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耐热的偏氟乙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31136502发布日期:2022-08-13 13:41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耐热的偏氟乙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氟化工技术领域,涉及含氟聚合物,具体涉及一种高耐热的偏氟乙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2.聚偏氟乙烯(pvdf)是偏氟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的总称,是仅次于聚四氟乙烯的第二大类氟树脂。由于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耐候性、粘附性、介电性和压电性等性能,聚偏氟乙烯被广泛应用于锂电、涂料、风电光伏、电子电气等行业中。
3.由于偏氟乙烯结构单元-ch
2-cf
2-具有不对称性,因此在聚合过程中聚偏氟乙烯分子链上容易形成头-头、头-尾和尾-尾结构,影响聚合物分子链的规整性,从而导致产品的结晶度和热稳定性下降。此外,聚偏氟乙烯分子链中相邻碳原子上的氟原子和氢原子容易发生消除反应,脱除氟化氢,对聚合物的热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在实际的下游应用环节,尤其是在锂电、风电光伏和电子电气行业,存在制品局部过热的极端情况,因此聚偏氟乙烯必须具备绝佳的热稳定性,以防止应用温度超出聚偏氟乙烯的热稳定性范围,造成产品性能下降,甚至出现安全隐患。
4.现有技术主要通过引入共聚单体或改变引发体系的方法来提高聚偏氟乙烯的热稳定性。其中,引入共聚单体的方法最常采用丙烯酸类单体与偏氟乙烯进行共聚反应。专利cn 101679563b通过连续向聚合器中送入亲水性的丙烯酸类单体水溶液,便于控制随机分布的丙烯酸类单元分数在40%以上,从而改进偏氟乙烯共聚物的热稳定性。专利cn 103270058b以偏氟乙烯、丙烯酸类单体以及任选地一种或多种其它氟化单体为共聚单体,在包含至少一种氟化表面活性剂和至少一种非官能全氟聚醚油的水性介质中,进行聚合反应,制得的偏氟乙烯共聚物既保持好的热稳定性,又表现出在有机溶剂中增强的溶解特性。专利cn 103270060b发明一种偏氟乙烯共聚物,其共聚单体包括三氟乙烯和丙烯酸系单体,该共聚物表现出改进的击穿电压和增强的附着强度,并且保持出色的热稳定性。这种丙烯酸单体共聚的方法虽然能一定程度改善聚偏氟乙烯的热稳定性,但作用十分有限;而且最为关键的是引入的丙烯酸类单体含有酯基,不耐水解,尤其是在一些碱性环境下,比如三元正极材料中,丙烯酸类单体容易加速水解,从而导致聚偏氟乙烯失去正极粘结剂的作用,影响电池使用寿命。
5.另外,改变引发体系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复合引发剂来制备聚偏氟乙烯。专利cn 101434670a采用氧化还原引发剂,制备一种高链规整度的聚偏氟乙烯,表现出优异的热稳定性和改善的耐候性。专利cn 102134292a采用有机过氧化氢和有机过氧化物组合的有机引发剂,并加入酯或硫醇为调节剂,得到混合有机引发剂溶液,并以连续方式加入,制得一种高熔融流动性的聚偏氟乙烯,聚合产物分子量大小适中,分布系数窄,热稳定性好以及耐候性强。此种方法通过改变引发体系来调节聚合物链段结构,虽然能一定程度提高聚偏氟乙烯的热稳定性,但是引发效率低,导致聚合反应时间长,生产效率低,缺少工业化的经济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耐热的偏氟乙烯共聚物,此共聚物不仅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而且兼具相对集中的粒径分布。本发明以马来酰亚胺衍生物和丙烯酰衍生物为共聚单体,与偏氟乙烯单体进行共聚反应,制得一种偏氟乙烯共聚物,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
7.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在上述偏氟乙烯共聚物制备过程中,添加一种含有丙烯酰胺聚合物的稳定剂组合物,增强聚合体系稳定性,防止聚合过程中出现凝胶或大颗粒,有利于得到粒径分布集中的偏氟乙烯共聚物产品。
8.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9.本发明提供一种高耐热的偏氟乙烯共聚物,其共聚单体包括:
10.(a)偏氟乙烯(vdf),
11.(b)马来酰亚胺衍生物,具有如下式1所示的结构:
[0012][0013]
式1中,r1选自氢原子、卤原子、羟基、氨基、c1-c12的烃基、至少一个卤原子或羟基或氨基取代的c1-c12的烃基,r2、r3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卤原子、c1-c12的烃基,r2和r3彼此相同或者不同;
[0014]
(c)丙烯酰衍生物,具有如下式2所示的结构:
[0015][0016]
式2中,x1选自氢原子、卤原子、羟基、氨基、c1-c8的烷基、c1-c8的烷氧基、氮氧杂环基团,r4、r5、r6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卤原子、c1-c8的烃基,r4、r5、r6彼此相同或者不同;
[0017]
以及任选的(d)其它含氟乙烯基单体。
[0018]
本发明上述式1、式2的取代基中,所述烃基具体是指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烃类物质其中一个氢原子去掉后剩下的部分。更进一步,按照烃类物质是否含有不饱和键以及不饱和键的种类,烃基相应可以划分为烷烃基、烯烃基、炔烃基和芳烃基;按照烃类物质是否含有环状结构以及环状结构的种类,烃基相应可以划分为脂肪族烃基、环烃基和芳香族烃基。
[0019]
本发明中,所述马来酰亚胺衍生物的结构式1中,r2和r3优选为氢原子,当r1是氢原子时,马来酰亚胺衍生物即为马来酰亚胺;当r1是羟基时,马来酰亚胺衍生物即为n-羟基马来酰亚胺;当r1是氨基时,马来酰亚胺衍生物即为n-氨基马来酰亚胺;当r1是甲基时,马来酰亚胺衍生物即为n-甲基马来酰亚胺;当r1是乙基时,马来酰亚胺衍生物即为n-乙基马来酰亚胺;当r1是环己基时,马来酰亚胺衍生物即为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当r1是苯基时,马来酰亚胺衍生物即为n-苯基马来酰亚胺;当r1是苄基时,马来酰亚胺衍生物即为n-苄基马来酰
亚胺;当r1是2-羟乙基时,马来酰亚胺衍生物即为n-(2-羟乙基)马来酰亚胺;当r1是2-氨基乙基时,马来酰亚胺衍生物即为n-(2-氨基乙基)马来酰亚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马来酰亚胺衍生物选自上述具体物质马来酰亚胺、n-羟基马来酰亚胺、n-氨基马来酰亚胺、n-甲基马来酰亚胺、n-乙基马来酰亚胺、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n-苯基马来酰亚胺、n-苄基马来酰亚胺、n-(2-羟乙基)马来酰亚胺、n-(2-氨基乙基)马来酰亚胺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n-羟基马来酰亚胺(hml)。
[0020]
本发明中,所述马来酰亚胺衍生物用量为偏氟乙烯质量的0.4-8%,优选0.8-4.5%。
[0021]
在本发明中,马来酰亚胺衍生物作为一种共聚单体,在改善偏氟乙烯共聚物的耐热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马来酰亚胺衍生物既具有稳定的五元环结构,也含有酰亚胺基团,能有效吸收、传导并消化热量而不发生结构破坏,因此当偏氟乙烯聚合物分子链上引入马来酰亚胺衍生物的单元结构时,所得偏氟乙烯共聚物的耐热性明显增强。
[0022]
本发明中,所述丙烯酰衍生物的结构式2中,r4、r5和r6优选为氢原子,当x1是氢原子时,丙烯酰衍生物即为丙烯醛;当x1是氯原子时,丙烯酰衍生物即为丙烯酰氯;当x1是羟基时,丙烯酰衍生物即为丙烯酸;当x1是氨基时,丙烯酰衍生物即为丙烯酰胺;当x1是甲基时,丙烯酰衍生物即为甲基乙烯基酮;当x1是甲氧基时,丙烯酰衍生物即为丙烯酸甲酯;当x1是乙氧基时,丙烯酰衍生物即为丙烯酸乙酯;当x1是丁氧基时,丙烯酰衍生物即为丙烯酸丁酯;当x1是氮氧六环时,丙烯酰衍生物即为n-丙烯酰吗啉。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丙烯酰衍生物选自上述具体物质丙烯醛、丙烯酰氯、丙烯酸、丙烯酰胺、甲基乙烯基酮、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n-丙烯酰吗啉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丙烯酰胺(am)和/或n-丙烯酰吗啉(amp)。
[0023]
本发明中,所述丙烯酰衍生物用量为偏氟乙烯质量的0.2-5%,优选0.5-4.2%。
[0024]
本发明中,偏氟乙烯共聚物除了包含偏氟乙烯、马来酰亚胺衍生物和丙烯酰衍生物三种单体以外,还可以任选地包含一种或多种其它含氟乙烯基单体,此处其它含氟乙烯基单体是指除偏氟乙烯单体之外的含氟乙烯基单体;
[0025]
优选地,所述其它含氟乙烯基单体选自三氟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全氟甲基乙烯基醚、全氟乙基乙烯基醚、全氟丙基乙烯基醚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0026]
本发明中,所述其它含氟乙烯基单体用量为偏氟乙烯质量的0-3.8%。
[0027]
特别地,本发明偏氟乙烯共聚物,是由共聚单体以水为分散介质进行聚合反应制备得到,制备过程中,同时在水中添加一种稳定剂组合物,实验发现,采用本发明组成的共聚单体,同时在聚合过程中添加本发明的稳定剂组合物,能够增强聚合体系稳定性,防止聚合过程中出现凝胶或大颗粒,有利于得到粒径分布集中的偏氟乙烯共聚物产品。
[0028]
本发明所述稳定剂组合物,包含一种丙烯酰胺聚合物和任选的一种或多种水溶性高分子。
[0029]
优选地,所述稳定剂组合物,其中,丙烯酰胺聚合物用量为共聚单体(a)偏氟乙烯质量的0.15-1.2%;水溶性高分子用量为偏氟乙烯质量的0.1-0.35%。
[0030]
优选地,稳定剂组合物中所包含的所述丙烯酰胺聚合物可以是丙烯酰胺均聚物,也可以是丙烯酰胺共聚物,重均分子量为60-800万克/摩尔,优选100-500万克/摩尔;
[0031]
更优选地,所述丙烯酰胺共聚物为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其中丙烯酰胺单元与
丙烯酸单元的摩尔比为99:1-70:30。
[0032]
优选地,稳定剂组合物中所包含的所述水溶性高分子选自甲基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乙基甲基纤维素、羟乙基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聚乙二醇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羟乙基纤维素。
[0033]
本发明中所用稳定剂组合物均是水溶性较好的高分子,含有大量的极性基团,如酰胺基、羧基和羟基,而偏氟乙烯共聚物分子链上含有大量强极性的氟原子和酰亚胺基团,因此稳定剂组合物吸附在聚偏氟乙烯分子链表面,通过范德华力、氢键等形式产生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对聚合体系起到稳定、分散的作用,从而有效防止液滴聚并,避免凝胶和大颗粒的出现。另外,稳定剂组合物中所包含的丙烯酰胺聚合物具有非常高的分子量,目前市面上普遍在百万以上,甚至达到千万级别,因此丙烯酰胺聚合物都含有相当长的聚合链,能缠绕在聚偏氟乙烯分子链周围,通过物理的方式隔离、保护聚合液滴,从而实现聚合体系稳定和粒径控制的目的。
[0034]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偏氟乙烯共聚物是偏氟乙烯-n-羟基马来酰亚胺-丙烯酰胺共聚物(vdf-hml-am共聚物)或偏氟乙烯-n-羟基马来酰亚胺-n-丙烯酰吗啉共聚物(vdf-hml-amp共聚物)。
[0035]
本发明所述的偏氟乙烯共聚物不仅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而且兼具相对集中的粒径分布。具体地,根据iso 11358标准在氮气氛围下经tga测试,偏氟乙烯共聚物在大于380℃的温度下经受0.5%wt的失重,在大于430℃的温度下经受1%wt的失重;经激光粒度仪分析,偏氟乙烯共聚物平均粒径d50《230μm,粒径分布宽度《0.62。
[0036]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高耐热的偏氟乙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是由共聚单体以水为分散介质进行聚合反应制备得到,具体采用悬浮聚合的方法,而且关键在于,在水中添加一种稳定剂组合物,步骤包括:将偏氟乙烯、马来酰亚胺衍生物、丙烯酰衍生物、任选的其它含氟乙烯基单体与水混合,同时加入稳定剂组合物,进行悬浮聚合反应,制得高耐热的偏氟乙烯共聚物;
[0037]
本发明中,所述水的添加量为共聚单体(a)偏氟乙烯质量的110-450%,优选120-300%。
[0038]
本发明中,所述悬浮聚合反应,反应温度为45-120℃,优选45-90℃,反应时间为4-16h,优选5-10h。
[0039]
本发明中,所述悬浮聚合反应,反应压力为5-15mpaa;本发明中,通过偏氟乙烯的通入量控制所述反应压力,本发明偏氟乙烯单体采用连续进料方式,反应开始前首先通入一定量(例如偏氟乙烯总质量的20-80%)偏氟乙烯铺底,在反应过程中持续通入偏氟乙烯单体到体系中,并使反应压力维持在5-15mpaa。
[0040]
本发明中,所述悬浮聚合反应,反应前包括通氮除氧操作,使氧气含量≤10ppm。
[0041]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和其它悬浮聚合方法一样,本发明制备原料还包含链转移剂,具体没有特别要求,常见类型即可,比如选自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甲乙酯、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丙酸乙酯、乙醇、正丙醇、异丙醇、丙酮、乙醚、甲基叔丁基醚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碳酸二乙酯;
[0042]
优选地,所述链转移剂添加量为共聚单体(a)偏氟乙烯质量的0.15-0.62%。
[0043]
本发明中,所述悬浮聚合反应,制备原料还包含引发剂,具体没有特别要求,常见类型即可,比如选自过氧化甲乙酮、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酰叔丁酯、过氧化马来酸叔丁酯、过氧化新癸酸叔丁酯、过氧化新戊酸叔丁酯、过氧化新戊酸叔戊酯、过氧化二碳酸二正丙酯、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二碳酸二乙酯、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过氧化二碳酸二-2-乙基己基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
[0044]
优选地,所述引发剂添加量为共聚单体(a)偏氟乙烯质量的0.08-0.55%。
[0045]
本发明中,所述悬浮聚合反应完成后,还包括回收未反应单体、洗涤、过滤、干燥等后处理过程,为本领域常规操作,没有特别要求,例如在一些示例采用的后处理方法具体为:压强降至大气压后停止聚合,回收未反应单体,然后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洗涤液电导率降至1μs/cm以下,最后经过过滤、干燥得到共聚物产品。
[0046]
本发明所述的偏氟乙烯共聚物,适合应用于锂电池粘结剂和隔膜、氟碳涂料、太阳能背板膜、中空纤维膜、石油化工制品以及任何其它领域中。
[004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在于:
[0048]
本发明以马来酰亚胺衍生物和丙烯酰衍生物为共聚单体,与偏氟乙烯单体进行共聚反应,并在聚合过程中添加一种含有丙烯酰胺聚合物的稳定剂组合物,制得一种偏氟乙烯共聚物,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且兼具相对集中的粒径分布。
具体实施方式
[0049]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0050]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主要原料来源信息如下,若无特别说明,其他原料均通过普通市售购买得到:
[0051]
偏氟乙烯:购自山东华夏神舟新材料有限公司;
[0052]
六氟丙烯:购自山东东岳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0053]
全氟甲基乙烯基醚:购自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0054]
马来酰亚胺、n-羟基马来酰亚胺、n-甲基马来酰亚胺、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购自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0055]
丙烯酸、丙烯酰胺、甲基乙烯基酮、丙烯酸乙酯、n-丙烯酰吗啉: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0056]
丙烯酰胺均聚物(牌号flopam fa 920 sh,重均分子量350万克/摩尔)、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牌号flopam an 934 bpm,重均分子量160万克/摩尔):购自爱森(中国)絮凝剂有限公司。
[0057]
本发明实施例主要的性能指标采用的具体测试条件和分析方法如下:
[0058]
(1)聚合体系稳定性
[0059]
聚合反应结束后,观察聚合釜中有无明显结块和凝胶。
[0060]
(2)粒径分析
[0061]
通过激光粒度仪测试偏氟乙烯共聚物的粒径大小及粒径分布,将偏氟乙烯共聚物分散在异氟尔酮溶剂中,采用湿法分析样品的平均粒径d50和粒径分布宽度。
[0062]
(3)热稳定性分析
[0063]
根据iso 11358标准,在氮气氛围下,以动态模式对偏氟乙烯共聚物进行tga分析,记录样品分别损失0.5%wt、0.75%wt以及1%wt重量时所对应的温度,这些温度越高,则偏氟乙烯共聚物的热稳定性越好。
[0064]
实施例1
[0065]
制备高耐热的偏氟乙烯共聚物,步骤为:
[0066]
在15l高压反应釜中加入7.6kg去离子水、7.5g丙烯酰胺均聚物和17.5g羟甲基纤维素,开始搅拌,转速为600r/min,通氮除氧,使氧气含量≤10ppm,然后加入3.5kg偏氟乙烯(此处加入70%)、190g六氟丙烯、20g马来酰亚胺和250g丙烯酸,将体系升温为60℃,并持续通入偏氟乙烯单体使反应压力维持在10mpaa,加入31g乙酸乙酯和4g过氧化二苯甲酰,开始聚合反应,当反应4h后,通过脱气使釜内压强降至大气压,停止聚合,此时加入反应体系的偏氟乙烯原料质量总计为5kg,并回收未反应单体,将釜内聚合物浆料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直至洗涤液电导率降至1μs/cm以下,最后经过过滤、干燥得到成品。
[0067]
实施例2
[0068]
制备高耐热的偏氟乙烯共聚物,步骤为:
[0069]
在15l高压反应釜中加入14.5kg去离子水、60g丙烯酰胺均聚物和5g聚乙二醇,开始搅拌,转速为600r/min,通氮除氧,使氧气含量≤10ppm,然后加入1.5kg偏氟乙烯(此处加入30%)、400g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和10g甲基乙烯基酮,将体系升温为110℃,并持续通入偏氟乙烯单体使反应压力维持在12mpaa,加入7.5g异丙醇和27.5g过氧化马来酸叔丁酯,开始聚合反应,当反应12h后,通过脱气使釜内压强降至大气压,停止聚合,此时加入反应体系的偏氟乙烯原料质量总计为5kg,并回收未反应单体,将釜内聚合物浆料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直至洗涤液电导率降至1μs/cm以下,最后经过过滤、干燥得到成品。
[0070]
实施例3
[0071]
制备高耐热的偏氟乙烯共聚物,步骤为:
[0072]
在15l高压反应釜中加入9.5kg去离子水、12.5g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和7.5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开始搅拌,转速为600r/min,通氮除氧,使氧气含量≤10ppm,然后加入2kg偏氟乙烯(此处加入40%)、100g全氟甲基乙烯基醚、250gn-甲基马来酰亚胺和75g丙烯酸乙酯,将体系升温为50℃,并持续通入偏氟乙烯单体使反应压力维持在7mpaa,加入22.5g甲基叔丁基醚和12.5g过氧化新戊酸叔丁酯,开始聚合反应,当反应8h后,通过脱气使釜内压强降至大气压,停止聚合,此时加入反应体系的偏氟乙烯原料质量总计为5kg,并回收未反应单体,将釜内聚合物浆料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直至洗涤液电导率降至1μs/cm以下,最后经过过滤、干燥得到成品。
[0073]
实施例4
[0074]
制备高耐热的偏氟乙烯共聚物,步骤为:
[0075]
在15l高压反应釜中加入8.5kg去离子水、30g丙烯酰胺均聚物和10g羟乙基纤维素,开始搅拌,转速为600r/min,通氮除氧,使氧气含量≤10ppm,然后加入2.5kg偏氟乙烯(此处加入50%)、200gn-羟基马来酰亚胺和125g丙烯酰胺,将体系升温为70℃,并持续通入偏氟乙烯单体使反应压力维持在9mpaa,加入17.5g碳酸二乙酯和20g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开始聚合反应,当反应7h后,通过脱气使釜内压强降至大气压,停止聚合,此时加入反应体系的偏氟乙烯原料质量总计为5kg,并回收未反应单体,将釜内聚合物浆料用去离子水反
复洗涤,直至洗涤液电导率降至1μs/cm以下,最后经过过滤、干燥得到成品。
[0076]
实施例5
[0077]
制备高耐热的偏氟乙烯共聚物,步骤为:
[0078]
在15l高压反应釜中加入12.5kg去离子水、15g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和15g羟乙基纤维素,开始搅拌,转速为600r/min,通氮除氧,使氧气含量≤10ppm,然后加入3kg偏氟乙烯(此处加入60%)、150gn-羟基马来酰亚胺和175gn-丙烯酰吗啉,将体系升温为90℃,并持续通入偏氟乙烯单体使反应压力维持在11mpaa,加入12.5g碳酸二乙酯和15g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开始聚合反应,当反应6h后,通过脱气使釜内压强降至大气压,停止聚合,此时加入反应体系的偏氟乙烯原料质量总计为5kg,并回收未反应单体,将釜内聚合物浆料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直至洗涤液电导率降至1μs/cm以下,最后经过过滤、干燥得到成品。
[0079]
实施例6
[0080]
按照实施例4的方法制备高耐热的偏氟乙烯共聚物,不同之处仅在于:将n-羟基马来酰亚胺的用量由200g改为100g,其它条件均不变。
[0081]
实施例7
[0082]
按照实施例4的方法制备高耐热的偏氟乙烯共聚物,不同之处仅在于:将丙烯酰胺均聚物的用量由30g改为20g,其它条件均不变。
[0083]
实施例8
[0084]
按照实施例4的方法制备高耐热的偏氟乙烯共聚物,不同之处仅在于:将n-羟基马来酰亚胺的用量由200g改为100g,同时将丙烯酰胺均聚物的用量由30g改为20g,其它条件均不变。
[0085]
对比例1
[0086]
按照实施例4的方法制备偏氟乙烯共聚物,不同之处仅在于:将n-羟基马来酰亚胺替换为等量的去离子水,其它条件均不变。
[0087]
对比例2
[0088]
按照实施例4的方法制备偏氟乙烯共聚物,不同之处仅在于:将丙烯酰胺替换为等量的去离子水,其它条件均不变。
[0089]
对比例3
[0090]
按照实施例4的方法制备偏氟乙烯共聚物,不同之处仅在于:将丙烯酰胺均聚物替换为等量的羟乙基纤维素,其它条件均不变。
[0091]
将各实施例和对比例中得到的偏氟乙烯共聚物产品按照本发明的性能测试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列入表1中。
[0092]
表1各实施例及对比例中产品性能测试结果
[0093][0094]
根据表1分析数据可知,相比于对比例1-3,本发明实施例1-8,不仅聚合体系稳定性好,无结块无凝胶问题,产品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宽度较小;而且偏氟乙烯共聚物表现出优异的热稳定性,尤其是在大于380℃的温度下经受0.5%wt的失重,在大于430℃的温度下经受1%wt的失重。
[0095]
更进一步分析,通过实施例4和6对比以及实施例7和8对比,说明马来酰亚胺衍生物用量减少,偏氟乙烯共聚物的热稳定下降;通过实施例4和7对比以及实施例6和8对比,说明稳定剂组合物中丙烯酰胺聚合物用量减少,偏氟乙烯共聚物的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宽度增大;通过实施例4和8对比,说明马来酰亚胺衍生物和稳定剂组合物中丙烯酰胺聚合物用量同时减少,偏氟乙烯共聚物的热稳定下降,同时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宽度增大。
[0096]
因此,本发明中所述偏氟乙烯共聚物,不仅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而且兼具相对集中的粒径分布,适合应用于锂电池粘结剂和隔膜、氟碳涂料、太阳能背板膜、中空纤维膜、石油化工制品以及任何其它领域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