,microled)作为背光源的显示面板中。

请参考图1,该色转换薄膜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包含第一类聚合物、第二类聚合物、色转换材料和第一溶剂的复合溶液制成薄膜。

第一类聚合物选自水溶性聚合物和油溶性聚合物的一类。第二类聚合物选自水溶性聚合物和油溶性聚合物的另一类。第一类聚合物包括至少一种聚合物。第二类聚合物包括至少一种聚合物。油溶性聚合物例如可以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苯乙烯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水溶性聚合物例如可以选自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聚乙烯基乙醚和聚氧化乙烯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类聚合物为油溶性聚合物,第二类聚合物为水溶性聚合物,色转换材料为油溶性材料。

第一类聚合物用于形成薄膜的主体结构,即薄膜的骨架。第二类聚合物均匀分散在第一类聚合物形成的骨架中。第一类聚合物的质量分数大于第二类聚合物的质量分数。第一类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为10-25%;第二类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为2-8%;色转换材料的质量分数为1-10%。第一类聚合物的质量分数是指所有第一类聚合物的质量分数的总和。第二类聚合物的质量分数是指所有第二类聚合物的质量分数的总和。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类聚合物为水溶性聚合物,第二类聚合物为油溶性聚合物,色转换材料为水溶性材料。

色转换材料可以为显示领域中常用的色转换材料,例如荧光粉、量子点或者钙钛矿材料等。

第一溶剂可以同时溶解第一类聚合物、第二类聚合物和色转换材料。第一溶剂可以极性非质子溶剂,例如,选自二甲基甲酰胺、丙酮、乙腈等。

利用湿法工艺将上述复合溶液制成薄膜。所谓湿法工艺是指刮涂、旋涂、丝网印刷等。

在该薄膜中,第一类聚合物和第二类聚合物充分混合,形成均匀的连续相薄膜。第二类聚合物均匀分散在第一类聚合物形成的骨架中,色转换材料镶嵌在该均匀的连续相薄膜中。

s3:将薄膜浸入第二溶剂中,除去第二类聚合物,干燥后得到色转换薄膜。

第二溶剂能够溶解第二类聚合物,但不溶解第一类聚合物和色转换材料。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溶剂为水性溶剂。第二溶剂例如可以为极性质子溶剂,极性质子溶剂可选自水,甲醇,乙醇等。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类聚合物为水溶性聚合物,第二类聚合物为油溶性聚合物,色转换材料为水溶性材料。第二溶剂为油性溶剂,可选自氯仿、二氯甲烷等。

当将均匀的连续相的薄膜浸入第二溶剂中时,第二溶剂溶解该第二类聚合物,取代其在第一类聚合物骨架中的位置,而与第一类聚合物形成新的均匀的连续相薄膜。而第二溶剂不溶解色转换材料,色转换材料仍然镶嵌在第一类聚合物骨架中。将新形成的薄膜从极性质子溶剂取出,干燥除去薄膜中的第二溶剂,在原先被第二溶剂占据的位置形成孔,得到色转换薄膜。

通过上述方法制造的色转换薄膜具有由第一类聚合物构成的多孔骨架和镶嵌在多孔骨架的孔中的色转换材料。

此外,在一实施方式中,该色转换薄膜的制造方法还包括步骤s2:在将薄膜浸入极性质子溶剂前,先将薄膜于室温下放置1-60s。由于制成薄膜用的第一溶剂对第一类聚合物具有溶解作用,残留在薄膜中的第一溶剂即使在第二溶剂环境中也能继续溶解第一类聚合物。因此,将薄膜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使残留在薄膜中的第一溶剂蒸发。该放置的时间影响后续形成的色转换薄膜的孔径大小以及孔径分布的均匀性。将薄膜于室温下放置1-60s可以保证色转换薄膜的较好形态。

请参考图2,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衬底1、第二衬底2和设置于第一衬底1与第二衬底2之间的蓝光发光层3和色转换薄膜4。色转换薄膜4设置于蓝光发光层3的出光侧。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色转换薄膜4设置于第一衬底1上。蓝光发光层4设置于第二衬底2上。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设置于第一衬底1与色转换薄膜4之间的彩色滤光层5。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蓝光发光层3和色转换薄膜4可以均设置于第二衬底2上。

蓝光发光层3包括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或者蓝色微发光二极管器件。

色转换薄膜1具有由第一类聚合物构成的多孔骨架和镶嵌在多孔骨架的孔中的色转换材料。色转换材料可以为显示领域中常用的色转换材料,例如荧光粉、量子点或者钙钛矿材料等。第一类聚合物的种类参考第一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色转换薄膜的制造方法以两种类型的聚合物搭配色转换材料和第一溶剂形成复合溶液以构筑均匀、连续的薄膜,并且通过第二溶剂除去其中一种类型的混合物,在薄膜中形成孔,而色转换材料保留于该孔中。连续、均匀、疏松的多孔结构能够增强色转换材料,例如色转换材料对入射光的吸收,同时又能加色转换材料受激发光的光取出率,对于提升色转换膜层的光效,具有显著效果。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方式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