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可加湿的细菌培养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85106发布日期:2021-04-13 22:41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式可加湿的细菌培养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可加湿的细菌培养箱。


背景技术:

2.细菌培养可将细菌配置在一个模拟其喜好生长环境的箱体中。在培养一些好湿细菌时,传统的将箱体内放置一个水杯的方式可能无法达到较好的加湿效果。
3.因此,目前亟需一种加湿效果好的细菌培养箱。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加湿效果好的细菌培养箱。
5.本实用新型一种旋转式可加湿的细菌培养箱,包括
6.壳体,其内部配置有培养气体,其底部设有第一水槽,其侧表面配置有顶杆;
7.培养皿,其中部与所述旋转杆同轴固定,所述旋转杆与所述壳体的侧表面通过轴承连接;
8.加湿部,其通过配置在第二水槽内的水泵将第二水槽内的液体通过第一导管泵送至喷头处,并通过第二导管将所述第一水槽内的水排向第二水槽;
9.驱动部,其以电机驱动旋转杆旋转,以驱动导流条旋转,所述导流条能够与顶杆的端面搭接。
10.本实用新型一种旋转式可加湿的细菌培养箱,其中所述驱动部包括电机、输出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转盘、导流条,所述电机与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齿轮同轴固定,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转盘同轴固定,所述转盘与所述旋转杆同轴固定,所述转盘的下表面的外缘沿其周向固定有至少两个导流条。
11.本实用新型一种旋转式可加湿的细菌培养箱,其中所述导流条的中部以上与所述顶杆的端面搭接。
12.本实用新型一种旋转式可加湿的细菌培养箱,其中所述加湿部包括第二水槽、水泵、第一导管、喷头、第二导管,所述第二水槽配置在所述壳体外,所述第二水槽内配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导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导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内的喷头的入水口连通,所述喷头与所述顶杆的靠近所述导流条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一导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水槽连通,所述第一导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水槽连通。
13.本实用新型一种旋转式可加湿的细菌培养箱,其中所述旋转杆的顶部通过轴承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上表面连接。
14.本实用新型一种旋转式可加湿的细菌培养箱,其中所述旋转杆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水槽的底部通过轴承连接。
15.本实用新型一种旋转式可加湿的细菌培养箱,其中所述顶杆为直杆状。
16.本实用新型一种旋转式可加湿的细菌培养箱,其中所述顶杆为宽度逐渐变窄的圆
头状杆体。
17.本实用新型一种旋转式可加湿的细菌培养箱,其中至少四个导流条沿所述转盘的周向均匀分布。
18.本实用新型一种旋转式可加湿的细菌培养箱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一种旋转式可加湿的细菌培养箱通过上述驱动部驱动培养皿和导流条旋转,再通过加湿部将水喷向导流条并通过第一水槽、第二水槽、水泵来循环供水,可将导流条被旋转而像裙子一样向外张开时,通过顶杆来改变其形态以摆动导流条,从而对于顺着导流条流动的液体的流动而扰流,从而使液体的蒸发量增加以实现更好的加湿效果,此外,驱动部对于培养皿的旋转不仅能够对其内部的培养液进行旋转式搅拌,以增加培养液的均匀度,还可增加培养液与培养气体的接触,以模拟细菌在宿主身上的生长环境,以便得到更接近于真实情况的被培养的细菌。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旋转式可加湿的细菌培养箱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20.图1是一种旋转式可加湿的细菌培养箱的主视图;
21.图2是图1的俯视图;
22.图3是图1的结构变化图;
23.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如图1~4所示,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一种旋转式可加湿的细菌培养箱包括
25.壳体100,其内部配置有培养气体,其底部设有第一水槽101,其侧表面配置有顶杆102;
26.培养皿200,其中部与所述旋转杆201同轴固定,所述旋转杆201与所述壳体100的侧表面通过轴承连接;
27.加湿部300,其通过配置在第二水槽301内的水泵302将第二水槽301内的液体通过第一导管303泵送至喷头304处,并通过第二导管305将所述第一水槽101内的水排向第二水槽301;
28.驱动部400,其以电机401驱动旋转杆201旋转,以驱动导流条406旋转,所述导流条406能够与顶杆102的端面搭接。
29.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驱动部400驱动培养皿200和导流条406旋转,再通过加湿部300将水喷向导流条406并通过第一水槽101、第二水槽301、水泵302来循环供水,可将导流条406被旋转而像裙子一样向外张开时,通过顶杆102来改变其形态以摆动导流条406,从而对于顺着导流条406流动的液体的流动而扰流,从而使液体的蒸发量增加以实现更好的加湿效果,此外,驱动部400对于培养皿200的旋转不仅能够对其内部的培养液进行旋转式搅拌,以增加培养液的均匀度,还可增加培养液与培养气体的接触,以模拟细菌在宿主身上的生长环境,以便得到更接近于真实情况的被培养的细菌。
30.本实用新型中培养气体可为:与空气混合的高浓度的氧气,与空气混合的高浓度的氮气等。
31.其中,所述导流条可由金属薄片、棉布条、橡胶条、塑料条等可弯折的柔性材料。
32.作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解释,参见图1、2,所述驱动部400包括电机401、输出轴402、第一齿轮403、第二齿轮404、转盘405、导流条406,所述电机401与所述壳体100的底部固定,所述电机401的输出轴402与所述第一齿轮403同轴固定,所述第一齿轮403与第二齿轮404啮合,所述第二齿轮404与所述第一转盘405同轴固定,所述转盘405与所述旋转杆201同轴固定,所述转盘405的下表面的外缘沿其周向固定有至少两个导流条406。
33.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电机401驱动第一齿轮403、第二齿轮404转动,使得电机401也可配置在壳体100的底部,以避免电机401配置在所述壳体100的其他表面时带来的重心不稳的现象。
34.其中,所述电机401与所述壳体100的底部的第一水槽101以外的区域固定,以避免所述第一水槽101内的水影响所述电机401的工作。
35.作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解释,参见图1、3,所述导流条406的中部以上与所述顶杆102的端面搭接。
36.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位置较为靠上的导流条406与顶杆102的端部搭接,而容易增加导流条406的下部的摆动幅度,而增加顺其流动的液体的蒸发效果。
37.作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解释,参见图1、3,所述加湿部300包括第二水槽301、水泵302、第一导管303、喷头304、第二导管305,所述第二水槽301配置在所述壳体100外,所述第二水槽301内配置有水泵302,所述水泵302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导管303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导管303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100内的喷头304的入水口连通,所述喷头304与所述顶杆102的靠近所述导流条406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一导管30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水槽101连通,所述第一导管30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水槽301连通。
38.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水槽301内的水泵302通过第一导管303、第二导管305循环第一水槽101、第二水槽301内的水,而通过水顺着导流条406的流动,导流条406的转动和顶杆102对于导流条406内的流动的水的扰流而实现加湿和水的循环。
39.其中,所述转盘405的转速不应使导流条406与所述第一水槽101的侧表面接触,以避免导流条406上流动的水流出第一水槽101。
40.其中,所述第一导管303、第二导管305穿过的壳体100的通孔均设有密封圈,其为了保证壳体100的密封性。
41.其中,水泵302的入水口与所述第二水槽301的底部连通或与所述第二导管305连通,以实现水流的循环。
42.其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可为:纯净水或培养液或生理盐水或各种液体。
43.作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解释,参见图1、2,所述旋转杆201的顶部通过轴承与所述壳体100的内部的上表面连接。
44.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吊顶式的旋转杆201以避免与第一水槽101内的水接触,以保证轴承的寿命。
45.当然,本实施例的一种变形还可为,参见图3、4,所述旋转杆201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水槽101的底部通过轴承连接。
46.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配置在所述第一水槽101内的旋转杆201的转动而搅动第一水槽101内的水,而增加壳体100内的湿度。
47.作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解释,参见图3,所述顶杆102为直杆状。
48.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直杆状的顶杆102与下垂的、旋转着的导流条406碰撞,而使被碰撞的导流条406的摆动更加凌乱而甩出更多的水滴,以实现更大程度的雾化,从而起到加湿的效果。
49.作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解释,参见图4,所述顶杆102为宽度逐渐变窄的圆头状杆体。
50.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形状类似凸轮的顶杆102与下垂的、旋转着的导流条406碰撞,而使被碰撞的导流条406的摆动更加大程度的增加摆动幅度,而增加其摆动过程中的雾化效果,以实现加湿效果。
51.作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解释,参见图1、3,至少四个导流条406沿所述转盘405的周向均匀分布。
52.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多个导流条406而实现更好的对于喷头304喷出的水的吸收和雾化,以实现加湿的效果。
53.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