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韧性塑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487112发布日期:2021-11-22 13:18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韧性塑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韧性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又名pbt,是一种乳白色半透明到不透明、结晶型热塑性聚酯。其作为五大工程塑料之一,具有高耐热性、韧性、耐疲劳性,自润滑、低摩擦系数,耐候性、吸水率低的优点,因此常被用于电器、汽车、飞机制造、通讯、家电、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中。
3.相关技术中的pbt树脂大多作为混合树脂的配混料进行使用,即经过各种添加剂改性,或与其他树脂共混以获得良好的耐热、阻燃、电绝缘等综合性能及良好的加工性能。其中以15

25%玻璃纤维填充改性的pbt为例,其热稳定性和抗挤压形变能力较强,可用于制造要求长期在140℃条件下的工况,尺寸要求稳定性高的电子零部件壳体。
4.但上述比例经玻纤增强改性后的pbt树脂其成型收缩率大,即制品纵、横向收缩率不一致,易使制品壳体发生翘曲,其扭矩较低,当玻璃纤维比例调低时,则无法保障pbt树脂的高韧性。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兼具高韧性和高扭矩的塑料。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使得塑料兼具高韧性和高扭矩的优点,本技术提供一种高韧性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高韧性塑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韧性塑料,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pbt 87.4

91.4份;润滑剂0.3

0.5份;抗氧剂0.3

0.5份;改性玻璃纤维8

13份;所述改性玻璃纤维的制备步骤如下:a、预处理:将玻璃纤维预热后,先对其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再与双氧水混合,并加热升温至110

120℃,回流1

2h,再加入硅烷偶联剂,升温至90

100℃,继续反应3

6h,待过滤干燥后,即可制得预改性玻璃纤维;b、改性处理:将预改性玻璃纤维与改性溶胶按重量比1:(2

5)在真空条件下,以90

120℃的条件加热反应2

3h后,即可制得改性玻璃纤维;所述改性溶胶由混合树脂、改性填料和表面活性剂组成,所述混合树脂由端羧基超支化聚酯、n,n

二甲基甲酰胺和环氧树脂组成。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预热、冷冻干燥处理后的玻璃纤维,其表层纤维出现大量微细裂痕,通过裂痕的毛细作用,有利于玻璃纤维后续与双氧水的反应,玻璃纤维经加热
回流反应后,其表层粘结能力增强,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形成了羟基化玻璃纤维,继而后续与硅烷偶联剂反应时,保障了烷基结合基团更强的结合效果,除能对玻璃纤维表面进行改性外,可与部分羟基化玻璃纤维交联,继而赋予了预改性玻璃纤维表面的粘结力。
8.上述预改性玻璃纤维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可与混合树脂进行稳定结合,并在预改性玻璃纤维表层包覆形成改性胶层,其中n,n

二甲基甲酰胺可作为溶剂和调和剂,促进端羧基超支化聚酯、环氧树脂和预改性玻璃纤维表面间的相互接枝交联,具有一定协同作用,赋予了改性胶层整体较为优良的塑性和抗翘曲能力,继而显著降低了玻璃纤维收缩对塑料扭矩的影响,且能通过改性填料的结合填充,赋予改性玻璃纤维及塑料优良的韧性。
9.优选的,a中具体处理步骤如下:先将玻璃纤维预热至80

100℃,再降至0℃,并真空干燥后,将玻璃纤维与双氧水按重量比1:(2

3)混合,并加热升温至110

120℃,回流2

4h,再加入硅烷偶联剂,所述硅烷偶联剂与玻璃纤维重量比为1:(8

12),并升温至90

100℃,继续反应3

6h,反应结束后,过滤干燥,即可制得硅烷改性玻璃纤维。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上述预热、冷冻干燥处理后的玻璃纤维,其表层纤维出现裂痕更为密集微细,毛细现象更为明显,其与双氧水的反应更显著,玻璃纤维表面的结合力大幅提升,有利于后续与硅烷偶联剂反应的同时,保障了烷基结合基团的结合效果,继而赋予了预改性玻璃纤维表面优良的粘结力和结合效果。
11.优选的,所述改性溶胶由混合树脂、改性填料和表面活性剂按重量比1:(0.2

0.3):(0.03

0.05)组成。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配比下的改性溶胶,其与预改性玻璃纤维的包覆结合效果较好,且改性填料的填充较为紧密,通过两者本身的特性赋予了改性胶层优良的韧性和抗翘曲能力,继而保障了改性玻璃纤维对塑料的增韧和加强效果,使得塑料可以兼具高韧性和高扭矩的优点。
13.优选的,所述混合树脂由端羧基超支化聚酯、n,n

二甲基甲酰胺和环氧树脂按重量比1:(0.8

1.2):(0.2

0.3)组成。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配比下的混合树脂,其三者间的协同效果较好,即端羧基超支化聚酯和环氧树脂可在n,n

二甲基甲酰胺的调和作用下与预改性玻璃纤维表层进行充分接枝交联,其改性胶层结合稳定的同时,本身的韧性和抗翘曲能力较强,继而保障了改性玻璃纤维的高韧性和高扭矩。
15.优选的,所述改性填料为石墨烯、纳米硅藻土和纳米二氧化硅按重量比1:(0.2

0.3):(0.5

0.8)组成。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组分及配比下的改性填料,其能通过纳米材料本身的特性和复配作用,赋予改性玻璃纤维优良的韧性和扭矩,且能充分分散到改性胶层上,不易发生剥落。
17.优选的,所述表面活性剂由二乙烯三胺、十二烷基硫酸钠和硬脂酸甘油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组分的表面活性剂,其能通过改善预改性玻璃纤维表面的结合性能,并在预改性玻璃纤维表面和混合树脂间形成易于两者交联的结合界面,以此保障改性玻璃纤维的改性效果。
19.优选的,硅烷偶联剂为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和氨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组分的硅烷偶联剂,其能与玻璃纤维表面和部分羟基化玻璃纤维进行充分的接枝或交联,继而赋予了预改性玻璃纤维优良的结合力,有利于后续的改性处理。
21.优选的,所述润滑剂由亚乙基双硬脂酸酰胺、硬脂酸锌和山梨糖醇按重量比1:(0.5

0.8):(2

3)组成。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组分及配比下的润滑剂,其能在pbt与改性玻璃纤维间起到充分的润滑效果,继而使得改性玻璃纤维可以充分的分散结合在pbt之间,赋予了塑料优良的韧性和扭矩。
23.优选的,所述抗氧剂由硫代双酚、二苯甲酮和对苯二胺按重量比1:(0.1

0.2):(0.8

1.2)组成。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组分及配比下的抗氧剂,其具有一定的复配效果,能在聚合物体系中有效抑制自由基的产生,继而到达了延缓或抑制聚合物氧化的过程,塑料不易老化,使用寿命较长。
25.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高韧性塑料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韧性塑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配料:先将改性玻璃纤维与pbt、润滑剂和抗氧剂按对应重量份数混合,制得混合粉料;s2、压制烧结:再将混合粉料加入至模具中,再经施压、排气、保压处理后,加热烧结,制得烧结料;s3、冷却:将烧结料冷却至室温后,自模具中取出,即可制得高韧性塑料。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制备工艺较为简易,其各项条件易于达到的同时,易于调控,因而可适用于产业化生产,并大批量制得兼具高韧性和高扭矩的塑料。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玻璃纤维的预处理,赋予了预改性玻璃纤维表面优异的粘结力,继而后续与改性溶胶的改性处理过程中,混合树脂与改性填料可稳定结合包覆在预改性玻璃纤维表层并形成改性胶层,并通过材质本身的特性及复配效果,赋予改性玻璃纤维及塑料高韧性和高扭矩的优点;2、本技术通过特定配比的混合树脂,保障了改性胶层与预改性玻璃纤维表层的充分接枝交联,三者协同效果较好的同时,所形成的改性胶层其本身的抗翘曲和韧性较强,继而保障了改性玻璃纤维的高韧性和高扭矩;3、本技术中制备步骤较为简易的同时,各项条件易于控制和达到,所制得塑料性能稳定均一,均具有优良的高韧性和高扭矩,适用于产业化大批量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本技术的各实施例中所用的原料,除下述特殊说明之外,其他均为市售:pbt牌号gx211,采购自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公司;玻璃纤维,牌号hgm436s,采购自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
端羧基超支化聚酯,牌号hyper c10,采购自武汉超支化树脂科技有限公司;n,n

二甲基甲酰胺,cas 68

12

2;环氧树脂,cas 24969

06

0;石墨烯,cas 1034343

98

0;纳米硅藻土,1000目,cas 91053

39

3,采购自灵寿县远大云母厂;纳米二氧化硅,1000目,采购自河北赛纳得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氨基硅烷,牌号kh

792,cas 1760

24

3,采购自广州市龙凯化工有限公司。
30.制备例制备例1一种改性玻璃纤维,其制备步骤如下:a、预处理:先将玻璃纤维预热至80℃,再降至0℃,并真空干燥后,将玻璃纤维与双氧水按重量比1:2混合,并加热升温至110℃,回流2h,再加入硅烷偶联剂,所述硅烷偶联剂与玻璃纤维重量比为1:8,并升温至90℃,继续反应3h,反应结束后,过滤干燥,即可制得硅烷改性玻璃纤维;硅烷偶联剂为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b、改性处理:将预改性玻璃纤维与改性溶胶按重量比1:2在真空条件下,以90℃的条件加热反应2h后,即可制得改性玻璃纤维;改性溶胶由混合树脂、改性填料和表面活性剂按重量比1:0.1:0.02组成;混合树脂由端羧基超支化聚酯、n,n

二甲基甲酰胺和环氧树脂按重量比1:0.6:0.1组成;改性填料为石墨烯、纳米硅藻土和纳米二氧化硅按重量比1:0.1:0.3组成;表面活性剂为二乙烯三胺。
31.制备例2一种改性玻璃纤维,与制备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制备条件如下:a、预处理:先将玻璃纤维预热至90℃,再降至0℃,并真空干燥后,将玻璃纤维与双氧水按重量比1:2.5混合,并加热升温至115℃,回流3h,再加入硅烷偶联剂,所述硅烷偶联剂与玻璃纤维重量比为1:10,并升温至95℃,继续反应4.5h,反应结束后,过滤干燥,即可制得硅烷改性玻璃纤维;b、改性处理:将预改性玻璃纤维与改性溶胶按重量比1:3.5在真空条件下,以105℃的条件加热反应2.5h后,即可制得改性玻璃纤维。
32.制备例3一种改性玻璃纤维,与制备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制备条件如下:a、预处理:先将玻璃纤维预热至100℃,再降至0℃,并真空干燥后,将玻璃纤维与双氧水按重量比1:3混合,并加热升温至120℃,回流4h,再加入硅烷偶联剂,所述硅烷偶联剂与玻璃纤维重量比为1:12,并升温至100℃,继续反应6h,反应结束后,过滤干燥,即可制得硅烷改性玻璃纤维;b、改性处理:将预改性玻璃纤维与改性溶胶按重量比1:5在真空条件下,以120℃的条件加热反应3h后,即可制得改性玻璃纤维。
33.制备例4
一种改性玻璃纤维,与制备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b中改性溶胶由混合树脂、改性填料和表面活性剂按重量比1:0.2:0.03组成。
34.制备例5一种改性玻璃纤维,与制备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b中改性溶胶由混合树脂、改性填料和表面活性剂按重量比1:0.25:0.04组成。
35.制备例6一种改性玻璃纤维,与制备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b中改性溶胶由混合树脂、改性填料和表面活性剂按重量比1:0.3:0.05组成。
36.制备例7一种改性玻璃纤维,与制备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b中改性溶胶由混合树脂、改性填料和表面活性剂按重量比1:0.4:0.06组成。
37.制备例8一种改性玻璃纤维,与制备例5的区别之处在于,b中混合树脂由端羧基超支化聚酯、n,n

二甲基甲酰胺和环氧树脂按重量比1:0.8:0.2组成。
38.制备例9一种改性玻璃纤维,与制备例5的区别之处在于,b中混合树脂由端羧基超支化聚酯、n,n

二甲基甲酰胺和环氧树脂按重量比1:1.0:0.25组成。
39.制备例10一种改性玻璃纤维,与制备例5的区别之处在于,b中混合树脂由端羧基超支化聚酯、n,n

二甲基甲酰胺和环氧树脂按重量比1:1.2:0.3组成。
40.制备例11一种改性玻璃纤维,与制备例5的区别之处在于,b中混合树脂由端羧基超支化聚酯、n,n

二甲基甲酰胺和环氧树脂按重量比1:1.4:0.4组成。
41.制备例12一种改性玻璃纤维,与制备例5的区别之处在于,b中改性填料由石墨烯、纳米硅藻土和纳米二氧化硅按重量比1:0.2:0.5组成。
42.制备例13一种改性玻璃纤维,与制备例5的区别之处在于,b中改性填料由石墨烯、纳米硅藻土和纳米二氧化硅按重量比1:0.25:0.65组成。
43.制备例14一种改性玻璃纤维,与制备例5的区别之处在于,b中改性填料由石墨烯、纳米硅藻土和纳米二氧化硅按重量比1:0.3:0.8组成。
44.制备例15一种改性玻璃纤维,与制备例5的区别之处在于,b中改性填料由石墨烯、纳米硅藻土和纳米二氧化硅按重量比1:0.4:1.0组成。
45.制备例16一种改性玻璃纤维,与制备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a中硅烷偶联剂为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46.制备例17
一种改性玻璃纤维,与制备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a中硅烷偶联剂由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和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按重量比1:1组成。
47.制备例18一种改性玻璃纤维,与制备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a中硅烷偶联剂由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氨基硅烷按重量比1:1:1组成。
48.制备例19一种改性玻璃纤维,与制备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b中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
49.制备例20一种改性玻璃纤维,与制备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b中表面活性剂由二乙烯三胺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按重量比1:1组成。
50.制备例21一种改性玻璃纤维,与制备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b中表面活性剂由二乙烯三胺、十二烷基硫酸钠和硬脂酸甘油酯按重量比1:1:1组成。实施例
51.实施例1一种高韧性塑料,各组分及其相应的重量如表1所示,并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获得:s1、配料:先将改性玻璃纤维与pbt、润滑剂和抗氧剂加热至200℃,并按对应重量以200r/min混合30min,制得混合粉料;改性玻璃纤维由制备例1制得;s2、压制烧结:先将混合粉料加入至模具中,再施加30mpa压强,并排气4次,控制压强35mpa保压处理45min后,加热至200℃,烧结3h,再升温至240℃,烧结6h,制得烧结料;s3、冷却:将烧结料冷却至室温25℃后,自模具中取出,即可制得高韧性塑料;润滑剂为亚乙基双硬脂酸酰胺;抗氧剂为硫代双酚。
52.实施例2

6一种高韧性塑料,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各组分及其相应的重量如表1所示。
53.表1实施例1

6中各组分及其重量(kg)
实施例7

26一种高韧性塑料,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用改性玻璃纤维的使用情况不同,具体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
54.表2实施例7

26中改性玻璃纤维使用情况对照表26中改性玻璃纤维使用情况对照表实施例27一种高韧性塑料,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润滑剂由亚乙基双硬脂酸酰胺、硬
脂酸锌和山梨糖醇按重量比1:0.5:2组成。
55.实施例28一种高韧性塑料,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润滑剂由亚乙基双硬脂酸酰胺、硬脂酸锌和山梨糖醇按重量比1:0.65:2.5组成。
56.实施例29一种高韧性塑料,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润滑剂由亚乙基双硬脂酸酰胺、硬脂酸锌和山梨糖醇按重量比1:0.8:3组成。
57.实施例30一种高韧性塑料,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抗氧剂由硫代双酚、二苯甲酮和对苯二胺按重量比1:0.1:0.8组成。
58.实施例31一种高韧性塑料,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抗氧剂由硫代双酚、二苯甲酮和对苯二胺按重量比1:0.15:1.0组成。
59.实施例32一种高韧性塑料,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抗氧剂由硫代双酚、二苯甲酮和对苯二胺按重量比1:0.2:1.2组成。
60.对比例对比例1一种高韧性塑料,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玻璃纤维没有进行改性处理。
61.对比例2一种高韧性塑料,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玻璃纤维没有进行预处理。
62.对比例3一种高韧性塑料,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改性溶胶中不包含改性填料。
63.对比例4一种高韧性塑料,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改性溶胶中不包含混合树脂。
64.对比例5一种高韧性塑料,与实施例10的不同之处在于,混合树脂中不含端羧基超支化聚酯。
65.对比例6一种高韧性塑料,与实施例10的不同之处在于,混合树脂中不含n,n

二甲基甲酰胺。
66.对比例7一种高韧性塑料,与实施例10的不同之处在于,混合树脂中不含环氧树脂。
67.对比例8一种高韧性塑料,与实施例10的不同之处在于,混合树脂中不含端羧基超支化聚酯和n,n

二甲基甲酰胺。
68.对比例9一种高韧性塑料,与实施例10的不同之处在于,混合树脂中不含端羧基超支化聚酯和环氧树脂。
69.对比例10一种高韧性塑料,与实施例10的不同之处在于,混合树脂中不含n,n

二甲基甲酰胺和环氧树脂。
70.性能检测试验分别选取实施例1

26和对比例1

10中制得的高韧性塑料作为测试对象,将其加工成厚度为7mm的i类试样,选取e83标准中b

2分类标准的拉伸计测试其拉伸弹性模量,测量三次后取平均值记入表3,具体检测步骤和检测标准参照astmd638

03《塑料拉伸性能的试验方法》。
71.分别选取实施例1

26和对比例1

10中制得的高韧性塑料作为测试对象,将其加工成80mm*10mm*4mm的试样后,分别测试其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试验速度为2mm/min,测量三次后取平均值记入表3,具体检测步骤和检测标准参照gb934

2008《塑料弯曲性能的测定标准》和astmd790

03《未增强和增强塑料及电绝缘材料弯曲性的标准试验方法》。
72.表3性能测试结果
结合实施例1

6、对比例1并结合表3可以看出,实施例1

6的拉伸弹性模量均高于3500mpa,其弯曲强度均高于121mpa,弯曲模量均高于3000mpa。
73.实施例3为最优实施例,其拉伸弹性模量可达3856mpa,弯曲强度为122.3mpa,弯曲模量为3015mpa。可见该组分配比下的改性玻璃纤维,其与其他组分的协作效果最好,能通过本身的特性赋予塑料高韧性和高扭矩的特性。
74.对比例1中由于玻璃纤维未经改性处理,其拉伸弹性模量仅为3328mpa,弯曲强度仅为120.1mpa,弯曲模量仅为2713mpa,其塑料扭矩大幅降低,易因玻璃纤维收缩发生翘曲。
75.综上所述,上述配比玻璃纤维经改性处理后,降低了其本身收缩对塑料扭矩影响的同时,可通过本身的特性及与其他组分的结合,赋予塑料优良的韧性和抗翘曲能力。
76.结合实施例1、实施例7

8、对比例2并结合表3可以看出,实施例7

8的拉伸弹性模量均高于3700mpa,其弯曲强度均高于122mpa,弯曲模量均高于3100mpa。
77.实施例7为最优实施例,其拉伸弹性模量可达3784mpa,弯曲强度为122.2mpa,弯曲模量为3256mpa。可见制备例2中工艺条件下制得的改性玻璃纤维,其本身的塑性和抗翘曲能力较强,继而能通过本身的特性保障塑料的高韧性和高扭矩。
78.对比例2中由于玻璃纤维改性过程中没有进行预处理,其拉伸弹性模量仅为3434mpa,弯曲强度仅为119.1mpa,弯曲模量仅为2955mpa,塑料的韧性和扭矩均有所降低。
79.综上所述,上述工艺条件处理后的玻璃纤维,其改性效果最好,即改性玻璃纤维表面的粘结力和结合效果最优,继而所制得改性玻璃纤维可通过与其他组分的结合,降低对壳体扭矩影响的同时,赋予塑料优良的韧性和抗翘曲能力。
80.结合实施例1、实施例9

12、对比例3

4并结合表3可以看出,实施例9

12的拉伸弹性模量均高于3700mpa,其弯曲强度均高于122mpa,弯曲模量均高于3200mpa。
81.实施例10为最优实施例,其拉伸弹性模量可达3828mpa,弯曲强度为122.3mpa,弯曲模量为3293mpa。可见制备例5中改性溶胶配比为最优配比。
82.对比例3

4中由于改性溶胶中缺少部分组分,其拉伸弹性模量均低于3500mpa,弯曲强度均低于122mpa,弯曲模量均低于3000mpa,塑料的韧性和扭矩存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83.综上所述,当改性溶胶由混合树脂、改性填料和表面活性剂按重量比1:0.25:0.04组成时,其与预改性玻璃纤维的包覆结合效果最好,且改性填料的填充最为紧密,赋予了改性胶层优良的韧性和抗翘曲能力,继而改性玻璃纤维可对塑料起到显著的增韧和加强效果,赋予了塑料高韧性和高扭矩的特点。
84.结合实施例5、实施例13

16、对比例5

10并结合表3可以看出,实施例13

16的拉伸弹性模量均高于3800mpa,其弯曲强度均高于122mpa,弯曲模量均高于3300mpa。
85.实施例14为最优实施例,其拉伸弹性模量可达3905mpa,弯曲强度为122.5mpa,弯
曲模量为3359mpa,可见制备例9中混合树脂配比为最优配比。
86.对比例5

10中混合树脂由于未同时采用三种组分,其拉伸弹性模量均低于3600mpa,弯曲强度均低于122mpa,弯曲模量均低于3100mpa,改性玻璃纤维及塑料的韧性和扭矩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87.综上所述,当改性溶胶由混合树脂、改性填料和表面活性剂按重量比1:0.25:0.04组成,且混合树脂由端羧基超支化聚酯、n,n

二甲基甲酰胺和环氧树脂按重量比1:1:0.25组成时,三者间的协同效果最好,上述配比端羧基超支化聚酯和环氧树脂可在n,n

二甲基甲酰胺的调和作用下与预改性玻璃纤维表层进行充分接枝交联,改性胶层结合稳定,且具有优良的韧性和抗翘曲能力,继而使得改性玻璃纤维及塑料可以兼具高韧性和高扭矩的优点。
88.结合实施例5、实施例17

20并结合表3可以看出,实施例17

20的拉伸弹性模量均高于3800mpa,其弯曲强度均高于122mpa,弯曲模量均高于3300mpa。
89.实施例18为最优实施例,其拉伸弹性模量可达3866mpa,弯曲强度为122.4mpa,弯曲模量为3326mpa,可见制备例13中改性填料配比为最优配比。
90.综上所述,当改性溶胶由混合树脂、改性填料和表面活性剂按重量比1:0.25:0.04组成,且改性填料由石墨烯、纳米硅藻土和纳米二氧化硅按重量比1:0.25:0.65组成时,其各组分间的复配效果最优,可通过纳米材料本身的特性及与改性胶层的分散结合,保障改性玻璃纤维的韧性和抗翘曲性能。
91.结合实施例5、实施例21

23并结合表3可以看出,实施例21

23的拉伸弹性模量均高于3850mpa,其弯曲强度均高于122mpa,弯曲模量均高于3300mpa。
92.实施例22为最优实施例,其拉伸弹性模量可达3896mpa,弯曲强度为122.5mpa,弯曲模量为3351mpa,可见制备例17中硅烷偶联剂为最优。
93.综上所述,当改性溶胶由混合树脂、改性填料和表面活性剂按重量比1:0.25:0.04组成,且硅烷偶联剂由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和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按重量比1:1组成时,其与玻璃纤维表面和部分羟基化玻璃纤维的接枝或交联效果最优,赋予了预改性玻璃纤维优良的表面结合力,保障了后续改性处理的高效进行。
94.结合实施例1、实施例24

26并结合表3可以看出,实施例24

26的拉伸弹性模量均高于3500mpa,其弯曲强度均高于121mpa,弯曲模量均高于3000mpa。
95.实施例25为最优实施例,其拉伸弹性模量可达3610mpa,弯曲强度为121.7mpa,弯曲模量为3106mpa,可见制备例13中表面活性剂为最优。
96.综上所述,当表面活性剂由二乙烯三胺、十二烷基硫酸钠和硬脂酸甘油酯按重量比1:1:1组成时,其能显著改善预改性玻璃纤维表面的结合性能,并在预改性玻璃纤维表面和混合树脂间形成易于两者交联的结合界面,以此保障改性玻璃纤维的改性效果。
97.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