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寡聚DNA抑制非特异性扩增的方法

文档序号:35680598发布日期:2023-10-08 17:20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寡聚DNA抑制非特异性扩增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寡聚dna抑制非特异性扩增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带有5’-凸出端和短茎环结构的寡聚dna抑制非特异性扩增的方法,属于核酸扩增领域。


背景技术:

1、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一种分子诊断技术,已广泛用于生物学领域(foodmeasure,2018,12,675-682;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2020,33,48;curr.fungal.infect.rep.,2019,13,260-273)。在pcr扩增过程中,尤其是在高背景dna条件下的核酸扩增,引物和非目的片段之间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互补配对,极易导致非特异性扩增产物的产生。这些非特异性扩增严重影响核酸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因此,如何抑制非特性扩增的问题亟待解决。

2、近年来,研究者们采用热启动酶、聚合酶抗体修饰等方法来抑制非特异性扩增,防止样品制备过程中生成非特异性扩增,然而这些方法难以抑制pcr循环过程中产生的非特异性扩增;另外,有研究者采用touch down、提高退火温度(molecules,2015,20,6048-6059;nucleic acids research,2005,33,e180-e180)等方法来抑制非特异性扩增。但是当引物浓度高时,这些方法仍难以有效抑制其生成;此外,brownie等人开发了一种hand(nucleic acids research,1997,25,3235-3241)系统抑制引物二聚体的方法,然而此方法需根据模板针对性的设计引物序列,过程繁琐;而使用jong-yoon chun等人开发的dpo(nucleic acids research,2007,35,e40-e40)技术抑制非特异扩增时,却未能起到较好的抑制效果;一些碱基修饰方法(biology methods and protocols,2020,5,bpaa004;biotechniques,2009,47,881-882)也被用于抑制非特异性扩增,但是这些方法涉及修饰,价格昂贵。

3、综上,亟需开发一种高效、序列设计简单、普适性好的抑制非特异性扩增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非特异性扩增严重影响核酸扩增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现有的抑制方法存在难以高效抑制、序列设计繁琐等”的问题,依据pcr反应动力学,本申请提出一种寡聚dna抑制非特异性扩增的方法,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寡聚dna。dna聚合酶结合寡聚dna的能力高于引物与非目标片段或一对引物结合dna聚合酶的能力,因此能够有效抑制非特异性扩增,而不影响特异性扩增。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寡聚dna抑制非特异性扩增的方法,

3、在核酸扩增中,加入带有5’-凸出端和短茎环结构的寡聚dna,所述寡聚dna为带有5’-凸出端和短茎环的结构;值得注意的是,5’端凸出长度为5nt-7nt,此时dna聚合酶与该结构处于动态结合的状态,使得该结构难被聚合酶延伸。

4、所述核酸扩增为恒温扩增、pcr反应体系扩增中的一种。

5、pcr反应程序分为扩增阶段和熔解阶段。扩增阶段:95℃预变性3min;循环周期为95℃变性15s;58℃退火20s;72℃延伸20s(此步骤设置荧光采集),一般持续30-50个循环。熔解阶段:从60℃开始以0.2℃/s升温至95℃,同时采集荧光信号。

6、优化的,上述寡聚dna抑制非特异性扩增的方法,带有5’-凸出端和短茎环结构的寡聚dna适用于各种核酸扩增方法,更适用于抑制高背景dna存在条件下pcr反应体系中的非特异性扩增的生成。

7、优化的,上述寡聚dna抑制非特异性扩增的方法,带有5’-凸出端和短茎环结构的寡聚dna的茎部长度为6bp-12bp,环部长度为3nt-10nt,5’-凸出端长度为3nt-10nt的寡聚dna。上述的带有5’-凸出端和短茎环结构的寡聚dna能体现较好的抑制非特异性扩增的作用,强于仅含平末端茎环结构的寡聚dna。

8、优化的,上述寡聚dna抑制非特异性扩增的方法,带有5’-凸出端和短茎环结构的寡聚dna为茎部长度为8bp-10bp、环部长度为3nt-6nt、5’-凸出端长度为5nt-7nt的寡聚dna。

9、优化的,上述寡聚dna抑制非特异性扩增的方法,加入带有5’-凸出端和短茎环结构的寡聚dna的浓度为10nm-500nm。低浓度的寡聚dna即可实现对于非特异性扩增的抑制。寡聚dna浓度越高,抑制非特异性扩增的效果越好。

10、优化的,上述寡聚dna抑制非特异性扩增的方法,为防止寡聚dna对特异性扩增造成影响,加入带有5’-凸出端和短茎环结构的寡聚dna的浓度为50nm-200nm。

11、优化的,上述寡聚dna抑制非特异性扩增的方法,在高背景dna存在条件下的pcr反应体系中,对抑制引物与非目标片段结合产生的非特异性扩增时,和/或抑制引物二聚体时,加入带有5’-凸出端和短茎环结构的寡聚dna。

12、优化的,上述寡聚dna抑制非特异性扩增的方法,带有5’-凸出端和短茎环结构的寡聚dna的茎部长度为8bp-10bp、环部长度为3nt-6nt、5’-凸出端长度为5nt-7nt时,在55℃-72℃退火温度下,对于非特异性扩增的抑制。

13、优化的,上述寡聚dna抑制非特异性扩增的方法,在核酸扩增中,加入带有5’-凸出端和短茎环结构的寡聚dna,针对低模板浓度、高背景dna浓度条件下非特异性扩增进行抑制。

14、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15、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采用“寡聚dna抑制非特异性扩增的方法”,依据pcr反应动力学,dna聚合酶与引物、模板引物复合物、非目的片段引物复合物之间的结合存在平衡,dna聚合酶倾向于结合到碱基完全互补配对的dna双链上。当有寡聚dna存在时,模板—引物复合物之间碱基互补数大致为20bp,而寡聚dna自身的3’端仅存在6bp-12bp互补,引物与非目的片段之间的碱基连续互补数一般小于6bp,所以,dna聚合酶结合寡聚dna的能力高于引物与非目标片段或一对引物结合dna聚合酶的能力,但不影响靶标特异性扩增从而有效抑制非特异性扩增。

16、本申请设计的寡聚dna适用于所有pcr反应体系,不需根据模板序列进行特异性的设计。

17、本申请仅需10nm-500nm寡聚dna即可实现对非特异性扩增的高效抑制,其效率较高。

18、相比于聚合酶抗体修饰、碱基修饰等方法,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不需要进行修饰,大大降低了成本。

19、本申请设计的寡聚dna可以抑制引物二聚体产生的非特异性扩增,尤其可抑制高背景dna条件下由引物与非目标片段产生的非特异性扩增。

20、本申请中,利用寡聚dna仍可实现采用染料法进行核酸检测,不必使用taqman探针法,节省检测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寡聚dna抑制非特异性扩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非特异性扩增为背景dna存在条件下产生的;所述寡聚dna为带有5’-凸出端和短茎环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寡聚dna抑制非特异性扩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带有5’-凸出端和短茎环结构的寡聚dna的茎部长度为6bp-12bp,环部长度为3nt-10nt,5’-凸出端长度为3nt-10nt的寡聚dn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寡聚dna抑制非特异性扩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带有5’-凸出端和短茎环结构的寡聚dna为茎部长度为8bp-10bp、环部长度为3nt-6nt、5’-凸出端长度为5nt-7nt的寡聚dn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寡聚dna抑制非特异性扩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入带有5’-凸出端和短茎环结构的寡聚dna的浓度为10nm-500n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寡聚dna抑制非特异性扩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入带有5’-凸出端和短茎环结构的寡聚dna的浓度为50nm-200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寡聚dna抑制非特异性扩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pcr反应体系中,对抑制背景dna存在条件下由引物与非目标片段产生的非特异性扩增时,和/或抑制引物二聚体产生的非特异性扩增时,加入带有5’-凸出端和短茎环结构的寡聚dna。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寡聚dna抑制非特异性扩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带有5’-凸出端和短茎环结构的寡聚dna的茎部长度为8bp-10bp、环部长度为3nt-6nt、5’-凸出端长度为5nt-7nt时,在55℃-72℃退火温度下,对于背景dna存在条件下非特异性扩增产物的抑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寡聚dna抑制非特异性扩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高背景核酸条件下的扩增体系中,加入带有5’-凸出端和短茎环结构的寡聚dna,针对低模板浓度、高背景dna浓度条件下的非特异性扩增进行抑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寡聚dna抑制非特异性扩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核酸扩增为背景dna存在条件下的恒温扩增、pcr反应体系扩增中的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寡聚dna抑制非特异性扩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5’端凸出长度为5nt-7nt,此时dna聚合酶与该结构处于动态结合的状态,使得该结构难被聚合酶延伸。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寡聚DNA抑制背景DNA存在条件下非特异性扩增产物的方法,属于核酸扩增领域。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非特异性扩增严重影响核酸扩增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现有抑制方法存在难以高效抑制、序列设计繁琐等”的问题,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在核酸扩增时,加入带有5’‑凸出端和短茎环结构的寡聚DNA,适用于恒温扩增、PCR反应体系扩增(变温扩增)中。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不需根据模板序列进行特异性的设计,仅需10nM‑500nM寡聚DNA即可实现对非特异性扩增的高效抑制,不需要进行修饰,大大降低了成本,既可以抑制引物与非目标片段结合产生的非特异性扩增,还可以抑制引物二聚体,尤其可抑制高背景DNA条件下产生的非特异性扩增。

技术研发人员:梁兴国,宋子婷,安然,胡坤灵,杜书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海洋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