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纳米流体培养微藻的方法和光生物反应装置

文档序号:28945192发布日期:2022-02-19 08:3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利用纳米流体培养微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制备纳米流体:磁性纳米流体,并测量磁性纳米颗粒的电磁量和光透过性;步骤s2、微藻培养:将制备得到的磁性纳米流体注入光生物反应装置的液膜层(5),在预设的磁性纳米流体电磁量和波长的可见光条件下,微藻在光生物反应器内生长;步骤s3、微藻收集:微藻生长周期结束后,收集藻液,并将液膜层(5)内的部分磁性纳米流体注入收集的藻液中,利用磁性纳米颗粒絮凝微藻;步骤s4、微藻干燥:将利用磁性纳米颗粒收集的微藻溶液,置于阳光下,利用纳米流体的光热效率,对藻液做干燥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纳米流体培养微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纳米颗粒的电磁量为40~80mt。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纳米流体培养微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纳米流体于400~700nm透过性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纳米流体培养微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s5、热转换利用:纳米流体能够与微藻进行热转换。5.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利用纳米流体培养微藻方法的光生物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生物反应装置为管式光生物反应装置;所述管式光生物反应装置包括管式光生物反应装置主体(1)、连接板(2)和底部支撑柱(3);管式光生物反应装置主体(1)的底部通过连接板(2)和底部支撑柱(3)连接;所述管式光生物反应器主体(1)具有双层壁面,管壁间留有间隙为液膜层(5),液膜层(5)用于注入纳米流体。6.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利用纳米流体培养微藻方法的光生物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生物反应装置为跑道式光生物反应装置;所述跑道式光生物反应装置包括跑道式光生物反应器主体(10)、搅拌器(4)、液膜层(5)、嵌入槽(8)和出液口(9);所述搅拌器(4)安装在跑道式光生物反应器主体(10)内,出液口(9)设置在跑道式光生物反应器主体(10)底部,液膜层(5)为板式液膜,液膜层(5)安装在跑道式光生物反应器主体(10)顶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利用纳米流体培养微藻方法的光生物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光计(6),所述分光计(6)安装在液膜层(5)上,用于检测磁性纳米流体的透光率,如透光率低于阈值向液膜层(5)内通气。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利用纳米流体培养微藻方法的光生物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膜层(5)底部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插入跑道式光生物反应器主体(10)顶部四周设有的嵌入槽(8)中。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利用纳米流体培养微藻方法的光生物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器(7);所述支撑器(7)安装在跑道式光生物反应器主体(10)的外底部。10.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利用纳米流体培养微藻方法的光生物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生物反应装置为平板式光生物反应装置;所述平板式光生物反应装置包括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主体(13)、气曝孔(11)和液膜层(5);所述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主体(13)具有双层壁面结构,两壁面间具有间隙为液膜层(5);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主体(13)底部安有气曝孔(11)。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纳米流体培养微藻的方法和光生物反应装置,本发明利用纳米流体选择透光的特性,有效加快微藻生长趋势,在红蓝光谱段波长光透过率高的纳米材料,在光生物反应装置上利用该纳米流体进行选择性透光,纳米流体包覆在光生物反应装置外部,微藻生长所需光源在其外部,并利用纳米流体的吸热性能,使藻液维持在藻类生长的适宜温度,纳米流体由于不同选择,具有除选择透光性,吸热性以外其他特性如弱磁性,利用微藻在任意PH状态皆带负电这一特点,通过纳米流体所带阳离子,对微藻颗粒进行团聚收集,絮凝收获,在微藻收集结束后利用纳米流体所吸收热量进行共干燥处理。利用纳米流体所吸收热量进行共干燥处理。利用纳米流体所吸收热量进行共干燥处理。


技术研发人员:王爽 朱锴 黄玮 黄菊 胡亚敏 钱黎黎 陈豪 袁川 杨旭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10.22
技术公布日:2022/2/18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