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锈钢蒸炒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06050发布日期:2021-02-20 17:18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锈钢蒸炒锅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炒锅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不锈钢蒸炒锅。


背景技术:

[0002]
蒸炒锅在油脂制取过程中,无论是压榨还是浸出制油,都是必不可少的设备,它在制油过程中起到了对油料生胚加热、润湿、蒸炒和干燥的作用。
[0003]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原料经进料口由上至下加料,进入顶层的油料经每层的进料口向下一层掉落,在持续不断加料过程中,如果没有人工监管,下层的蒸炒室容易出现满仓的情况,油料间摩擦因数较大,转动原料所需的扭转力就越大,当超过电动最大功率时,即导致跳闸停机,并且,会导致最终蒸炒的物料质量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陷,特提出一种不锈钢蒸炒锅,解决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原料经进料口由上至下加料,进入顶层的油料经每层的进料口向下一层掉落,在持续不断加料过程中,如果没有人工监管,下层的蒸炒室容易出现满仓的情况,油料间摩擦因数较大,转动原料所需的扭转力就越大,当超过电动最大功率时,即导致跳闸停机,并且,会导致最终蒸炒的物料质量较差下的问题。
[0006]
二、技术方案
[0007]
一种不锈钢蒸炒锅,其包括支撑架、设置在支撑架上的支撑板、设置在支撑板上自下而上的第一锅体、第二锅体和第三锅体、纵向内置在第一锅体、第二锅体和第三锅体中的搅拌组件、排气组件;所述第一锅体、第二锅体、第三锅体外周周分别设置有第一加热板、第二加热板、第三加热板;
[0008]
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电机、与搅拌电机同轴连接的搅拌轴,搅拌电机通过搅拌轴分别与第一锅体、第二锅体、第三锅体设置有第一搅刀部组件、第二搅刀部组件、第三搅刀部组件;
[0009]
所述排气组件分别与第二锅体、第三锅体相贯通且用于排气;
[0010]
所述第三锅体处设置有与其贯通的下料组件。
[0011]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减速器,所述减速器与搅拌轴同轴连接;所述搅拌电机通过减速器带动搅拌轴实现其旋转作业。
[0012]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电机通过固定座固定设置在第一锅体上,远离固定座处设置有用于封闭第一锅体的第一盖板。
[0013]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轴穿过第一锅体、第二锅体、第三锅体通过第一轴承座配合设置在支撑板中。
[0014]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组件包括分别与第二锅体导通的第二排气管、与第三锅体导通的第三排气管;所述第二排气管和第三排气管平行设置并且与回合排气管相导通,其中,
所述回合排气管的出气口朝上设置。
[001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锅体、第二锅体、第三锅体分别设置有用于检修用的第一检修门、第二检修门、第三检修门。
[0016]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锅体、第三锅体分别内置有第二料位控制器、第三料位控制器;所述第二料位控制器位于第三料位控制器的正上方。
[0017]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锅体通过第一下料口与第二料位控制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锅体通过第二下料口与第三料位控制器配合连接。
[0018]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搅刀部组件、第二搅刀部组件、第三搅刀部组件均包括搅拌刀;所述搅拌刀套接入搅拌轴且通过若干螺栓固定。
[0019]
进一步地、还包括联轴器;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转动轴同轴连接。
[0020]
三、有益效果
[002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不锈钢蒸炒锅,其结构紧凑,分体式搅拌方式,使得蒸炒出来的东西,干燥度较高,使用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不锈钢蒸炒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4]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不锈钢蒸炒锅,其包括支撑架1、设置在支撑架1上的支撑板2、设置在支撑板2上的锅体(图中未标识),径向穿入锅体(图中未标识)的搅拌组件(图中未标识),设置在锅体(图中未标识)一侧的排气组件3;所述锅体(图中未标识)为不锈钢材质制成。
[0025]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锅体(图中未标识)包括第一锅体4、第二锅体5和第三锅体6,所述第一锅体4、第二锅体5、第三锅体6外周周分别设置有第一加热板41、第二加热板51、第三加热板61,所述第一加热板41、第二加热板51、第三加热板61以包围式的方式裹在第一锅体4、第二锅体5、第三锅体6的底部以及侧面位置,这样可以让第一加热板41、第二加热板51、第三加热板61均匀的加热,使其内部的温度相对稳定;
[0026]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图中未标识)包括搅拌电机7、与搅拌电机7同轴连接的搅拌轴8,搅拌电机7通过搅拌轴8分别与第一锅体4、第二锅体5、第三锅体6设置有第一搅刀部组件42、第二搅刀部组件52、第三搅刀部组件62,所述第一搅刀部组件42、第二搅刀部组件52、第三搅刀部组件62分别设置在第一锅体4、第二锅体5、第三锅体6的底部位置且不与底部接触,所述第一搅刀部组件42、第二搅刀部组件52、第三搅刀部组件62套接搅拌轴8中且通过搅拌轴8的转动而转动;
[0027]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气组件3分别与第二锅体5、第三锅体6相贯通且用于排气;所述排气组件3包括包括分别与第二锅体5导通的第二排气管31、与第三锅体6导通的第三排气管32,所述第二排气管31和第三排气管32平行设置并且与回合排气管33相导通,所述回合排气管33的出气口朝上设置,这样的设计有利于锅体(图中未标识)的热气排
放,其中,所述第二排气管31和第三排气管32以斜向上的方式设计,在第一阶段让热气自下而上的流动,最终通过回合排气管33垂直的自下而上排放到户外。
[0028]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食品从依次从第一锅体4、第二锅体5、第三锅体6搅拌后,到达第三锅体6中,最终通过第三锅体6的下料组件63进行下料,收寄蒸炒后的食品。
[0029]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电机7的输出端设置先套接一个联轴器70,然后在联轴器70上配合套接一个减速器71,所述减速器71与搅拌轴8同轴连接;所述搅拌电机7通过减速器71带动搅拌轴8实现其旋转作业,设计一个减速器71可以增大搅拌轴8的扭力,为了可以能够带动第一搅刀部组件42、第二搅刀部组件52、第三搅刀部组件62在第一锅体4、第二锅体5、第三锅体6中进行旋转从而实现搅拌作业。
[0030]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电机7通过固定座72固定设置在第一锅体4上,远离固定座72处设置有用于封闭第一锅体4的第一盖板40,其中,所述第一盖板40根据需要上料可以将其移开,顾名思义,第一锅体4是上料用可以对食品进行第一级的搅拌旋转作业,通过第二料位控制器55输出搅拌后的食品进入第二锅体5中。
[0031]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轴8穿过第一锅体4、第二锅体5、第三锅体6通过第一轴承座80配合设置在支撑板2中。
[0032]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锅体4、第二锅体5、第三锅体6分别设置有用于检修用的第一检修门44、第二检修门54、第三检修门64,通过第一检修门44、第二检修门54、第三检修门64对第一锅体4、第二锅体5、第三锅体6中的零部件进行修理或者更换。
[0033]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锅体5、第三锅体6分别内置有第二料位控制器55、第三料位控制器65;所述第二料位控制器55位于第三料位控制器65的正上方,第二料位控制器55、第三料位控制器65可以控制下料的分量让第二锅体5、第三锅体6中进行蒸炒以及搅拌。
[0034]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锅体4通过第一下料口(图中未标识)与第二料位控制器55配合连接,所述第二锅体5通过第二下料口(图中未标识)与第三料位控制器65配合连接。
[0035]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搅刀部组件42、第二搅刀部组件52、第三搅刀部组件62均包括搅拌刀100;所述搅拌刀100套接入搅拌轴8且通过若干螺栓(图中未标识)固定。
[003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不锈钢蒸炒锅,其结构紧凑,分体式搅拌方式,使得蒸炒出来的东西,干燥度较高,使用较为方便。
[0037]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