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和/或预防糖脂代谢异常的微生物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28663发布日期:2022-09-14 16:01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和/或预防糖脂代谢异常的微生物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和/或预防糖脂代谢异常的微生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2.目前糖尿病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在经济飞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加速、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等多种因素驱动下,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及经济负担。糖尿病患者人数不断增加,但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加剧了糖尿病的预防控制态势。
3.糖尿病本质上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糖尿病会导致长期血糖增高,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部等身体器官及部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并发症高达100多种,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临床数据显示,糖尿病发病后10年左右,将有30%-40%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且一旦发生,药物治疗将很难逆转。因此,糖尿病的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4.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肯定。肠道菌群能够参与人体营养代谢、药物代谢、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完整性、调节免疫,保护机体免受病原体感染,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机体的整体健康。研究发现,糖尿病人群的菌群明显失调,导致全身慢性炎症,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损伤。当体内益生菌含量较多时,肠道黏膜上的益生菌会优先利用葡萄糖,转化为氨基酸、维生素等有益物质,加速葡萄糖的代谢,减少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研究曾报道,短期或长期服用益生菌都能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胆固醇水平。
5.益生菌对葡萄糖的利用,阻止肠道吸收过多的葡萄糖,从而可有效减少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血糖浓度就会得到降低。因此,补充益生菌无意中成了治疗糖尿病的一种天然的绿色生物疗法。当前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是传统上营养介入中最为常见的益生菌,例如,科汉森的明星菌株bb-12(动物双歧杆菌乳双歧亚种)。由于益生菌与传统降糖药物相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不会对机体产生额外的副作用,因此近年来对益生菌的功效研究如火如荼。
6.目前对肠道微生物调控代谢疾病(尤其是糖脂代谢异常)的菌株研究报道中,多为单一肠道菌株。而多株肠道菌株(尤其是益生菌)联合作用以改善代谢综合征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
7.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和/或预防糖脂代谢异常的微生物组合物及其应
用。本发明的组合物联合两株益生菌共同发挥作用以调控和改善代谢异常,为糖脂代谢异常疾病(如糖尿病)的预防和/或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9.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和/或预防糖脂代谢异常的微生物组合物,所述微生物组合物包含长双歧杆菌和约氏乳杆菌;所述长双歧杆菌为长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 longum)b13ud,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 22148;所述约氏乳杆菌为约氏乳杆菌( lactobacillus johnsonii)b13g9,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 22173。
10.本发明的微生物组合物中,长双歧杆菌与约氏乳杆菌两者之间协同发挥,能够抑制α-葡萄糖糖苷酶活性、抑制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以及hepg2细胞脂质积累,并且能够降低糖尿病动物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改善糖尿病小鼠的血脂异常。更为重要的是,菌株组合物的效果优于各单独菌株,实现了1+1>2的效果。
11.本发明涵盖与所述长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 longum)b13ud或所述约氏乳杆菌( lactobacillus johnsonii)b13g9菌株的培养后代或突变株,所述培养后代或突变株与所述长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 longum)b13ud或所述约氏乳杆菌( lactobacillus johnsonii)b13g9菌株具有相同菌种特征。
12.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微生物组合物包含所述长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 longum)b13ud和所述约氏乳杆菌( lactobacillus johnsonii)b13g9的菌体和/或代谢产物;所述代谢产物包括发酵上清液。
13.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微生物组合物中含有1
×
10
6 cfu/ml或1
×
106cfu/g以上的总菌数,优选含有1
×
10
9 cfu/ml或1
×
109cfu/g以上的总菌数。
14.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微生物组合物中,所述长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 longum)b13ud或所述约氏乳杆菌( lactobacillus johnsonii)b13g9的活菌数为1
×
106cfu/ml以上,例如1
×
10
7 cfu/ml、1
×
10
6 cfu/ml、1
×
10
8 cfu/ml、1
×
10
9 cfu/ml以上。
15.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微生物组合物中,所述长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 longum)b13ud与所述约氏乳杆菌( lactobacillus johnsonii)b13g9的活菌数之比为1:3-6,例如包括但不限于1:3,1:4,1:5或1:6。
16.优选地,所述长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 longum)b13ud与所述约氏乳杆菌( lactobacillus johnsonii)b13g9的活菌数之比为1:4-5。
17.最优选地,所述长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 longum)b13ud与所述约氏乳杆菌( lactobacillus johnsonii)b13g9的活菌数之比为1:5。
18.在本发明中,所述微生物组合物可以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制备为液体组合物或固体组合物。例如,可将菌种各自活化、接种,发酵培养,收集菌泥,冷冻干燥制成菌粉,然后按照比例将两种菌株的菌粉混合,得到固体菌剂。也可将菌种各自活化、接种,发酵培养后,获得发酵上清液,将2种菌株的发酵上清液混合,获得液体菌剂。
19.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微生物组合物包含所述长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 longum)b13ud与所述约氏乳杆菌( lactobacillus johnsonii)的无细胞发酵上清液的混合物。
20.所述无细胞发酵上清液的制备方法如下:将长双歧杆菌b13ud和约氏乳杆菌b13g9分别涂布于两个单独的mrs固体平板,在37℃条件下倒置培养24-48 h,然后挑取单菌落接种于液体mrs培养基中,37℃培养18-24 h后得到一代菌液f1;取一代菌液10%(v/v)接种至新鲜mrs液体培养基,37℃培养18-24 h得到二代菌液f2;取二代菌液10%(v/v)接种于新鲜的mrs液体培养基中,37℃培养18-24 h得到工作菌液f3。将f3工作菌液置于13000 rpm,4℃的条件下离心15 min后,收集上清,即为菌株发酵上清液样品。
21.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无细胞发酵上清液的混合物中,长双歧杆菌b13ud和约氏乳杆菌b13g9的体积比为: 1: 1-4;优选为1:2。
22.所述mrs培养基配置方法为蛋白胨 10 g,牛肉膏 10 g,酵母膏 5 g,葡萄糖20 g,柠檬酸氢二铵 2 g,磷酸氢二钾 2 g,乙酸钠5 g,硫酸镁 0.58 g,硫酸锰0.25 g,吐温80 1ml,蒸馏水1000 ml,在119℃-123℃条件下灭菌15-25 min后置于4℃保存待用。固体mrs培养基的配制额外添加琼脂 18 g即可。
23.在本发明中,两种菌株按本发明所限定的特定范围比例进行组合使用,能够更好地促进两者的配合作用,有利于提升组合物的抑制α-葡萄糖糖苷酶活性和降血糖等效果。
24.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预防或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前述的微生物组合物。
25.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药物组合物还包含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所述载体包括包括聚磷脂、明胶、淀粉、聚乙二醇、滑石粉、乳糖或半合成甘油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药物组合物还可包含其他药学上常用的辅料,例如稀释剂、赋形剂、填充剂、粘合剂、润湿剂、崩解剂、乳化剂、助溶剂、增溶剂、表面活性剂、包衣材料、抗氧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26.所述药物可以制备为本领域常见的剂型,包括颗粒剂、胶囊剂、散剂、片剂、混悬剂、乳剂、溶液剂、滴丸剂、注射剂、气雾剂、贴剂或滴剂等。
27.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所述微生物组合物在制备用于预防和/或治疗血脂异常的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28.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血脂异常的疾病包括糖脂代谢异常。
29.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所述微生物组合物在制备用于预防和/或治疗高血糖和/或糖尿病的药物中的用途。所述微生物组合物还可以用于制备肥胖及其相关代谢疾病,如脂肪肝、高血脂症和胰岛素抵抗及瘦素抵抗等的药物。
30.在本发明中,所述微生物或所述药物组合物可以应用于改善动物血脂/血糖代谢紊乱、降低动物空腹血糖、降低动物肝脏中甘油三脂含量、降低动物肝脏中游离脂肪酸含量、降低动物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降低动物血清中胆固醇的含量,因此本发明的微生物组合物还可用于制备其他降糖相关产品,例如动物饲料等。
31.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糖尿病包括i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优选ii型糖尿病(可降低ii型糖尿病所引起的高总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
32.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微生物组合物还可制备用于预防或治疗ii型糖尿病引起的其他疾病的药物,所述疾病包括但不限于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糖尿病引起的肾疾病、糖尿病引起的心血管或胆固醇过高并发症、糖尿病引起的眼疾或肝脏疾病等。
33.在本发明中,术语“治疗”是指延缓、改善、减少或逆转病症或该病症相关的任何症
状。在本发明中“治疗”或“预防”的对象可包括哺乳动物,例如大鼠、小鼠以及人。术语“药学上可接受“指的是物质或组合物必须与调配物的其他成份相容,且对患者无害。
3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研发了一种新的调控和改善血脂代谢异常(特别是糖脂代谢异常)的微生物组合物,本发明将两株特定菌株进行组合,配制成微生物组合物,明显提升了这两株菌株各自对于糖脂代谢的调控能力,获得的微生物组合物能够显著改善糖脂异常。
35.本发明组合物为肠道益生菌,组合物中不同菌种间相互协同作用,具有调节糖脂代谢的功能,并且安全可靠、无副作用;在抑制肝细胞脂质积累方面,达到了与阳性对照辛伐他汀几乎等同的水平。本发明两联益生菌组合具有良好的血糖调控作用,可用于调节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
36.保藏信息:本发明的长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 longum)b13ud,于2021年4月9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政编码:100101),保藏单位的缩写为cgmcc,保藏编号为cgmcc no. 22148。
37.本发明的约氏乳杆菌( lactobacillus johnsonii)b13g9,于2021年4月12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政编码:100101),保藏单位的缩写为cgmcc,保藏编号为cgmcc no. 22173。
附图说明
3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9.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两联益生菌组合(b13ud+b13g9)发酵上清液对α-葡萄糖糖苷酶活性的影响,n=3;阿卡波糖作为阳性对照,*,p《0.05; **,p《0.01; ***,p《0.001;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两联益生菌组合(b13ud+b13g9)发酵上清液对hepg2肝细胞葡萄糖消耗的影响,n=4;胰岛素作为阳性对照,*,p《0.05; **,p《0.01; ***,p《0.001;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两联益生菌组合(b13ud+b13g9)发酵上清液对hepg2肝癌细胞脂质积累的影响,n=4;辛伐他汀作为阳性药,*,p《0.05; **,p《0.01; ***,p《0.001;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两联益生菌组合(b13ud+b13g9)活菌液对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a),餐后血糖(b)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c)的影响,n=8, *,p《0.05; **,p《0.01; ***,p《0.001;图5示出了将本发明的两联益生菌组合(b13ud+b13g9)活菌液对糖尿病小鼠血清总甘油三酯tg(a),总胆固醇tc(b)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水平的影响,n=8, *,p《0.05; **,p《0.01; ***,p《0.001。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1.实施例1:益生菌菌株的培养和样品制备取-80℃冻存的长双歧杆菌b13ud和约氏乳杆菌b13g9分别涂布于两个单独的mrs固体平板,在37℃条件下倒置培养24-48 h,然后挑取单菌落接种于液体mrs培养基中,37℃培养18-24 h后得到一代菌液f1;取一代菌液10%(v/v)接种至新鲜mrs液体培养基,37℃培养18-24 h得到二代菌液f2;取二代菌液10%(v/v)接种于新鲜的mrs液体培养基中,37℃培养18-24 h得到工作菌液f3。
42.将f3工作菌液置于13000 rpm,4℃的条件下离心15 min后,收集上清,即为菌株发酵上清液样品,可用于以下实施例中的体外酶活和细胞实验;将长双歧杆菌b13ud和约氏乳杆菌b13g9的f3工作菌液进行计数达109cfu/ml以上即可用于后续实施例中的动物实验。
43.实施例2:两联益生菌组合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按照常规检测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实验方案,取30
ꢀµ
l上清液样品(分别包括长双歧杆菌b13ud发酵上清液,约氏乳杆菌b13g9发酵上清液和两联菌株发酵上清液的混合物)与30
ꢀµ
l α-葡萄糖苷酶酶液(0.1u/ml)混合,在37℃下孵育10 min,之后加入60
ꢀµ
l底物对硝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pnpg)(0.5 mm),在37℃下反应20 min,加入100
ꢀµ
l 2m的碳酸钠溶液终止反应。然后用酶标仪测定405 nm处的吸光值od
405
。其中,mrs培养基作为阴性对照,阿卡波糖用作阳性对照,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44.图1结果显示:阳性对照组阿卡波糖(acarbose)的抑制率为30.8%(三次重复实验平均值),b13ud发酵上清液和b13g9发酵上清液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分别是19.8%和20.6%,b13ud+b13g9的组合发酵上清液对糖苷酶的抑制率为24.5%,这些结果表明长双歧杆菌b13ud和约氏乳杆菌b13g9菌株均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且组合后的菌株发酵液的效果要优于单独菌株。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物质能有效抑制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因而具有预防餐后血糖升高的潜能,因此,本发明提供的菌株,尤其是组合菌株很有可能在体内发挥防治餐后高血糖和缓解高胰岛素血症的效用。
45.实施例3:两联益生菌组合促进肝细胞消耗葡萄糖人源肝癌hepg2细胞购自于国家生物医学实验细胞资源库。细胞培养采用本领域公知的培养方式,本发明不作限制。在37℃和5%co2条件下,将hepg2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fbs)的高糖dmem培养基进行培养,并且培养基中按1:100的比例添加双抗(100
ꢀµ
g/ml青霉素和100
ꢀµ
g/ml链霉素),每1-2 d更换一次新鲜的培养液。
46.进行葡萄糖消耗实验时,将生长状态良好的对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以适宜浓度接种于96孔板中,每孔加入细胞悬液100
ꢀµ
l,并留出一排不加细胞作为空白组,培养24 h至细胞完全贴壁。实验时弃去原培养基,并轻轻拍打96孔板,保证培养基倾倒干净。每8个孔为一组,换上高糖无酚红的不完全培养基,然后进行对应的处理,样品组每孔加入30
ꢀµ
l上清液样品,分别包括长双歧杆菌b13ud发酵上清液,约氏乳杆菌b13g9发酵上清液和两联菌株发酵上清液,对照组加入同等体积的培养菌株所用培养基mrs,阳性药组则加入用不完全培
养基配制的胰岛素溶液(终浓度10
ꢀµ
mol/l)。孵育培养24 h后每孔取2
ꢀµ
l培养基上清于新的96孔板中,然后按南京建成葡萄糖氧化酶试剂盒操作说明加入250
ꢀµ
l反应液,放入37℃烘箱中反应10 min。待反应液显色完全后,用酶标仪测定505 nm处吸光度,然后按试剂盒说明书计算菌株发酵液对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47.图2的实验结果显示,hepg2细胞正常培养后葡萄糖消耗为3.87mm 长双歧杆菌b13ud发酵上清液和约氏乳杆菌b13g9发酵上清液分别处理均可促进肝细胞的葡萄糖消耗,消耗值(平均值)分别为4.23mm和4.31mm,b13ud+b13g9组合发酵上清液的葡萄糖消耗值为5.17mm,胰岛素(insulin)作为阳性对照,葡萄糖细胞为5.73mm。
48.可见,本发明提供的b13ud+b13g9两联菌株能够有效促进hepg2肝癌细胞消耗葡萄糖,减少葡萄糖的在细胞内的积累,且效果优于单独菌株b13ud或b13g9的效果。
49.实施例4:两联益生菌组合抑制肝细胞脂质积累将本发明提供的菌株作用于hepg2细胞构建的脂质积累模型中,观察到本发明提供的菌株对脂类代谢产生影响,具体如下:本发明使用的人源肝癌hepg2细胞购自于国家生物医学实验细胞资源库,培养方式为本领域常规使用的培养方法,具体参照本发明实施例3中所述方法培养。
50.将生长状态良好的对数生长期hepg2细胞,以适宜浓度接种于96孔板中,每孔加入100
ꢀµ
ldmem培养基培养24h至细胞完全贴壁。待细胞生长汇合至80%时,弃去原培养基,加入含有油酸的新鲜培养基,油酸用以进行脂质积累模型的构建,终浓度为100 μm,并分别添加30%(v/v)发酵上清液,包括长双歧杆菌b13ud发酵上清液,约氏乳杆菌b13g9发酵上清液和两联菌株发酵上清液。过夜培养22 h后,弃掉培养基,用pbs洗涤3次后,使用4%多聚甲醛室温固定30 min,然后用pbs清洗一遍,弃去pbs后每孔加入按产品说明书配制的油红o染液室温染色20 min。染色完毕后,pbs漂洗三次,最后一次弃掉pbs后每孔加入100
ꢀµ
l二甲亚砜dmso,置于摇床上轻轻摇晃5min使油红充分溶解,然后用酶标仪读取358 nm处吸光值,该数值用以评估细胞内脂质积累的含量。每个样品设置4个复孔,以仅加入同等体积含量的培养基mrs为阴性对照,以50 μm辛伐他汀为阳性对照,结果如图3所示。
51.根据图3,与mrs培养基对照组相比,辛伐他汀(simvastatin)处理hepg2细胞后,油红o染色在358 nm下的吸光值明显降低 (平均值,0.276 vs 0.227);b13ud、b13g9和b13ud+b13g9组合的发酵上清液处理细胞后,od
358
nm吸光值分别为0.251、0.245和0.231,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表明b13ud和b13g9都有抑制肝细胞内脂积累的功效,并且b13ud+b13g9组合对脂质积累的抑制效果更接近阳性药辛伐他汀,表明本发明的b13ud+b13g9两联益生菌组合具有显著抑制hepg2细胞脂质积累的能力。
52.实施例5:组合益生菌改善糖尿病小鼠的高血糖本实施例用以说明本发明的两联益生菌组合具有显著的改善糖尿病小鼠高血糖的功效。
53.所用小鼠购买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选取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5组(正常组,模型组,模型+两联益生菌组,模型+长双歧杆菌组,模型+约氏乳杆菌组,模型+阳性药组),随机分配每组8只动物。适应性饲养一周左右后,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小鼠注射stz(80mg/kg)进行糖尿病模型造模,3天后监测小鼠空腹血糖值。
54.造模成功后进行灌胃实验,两联益生菌组每天每只分别给予总量1
×
10
9 cfu的益
生菌活菌(长双歧杆菌b13ud: 约氏乳杆菌b13g9=1:5);阳性药组给予二甲双胍(200mg/kg),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mrs培养基。连续给药5周,每周监测小鼠空腹血糖,于实验结束前进行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并收集血清样本进行后续参数检测,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
55.图4中a结果显示,注射链脲霉素stz造模后,第五周小鼠的空腹血糖值高达13.8 mmol/l(平均值),给予降糖药物二甲双胍(metfomin)处理后,小鼠的血糖水平降低至平均值8.6mmol/l左右,小鼠的高血糖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灌胃单独长双歧杆菌b13ud/约氏乳杆菌b13g9活菌液或两联益生菌组合菌液均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的高血糖症状,空腹血糖值分别为10.3mmol/l,11.1 mmol/l和9.5mmol/l,表明长双歧杆菌b13ud、约氏乳杆菌b13g9这两个个菌株能够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的空腹高血糖,并且b13ud+b13g9的组合活菌的降糖效果要优于单独菌株的功效。
56.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显示喂食葡萄糖1h后,b13ud和b13g9单菌株以及两联组合菌株均能抑制餐后血糖升高(图4中b),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发现,b13ud和b13g9的单独菌株能降低糖尿病小鼠的hba1c水平,但效果并不显著,b13ud+b13g9组合菌株能显著降低hba1c水平(图4中c)。
57.上述这些结果表明b13ud-b13g9两联菌株在改善糖尿病小鼠高血糖症状和抑制餐后血糖升高方面效果显著,优于单独菌株的使用效果,提示这种两联益生菌组合具有良好的血糖调控作用,或许可用于调节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58.实施例6:组合益生菌改善糖尿病小鼠的血脂异常本实施例用以说明本发明的两联益生菌组合能够改善糖尿病小鼠的血脂异常。
59.所用小鼠购买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选取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5组(正常组,模型组,模型+两联益生菌组,模型+长双歧杆菌组,模型+约氏乳杆菌组,模型+阳性药组),随机分配每组8只动物。适应性饲养一周左右后,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小鼠注射stz(80mg/kg)进行糖尿病模型造模,3天后监测小鼠空腹血糖值,造模成功后进行灌胃实验,两联益生菌组每天每只分别给予总量1
×
10
9 cfu的益生菌活菌(长双歧杆菌b13ud: 约氏乳杆菌b13g9=1:5);阳性药组给予二甲双胍(200mg/kg),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mrs培养基。连续给菌5周,实验结束时收集每只小鼠血清样品,用于血脂水平检测,实验结果如图5所示。
60.图5结果显示,给予糖尿病小鼠分别灌胃长双歧杆菌b13ud和约氏乳杆菌b13g9后,血清总甘油三酯tg(图5中a)、总胆固醇tc(图5中b)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图5中c)的水平均低于糖尿病模型组,其中仅血清tg的降低具有显著性,而b13ud+b13g9两联菌株能够显著降低上述三种血脂指标(tg、tc和ldl-c),且效果与二甲双胍(metformin)相当。
61.上述结果表明本发明的两联益生菌组合活菌(长双歧杆菌b13ud+约氏乳杆菌b13g9)能够调节糖尿病小鼠的血脂水平,改善糖尿病带来的血脂异常。结合两联益生菌株的降血糖功效,b13ud+b13g9两联益生菌组合表现出优良的血糖血脂调控作用,具有改善或干预糖尿病糖脂异常的开发潜能。
6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
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