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源补加生物氮素发酵生产红霉素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491482发布日期:2023-12-26 22:18阅读: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生物发酵,特别是涉及一种外源补加生物氮素发酵生产红霉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1、红霉素(erythromycin,er)为十四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包括era~erf,era的抑菌活性最高)。其抗菌谱和青霉素g相似,特别对抗酸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大病毒及立克次氏体有抗菌活性,是治疗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和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引起疾病的首选药物,同时红霉素衍生物的兴起,大大刺激了母体红霉素的需求。现在红霉素发酵技术,通常采用红色链霉菌为发酵菌种,通过种子培养、发酵过程控制等三级发酵模式促进菌种生产红霉素,但该发酵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发酵液粘度大,使其营养物质未能充分利用,并且导致发酵液氧传递效率低,造成发酵液效价低,因此,优化红霉素的发酵工艺,有效提高红霉素发酵水平是红霉素生产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在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源补加生物氮素发酵生产红霉素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发酵过程中外源补加葡萄糖和生物氮素,同时外源补加正丙醇,二者协同改善红霉素发酵溶氧条件,有效利用了生物氮素的营养成分,显著提高红霉素发酵效价。

2、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外源补加生物氮素发酵生产红霉素的方法,采用以红色链霉菌(dsm41947)为发酵菌种,由种子培养和发酵培养构成的二级发酵模式发酵生产红霉素,通过发酵过程中外源补加葡萄糖和生物氮素,同时外源补加正丙醇,二者协同改善红霉素发酵溶氧条件,有效利用了生物氮素的营养成分,其中:

4、在发酵培养30-40小时补入液体葡萄糖与生物氮素的混合液,控制发酵液中总糖0.8-1.5%。

5、其中,所述液体葡萄糖与生物氮素混合液质量比为1:0.5-1:0.8。

6、其中,所述液化葡萄糖浓度为20-30%。

7、其中,所述的外源补加生物氮素发酵生产红霉素的方法,还包括在发酵培养50-55小时后补入正丙醇,控制发酵液中正丙醇含量0.01~0.08%。

8、上述正丙醇溶液质量浓度为20-30%。

9、其中,上述的外源补加生物氮素发酵生产红霉素的方法中所述种子培养基组成为:淀粉2.0-5.0%,豆粉2.0-6.0%,糊精2.0-5.0%,玉米浆1.0-5.0%,硫酸铵0.2-0.6%,轻质碳酸钙0.1-0.5%,硫酸镁0.1-0.4%,氯化钴0.01-0.08%,适量聚醚消沫剂,其余为水。

10、上述种子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6℃-34℃,通气量1:1.0-2.0v/v/min,培养时间35-50小时。

11、其中,上述的外源补加生物氮素发酵生产红霉素的方法中所述发酵培养基组成为:淀粉2.0-6.0%,玉米浆2.0-8.0%,硫酸铵0.3-0.8%,碳酸钙0.5-1.0%,硫酸镁0.2-0.8%,氯化钴0.01-0.10%,适量聚醚消沫剂,其余为水。

12、上述发酵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6℃-34℃,溶氧大于30%,培养周期160-180小时。

13、本发明的技术优势体现在:

14、1、本发明通过优化红霉素生产种子培养基及发酵培养基,为菌种发育生长提供良好环境,从而可以提升发酵液效价;

15、2、本发明去除红霉素发酵培养基中黄豆饼粉,降低了红霉素发酵液的粘度,有效改善红霉素发酵溶氧条件,增强菌种生长活力,可有效提高红霉素发酵效价,此外,去除红霉素发酵培养基中的黄豆饼粉,有利于提取工序对红霉素发酵液的处理,提高了提取效率;

16、3、本发明通过外源补入生物氮素为红色链霉菌(dsm41947)生产红霉素提供营养,将红霉素传统三级发酵模式改变为二级发酵,缩短了红霉素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根据发酵情况补入生物氮素,有效利用生物氮素的营养成分,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外源补加生物氮素发酵生产红霉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红色链霉菌(dsm41947)为发酵菌种,由种子培养和发酵培养构成的二级发酵模式发酵生产红霉素,其中: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源补加生物氮素发酵生产红霉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葡萄糖与生物氮素混合液质量比为1:0.5-1:0.8。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源补加生物氮素发酵生产红霉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化葡萄糖浓度为20-30%。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源补加生物氮素发酵生产红霉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发酵培养50-55小时后补入正丙醇,控制发酵液中正丙醇含量0.01~0.08%。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源补加生物氮素发酵生产红霉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丙醇溶液质量浓度为20-30%。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源补加生物氮素发酵生产红霉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培养基组成为:淀粉2.0-5.0%,豆粉2.0-6.0%,糊精2.0-5.0%,玉米浆1.0-5.0%,硫酸铵0.2-0.6%,轻质碳酸钙0.1-0.5%,硫酸镁0.1-0.4%,氯化钴0.01-0.08%,适量聚醚消沫剂,其余为水。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源补加生物氮素发酵生产红霉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培养基的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6℃-34℃,通气量1:1.0-2.0v/v/min,培养时间35-50小时。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源补加生物氮素发酵生产红霉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培养基组成为:淀粉2.0-6.0%,玉米浆2.0-8.0%,硫酸铵0.3-0.8%,碳酸钙0.5-1.0%,硫酸镁0.2-0.8%,氯化钴0.01-0.10%,适量聚醚消沫剂,其余为水。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外源补加生物氮素发酵生产红霉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培养基的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6℃-34℃,溶氧大于30%,培养周期160-180小时。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源补加生物氮素发酵生产红霉素的方法,该发酵方法是采用以红色链霉菌(DSM41947)为发酵菌种,由种子培养和发酵培养构成的二级发酵模式,本发明通过改变发酵培养基的配方结构,去除发酵配方中的黄豆饼粉,并将生物氮素与液体葡萄糖质量按比例混合,在发酵30‑40小时,补入到发酵罐,实现降低了发酵液粘度,有效利用生物氮素的营养成分,显著提高了红霉素发酵水平。

技术研发人员:于荣,王少云,燕绍华,石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夏泰益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