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减缓逆转衰老具有必要植物次生成分的饮品或其配制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58790发布日期:2021-12-24 17:31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可减缓逆转衰老具有必要植物次生成分的饮品或其配制酒
1.本发明属于传统的利用药食两需植物,用蒸馏酒或发酵酒浸提或加酒曲和粮米共同发酵,再稀释或浓缩而得到的饮品或其配制酒。在中国药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干多年前,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和历代医家在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实践、充实和逐步发展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防病治病方法,其丰富的文献记载已证实了它的历史功绩。而在世界传统医药文化中,虽也有药酒治病的记载,但那只不过是近几百年来的事情,且均为一些故事性记载,只有情节,缺乏实料,故不足以与中医药酒文化相提并论。几千年来中国民间和药籍专著有关延年益寿,扶赢抗衰的药酒配方成千上万,在几千种植物和中药材中变换组方,组方治疗特点层出不穷,千变万化,各有特色。在浩翰的医药学宝库中,本发明总揽前人的经验,结合现代科学抗衰老成果,制定适合所有成年人,安全有效,没有毒副作用,可以长期服用,色香味俱佳的功能性饮品或其配制酒,从而减缓逆转衰老,消灭成年人疾病的种种祸根。
2.本发明的目的,现代人类成年人疾病,特别是占总死亡疾病前几位的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癌症,免疫功能失调症,骨关节病等和衰老密切相关。单独依赖药物,尤其是化学合成药物,只能缓解症状,丧失了治愈的可能,其所以需要终身服药,是因为这类药物是双刃剑,一方面杀死病原体或控制了病情,一方面又参与破坏了身体的自愈功能,使病情反复发作,反复服药,构成了恶性循环,最终造成不治。人类所有基因都在贯穿一条主线,就是物种的延续,当男女生育高峰期过后,衰老基因开始启动,在越来越多的正常基因功能减弱和丢失后,人体便加速衰老,各种疾病应运而生。现代药物大多只是救急救危,预防医学远远落后人体衰老速度,防病治病的根本是抗衰老,只有规避各种衰老风险,人类才能从疾病的阴影中走出来,达到健康的老去,有质量的生活着。现代科学揭示了七大衰老风险,只有规避七大衰老风险,找出应对措施才能把疾病消灭在萌芽之中,这正是几千年来中医药祖师们提出的治未病的思想。急症发作之前都有慢性发展期,越是治不好的病潜伏期也越长,这就给生命留下了调理的时间,要么不正视小微病情,不去调理,要么小病就用西药,顶住表象万事大吉。这是现代人对慢性病初发病两种错误的观念,势必都将加速衰老进程,造成疾病不可逆转。生命生长期离不开相关营养,这主要是七大营养素,生命衰老期更离不开相关营养的支持。在七大营养素中,人类只重视高糖类,高脂肪类,高蛋白类植物资源,忽略了低脂肪类,低糖类,低蛋白类植物资源对生命的重要性。对于维生素类,微量元素类只重视较有明显作用的十几种,而对于潜在作用很大的几百种,乃至几千种植物元素,人类并没有应用到位,其中涉及很多成年人必要的营养素
--
植物次生成分的摄取。现代医学是诊断和急救医学,就其诊断和抢救危重病人,消灭传染性疾病方面远远高于古人,是与时代俱进的先进医药学,相关技术已经先进了几百年几千年。然而就其预防医学,特别对于成年人疾病,慢性病等一大类与衰老密切相关的疾病,现代医学又落后了几百年,乃至几千年,现代救急救危的药物与抗衰老背道而驰,在缓解或消灭病情的同时,也为重新发病打下了不可逆转的基础,这基于生命体几百种自我分泌的物质,离不开相关的天然成分的干预,然而用浓缩的单一的人工合成的成分去干预,破坏了生命系统自吸收,自分泌,自选择,自组织,自转换,自调整等一系列自我控制能力。所谓终生服药,吃一辈子药治不好病,能维持生命
也可将就,问题在于最终造成不治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药物所致,因为这类浓缩的合成的单一的药物是双刃剑,在缓解疾病的同时也严重干扰了生命的许多正常功能。例加西医治疗糖尿病的主药是胰岛素,对于二型糖尿病人而言,巳经长期饱受了自体胰岛素的伤害,再加用胰岛素虽然可以降低血糖,但胰岛素在这类病人体内让血糖演变成了不需要的脂肪和蛋白质,进一步破坏了动脉血管,增加了不良的胆固醇,增加了甘油三酸脂,升高了血压,加重引发高血糖,促进了癌细胞的生长,进而使许多并发症相继而来。是胰岛素把糖尿病患者打入地牢,变成了终身的糖尿病。衰老是生命个体的必然趋势,当这个趋势发展到一定阶段,各种基因功能开始减弱,基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同,相互依存的关系发生紊乱,疾病由然而生。例如七大衰老因素与癌发病率密切相关,抗衰老是预防癌变的根本。人体内环境不利于正常细胞的生存,基因功能就要改变,在不利的内环境下只有癌细胞可以生存,继而繁殖壮大,挤压正常细胞,慢慢发展到整个器官,造成占位病变,再转移到其它组织,直至无可救药。人体内有了越来越多的不利于正常细胞生存的因素,基因就帮助癌细胞,癌细胞可以适应恶劣的内环境,是长寿细胞,是不死的细胞,是只要有糖供给就生存的细胞,是放疗化疗都无法彻底杀绝的细胞,而正常细胞是需要更多的营养支持才能兴旺的细胞。营养抗癌要走在发病之前,防火重于救火,只研究救火再先进也与事无补,不重视防,等于放纵疾病。所有的疾病都是基因病,癌症是许多基因都在改变才酿成的苦果,保护各种基因功能实质上就是抗衰老。保先天之本要有后天之本的营养供给,但这些营养不是现代人认为的可以用十几种有明显作用的激素维生素去替代,而是由肾动力引发的人体各组织各器官自我分泌的几十种乃至百余种与生命不可或缺的激素,它们是由先天和后天共同完成,赋于生命个体独立生存的源动力。本发明从几千种植物中选取直接和间接逆转七大衰老风险具有高效作用的八种药食两需植物,用蒸馏酒或发酵酒浸提或加酒曲和粮米发酵再稀释或浓缩而得到的饮品或其配制酒,它获取了多重植物次生成分,以达到减缓和逆转衰老,预防和根治多种成年人疾病的目的。
3.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应对七大衰老因素,植物次生物质至关紧要,所谓植物次生物质是一大类低蛋白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植物中含有的用于保护自身,抵御外敌,保证物种延续的几千种天然化合物,它涵概了许多天然生物碱,甙类,刺激素,抗生素,类胡萝卜素,非常规维生素,植物色素等。本发明从中选取了十分必要的若干植物次生成分,它们可被人体直接利用,并且刺激协助加强人体生产出更多更有效的维持生命健康的有益代谢物质,以对抗衰老,消灭疾病。
4.七大衰老因素之一;氧化自由基的攻击,自由基是人体组织中许多生化反应的中间代谢产物,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自由基总是处于不断产生和不断消除的动态平衡中。如自由基产生过多或清除过少,就会造成对组织的伤害。人的每个细胞每天可受到10
3-104次自由基的攻击。而当体内的氧化增强系统与抗氧化系统之间的平衡向氧化增强方向变化时,就会造成氧化胁迫。按照突变积累理论,病变和衰老起始于“一个细胞”,发生于每一次呼吸下的衰老。细胞组织受到活性氧、自由基的氧化胁迫,使构成细胞组织的各种物质,如脂质、糖类、蛋白质、脱氧核糖核酸(dna)等所有的大分子物质发生各种氧化反应,引起变性、交联、断裂等氧化伤害,进而导致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以及机体组织的损伤和器官的病变,从而导致衰老和疾病。对此人体要生产三大系列抗氧化物,1.预防性抗氧化物2.清除自由基的捕捉型抗氧化物,3.修复和再生型抗氧化物,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
氢酶(cat)、维生素e、辅酶q(ubiquinone)、类胡萝卜素、黄酮类化合物、磷脂酶、蛋白酶、核酸修复酶等,这些抗氧化物在人体内合成要依赖对多种植物次生物质的摄取,没有良好的营养支持防御系统就有漏洞。
5.七大衰老因素之二:代谢综合症,代谢综合症是糖尿病的前期,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即使血糖正常也是糖尿病的预备军。2型糖尿病病理特征分二种,一是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被利用,血液中糖含量升高,进而患上糖尿病。二是因为胰岛素感受性低下,虽然体内分泌了足够的胰岛素,但是无法感知胰岛素的存在,其结果是血液中的糖含量增加,患上糖尿病。用胰岛素或加大胰岛素用量治疗糖尿病,使这类病人面临双重危害。血液中糖分过剩的状态被称为糖毒状态,糖变成一种“毒”,作用于血管壁,导致血液浓度增加,黏稠的血液引起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这时体内要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或应用胰岛素治疗而形成胰岛素血症,迫使葡萄糖渗入到不会产生胰岛素拮抗的脂肪细胞中,不再进入肌肉。在脂肪细胞中,葡萄糖转化为脂肪酸储存起来,并且储存很长时间。胰岛素不仅把糖引入脂肪细胞,还负责尽可能长期地储存能量,没有任何激素能像胰岛素一样阻断脂肪分解,造成血管脂肪淤积而最终心梗,脑梗。不仅血糖高,迫使自体分泌过多的胰岛素或者迫于降糖,应用胰岛素治疗,都会形成胰岛素血症,双重危害产生并发症在所难免。少食多动之所以长寿,少食可降低血糖,多动可使肌肉把血糖消耗掉,从而减少血液中胰岛素的浓度,又避免了胰岛素的危害。对长寿群体的调查也印证了这些科学的发现,除此之外补充相关植物次生物质,增强人体分泌多种调控激素是预防和治疗代谢综合症和糖尿病的关键。
6.七大衰老因素之三:慢性低阈值炎症,除外来细菌和病毒之外,人体不能把坏死细胞和无用的脂肪排除体外,从而影响了正常细胞的许多功能,促炎性细胞因子促进慢性低阈值炎症过程,使人衰老和生病;抗炎性细胞因子阻断这些炎症过程,是对抗生物衰老的保护因子,动脉硬化,癌症等都是一个慢性低阈值炎症过程,用药物干预慢性低阈值炎症只能适得其反,不纠正代谢紊乱,只能越治越乱,而增加必要植物次生物质的摄取,是抵消慢性低阈值炎症的首要条件,很多次生植物物质除了有抗氧化作用外也有抗炎功效。
7.七大衰老因素之四:激素缺乏,动力不足,人体自分泌维持生命的激素有百余种,它们在多细胞,多器官,多系统中相继产生并互相制约,起到信使和调控的作用,分分秒秒统筹着各种生命要素的正常运行,当衰老启动时各种激素的衰减是首要条件,在百余种自分泌激素中科学界研究了生物标志物激素dhea-s(脱氢表雄酮),它是类固醇激素的一种,是所有激素之母。在美国的马里兰州巴尔的摩,美国国立衰老研究所开展了长时间、大规模的居民健康调查,以65岁以上的健康男性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了长达25年的跟踪调查,发现血液中dhea-s值越高,人们的寿命越长。日本明和田教授通过分析接收dhea-s信号的受体,确认dhea-s在人体内具有控制炎症、预防动脉硬化、防止糖尿病(胰岛素的功能异常)等许多作用。激素的作用是极其广泛的,例加雌激素,所有心血管疾病的起始都是动脉硬化,即血管不断的僵直和硬化。健康状态下的血管是高弹性的,因为心脏的血液泵入血管时,血管必须平衡不同的压力。血管内皮形成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使血管壁舒张,促进整个血液循环。一氧化氮本身就是一种激素,它作为一种信使物质把指令传达给组织和器官。雌激素支持一氧化氮的功能,保护血管内皮,从而阻止动脉硬化。因为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血液中的一氧化氮浓度也会下降,血管慢慢失去弹性,高血压形成了,因此心肌
梗死的风险也增加了,所以女性的雌激素也是血管保护激素。雄激素与雌激素相似,它不仅影响性生活和功能,也影响其它许多器官功能。当人衰老时,进入病理状态,补充任何一种单一的浓缩的人工合成的激素,都会带来不利影响,破坏了人本身就有的自吸收、自分泌、自分配、自调整等多种功能,强迫性的加大某种激素供给,基因功能就会演变,甚至诱发癌症。而补充天然植物中的类激素,是抗衰老的不二选择,人摄取天然物质,营养是丰富的,自然界植物內存在的激素源不仅是安全的、丰富的,而且会顺应人体选择性需求,协调多系统多器官多种类的激素自然合成和分配,自然界中许多植物次生成分是有益的激素源。
8.七大衰老因素之五:保护线粒体功能,线粒体是细胞内的微发电厂,制造能量,当人体衰老时发电量减弱,各系统功能都将改变,衰老的线粒体释放自由基,不仅损害周围环境,也损害线粒体自身。自由基与线粒体的双层膜发生反应,使线粒体的完整性受到损害。自由基也攻击线粒体的dna,这种环状结构的dna及修复酶的缺乏,令其比细胞核内受到保护的dna更容易受到损伤。这就又产生了典型的恶性循环。衰老的线粒体产生更多的自由基,更多的自由基又使线粒体更快地变老。保护线粒体只用简单的维生素是不够的,许多植物次生成分都会起到决定性作用。
9.七大衰老因素之六:遗传学损伤,踏入了遗传学领域的表观遗传学,它研究的是不源于基因突变,而是继续遗传的基因功能的改变。这些基因功能改变可以理解为大自然针对遗传本性的应对方法,即遗传物质对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的新认知,不仅为理解生物衰老提供了帮助,还对影响衰老进程提供了全新视角。长时间以来占主导地位的认为基因构成不可改变的旧观念已经过时了,通过相应的生活方式和定向补充,可以影响我们的遗传物质,基因和衰老都不仅仅完全由命运决定。抗衰老始于胚胎,因为胎儿9个月的产前发育会给出生后的健康打上深深的烙印,什么样的营养决定什么样的基因功能,始终贯穿人的一生,就癌症而言人体有促癌基因,有抑癌基因,更有癌细胞修复基因,长期改变这些基因的营养需求,坏的基因功能开启,好的基因功能关闭,人体就会向不可逆的方向发展,人的一生中,都要保持好的基因功能在开启状态,衰老就会减速,疾病就会远离。
10.七大衰老因素之七,端粒缩短,20世纪60年代,美国微生物学家研究了人体细胞,观察到细胞只分裂50余次,然后就停止活动细胞死亡了。今天,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证明了当时大胆的命题“内部生命时钟”确实存在于每个细胞内,这个生命时钟就是端粒,它是dna的一部分,位于染色体的最外端,在每次分裂时,端粒都会失去一定数量的碱基对而缩短,如果端粒长度达到了下限,细胞就不再进行分裂,细胞就会死亡。但端粒具有可控性,当植物次生物质缺乏时,细胞遭遇如氧化负荷、低阈值炎症或慢性压力等不利情况时,端粒缩短得更快;反之,端粒也可以延长!这由一种名为“端粒酶”(telomerase)的酶负责。我们的生命时钟既可以向前,也可以向后拨动,端粒是可以控制的,其长短因而成为我们生命年龄的标尺,这一特性使得端粒酶在抗衰老医学中占有特殊而有趣的地位。美国有一批公司发现了这种令人感兴趣的物质,即人们早巳知道的药用植物黄芪。黄芪在中国传统中医药里已经使用了几千年,这种植物的特定次生成分明显具有激活细胞内端粒酶的能力,实际上许多植物次生成分都能调控端粒酶,并直接或间接决定了生命的质量。
11.时代在进步,食物越来越充足,我们得到的很多,但失去的更为重要,就生命所依赖的七大营养素而言,每一类营养素在自然界都有几十种乃至几千种成分或组合,由于人
为干预,多种生物品种大量灭绝,失去野生自然环境下的大农业,食物链中断等因素,常规简单的食物巳经不能满足人体抗衰老的需求,开发人体必要的营养食品,无论提高平均寿命和最高寿命都是必需的,以往平均寿命的提高,是依赖社会的物质供给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而最高寿命的普及只有抗衰老别无选择。
12.终上所述本发明为达到抗衰老的目的公开了利用八种药食两需植物,用蒸馏酒或发酵酒浸提或加酒曲和粮米共同发酵,再稀释或浓缩而得到的饮品或其配制酒。具体配方为:1.巴戟天,2.仙灵脾,3.云芝,4.枳椇果或枳椇子,5.桑椹果或桑椹干,6.龙眼肉,7.山楂,8.砂仁,以上八种为主要功能型原料,再用辅料两种,1.结晶果糖或麦芽糖,2.蒸馏酒或酿造酒或用酒曲和粮米直接发酵。以上两类辅料辅助八种原料生产,储存,风味调正等,具有溶剂,赋型剂,防腐剂,营养增效剂等多重功能。用上述十种物质获取了必要的植物多重次生成分,构成了具有减缓和逆转七大衰老因素,抵御疾病,适合大多数成年人长期饮用,没有毒副作用,效果显着的抗衰老产品。衰老是成年人疾病的首要原因,是形成多种慢性疾病的基础,对抗衰老打好健康的基础就是预防和逆转了成年人疾病,自然也就结出了长寿的果实。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组合并获取了八种植物的许多次生成分,具有全面的多重的抗衰老效应,是预防和逆转成年人疾病必要的营养成分,是中医精髓未病先治的具体措施。
14.1.巴戟天抗衰老植物的次生成分:蒽醌、黄酮类化合物、维生素c、糖类及树脂、植物甾醇,主要含水晶蓝苷、四乙酰车叶草苷、大黄素甲醚、甲基异茜草素、羟基-3-羟甲蒽醌等。有益效果:具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对粒细胞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还可增加幼年小白鼠血中白细胞的数量,能延长小鼠持续游泳时间,有免疫功效并具有抗衰老作用。具有降低胆固醇作用,能治疗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对血管及造血系统的影响,根浸液有降低血压作用,能刺激造血机能,增加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有抗菌作用,乙醇浸剂,在试管内对枯草杆菌有抑制作用。补肾阳,偏入肾经血分,兼能祛风寒湿痹,兼有健脾开胃之功能。巴戟实为机体先天后天均受补益之植物,可于老年保健祛病的食疗和药疗中使用。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有促性腺机能作用及增强脑力作用,有镇静安眠作用。
15.2.仙灵脾(淫羊藿)抗衰老植物的次生成分:箭叶淫羊藿全草含淫羊藿甙a、b、c、d、e,皂甙,苦味质,鞣质,挥发油,蜡醇,三十一烷,植物甾醇,软脂酸,油酸,木兰碱,去氢淫羊藿素,脱氧甲基淫羊藿甙和四种木脂素,维生素e,微量元素锰、锌、铜、锡、钡等。有益效果:(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淫羊藿可以扩张冠状动脉,使心肌营养血流量提高28.2%,可降低血压。(2)对免疫系统的作用,经免疫功能检测,溶血空斑试验证实,淫羊藿使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数量、pec反应及小鼠的单核吞噬细胞吞噬碳粒的能力恢复到正常水平。(3)对机体的代谢作用,淫羊藿能够抑制动物“阳虚”症状的出现,减少“阳虚”动物的死亡率及耐寒能力,并显着提高动物机体的dna合成率,促进dna、rna、蛋白质的合成。用体外细胞培养和测定h-tdr掺入细胞dna的方法,研究淫羊藿多糖对hu所致“阳虚”小鼠的骨髓细胞增殖和dna合成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胞增殖率提高72%,dna合成率提高68%。(4)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淫羊藿浸膏可促进精液的分泌,增加动物前列腺、精囊、提肛肌的重量,20-40ug淫羊藿提取物的效果与7.5mg的雄性素相当。本品还能提高动物尿中17-酮类固醇,提示可能有促进肾上腺皮质机能的作用。(5)抗菌作用,淫羊藿对白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
萄球菌有较显着的抑制作用,对奈氏卡他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结核杆菌亦有一定抑制效果。淫羊藿还对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6)淫羊藿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有降低血糖的效果,并能减轻炎症、降低组织胺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淫羊藿黄酮能显着恢复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t和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功能,明显提高小鼠肝脏总sod的活性,减少肝组织过氧化脂的形成,减少心、肝组织脂褐素形成。
16.3.云芝抗衰老植物的次生成分:主要含云芝多糖。云芝的中文别名有彩绒革盖菌、杂色云芝、黄芝、灰芝。明《食物本草》把它列入养生食物:“黄芝(一名金芝)味甘,平,无毒。主心腹五邪,益脾气,安神,忠信和乐。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有益效果:现代药理学揭示在一系列动物实验中云芝多糖都有如下积极的影响和显着的效果,1.镇痛、镇静、抗炎、抗伤害,2.对免疫功能有积极影响,3.对细胞一氧化氮产生有积极影响,4.对小鼠脏器组织及全血抗氧化能力有积极影响,5.体外抗氧化,6.抗肝损伤,7.抗肿瘤,8.抗病毒,9.对巨噬细胞存活力的积极影响,10.抗伤害,11.抗溃疡,12.降血脂,13.镇静催眠,14.对繁殖力和寿命有积极影响,15.抗病毒,16对辐射引起的红细胞免疫低下有积极的影响,17.对巨噬细胞氧化ldl的抑制,18,对脑、肝组织的抗氧化作用有积极影响,19.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有治疗和保护作用,20.对实验性顿抑心肌有保护作用,21.抗损伤,22,对应激大鼠学习记忆障碍有积极影响,23.防止缺血再灌注心肌早期损伤,24对巨噬细胞受tbooh攻击后形态结构可保护,25.对艾氏腹水瘤有积极影响,对胃癌、肠癌、肝癌、肺癌、白血病等都有作用,而且又无毒副作用。
17.4.枳椇果或枳椇子抗衰老植物的次生成分:枳椇皂苷、黑麦草碱、苹果酸钾及黄酮类化合物等,其黄酮类活性成分主要为山柰酚、洋芹素、杨梅黄素、槲皮素、双氢杨梅黄素和蒽醌类化合物大黄素,还含有葡萄糖、果糖、硝酸钾、过氧化物酶等。明《食物本草》把它列入养生食物:“枳椇:味甘,平,无毒。主头风,小腹拘急。止渴除烦,去膈上热,润五藏,利大小便,解酒毒,止呕逆,辟虫毒。”有益效果:能够缩短小鼠醒酒时间,加快乙醇代谢,抑制乙醇诱导的肌松作用,有保肝活性,其水提取物能显着提高肝细胞存活率。此外还有抗突变、抗肿瘤、抑制组胺释放、镇静、抗痉、镇痛、降压、利尿等作用。资料显示,枳椇子具有显着的解酒、保肝、抗肝纤维化及抗衰老、抗疲劳等作用。其提取物可降低酒后血中乙醇浓度,增强肝脏乙醇脱氢酶(adh)活性,从而起到解酒作用。除可加快乙醇的代谢外,枳椇子还可提高血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力,降低乙醇所致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二醛、mda升高。本品还有明显促进尿液排泄和加速肠道蠕动的作用,可通利二便,促进酒精排泄。枳椇子还具有抗脂质过氧化和保护肝损伤作用。研究显示枳椇子可以减轻酒精引起的大鼠肝脏脂肪变性及炎症细胞浸润,减少纤维增生。据报道,早期干预可预防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此外枳椇皂苷还有降压的功效,枳椇子所含大量的钙和枳椇皂苷还具有中枢抑制作用,可抗惊厥,防止手足抽搐痉挛,并预防脑梗,心梗。
18.5.桑椹果或桑椹干抗衰老植物的次生成分:其主要成分为胡萝卜素、花青素甙、芸香甙、琥珀酸及其皂甙,果素黄酮、烟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及碳水化合物。其种子主要含脂肪油如油酸、亚油酸等及17种氨基酸,1∶1桑椹液含氨基酸288.mg,锰、锌等微量元素。明《食物本草》把它列入养生食物:“桑椹味酸甘,性寒。单食,止消渴。利五藏关节,通血气,久服不饥,安魂镇神,令人聪明,变白不老。多收曝干为末,蜜丸日服。捣汁饮,解中酒毒。酿酒服,利水气消肿”。有益效果:临床试验表明除对肝肾不足、头晕眼花、耳鸣健忘、腰
膝无力、须发早白等症有效,有一定抗衰老作用外,还证实本品对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有疗效,可显着降低血脂水平及改善有关症状。桑椹膏(1∶1)临床用于血虚生风、血痹风痹、夜眠不安、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老年便秘等老年病症,疗效理想。动物试验表明,桑椹汁对试验动物具有明显的抗疲劳,耐缺氧作用,并能激发淋巴细胞功能,兴奋免疫机制。本品还能明显抑制动物体内过氧化脂质的生成,减少脂褐素,清除自由基。桑椹所含果酸、维生素c等都可以有效治疗酒醉。据实验观察,桑椹果饮预防给药可以降低小鼠的醉倒率、死亡率,并延长翻正反射消失潜伏期,具有明显的防醉作用;醉酒小鼠给予桑椹果饮后,10小时内苏醒动物数量明显增多,死亡率下降,提示桑椹果饮有一定的解酒作用,可以用于降低或解除酒精对人体的危害。
19.6.龙眼肉抗衰老植物的次生成分:已知本品含蛋白质、脂肪、葡萄糖、蔗糖、酒石酸、灰分、钾、钠、镁、磷、钙、铁、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抗坏血酸及维生素a、b等。从种子中分离出三个氨基酸:2-氨基-4-甲基-乙炔(5)酸、2-氨基-4-羟甲基-己炔(5)酸及2-氨基-4-羟基-庚炔(6)酸。叶含槲皮素、槲皮甙、无羁醇、谷甾醇、豆甾醇、豆甾酰-d-葡萄糖甙、表无羁醇等。有益效果:(1)抗衰老作用:龙眼肉和蛤蚧的水、乙醇提取液,腹腔给药,在20ml/kg/d剂量10天的情况下,对小鼠遭受低温、高温、缺氧刺激时,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可增加正常小鼠体重,腹腔给药15ml/kg/d剂量14天的情况下,对利血平化小鼠体重下降具有非常显著的对抗作用。腹腔给药15ml/kg/d剂量10天下,可增加小鼠静脉注射碳粒的廓清速率,腹腔给药在20ml/kg/d的剂量10天的情况下,能增加小鼠脾重,为此认为该制剂在抗衰老方面,有进行深入研究的价值。(2)抗肿瘤作用:动物实验体外筛选,对jtc_肿瘤的抑制率在90%以上,对癌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临床使用本品粗制浸膏20g,并根据症状配合其它生药浸膏,产生疗效一般约需1-3个月,对于只能存活3个月的患者效果不佳,对于尚能存活半年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症状改善约90%,癌增殖被抑制约80%,延长生命效果约80%,服用这种生药浸膏1个月以上的患者几乎没有诉说疼痛的,几乎可以不注射镇痛药。(3)对心血管作用本品能刺激造血系统,增进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升高血小板。槲皮素有改善毛细血管脆性。卜谷甾醇能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龙眼肉亦可降血脂,增加冠脉流量,增加体质,故对患有高血压及冠心病而体质较弱者是有利的。清《本草求真》龙眼“于补气之中又更有补血之力。故书载能益脾长智,养心保血,为心脾要药。是以心思劳伤而见健忘怔忡惊悸,暨肠风下血,俱可用此为治。久服令人轻身不老,百邪俱辟”。
20.7.山楂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crataegus pnnatfida bge var major n、e、br))或野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的干燥成熟果实。甘、酸、涩、温。归脾、胃、肝经。山楂的抗衰老植物的次生成分:主要成分为黄酮、三萜类化含物及有机酸。黄酮化合物成分较为复杂:

含碳链黄酮:如牡荆素及其衍生物,荭草素,异牡荆素,山楂钠新及乙酰山楂钠新。

黄酮甙类:如大波斯菊甙、木犀苧素-7-葡萄糖甙、5,4-二羟基黄酮-7-鼠李糖甙及芹菜鼠李糖甙。

黄酮醇及其甙类:如槲皮素及其甙类,山奈粉及其衍生物,五籽山楂甙,3,4,5,8-四羟基黄酮-7-葡萄糖甙。

黄酮聚合物:花青素(anthocyaniclin)、无色花青素及儿茶精类黄酮。三萜类化合物有齐墩果酸、熊果酸、山楂酸及山楂a-皂甙、胆碱、乙酰胆碱、组胺、异戍胺、异丁胺、三甲胺、腺嘌呤、山梨醇等。有机酸成分如山楂酸、酒石酸、枸橼酸、绿原酸、咖啡酸、苹果酸、鞣酸等。其他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糖类、色素、无机盐、胡萝卜素、铁、锰等元素及大量维生素c。有益效果:功能为消食化积、行气健胃、活血散瘀、收敛止
泻、止咳祛痰、抗菌消炎。并有降血压、强心止血、抗心律不齐等作用。主要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小儿疳积、皮肤疮痒及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症。山楂与高脂饮食合并服用的动物预防拮抗试验证明:山楂降低血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的作用并不显著。揭示山楂降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机制不在于阻抑脂质、胆固醇的吸收,而可能在体内促进其转化、清除。本品水提取液对nh纯系小鼠的体内试验表明:山楂可清除o-2
自由基,减轻由o-2
诱导的透明质酸解聚作用,并抑制在体或离体小鼠肝肺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抗氧化及预防机体衰老作用比较肯定。用本品流浸膏、水解产物及其黄酮或三萜酸成分,小剂量注射猫、兔、小鼠等动物,均能产生缓慢而持久的降压作用,降压幅度在30%左右。但对麻醉犬注射虽也有降压作用,然而维持对间较短。降压机制因各有效成分不同而各异,但主要机制为扩张外周血管。山楂的不同提取尤其是黄酮和皂甙成分,对小鼠、豚鼠产生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代谢能力、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等正向作用。黄酮阳性作用的mic=10mg/kg,皂甙阳性作用的mic=30mg/kg。动物试验表明,用山楂提取物给垂体后叶素引起心肌缺血的家兔注射,对家兔冠状动脉平滑肌有显著的解痉作用,从而有效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功能。心电图也显示t波倒置恢复,s-t段抬高,传导阻滞现象消失。故认为本品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机制为松弛心血管平滑肌。本品对痢疾杆菌、变形杯菌、大肠杯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有效成分为齐墩果酸。本品所含槲皮素成分具有良好的止咳、祛痰、抗炎作用,能促进痰液分泌及支气管纤毛运动,并能明显抑制肺组织释放组织胺及慢反应物质,在过敏反应中发挥重要疗效作用。槲皮素及木犀草索还有一定免疫增强作用。可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机能。本品含有大量有机酸及维生素c,可有效刺激消化液尤其胃液的分泌,并增加胃酶活力而促进消化,同时能促进胆汁的分泌。其中咖啡酸对钴照射小鼠,腹腔注射14mg/d剂量,连续给药四日,可使白细胞及血小板数量分别较对照组增加76%、45%及6%,并可缩短出凝血时间。本品鞣酐组分2mg/kg剂量腹腔注射小鼠,可延长环己巴比妥作用的麻醉时间。本品乙醇提取物喂饲大鼠或小鼠后,动物很快出现镇静作用。初步试验提示,本品中牡荆素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21.8.砂仁抗衰老植物的次生成分:砂仁含挥发油1.7%-3%,主要成分为乙酸龙脑酯、樟脑、龙脑、芳樟醇、橙花椒醇、柠檬烯、樟烯、a-蒎烯及b-蒎烯等。有益效果:药理研究表明,砂仁煎剂对动物离体肠管,低浓度有兴奋作用,高浓度为抑制作用;砂仁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樟脑和乙酸龙脑酯具有弱和中等强度的镇痛抗炎作用,两种成分作用于小肠,可抑制小肠平滑肌痉挛,故可行气消胀,解痉止痛,止泻。砂仁具有持久性的利胆作用(促进肝细胞分泌胆汁,收缩胆囊,扩张胆总管奥狄括约肌),故有化湿开胃之功效。另外从砂仁水溶性成分中分得槲皮素2种黄酮苷(即槲皮苷和异槲皮苷),亦证实具有不同程度的保肝利胆作用,本品还有抗溃疡,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肠运动,增强免疫力及抗血小板凝集等作用。
22.再阐述一下本发明所用辅料1结晶果糖或麦芽糖的有益效果:结晶果糖属于功能性单糖,是一种天然高效功能性甜味剂,果糖是人类最早认识的自然界中最甜的一种糖,在蜂蜜中的含量最为丰富。1792年,德国科学家在分离结晶葡萄糖时,发现并分离出一种会阻碍葡萄糖结晶的糖物质。1843年,有人对这种糖物质作了系统的研究,发现这种物质在水果中的含量比较丰富,故称为“水果糖”,后定名为“果糖”。结晶果糖在ph3时最稳定,对热稳定性较蔗糖和葡萄糖低。果糖不是口腔微生物的合适底物,不易造成龋齿。果糖的净能量值为
15.5k.j/g,等甜度下的能量值较蔗糖和葡萄糖低,加上它优越的代谢特性,因此是一种重要的低能量功能性甜味剂。且代谢途径与胰岛素无关,可供糖尿病人食用,在正常的人体中和受到良好护理的糖尿病人机体中,糖原异生作用占统治地位,只有数量很少的果糖碎片会转化成葡萄糖,最终肝糖元转变成葡萄糖释放入血液中,此时需要些胰岛素来满足磷酸化作用的需要及随后在四周组织中利用的需要。然而这种转化和释放作用是在低血糖水平时才会发生,它不会导致饭后血浆葡萄糖浓度的迅速增加。随着人们对糖尿病患者有害的副作用及其血糖水平应保持接近正常水平以免引起严重的血糖过低症等情况的进一步认识,糖尿病学家和食品工艺学家一致认为果糖是糖尿病患者一种较好的功能性甜味剂。
23.麦芽糖在体内的水解速度很慢,所释放出的葡萄糖不足以引起血糖水平的波动,同时水解释放出山梨醇的吸收更为缓慢,在某种程度上还会抑制葡萄糖的吸收。因此人体摄入麦芽糖后的血糖水平和血液胰岛素水平增加幅度很小,可供糖尿病人食用。
24.再阐述一下本发明所用辅料2蒸馏酒或发酵酒的有益效果:酒能供给人体一定的热能,还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如少量饮酒有益于心血管系统,轻中度饮酒者较不饮酒者和重度饮酒者,其患冠心病的危险性较低。适量饮酒能使小动脉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振奋精神,缓和忧虑和紧张心理,提高生活情趣。适量饮酒能刺激胃酸分泌,增进食欲,提高消化能力。酒是几千年来验证的最安全的毒物兴奋物质,16世纪的著名医生、现代药理学的奠基人帕拉塞尔苏斯认为“剂量产生毒物”。原则上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当不断增加它的剂量,到某一程度就会变得有害。这个理论适用于任何一种食物和药物,当它们达到某一高剂量时都会变成毒物。毒物兴奋效应原则告诉我们反之也正确。即低剂量的毒物也可以变成有益的食物和药物,从而达到治疗效果。本发明用酒溶解出植物有效成分,保护了对人体有益的活性成分,以酒促进吸收,刺激相关基因功能,完成多系统,多脏器,多功能的营养代谢,达到抗衰老,预防和逆转成年人疾病的效果,如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骨质疏松,关节骨病,老年痴呆,慢性低阈值炎症,多种兔疫功能失调等。
25.本发明可使人体摄入全面足够的必要植物次生成分,这些成分体现在上述配方中,现代人一方面过多的摄取了高脂肪,高蛋白,高糖类食物,造成了营养过剩,一方面从蔬菜水果中摄取的植物次生成分普遍不足,又造成了营养短缺,双重夹击使衰老加速,发生疾病在所难免。上述植物次生成分分别承担了对抗七大衰老因素,巴戟天、仙灵脾从补充控制人体肾阳和天然激素动力入手,增加人体新阵代谢的内动力和为增强体质产生的外动力,从而使人体从内从外双双获取抗衰老物质以及众多的免疫调控物质,如抗氧化、抗自由基物质,年轻指数激素“dhpa——s”、胰岛素、生长激素、内啡肽和igf-1、白蛋白(即清蛋白)和维生素d、一氧化氮等众多激素。云芝、枳椇、桑椹、龙眼肉、山楂、砂仁中多种植物次生成分对抗氧化,调控血糖和胰岛素,诱导癌细胞凋亡,逆转慢性低阈值炎症,保护线粒体功能,保护基因,开启基因良性功能,关闭基因衰变功能,促进端粒酶活性,使端粒不会缩短。实质上干细胞和生殖细胞内有高浓度的端粒酶,使端粒不断再生,这赋予了干细胞和生殖细胞超强的生命力与分裂能力。通过补充保护端粒酶的植物次生成分,让普通细胞延长寿命,让不良细胞正常凋亡发挥各自的功能,疾病才不会发生。上述八种主要植物把各自许多成分组合起来,是一个增效,协同,互补,相乘的关系,本发明的饮品或其配制酒之所以有调阴阳,调气血,调肝脾,补先天之不足,补后天五脏六腑之弱,并有调整乙醇、乙醛脱氢酶基因缺陷,解酒保肝等多重功效,是把多种植物次生成分用乙醇萃取和用乙醇辅助代谢进而发挥
到极致的协同增效的结果。从而保证适量饮用可以调五脏六腑,预防百病,扶赢抗衰,健康长寿,长期饮用无毒副作用。
26.本发明可用液体生产线设备和小型酿酒设备作适当调正即可,设备厂房投资少,生产工艺简单,质量可控。生产工艺流程如下:采购原料
--
清洗沥干
--
打碎
--
浸泡
--
蒸煮(只限降低乙醇含量或无乙醇的液体)
--
发酵(只限酿酒法)
--
压滤
--
调液补液
--
静置或精滤
--
灌装(灭菌并无菌灌装仅限乙醇含量低或无乙醇的液体)
--
成品。
27.实施例1:蒸馏酒侵泡提取法,各原料配方为:1.巴戟天300克,2.仙灵脾500克,3.云芝(黄芝)500克,4.枳椇果或枳椇子150克(鲜者加倍),5.桑椹果或桑椹干150克(鲜者加倍),6.龙眼肉200克,7.山楂100克,8.砂仁10-30克。把上述原料洗净沥干,用辅料2成分适当加纯净水或原料酒浸润原料,使水分饱和,液态打碎,目视有米粒大小的粒度即可。用瓷坛盛装原料,加入辅料2成分42度蒸馏洒20-25千克,隔日搅拌一次,密封侵泡21天以上,以三个月为佳。产品出液与加液应持平,出液少可补液,补液加液前要测乙醇含量,乙醇含量控制在25度-38度为佳,一般控制在35度,调正乙醇含量可在补液时加纯净水或原料酒(详细工艺控制标准由企业自定)。用结晶果糖或麦芽糖调正甜度(含糖量可控制在0.5%-15%之间),低甜度无需加糖,并可减少桑椹果或龙眼肉以降低甜度,酸度由山楂控制,可先做出小样,经多人品尝定下投料量。各原料配方比例可适当加减,各成分浓度高于本配方比例,效果可立竿见影,各成分浓度低于本配方比例,可获取缓慢的有益效果。
28.实施例2,低乙醇或无乙醇饮品的加工方法,缺点:需高温煎煮,杀菌,无菌包装增加设备生产成本,需固定保质期。优点:无乙醇或乙醇含量少可适应更多群体,即乙醇不耐受和体弱多病群体服用。按实施例1配方比例投料,亦可适当加减。云芝单独处理,把云芝粉碎,加10-15倍左右纯净水,用小火煎煮12-24小时(提取澄清液以获取云芝多糖),澄清液备用。把其它原料粉碎加白酒或黄酒或米酒均可,添加量为原料的5-10倍量,浸泡21天,隔日搅拌一次。压榨过滤后取澄清液合并云芝澄清液,用结晶果糖调正甜度,甜度在百分之十左右。按要求适当补液,调正后煎煮,煎煮时间长短视乙醇含量要求而定(添加乙醇回收设备可回收乙醇,循环使用节约成本),用离心机或160目筛网过滤煎煮液,杀菌并无菌灌装即得成品。也可把提取液煎煮浓缩后加入麦芽糖制成粘稠的液体,充分减少水份即增加了保质期又使有效成分集中,减少了口服量,更适合体弱群体。
29.实施例3.酿酒法:用酿酒工艺和操作规范按实施例1配方投料,各种原料用量亦可适当加减,加入8-15倍纯净水煎煮60分钟左右,待冷备用。将粮米蒸煮,沥干待冷倒入坛中,合并药液加入酒曲搅拌均匀,密封置保温环境21天后味香即熟,压绞去糟静置过滤装瓶即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