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稠油采收率的微生物培养装置

文档序号:29269427发布日期:2022-03-16 14:57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稠油采收率的微生物培养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提高稠油采收率的微生物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2.微生物培养,是指借助人工配制的培养基和人为创造的培养条件(如培养温度等),使某些(种)微生物快速生长繁殖,称为微生物培养。
3.随着微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有关于微生物的设备也越来越多,但在现有的技术中,大部分的微生物设备都是恒温培养,对于稠油的采收来说,相对比较浪费时间,导致人工,时间和经济成本的增加。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提高稠油采收率的微生物培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稠油采收率的微生物培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提高稠油采收率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所述主体一侧的侧壁开设有排风口,所述主体内端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温度监测仪,所述主体内部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杀菌灯,所述杀菌灯的下方设置有多个托盘,所述主体与多个托盘相匹配的两侧下方固定连接有多个限位块,所述主体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加热板。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面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下方安装有多个按钮,多个所述按钮的右侧安装有扬声器,所述扬声器信号接收端与温度监测仪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扬声器的右侧安装有电源开关,通过电源开关对主体进行通电的开启与关闭。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多个所述托盘相互远离的两侧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通过固定块与限位块配合,对托盘进行限位。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体前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柜门,所述柜门一侧的侧壁开设有第一槽口,所述柜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透明玻璃,通过透明玻璃对主体内部进行观看。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散热口,通过散热口进行散热。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盖,通过顶盖对主体清洗和维修。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排风口、温度监测仪和杀菌灯均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通过控制面板对排风口、温度监测仪和杀菌灯进行控制。
13.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柜门靠近主体一侧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密封胶条,通过密封胶条对主体内部形成密闭空间。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主体提供安装与工作空间,通过电源开关对主体进行开启,当主体开启时,通过控制面板设置稠油微生物的加热峰值区间,主体内部通过加热板加热,且多个圆形槽可使主体内部均匀加热,当加热至稠油微生物的峰值区间时,温度监测仪发出信号,扬声器发出警示,通过排风口输出热能,使主体内部温度降低至稠油微生物的峰值区间时,排风口关闭,持续加热。使用本装置,操作简便,节约时间人工和经济成本,有效提高其实用及功能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主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图2的a结构放大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主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图4的b结构放大示意图。
21.图中:1、主体;2、排风口;3、第一槽口;4、底座;5、散热口;6、顶盖;7、显示屏;8、电源开关;9、按钮;10、扬声器;11、柜门;12、透明玻璃;13、密封胶条;14、托盘;15、加热板;16、温度监测仪;17、限位块;18、杀菌灯;19、固定块;20、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提高稠油采收率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主体1,主体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20,主体1一侧的侧壁开设有排风口2,主体1内端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温度监测仪16,主体1内部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杀菌灯18,杀菌灯18的下方设置有多个托盘14,主体1与多个托盘14相匹配的两侧下方固定连接有多个限位块17,主体1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加热板15。
24.其中,控制面板2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显示屏7,显示屏7的下方安装有多个按钮9,多个按钮9的右侧安装有扬声器10,扬声器10信号接收端与温度监测仪16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扬声器10的右侧安装有电源开关8,通过电源开关8对主体1进行通电的开启与关闭;多个托盘14相互远离的两侧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9,通过固定块19与限位块17配合,对托盘14进行限位;主体1前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柜门11,柜门11一侧的侧壁开设有第一槽口3,柜门11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透明玻璃12,通过透明玻璃12对主体1内部进行观看;主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4,底座4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散热口5,通过散热口5进行散热;主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盖6,通过顶盖6对主体1清洗和维修;排风口2、温度监测仪16和杀菌灯18均与控制面板20电性连接,通过控制面板20对排风口2、温度监测仪16和杀菌灯18进行控
制;柜门11靠近主体1一侧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密封胶条13,通过密封胶条13对主体1内部形成密闭空间。
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本装置进行微生物培养时,只需将本装置置于合适位置,将主体1的电源输入端接入外部电源输出端,手动打开电源开关8,当主体1启动时,通过控制面板20对杀菌灯18进行启动动作,当杀菌灯18启动时,对主体1内部进行消毒杀菌,当消毒杀菌结束时,通过控制面板20设置当时所需稠油微生物的加热峰值区间,通过打开柜门11将托盘14平稳拉出至合适位置,将需培养的微生物器皿放置托盘14上,并将托盘14平稳推入,关闭柜门11,通过柜门11与密封胶条13固定连接,密封胶条13使主体1形成密闭空间,主体1内部通过加热板15加热,且多个圆形槽可使主体1内部均匀加热,当加热至稠油微生物的峰值区间时,温度监测仪16发出信号至扬声器10,扬声器10发出警示,通过排风口2输出热能,使主体1内部温度降低至稠油微生物的峰值区间时,排风口2关闭,持续加热,通过透明玻璃12观察主体1内部情况。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提高稠油采收率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20),所述主体(1)一侧的侧壁开设有排风口(2),所述主体(1)内端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温度监测仪(16),所述主体(1)内部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杀菌灯(18),所述杀菌灯(18)的下方设置有多个托盘(14),所述主体(1)与多个托盘(14)相匹配的两侧下方固定连接有多个限位块(17),所述主体(1)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加热板(15),主体(1)内部通过加热板(15)加热,且多个圆形槽可使主体(1)内部均匀加热,所述控制面板(2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显示屏(7),所述显示屏(7)的下方安装有多个按钮(9),多个所述按钮(9)的右侧安装有扬声器(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稠油采收率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10)信号接收端与温度监测仪(16)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扬声器(10)的右侧安装有电源开关(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稠油采收率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托盘(14)相互远离的两侧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稠油采收率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前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柜门(11),所述柜门(11)一侧的侧壁开设有第一槽口(3),所述柜门(11)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透明玻璃(1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稠油采收率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4),所述底座(4)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散热口(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稠油采收率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盖(6)。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稠油采收率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口(2)、温度监测仪(16)和杀菌灯(18)均与控制面板(20)电性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提高稠油采收率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柜门(11)靠近主体(1)一侧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密封胶条(1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微生物设备领域的一种提高稠油采收率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主体,主体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显示屏,显示屏的下方安装有多个按钮,多个按钮的右侧安装有扬声器,扬声器信号接收端与温度监测仪信号输出端电性连接,扬声器的右侧安装有电源开关,主体一侧的侧壁开设有排风口,主体内端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温度监测仪,主体内部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杀菌灯,杀菌灯的下方设置有多个托盘,主体与多个托盘相匹配的两侧下方固定连接有多个限位块,主体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加热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本装置,操作简便,节约时间人工和经济成本,有效提高其实用及功能性。有效提高其实用及功能性。有效提高其实用及功能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小朋 刘月芹 贺晓龙 黄君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延安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07.27
技术公布日:2022/3/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