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病菌分离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68857发布日期:2023-03-29 13:47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植物病菌分离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培养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植物病菌分离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2.梨火疫病是由梨火疫欧文氏杆菌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梨上的病害。主要为害花、果实和叶片,受害后很快变黑褐色枯萎,犹如火烧一般,但仍挂在树上不落,故此得名。国际上将其症状据受侵害的部位,分成5个阶段子,由于梨火疫病在世界各国均很重视,研究亦相对较多,其检验方法有分离培养等,目前在对梨火疫病进行分离培养的时候,需要将存放有病菌的培养皿叠放在一起,便于工作人员对培养皿进行存放,目前在将培养皿叠放在一起后,容易出现跌落的情况,影响分离培养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病菌分离培养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在对梨火疫病进行分离培养的时候,需要将存放有病菌的培养皿叠放在一起,便于工作人员对培养皿进行存放,目前在将培养皿叠放在一起后,容易出现跌落的情况,影响分离培养的效果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植物病菌分离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皿,所述培养皿内部表面设置有选择性培养基,所述培养皿上端安装有盖板,所述培养皿侧面设置有连接组件。
5.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安装环、外螺纹、连接盖,所述培养皿侧面固定安装有安装环,所述培养皿侧面上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培养皿下端固定安装有连接盖。
6.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盖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二内螺纹与外螺纹啮合连接。
7.作为优选,所述安装环上表面开设有密封槽。
8.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盖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密封块,所述第二密封块设置在密封槽内部。
9.作为优选,所述盖板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内螺纹与外螺纹啮合连接。
10.作为优选,所述盖板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密封块,所述第一密封块设置在密封槽内部。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1)将植物病菌放置在培养皿内部,此时通过选择性培养基,能够将植物病菌进行分离培养,且在将植物病菌放置在培养皿内部后,且因为连接组件包括安装环、外螺纹、连接盖,培养皿侧面固定安装有安装环,培养皿侧面上端设置有外螺纹,培养皿下端固定安装有连接盖,连接盖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第二内螺纹与外螺纹啮合连接,安装环上表面开设有密封槽,连接盖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密封块,第二密封块设置在密封槽内部,在将第
二内螺纹与外螺纹啮合连接后,此时从而能够将连接盖与培养皿连接在一起,此时能够将两个培养皿连接在一起,且在将连接盖与培养皿连接在一起后,第二密封块会设置在密封槽内部,此时从而能够使连接盖与培养皿之间的密封性更好,此装置能够将若干设置有植物病菌的培养皿连接在一起,稳定性好不会出现掉落的情况,且安装与拆卸地方过程简便,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
13.(2)且通过盖板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第一内螺纹与外螺纹啮合连接,盖板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密封块,第一密封块设置在密封槽内部,通过将第一内螺纹与外螺纹啮合连接能够将盖板设置在培养皿上端,通过将盖板设置在最上端的培养皿的上册,对最上端的培养皿进行密封,提高了此装置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植物病菌分离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植物病菌分离培养装置的盖板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植物病菌分离培养装置的培养皿俯视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植物病菌分离培养装置的培养皿仰视构示意图。
18.图中:1、培养皿;2、盖板;3、连接组件;301、安装环;302、密封槽;303、外螺纹;304、连接盖;305、第二内螺纹;306、第二密封块;4、第一内螺纹;5、第一密封块;6、选择性培养基。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如图1、3所示,一种植物病菌分离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皿1,所述培养皿1内部表面设置有选择性培养基6,所述培养皿1上端安装有盖板2,所述培养皿1侧面设置有连接组件3。
21.如图3、4所示,所述连接组件3包括安装环301、外螺纹303、连接盖304,所述培养皿1侧面固定安装有安装环301,所述培养皿1侧面上端设置有外螺纹303,所述培养皿1下端固定安装有连接盖304,所述连接盖304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内螺纹305,所述第二内螺纹305与外螺纹303啮合连接,所述安装环301上表面开设有密封槽302,所述连接盖304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密封块306,所述第二密封块306设置在密封槽302内部,将植物病菌放置在培养皿1内部,此时通过选择性培养基6,能够将植物病菌进行分离培养,且在将植物病菌放置在培养皿1内部后,且因为连接组件3包括安装环301、外螺纹303、连接盖304,培养皿1侧面固定安装有安装环301,培养皿1侧面上端设置有外螺纹303,培养皿1下端固定安装有连接盖304,连接盖304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内螺纹305,第二内螺纹305与外螺纹303啮合连接,安装环301上表面开设有密封槽302,连接盖304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密封块306,第二密封块306设置在密封槽302内部,在将第二内螺纹305与外螺纹303啮合连接后,此时从而能够将连接盖304与培养皿1连接在一起,此时能够将两个培养皿1连接在一起,且在将连接盖304与培
养皿1连接在一起后,第二密封块306会设置在密封槽302内部,此时从而能够使连接盖304与培养皿1之间的密封性更好,此装置能够将若干设置有植物病菌的培养皿1连接在一起,稳定性好不会出现掉落的情况,且安装与拆卸地方过程简便,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
22.如图2、3所示,所述盖板2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4,所述第一内螺纹4与外螺纹303啮合连接,所述盖板2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密封块5,所述第一密封块5设置在密封槽302内部,且通过盖板2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4,第一内螺纹4与外螺纹303啮合连接,盖板2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密封块5,第一密封块5设置在密封槽302内部,通过将第一内螺纹4与外螺纹303啮合连接能够将盖板2设置在培养皿1上端,通过将盖板2设置在最上端的培养皿1的上册,对最上端的培养皿1进行密封,提高了此装置的便捷性。
23.该一种植物病菌分离培养装置的工作原理:
24.使用时,首先将植物病菌放置在培养皿1内部,此时通过选择性培养基6,能够将植物病菌进行分离培养,且在将植物病菌放置在培养皿1内部后,且因为连接组件3包括安装环301、外螺纹303、连接盖304,培养皿1侧面固定安装有安装环301,培养皿1侧面上端设置有外螺纹303,培养皿1下端固定安装有连接盖304,连接盖304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内螺纹305,第二内螺纹305与外螺纹303啮合连接,安装环301上表面开设有密封槽302,连接盖304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密封块306,第二密封块306设置在密封槽302内部,在将第二内螺纹305与外螺纹303啮合连接后,此时从而能够将连接盖304与培养皿1连接在一起,此时能够将两个培养皿1连接在一起,且在将连接盖304与培养皿1连接在一起后,第二密封块306会设置在密封槽302内部,此时从而能够使连接盖304与培养皿1之间的密封性更好,此装置能够将若干设置有植物病菌的培养皿1连接在一起,稳定性好不会出现掉落的情况,且安装与拆卸地方过程简便,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且通过盖板2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4,第一内螺纹4与外螺纹303啮合连接,盖板2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密封块5,第一密封块5设置在密封槽302内部,通过将第一内螺纹4与外螺纹303啮合连接能够将盖板2设置在培养皿1上端,通过将盖板2设置在最上端的培养皿1的上册,对最上端的培养皿1进行密封,提高了此装置的便捷性。
25.本实用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所做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