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燃防渗漏型铅酸蓄电池塑壳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070430发布日期:2023-08-09 12:54阅读:71来源:国知局
阻燃防渗漏型铅酸蓄电池塑壳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池塑壳加工,具体涉及阻燃防渗漏型铅酸蓄电池塑壳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铅酸电池是蓄电池中的一种,主要由管式正极板、负极板、电解液、隔板、电池槽、电池盖、极柱、注液盖等组成,铅酸电池因其价格低廉、原材料易于获得,使用上有充分的可靠性,适用于大电流放电及广泛的环境温度范围等优点,铅酸蓄电池自发明后,在化学电源中一直占有绝对优势。铅酸蓄电池广泛应用于交通、通信、电力、军事、航海、航空等领域。

2、现有技术中铅酸电池常作为电源安装在设备上,现有的铅酸电池为提高其阻燃性能,通常会在其塑料外壳加工时,向塑料外壳的原料中加入阻燃剂,但是阻燃剂与塑料之间相容性差,导致加入阻燃剂之后,电池塑壳存在弱界面,并且伴随着铅酸电池的使用,电池塑壳上的阻燃剂容易从电池塑壳上迁移,在电池塑壳上产生细微的孔隙,导致电池塑壳的防渗漏性、机械性能与阻燃性能不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3、针对此方面的技术缺陷,现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阻燃防渗漏型铅酸蓄电池塑壳及其制备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阻燃剂与塑料之间相容性差,导致加入阻燃剂之后,电池塑壳存在弱界面,电池塑壳上的阻燃剂容易从电池塑壳上迁移,在电池塑壳上产生细微的孔隙,导致电池塑壳的防渗漏性、机械性能与阻燃性能不能有待进一步提高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阻燃防渗漏型铅酸蓄电池塑壳,所述电池塑壳由改性树脂、聚碳酸酯、改性阻燃剂与辅助添加剂按重量比5:2:0.5:0.6组成;

4、所述改性阻燃剂由dopo与甲醛反应,制备生成中间体i后,中间体i在三氯氧磷环境中与三氯氧磷反应,将三氯氧磷接枝到中间体i上,生成中间体ii,之后,中间体ii与4,4'-二氨基二苯砜通过缩聚反应缩合在一起后,制备得到。

5、进一步的,所述辅助添加剂由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防老化剂、抗静电剂按重量比1:1:1:2:3组成,其中,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二酯、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稳定剂为硬脂酸锌、硬脂酸镉、硬脂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润滑剂为硬脂酰胺、亚乙基双硬脂酸酰胺、油酸酰胺、固体石蜡、氧化聚乙烯蜡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防老化剂为防老剂4010na、防老剂aw、防老剂dppd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抗静电剂为硬脂基三甲基季铵盐酸盐、对壬基苯氧基丙基磺酸钠、十二烷基二甲基季乙内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6、阻燃防渗漏型铅酸蓄电池塑壳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s1、将dopo和乙醇加入到三口烧瓶中搅拌,三口烧瓶温度升高至60-70℃,向三口烧瓶中缓慢滴加37wt%甲醛水溶液,滴加完毕,回流反应6-8h,反应完成,后处理得到中间体i;

8、s2、将中间体i、三氯氧磷加入到氮气保护的三口烧瓶中搅拌,三口烧瓶温度升高至55-65℃,反应2-3h,后处理得到中间体ii;

9、s3、将中间体ii、乙腈、4,4'-二氨基二苯砜加入到三口烧瓶中搅拌,三口烧瓶温度升高至75-85℃,搅拌至体系溶清,向三口烧瓶中加入吡啶,保温反应4-6h,后处理得到改性阻燃剂;

10、s4、将改性树脂、聚碳酸酯、改性阻燃剂与辅助添加剂混合均匀,加入到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造粒,得到改性塑料颗粒;

11、s5、将改性塑料颗粒加入到电池外壳的成型模具中,模具温度升高至200-260℃,改性塑料颗粒熔融,排出模具中的空气,模具压力升高至20-26mpa,保温保压处理20-30min,保压状态下,模具温度降低至室温,脱模,得到电池塑壳。

1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dopo、乙醇、37wt%甲醛水溶液的重量比为2:6:1,所述后处理操作包括:反应完成之后,三口烧瓶温度降低至5-8℃,抽滤,滤饼用乙醇淋洗、抽干,转移到温度为50-60℃的干燥箱中真空干燥8-10h,得到中间体i。

13、中间体i的合成反应原理为:

14、

1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中间体i、三氯氧磷的重量比为1:3,所述后处理操作包括:反应完成,三口烧瓶温度升高至75-85℃,减压蒸除三氯氧磷,得到中间体ii。

16、中间体ii的合成反应原理为:

17、

1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中间体ii、乙腈、4,4'-二氨基二苯砜和吡啶的重量比为1:6:1:0.4,所述后处理操作包括:反应完成之后,三口烧瓶温度降低至20-30℃,抽滤,滤饼用乙醇洗涤、抽干,转移到温度为60-70℃的干燥箱中干燥8-10h,粉碎,得到改性阻燃剂。

19、改性阻燃剂的合成反应原理为:

20、

2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中的改性树脂的制备方法为:将abs树脂、二氯甲烷、马来酸酐和引发剂加入到高压反应釜中搅拌,高压反应釜温度升高至80-100℃,反应6-8h,后处理得到改性树脂。

22、进一步的,所述abs树脂、二氯甲烷、马来酸酐和引发剂的用量比为5:15:0.5:0.1,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二异丙苯、苯甲酰胺中的一种,所述后处理步骤包括:反应完成之后,高压反应釜温度降低至室温,向高压反应釜中加入乙醇,搅拌2-3h,抽滤,滤饼用乙醇淋洗、抽干,滤饼转移到温度为60-80℃的干燥箱中中空干燥8-12h,得到改性树脂。

23、进一步的,所述螺杆挤出机料筒从进料端向出料端设置的六段温度分别为150℃、220℃、225℃、225℃、230℃和230℃,主机螺杆转速35r/min,经过螺杆挤出机挤出的物料经过水冷成型后,经水下切粒机以700r/min的转速,将物料切成大小均匀的颗粒,将颗粒从水下打捞起来,转移到温度为90-100℃的干燥箱中,干燥18-20h,得到改性塑料颗粒。

24、本发明具备下述有益效果:

25、本发明在制备电池塑壳时,通过马来酸酐对abs树脂进行改性,在abs树脂上接枝上马来酸酐;通过dopo与甲醛反应,dopo上存在的活泼p-h键,使得磷原子进攻甲醛上的羰基,在dopo上形成醇羟基,得到中间体i,中间体i与三氯氧磷反应,取代三氯氧磷上的一个氯,得到中间体ii,中间体ii上的氯与4,4'-二氨基二苯砜上的氨基对接,缩聚得到改性阻燃剂;改性阻燃剂与改性树脂在热压环境下,改性阻燃剂上的氨基与改性树脂上的马来酸酐发生交联反应,提高改性阻燃剂与改性树脂的交联作用,降低弱界面性,提高改性阻燃剂与电池塑壳之间的交联程度,避免在电池塑料上产生孔隙导致电解液渗漏,提高电池塑壳的防渗漏性能;改性阻燃剂通过化学键与改性树脂交联在一起,从而能够避免改性阻燃剂从电池塑壳上迁移,提高电池塑壳的阻燃性能;电池塑壳上掺入的聚碳酸酯,在电池塑壳阻燃过程中,聚碳酸酯充当碳源,受热过程中,改性阻燃剂中的硫与磷催化促进电池塑壳中的聚碳酸酯成炭,并带走大量的热量,提高电池塑壳的阻燃性能,使得电池塑壳的阻燃性能达到v-0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