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路面快速修复补强材料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658546发布日期:2021-04-13 21:59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沥青路面快速修复补强材料及制备方法
1.技术领域
2.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交通道路路面的修复技术,具体的说是一种沥青路面快速修复补强材料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3.目前在我国的道路铺设大都采用沥青作为原料进行铺设,由于汽车轮胎等交通工具的碾压和摩擦,道路上经常会出现沥青路面破损,之前在沥青路面破损后一般就会等待,待严重后再重新铺设,这给道路上汽车和行人的交通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并且这种方式大大浪费了能源,还存在工人劳动强度大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则出现了对于这种路面进行修复的材料,但是传统修复材料存在修复时间长,效率低,修复处与原有道路沥青连接处容易出现裂缝,使用寿命短等系列问题。
4.环氧修复沥青与传统修复沥青相比,具有优异的抗车辙、抗剥落、耐化学腐蚀、耐候等优点,但环氧修复材料中为了获得较高的环氧值、较低的粘度,较优的力学性能以及优异的匹配性,通常选用小分子量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例如e44、e51等,然而,这种小分子量的环氧树脂固化后呈现“硬而脆”的特点,作为桥面或路面铺装材料使用,在负载作用下容易发生开裂现象。
5.双组份环氧产品主要采用脂肪胺、芳香胺或其衍生物作为固化剂。目前,国内双组份环氧固化剂大多采用曼尼奇碱、聚酰胺或聚醚胺,曼尼奇碱固化剂是采用酚、甲醛和脂肪胺通过曼尼奇反应而制得的,如t31类固化剂。这类固化剂价格较低,固化速度较快,硬度大,但产品柔韧性差,容易开裂,聚酰胺固化剂是粘稠的树脂,由不饱和脂肪酸改性多元胺而制得的,聚酰胺固化剂性能优良,使用广泛,但其固化速度慢,作为铺装基料使用,其柔韧性也不能达标。聚醚胺固化剂虽然采用了柔性聚醚结构单元,但其柔韧性也不能达标,且固化速度较慢。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显著地提高材料的抗开裂性能,协同配合适当的紫外光吸收剂和抗氧剂还可以明显地提高材料的耐光照性能的沥青路面快速修复补强材料及制备方法。
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沥青路面快速修复补强材料,包括以环氧树脂为主原料的组分a和以固化剂为主原料的组分b,所述组分a和组分b的配比为1:0.5

2.5。
8.所述组分a包括环氧树脂100份,环氧活性稀释剂15

70份,植物油环氧树脂改性剂15

70份。
9.所述环氧活性稀释剂为长碳链单官能度环氧活性稀释剂,所述环氧活性稀释剂的中碳链长度在10

16之间。
10.所述植物油环氧树脂改性剂为亚麻油、蓖麻油。
11.所述组分b包括沥青100份,固化剂20

200份。
12.所述固化剂为复合胺类固化剂。
13.所述组分b中还包括有20

100份的紫外光吸收剂和抗氧剂。
14.一种高性能沥青路面快速修复补强材料的制备方法,分别称取组分a中的原料,加热升温至20

60℃将其加入配制釜中搅拌,待均匀后0.5

1.5小时取出;分别称取组分b中的原料,将其加入配制釜中搅拌,加热使沥青融化,直至沥青完全溶解,再降温至50℃以下取出,按照比例与组分a混合搅拌,搅拌5

10分钟均匀后可作为修复材料直接使用于路面上。
15.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长碳链单官能度环氧活性稀释剂和耐候性好的植物油环氧树脂改性剂相匹配,可以显著地提高材料的抗开裂性能,协同配合适当的紫外光吸收剂和抗氧剂还可以明显地提高材料的耐光照性能,采用复合胺类固化剂,这些固化剂不但与配方中的沥青组分相溶,而且还可以加快材料的固化速度,由此达到了抗开裂、耐紫外线、固化速度快的高性能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耐光照性能的沥青路面快速修复补强材料及制备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7.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沥青路面快速修复补强材由以环氧树脂为主原料的组分a和以固化剂为主原料的组分b按照1:0.5的配比组成。
18.其中,所说的组分a中环氧树脂100份,长碳链单官能度环氧活性稀释剂15

70份,植物油环氧树脂改性剂15

70份,长碳链单官能度环氧活性稀释剂中碳链长度在10

16之间,既保证性能又具有小分子移动的润滑性,本实施例中限定环氧树脂100份,长碳链单官能度环氧活性稀释剂50份,植物油环氧树脂改性剂25份,长碳链单官能度环氧活性稀释剂中碳链长度为12,植物油环氧树脂改性剂为亚麻油。
19.所说的组分b中沥青100份,固化剂20

200份,本实施例中限定为沥青100份,固化剂100份,在该组分b中采用具有优异性能的固态或半固态重载道路沥青材料用以降低成本,并提高了材料的性能,而这种固态或半固态重载道路沥青材料与曼尼奇碱、聚酰胺胺或聚醚胺等固化剂混配,通常要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才能将材料调至合适的粘度,为了避免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造成环境大气污染,本发明材料不采用曼尼奇碱、聚酰胺或聚醚胺等固化剂,而是采用复合胺类固化剂,例如:小分子量的三甲基己二胺和间苯二甲胺固化剂,这些固化剂不但与配方中的沥青组分相溶,而且还可以加快材料的固化,本实施例中优选为常温固化小分子量的复合胺类固化剂二甲胺,还包括紫外光吸收剂和抗氧剂20

100份为烷基酚类,例如:庚基酚、辛基酚、壬基酚、癸基酚、十二烷基酚等,本实施例中,紫外光吸收剂和抗氧剂80份为十二烷基酚。
20.采用上述补强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分别称取组分a中的原料,加热升温至40℃将其加入配制釜中充分搅拌,待均匀后1小时取出;分别称取组分b中的原料,将其加入配制釜中搅拌,加热使沥青融化,直至沥青完全溶解,再降温至50℃以下取出,按照比例与组分a混合
搅拌,搅拌5分钟均匀后可作为修复材料直接使用于路面上。
21.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沥青路面快速修复补强材料,由以环氧树脂为主原料的组分a和以固化剂为主原料的组分b按照1:1.5的配比组成。
22.其中,所说的组分a中环氧树脂100份,长碳链单官能度环氧活性稀释剂35份,植物油环氧树脂改性剂50份,长碳链单官能度环氧活性稀释剂中碳链长度为16,植物油环氧树脂改性剂为亚麻油。
23.所说的b组分中沥青100份,固化剂100份为常温固化小分子量的复合胺类固化剂二甲胺,紫外光吸收剂和抗氧剂80份为十二烷基酚。
24.采用上述补强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分别称取组分a中的原料,加热升温至50℃将其加入配制釜中充分搅拌,待均匀后1小时取出;分别称取组分b中的原料,将其加入配制釜中搅拌,加热使沥青融化,直至沥青完全溶解,再降温至50℃以下取出,按照比例与组分a混合搅拌,搅拌5分钟均匀后可作为修复材料直接使用与路面上。
25.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沥青路面快速修复补强材料,由以环氧树脂为主原料的组分a和以固化剂为主原料的组分b按照1:0.5的配比组成。
26.其中,所说的组分a中环氧树脂100份,长碳链单官能度环氧活性稀释剂60份,植物油环氧树脂改性剂15份,长碳链单官能度环氧活性稀释剂中碳链长度为13。植物油环氧树脂改性剂为蓖麻油。
27.所说的组分b中沥青100份,固化剂100份为常温固化小分子量的复合胺类固化剂二甲胺,紫外光吸收剂和抗氧剂30份为十二烷基酚。
28.采用上述补强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分别称取组分a中的原料,加热升温至60℃将其加入配制釜中充分搅拌,待均匀后1小时取出;分别称取组分b中的原料,将其加入配制釜中搅拌,加热使沥青融化,直至沥青完全溶解,再降温至50℃以下取出,按照比例与a组分混合搅拌,搅拌10分钟均匀后可作为修复材料直接使用与路面上。
29.实施例4:本实施例的沥青路面快速修复补强材料,由以环氧树脂为主原料的组分a和以固化剂为主原料的组分b按照1:1.2的配比组成。
30.其中,所说的组分a中环氧树脂100份,长碳链单官能度环氧活性稀释剂45份,植物油环氧树脂改性剂30份,长碳链单官能度环氧活性稀释剂中碳链长度为14。植物油环氧树脂改性剂为蓖麻油。
31.所说的组分b中沥青100份,固化剂100份为常温固化小分子量的复合胺类固化剂二甲胺,紫外光吸收剂和抗氧剂50份为十二烷基酚。
32.采用上述补强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分别称取a组分环氧树脂配方中的原料,加热升温至50℃将其加入配制釜中充分搅拌,待均匀后1小时取出;分别称取b组分固化剂配方中的原料,将其加入配制釜中搅拌,加热使沥青融化,直至沥青完全溶解,再降温至50℃以下取出,按照比例与a组分混合搅拌,搅拌10分钟均匀后可作为修复材料直接使用与路面上。
33.实施例5:本实施例的沥青路面快速修复补强材料,由以环氧树脂为主原料的组分a和以固
化剂为主原料的组分b按照1:1.8的配比组成。
34.所说的组分a中环氧树脂100份,长碳链单官能度环氧活性稀释剂60份,植物油环氧树脂改性剂20份,长碳链单官能度环氧活性稀释剂中碳链长度为13,植物油环氧树脂改性剂为亚麻油。
35.所说的组分b中沥青100份,固化剂150份为常温固化小分子量的复合胺类固化剂二甲胺,紫外光吸收剂和抗氧剂50份为十二烷基酚。
36.采用上述补强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分别称取组分a中的原料,加热升温至50℃将其加入配制釜中充分搅拌,待均匀后1小时取出;分别称取组分b中的原料,将其加入配制釜中搅拌,加热使沥青融化,直至沥青完全溶解,再降温至50℃以下取出,按照比例与a组分混合搅拌,搅拌8分钟均匀后可作为修复材料直接使用与路面上。
37.经过上述几个实施例的验证,固化时间可由原来24小时缩短至4小时,效果十分突出。
38.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