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细胞的遗传学检测方法

文档序号:34246703发布日期:2023-05-25 01:47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比白血病检测,具体涉及一种链霉菌和链霉菌次级代谢产物nanchangmycin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背景技术:

1、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是一种具有很强异质性的血液疾病,大多具有遗传学异常而且出现的基因异常几乎涵盖了所有染色体。近年来,cll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被广泛研究,虽然由于病例选择、研究方法技术的不同,各家研究结果不尽一致,但这些研究无疑为我们进一步对cll的治疗、认识cll的生物学本质提供了基本素材。随着对cll细胞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结果表明cll的细胞遗传学的改变与患者的临床诊断、临床用药及预后判断密切相关。目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是对某一特定异常染色体区域亚组的细化研究,它作为cll临床检测细胞遗传学手段之一极大的提高了cll遗传学检测的准确度和敏感性。而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做为cll细胞遗传学异常检测方法之一做到了全面全基因组分析,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比较上述两种检测cll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方法,进一步分析它们各自在检测cll细胞遗传学指标中的地位意义,为进一步cll的临床治疗和科研研究做出贡献。

2、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发生在外周血、骨髓、脾脏和淋巴结的成熟b淋巴细胞恶性增生性的血液系统疾病。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30岁以下者很少见,临床表现具有明显的异质性且预后的个体差异很大。cll属于惰性疾病,病程长短悬殊,短至1-2年,长至5-10年,甚至二十年,cll的临床检查涉及血象、骨髓象、淋巴结活结,染色体检查、免疫学检查等,随着对cll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因素的不断深入研究,细胞遗传学的检测作为cll的检测指标之一越来越在cll的临床诊断和预后监测中扮演重要角色,如:对于预后较好的患者,积极的化疗并不能延长其生存时间,反而因过度的治疗给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而预后差的患者如未及时进行治疗干预,疾病会较快进展、恶化,甚至死亡(梁光林,吴炜,夏瑞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遗传学异常及其临床意义[j].安徽医学,2010,31(9):1130-1132)。所以对于cll患者运用遗传学检测进行预后评估相当重要。cll的遗传学异常种类多样复杂,以缺失13q、11q、17q,+12染色体三体遗传异常常见,也存在其它如-12、6q21缺失(kiefer y,schulte c,tiemann m,et al.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associated chromosomal abnormalities and mirna deregulation.[j].applicationof clinical genetics,2012,5(default):21-28),而目前检测其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方法有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这两种方法它们各有自己的优缺点。由于cll细胞有丝分裂活性低下,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仅有20%的cll患者可检测到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加入有丝分裂原刺激剂后,大大的提高了cll患者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检出率。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由于不受细胞分裂的影响,应用时既可检测分裂相,也可检测间期细胞,大大促进了cll遗传学研究的开展(glassman ab,hayes k j.the value of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in the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chroniclymphocytic leukemia[j].cancer genetics&cytogenetics,2005,158(1):88),但是fish不适合运用全基因组检测cll细胞遗传学异常。本文应用fish技术和染色体核型分析对cll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异常进行综合分析探讨,进一步了解cll的遗传学特征,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找出在临床应用中对cll患者最佳的细胞遗传学检测方法,能更快速更准确的检测cll细胞遗传学异常。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细胞的遗传学检测方法。

2、本发明提供一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细胞的遗传学检测方法,所述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3、步骤1:选取确诊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血液样本/骨髓,提取外周血/骨髓液作为待测试的样本;

4、步骤2:对步骤1获得的外周血样本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5、步骤3:对步骤1获得的外周血样本进行原位杂交技术分析;

6、步骤4:将步骤2和步骤3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会的率间数据。

7、进一步地限定,步骤1中所述的外周血的总数是大于10×109个/l。

8、进一步地限定,步骤2中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具体步骤如下:

9、(1)取外周血或骨髓液接种于含有20%胎牛血清rpm1640培养基内,37℃培养72小时,收获前加秋水酰胺阻断剂,低渗法收集细胞;

10、(2)制备气干法滴片,g显带技术、giemsa染色,全自动染色体扫描采集优质图像,处理分析并记录结果。

11、进一步地限定,步骤3中原位杂交技术分析的具体步骤如下:

12、(1)提取单个核细胞,低渗法收集细胞,制备气干法滴片;

13、(2)选择标记探针78℃变性5分钟,37℃杂交过夜;

14、(3)荧光显微镜观察;

15、(4)建立阈值。

16、进一步地限定,步骤(3)的具体方法是:isis version5.4 fish分析计数500个细胞并记录杂交信号。

17、进一步地限定,采用vysis单色标记rb-1探针,rb-1基因标记为红色,正常信号特征为2r,阳性信号特征为1r;单色标记cep12探针,cep12基因标记为红色,正常信号特征为2r,阳性信号特征为3r;双色分离标记igh探针,5’igh基因标记为绿色,3’igh基因标记为红色,igh基因显示为黄色或红绿叠加信号,正常信号特征为2f,阳性信号特征为1f1r1g。

18、进一步地限定,,采用双色标记tp53探针,tp53基因标记为红色,cep17基因标记为绿色,正常信号特征为2r2g,阳性信号特征为2g1r,-17为1r1g;双色标记atm探针,atm基因标记为红色,cep11基因标记为绿色,正常信号特征为2r2g,阳性信号特征为2g1r,-11为1r1g。

19、进一步地限定,步骤(4)的具体方法如下:每种探针均选取10例正常骨髓捐献者标本检查,计数至少500个间期细胞,正常参考区间为小于95%累计beta分布区间点,每种探针的切割值:rb-1的切割值<6.17%,tp53的切割值为<3.98%,atm的切割值为<2.08%,tp12的切割值为<1.94%,igh的切割值为<4.18%。

20、进一步地限定,步骤3所述的统计学分析是采用四格表卡方检验。

21、进一步地限定,p<0.05为差异。

22、有益效果:选取69例初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患者探讨能够检测其分子遗传学异常的两种方法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cep12、rb1、tp53、atm、igh探针)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过的69例初诊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cll患者中分子遗传学的改变。结果69例cll初诊患者中,fish检测发现遗传学异常的有34例(49.28%),染色体核型分析得出有明确遗传学异常的有18例(26.09%)(其中包括fish没有检测出的其他复杂核型),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cll患者的分子遗传学异常,fish与染色体核型分析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它们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