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的培养方法及其应用

文档序号:35929747发布日期:2023-11-05 02:42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植物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的培养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特别涉及一种植物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的培养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1、肠道菌群与人类宿主及其祖先共同进化了数百万年,在提供营养、抵御病原体和预防疾病等方面对人体的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健康、无癌、长寿人群的肠道菌群尤其吸引广大研究者的关注。

2、研究指出,由于百岁老人肠道菌群结构明显不同于年轻健康人群,其中的肠道菌群研究更具价值。

3、目前,提取自健康、无癌、长寿人群来源的益生菌的活菌数的生物量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植物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的培养方法及其应用,旨在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中的肠道菌群活菌数的生物量较低的问题。

2、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植物乳杆菌mh-301,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23397。

4、一种植物乳杆菌mh-301的培养方法,用于培养上述的植物乳杆菌mh-301,所述培养方法包括:

5、制备高密度发酵培养基,将活化好的所述植物乳杆菌mh-301接种于高密度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

6、通过控温控氧和补料分批发酵技术提高所述植物乳杆菌mh-301活菌数,从而获得高密度的菌液。

7、进一步的,上述植物乳杆菌mh-301的培养方法,其中,所述高密度发酵培养基包含:

8、胰蛋白胨、大豆蛋白胨、葡萄糖、牛肉粉、酵母浸出粉、乳糖、khpo2·7h2o 、甘油磷酸钠,抗坏血酸钠、甲酸、吐温、mgso2、醋酸钠、柠檬酸三铵和mnso2。

9、进一步的,上述植物乳杆菌mh-301的培养方法,其中,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高密度发酵培养基包含:

10、0.5-1%胰蛋白胨、0.4-1%大豆蛋白胨、0.5-15%葡萄糖、0.3-0.5%牛肉粉、0.3-0.5%酵母浸出粉、0.2-0.5%乳糖、0.1-0.2% khpo2·7h2o 、1-1.5%甘油磷酸钠,余量为抗坏血酸钠、甲酸、吐温、mgso2、醋酸钠、柠檬酸三铵和mnso2。

11、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生物临床制剂,所述微生物临床制剂是以上述的植物乳杆菌mh-301为活性成分的微生物制剂。

12、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生物临床制剂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上述的微生物临床制剂,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13、将所述植物乳杆菌mh-301通过高密度发酵技术进行发酵培养,使发酵液中活菌量达到至少1.5×109 cfu/ml;

14、采用冷冻干燥技术进行冷冻干燥,制成具有内层包埋层的活性微生物菌剂,后进行外层包埋以得到所述微生物临床制剂。

15、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食性益生菌,所述可食性益生菌是以上述的植物乳杆菌mh-301固化得到。

16、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食性益生菌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上述的可食性益生菌,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17、将培养成熟的植物乳杆菌mh-301种子按比例加入到含有适合益生菌生长繁殖的固定化载体溶液中;

18、在所述固定化载体溶液滴入一种固化液;或将所述固化液加入固定化载体中使之凝固;

19、将凝固后的含有植物乳杆菌mh-301的固定化载体用无菌水洗涤,后置于预设温度下密闭培养预设时间。

20、进一步的,上述可食性益生菌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预设温度为10℃- 45℃、预设时间为8-72小时。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首次提取出健康、无癌、长寿人群来源的益生菌,借助高密度液体发酵技术,显著增加了益生菌制剂的活菌数(不低于1.0×109cfu/ml),与传统筛菌所得益生菌活菌数(1.0×106cfu/ml~1.0×107cfu/ml)相比较,菌体生物量提高了至少2个数量级。

22、另外,本发明至少还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23、1、将活化好的益生菌菌种接种于高密度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通过控温控氧和补料分批发酵技术等提高益生菌的活菌数,从而获得高密度的菌液。并将废弃发酵液进行灭菌处理,再与原发酵液对半稀释使用,也可以进行益生菌的高密度培养,实现了发酵培养基的二次利用;

24、2、将肠道益生菌通过高密度发酵技术进行发酵培养,使发酵液中活菌量达到至少1.5×109cfu/ml。采用冷冻干燥技术进行冷冻干燥,制成具有内层包埋层的活性微生物菌剂。后进行外层包埋。有效地增加益生菌的抗逆性,延长益生菌保存期的活性,保护益生菌不受胃酸的侵蚀而使其安全到达小肠、大肠后靶向定植,发挥益生菌的生物学功效。经多层包埋技术包埋的益生菌,抗逆性、稳定性和存活率比一般未经包埋的益生菌效果要好的多。

25、3、将培养成熟的益生菌种子加入到含有适合益生菌生长繁殖的固定化载体溶液中,然后将益生菌种子的固定化载体溶液滴入一种固化液中,或将固化液加入固定化载体中使之凝固。凝固后的含有益生菌的固定化载体用无菌水洗涤,然后置于10℃- 45℃密闭培养8-72小时。该技术生产的固定化益生菌不需要分离冻干,可直接作为益生菌服用,也可放入其他食品中;常温下可长期密闭保存,菌数仍可不断生长。



技术特征:

1.一种植物乳杆菌mh-301,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23397。

2.一种植物乳杆菌mh-301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培养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乳杆菌mh-301,所述培养方法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乳杆菌mh-301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密度发酵培养基包含: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物乳杆菌mh-301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高密度发酵培养基包含:

5.一种微生物临床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临床制剂是以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乳杆菌mh-301为活性成分的微生物制剂。

6.一种微生物临床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微生物临床制剂,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7.一种可食性益生菌,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食性益生菌是以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乳杆菌mh-301固化得到。

8.一种可食性益生菌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可食性益生菌,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食性益生菌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温度为10℃- 45℃、预设时间为8-72小时。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的培养方法及其应用,所述的植物乳杆菌筛选自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赋春镇源头村健康长寿志愿者的肠道菌。所述的植物乳杆菌为植物乳杆菌MH‑301,保藏号为CGMCC No.23397,保藏时间为2021年09月1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本发明首次提取出健康、无癌、长寿人群来源的益生菌,借助独创的高密度液体发酵技术,显著增加了益生菌制剂的活菌数,与传统筛菌所得益生菌活菌数相比较,菌体生物量提高了至少2个数量级。

技术研发人员:邓小荣,刘朝霞,陈廷涛,熊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