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土壤改良装置,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分割式土壤固碳改良装置。
背景技术:2.土壤改良是针对土壤贫瘠沙化的不良之地、土壤微生物减少、土壤中有机碳大量流失等问题而进行的改良化操作,传统的土壤改良方式是将有机肥直接添加到土壤中,但是土壤中的真菌微生物在含水量较低且微生物量不足的情况下很难有效将有机肥中的有机碳固定在土壤中,这样一来,多余的土壤有机碳极易被氧化,造成有机肥浪费。因此改良土壤时,需要采用相应的物理、生物措施,将肥料中的大分子有机碳固定在土壤团聚体中,使其保持较长时间不易被氧化分解,以此改善土壤形状、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壤微生物量、增加作物产量。
3.因此,提供出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土壤固碳改良装置十分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分割式土壤固碳改良装置,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分割式土壤固碳改良装置,包括搅拌发酵装置和真菌培养装置;所述搅拌发酵装置由机架进行支撑,且其底端高于所述真菌培养装置的顶端;
6.所述搅拌发酵装置包括搅拌发酵仓,所述搅拌发酵仓的顶部设有土壤进料口和有机肥进料口,所述搅拌发酵仓的侧面底部设有带挡料板的发酵仓物料出料口;所述搅拌发酵仓内设有螺旋搅拌器,所述螺旋搅拌器包括搅拌轴以及固定在所述搅拌轴上的螺旋式输送叶片,所述搅拌轴由设于所述搅拌发酵仓外部的电机带动旋转,所述搅拌轴带动所述螺旋式输送叶片旋转,搅拌物料并将物料送至所述发酵仓物料出料口;
7.所述真菌培养装置包括真菌培养仓,所述真菌培养仓靠近所述搅拌发酵仓一侧的顶部设有培养仓进料口,其他三个侧面中任意一个的底部设有培养仓出料口,所述培养仓进料口与所述发酵仓物料出料口之间由一倾斜的物料转移板进行连接;所述真菌培养仓的顶部平行设置有数条凹槽,每条所述凹槽内对应设有数个与所述真菌培养仓内部空间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中适配插有通往所述真菌培养仓内部空间底部的液肥输送管;所述真菌培养仓的上方设置有液肥储存箱,所述液肥储存箱的出液口与所述凹槽相连通;所述真菌培养仓的其中一侧侧面上也设有数排与所述真菌培养仓内部空间连通的所述通孔,所述通孔中插有通往所述真菌培养仓另外一侧的空气输送管;所述真菌培养仓的外侧设置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空气输送管相连通;所述液肥输送管和所述空气输送管的管体上均匀开设有若干小孔;所述真菌培养仓的外壁上还设置有加热装置。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一种分割式土壤固碳改良装置通过分设搅拌发酵装置和真菌培养装置,采用土壤施肥和微生物发酵分割式培养,先通过大分子有机肥
结合土壤颗粒搅拌均匀,再通过真菌微生物培养使真菌菌丝缠绕包裹土壤团聚体,形成水稳定性较好的团聚体颗粒,将肥料中的有机碳有效固定在土壤中,从而避免了有机肥料浪费。
9.优选的,所述土壤进料口处设置有筛网,防止土壤中的大块杂质进入搅拌发酵仓内。
10.优选的,所述物料转移板包括底板以及围装于所述底板两侧的防护侧板,避免物料漏出。
11.优选的,所述液肥输送管和所述空气输送管均为可拆卸式结构,方便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定期清洗或者更换。
12.优选的,所述螺旋搅拌器共设有两组,两组所述螺旋搅拌器并排设于所述搅拌发酵仓内。两组螺旋搅拌器在旋转时能够自下而上的翻动土壤及有机肥料,使其能够更加充分的进行混合。
13.优选的,数条所述凹槽的一侧与一条总凹槽连接,所述液肥储存箱的出液口与所述总凹槽相连通。
14.优选的,所述液肥储存箱的出液口处设有电磁阀;所述真菌培养仓的外部设有控制装置,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以及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电磁阀、所述鼓风机、所述加热装置、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所述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电连接。
15.本实用新型为提高其自动化程度,设置了plc控制装置,通过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plc控制装置与电磁阀、鼓风机以及加热装置间的协调控制,使真菌培养仓内的温湿度及二氧化碳浓度不会过高或者过低(一般为28℃恒温,土壤最大持水量50%),以加快真菌繁殖。
16.与现有的土壤有机肥添加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分级土壤有机碳固定时间长、固定效果好,土壤有机碳分布均匀、水稳定性好,微生物菌群得到恢复,避免有机肥浪费,土壤改良效果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液肥输送管和空气输送管的结构示意图。
21.其中,图中,
22.1-搅拌发酵装置,2-真菌培养装置,3-机架,4-搅拌发酵仓,5-土壤进料口,6-有机肥进料口,7-物料转移板,8-螺旋搅拌器,9-电机,10-真菌培养仓,11-培养仓出料口,12-凹槽,13-液肥输送管,14-液肥储存箱,15-总凹槽,16-空气输送管,17-鼓风机,18-小孔,19-加热装置,20-筛网。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下面根据图1-3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分割式土壤固碳改良装置。
25.实施例:
26.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分割式土壤固碳改良装置,包括搅拌发酵装置1和真菌培养装置2;搅拌发酵装置1由机架3进行支撑,且其底端高于真菌培养装置2的顶端。
27.具体的,
28.搅拌发酵装置1包括搅拌发酵仓4,搅拌发酵仓4的顶部设有土壤进料口5和有机肥进料口6,土壤进料口5和有机肥进料口6外连相应的土壤储存箱和肥料储存箱,搅拌发酵仓4的侧面底部设有带挡料板的发酵仓物料出料口;搅拌发酵仓4内设有螺旋搅拌器8,螺旋搅拌器8包括搅拌轴以及固定在搅拌轴上的螺旋式输送叶片,搅拌轴由设于搅拌发酵仓4外部的电机9带动旋转,搅拌轴带动螺旋式输送叶片旋转,搅拌物料使其混合均匀,并将物料送至发酵仓物料出料口。
29.真菌培养装置2包括真菌培养仓10,真菌培养仓10靠近搅拌发酵仓4一侧的顶部设有培养仓进料口,其他三个侧面中任意一个的底部设有培养仓出料口11,培养仓进料口与发酵仓物料出料口之间由一倾斜的物料转移板7进行连接;真菌培养仓10的顶部平行设置有数条凹槽12,每条凹槽12内对应设有数个与真菌培养仓10内部空间连通的通孔,通孔中适配插有通往真菌培养仓10内部空间底部的液肥输送管13;真菌培养仓10的上方设置有液肥储存箱14,液肥储存箱14的出液口与凹槽12相连通;真菌培养仓10的其中一侧侧面上也设有数排与真菌培养仓10内部空间连通的通孔,通孔中插有通往真菌培养仓10另外一侧的空气输送管16;真菌培养仓10的外侧设置有鼓风机17,鼓风机17的出风口与空气输送管16相连通;液肥输送管13和空气输送管16的管体上均匀开设有若干小孔18,液肥和空气均通过该小孔18流入真菌培养仓10内;真菌培养仓10的外壁上还对应设置有加热装置19。
30.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通过让液肥输送管13和空气输送管16组成网格状,深入土壤内部补充液肥和空气,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对真菌微生物生长的扰动。
31.为了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土壤进料口5处设置有阻隔杂质的筛网20。
32.为了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物料转移板7包括底板以及围装于底板两侧的防护侧板。
33.为了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液肥输送管13和空气输送管16均为可拆卸式结构,如采用卡接、螺接等形式。
34.为了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螺旋搅拌器8优选设置两组,两组螺旋搅拌器8并排设于搅拌发酵仓4内,以使仓内的物料得到充分的搅拌,均匀混合。
35.为了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数条凹槽12的一侧与一条总凹槽15连接,液肥储存箱14的出液口与总凹槽15相连通。
36.为了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液肥储存箱14的出液口处设有电磁阀;真菌培
养仓10的外部设有控制装置,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以及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控制装置分别与电磁阀、鼓风机17、加热装置19、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电连接。
37.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土壤和有机肥料通过对应进料口进入到搅拌发酵仓4内,通过螺旋搅拌器8三十分钟左右的搅拌,使土壤和有机肥料充分混合;然后打开发酵仓物料出料口上的挡料板,使混合后的物料进入到真菌培养仓10内;液肥储存箱14和鼓风机17通过液肥输送管13和空气输送管16向仓内补充液肥和空气,加热装置19用以确保真菌培养仓10处于恒温状态(具体为:保持土壤最大持水量50%、28℃恒温的湿度培养,以加快真菌繁殖),真菌培养仓10内微生物培养十天左右即可达到土壤微生物繁殖和土壤团聚体固定有机碳的目的。
38.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