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肥生产菌种的固体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56658发布日期:2020-10-09 18:33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机肥生产菌种的固体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肥制造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有机肥生产菌种的固体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有机肥生产中,需要添加微生物菌种(比如枯草芽孢杆菌),对于菌种的培养,通常以麸子、稻壳等作为固体培养料,需要将培养料均匀的摊铺在培养箱中,并定期对培养料进行翻抛、通气,以保证菌种扩培所需的氧气,菌种培养完成后将培养料从培养箱中取出。目前,培养料的翻抛和移出均由人工完成,由于培养箱较大,需要工人进入培养箱中操作,存在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翻抛效果差的缺点,还容易导致工人将培养箱踩踏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有机肥生产菌种的固体培养装置,包括能够自动对培养料翻抛的翻抛机构和能够自动将培养完成的培养料刮出培养箱的出料机构,以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翻抛效果,并且避免因人工翻抛和移出而导致将培养箱踩踏损坏。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有机肥生产菌种的固体培养装置,包括机架、翻抛机构和出料机构,所述机架上设有培养箱,所述培养箱的顶部敞口,所述培养箱沿x轴向的一端设有出料口,所述培养箱上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出料口的自动挡板;所述翻抛机构包括第一x-z移动机构、安装架、翻抛轴和翻抛驱动机构,所述第一x-z移动机构安装在机架上并能够驱动安装架沿x轴向和z轴向移动,所述翻抛轴设有多个并沿y轴向间隔安装在安装架上,所述翻抛轴的轴线与z轴平行,所述翻抛轴上设有螺旋叶片,所述翻抛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翻抛轴旋转;所述出料机构包括第二x-z移动机构和刮板,所述第二x-z移动机构安装在机架上并能够驱动刮板沿x轴向和z轴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机架上还设有风机和风箱,所述风箱位于培养箱的下方,所述培养箱的底板上均布有连通培养箱和风箱的通气孔,所述风机与风箱连接。采用本技术方案,风机用于向风箱内鼓入空气,空气通过通气孔均匀的进入培养箱内,为菌种提供扩培所需的氧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螺旋叶片的边缘设有破碎齿。采用本技术方案,破碎齿能够将结块的培养料打碎,使培养料分散,更加利于菌种的培养。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自动挡板包括挡板体和电动推杆,所述挡板体的上端与培养箱枢接,所述挡板体上设有腰形孔,所述电动推杆固定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电动推杆的端部固设有滑动销,所述滑动销与腰形孔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机架上沿x轴向设有导轨;所述第一x-z移动机构包括第一x轴向移动支架、第一滚轮、第一x轴向驱动电机、第一丝杠、第一螺母和第一z轴向驱动电机,所述第一滚轮设在第一x轴向移动支架的底部并与导轨匹配,所述第一x轴向驱动电机安装在第一x轴向移动支架上并与第一滚轮连接,所述第一丝杠安装在第一x轴向移动支架上,所述第一螺母与第一丝杠螺纹配合并与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z轴向驱动电机安装在第一x轴向移动支架上并与第一丝杠连接;所述第二x-z移动机构包括第二x轴向移动支架、第二滚轮、第二x轴向驱动电机、第二丝杠、第二螺母和第二z轴向驱动电机,所述第二滚轮设在第二x轴向移动支架的底部并与导轨匹配,所述第二x轴向驱动电机安装在第二x轴向移动支架上并与第二滚轮连接,所述第二丝杠安装在第二x轴向移动支架上,所述第二螺母与第二丝杠螺纹配合并与刮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z轴向驱动电机安装在第二x轴向移动支架上并与第二丝杠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翻抛驱动机构为翻抛驱动电机。

本实用新型有机肥生产菌种的固体培养装置的工作原理:需要对培养料翻抛时,第一x-z移动机构驱动安装架移动到培养箱上方,随后驱动安装架下移,翻抛驱动机构驱动翻抛轴旋转,在螺旋叶片的作用下,翻抛轴插入培养料中,然后第一x-z移动机构驱动安装架沿x轴向移动,螺旋叶片使下层的培养料翻抛到上方。翻抛结束后,第一x-z移动机构驱动安装架上移,随后驱动安装架移动到培养箱外部,以避免干涉出料机构将培养料移出培养箱。菌种培养完成后,第二x-z移动机构驱动刮板移动到培养箱上方,随后驱动刮板下移一定距离,使刮板插入培养料中,然后第二x-z移动机构驱动刮板沿x轴向移动(如图4所示),刮板将培养料刮出出料口。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有机肥生产菌种的固体培养装置、装置及方法的有益效果为:(1)翻抛机构能够自动对培养料翻抛,出料机构能够自动将培养完成的培养料刮出培养箱,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翻抛效果,并且能够避免因人工翻抛和移出而导致将培养箱踩踏损坏;(2)第一x-z移动机构能够驱动翻抛轴沿z轴向移动,使翻抛机构翻抛完成后能够退出到培养箱外部,避免干涉出料机构将培养料移出培养箱,同理,第二x-z移动机构能够驱动刮板沿z轴向移动,能够防止出料机构干涉翻抛机构的翻抛;(3)第二x-z移动机构能够驱动刮板沿z轴向移动,使刮板逐步将培养料刮出,防止刮板一次性刮出过多的培养料而使刮板折弯或堵塞出料口。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有机肥生产菌种的固体培养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中有机肥生产菌种的固体培养装置的主剖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实施例中有机肥生产菌种的固体培养装置的侧剖图。

图5为实施例中翻抛机构的立体图。

图6为实施例中出料机构的立体图。

图7为实施例中翻抛轴的立体图。

图中:1、机架,2、培养箱,3、出料口,4、安装架,5、翻抛轴,6、螺旋叶片,7、刮板,8、风机,9、风箱,10、通气孔,11、破碎齿,12、挡板体,13、电动推杆,14、腰形孔,15、滑动销,16、导轨,17、第一x轴向移动支架,18、第一滚轮,19、第一x轴向驱动电机,20、第一丝杠,21、第一螺母,22、第一z轴向驱动电机,23、第二x轴向移动支架,24、第二滚轮,25、第二x轴向驱动电机,26、第二丝杠,27、第二螺母,28、第二z轴向驱动电机,29、翻抛驱动电机,30、培养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7所示,一种有机肥生产菌种的固体培养装置,包括机架1、翻抛机构和出料机构,机架1上设有培养箱2、风机8、风箱9和导轨16。

培养箱2为矩形箱体,培养箱2的顶部敞口,培养箱2沿x轴向的一端设有出料口3,培养箱2上设有用于打开或关闭出料口的自动挡板,如图3所示,自动挡板包括挡板体12和电动推杆13,挡板体12的上端与培养箱2枢接,挡板体12上设有腰形孔14,电动推杆13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电动推杆13的端部固设有滑动销15,滑动销15与腰形孔14匹配。电动推杆13的伸缩使滑动销15在腰形孔14中滑动,从而使挡板体12摆动以打开或关闭出料口3。

风箱9位于培养箱2的下方,培养箱2的底板上均布有连通培养箱2和风箱9的通气孔10,风机8安装在机架1上并与风箱9连接。

导轨16沿x轴向设置在机架1上并位于培养箱2的两侧。

翻抛机构包括第一x-z移动机构、安装架4、翻抛轴5和翻抛驱动机构,第一x-z移动机构安装在机架1上并能够驱动安装架4沿x轴向和z轴向移动,如图2、图4和图5所示,第一x-z移动机构包括第一x轴向移动支架17、第一滚轮18、第一x轴向驱动电机19、第一丝杠20、第一螺母21和第一z轴向驱动电机22,第一滚轮18设在第一x轴向移动支架17的底部并与导轨16匹配,第一x轴向驱动电机19安装在第一x轴向移动支架17上并与第一滚轮18连接,第一丝杠20安装在第一x轴向移动支架17上,第一螺母21与第一丝杠20螺纹配合并与安装架4固定连接,第一z轴向驱动电机22安装在第一x轴向移动支架17上并与第一丝杠20连接。

翻抛轴5设有多个并沿y轴向间隔安装在安装架4上,翻抛轴5的轴线与z轴平行,如图7所示,翻抛轴5上设有螺旋叶片6,螺旋叶片6的边缘设有破碎齿11。翻抛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翻抛轴5旋转,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翻抛驱动机构为翻抛驱动电机29。

如图2和图6所示,出料机构包括第二x-z移动机构和刮板7,第二x-z移动机构安装在机架1上并能够驱动刮板7沿x轴向和z轴向移动,具体的,第二x-z移动机构包括第二x轴向移动支架23、第二滚轮24、第二x轴向驱动电机25、第二丝杠26、第二螺母27和第二z轴向驱动电机28,第二滚轮24设在第二x轴向移动支架23的底部并与导轨16匹配,第二x轴向驱动电机25安装在第二x轴向移动支架17上并与第二滚轮24连接,第二丝杠26安装在第二x轴向移动支架23上,第二螺母27与第二丝杠26螺纹配合并与刮板7固定连接,第二z轴向驱动电机28安装在第二x轴向移动支架23上并与第二丝杠26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机肥生产菌种的固体培养装置的工作原理:需要对培养料30翻抛时,第一x-z移动机构驱动安装架4移动到培养箱2上方,随后驱动安装架4下移,翻抛驱动电机29驱动翻抛轴5旋转,在螺旋叶片6的作用下,翻抛轴5插入培养料30中,然后第一x-z移动机构驱动安装架4沿x轴向移动,螺旋叶片6使下层的培养料翻抛到上方。翻抛结束后,第一x-z移动机构驱动安装架4上移,随后驱动安装架4移动到培养箱2外部,以避免干涉出料机构将培养料30移出培养箱2。需要通风时,风机8向风箱9内鼓入空气,空气通过通气孔10均匀的进入培养箱2,为菌种提供扩培所需的氧气。菌种培养完成后,第二x-z移动机构驱动刮板7移动到培养箱2上方,随后驱动刮板7下移一定距离,使刮板7插入培养料30中,然后第二x-z移动机构驱动刮板7沿x轴向移动(如图4所示),刮板7将培养料刮出出料口3。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