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海松烷型二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35346236发布日期:2023-09-07 19:55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海松烷型二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天然产物制备,具体涉及一种从五加皮中提取新化学结构的降海松烷型二萜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1、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2、五加皮为五加科五加属植物细柱五加( 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w.w.smith)的干燥根皮,主要分布于我国湖北、河南、陕西、安徽、浙江、辽宁、河北等省,为临床常用的传统中药材。五加皮始载于《本经》,主要功效为祛风除湿、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利水消肿,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病、筋骨萎软、小儿行迟、体虚泛力、水肿和脚气等疾病,其化学成分主要有萜类、甾醇类、有机酸类、苯丙素类、黄酮类等。现代药理学表明,五加皮具有很好的抗炎活性。

3、现有技术中,对五加皮化学成分以及药用效果的研究比较少,没法合理有效的利用该植物。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发明从五加皮中提取新结构的降海松烷型二萜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炎活性,为抗炎新药研发提供了物质基础。

2、本发明公开一种降海松烷型二萜,结构式如式i所示,

3、。

4、所述式i的化学成分的鉴定参见具体实施方式对应部分。

5、本发明公开一种结构式如式i所示的降海松烷型二萜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6、(1)制备粗提物;

7、(2)分级萃取;

8、(3)分离纯化;

9、(4)化学成分的鉴定。

10、具体为:

11、(1)五加皮药材,粉碎,以70%乙醇为溶剂,采用加热回流的提取方式,对药材中中小极性部分进行收集,然后60℃以下减压旋蒸,得粗提物浸膏;

12、(2)将粗提物浸膏用适量温水分散后用乙醚萃取,静止至完全分层后分离萃取溶剂,反复萃取,合并萃取液减压浓缩得乙醚层浸膏;

13、(3)将乙醚层浸膏用mci树脂柱分离,用甲醇水溶液梯度洗脱,其中流分a经正向硅胶色谱柱,以石油醚-丙酮系统梯度洗脱,经薄层硅胶板检测,合并相同组分,靶向寻找在硅胶薄层色谱中紫外灯下有暗斑和荧光,并且显色后特殊颜色的斑点,对具有目标斑点的组分a1采用液相色谱分离,得到目标化合物;

14、(4)采用高分辨质谱、1d和2d核磁共振波谱等技术确定目标化合物的化学结构。

15、进一步的,步骤(1)中加热回流的提取方式提取3次,每次1 h,保证材料提取完全。

16、进一步的,步骤(1)中减压旋蒸温度为57 ℃,防止目标成分长时间高温加热受到破坏。

17、进一步的,步骤(2)中反复萃取3次,萃取所用乙醚与水层体积比为1:1。

18、进一步的,步骤(3)中mci树脂柱分离时用40%~100%的甲醇水溶液梯度洗脱,使目标成分与其他干扰成分分离。

19、进一步的,步骤(3)中流分a经正向硅胶色谱柱,以石油醚-丙酮系统(100:1-1:1)梯度洗脱,使目标成分与其他干扰成分进一步分离。

20、进一步的,步骤(3)中暗斑观察波长为254±2nm,荧光观察波长为365±2nm,显色后有特殊颜色的斑点为用10%硫酸-乙醇溶液显色后,在日光下显黑褐色的斑点。

21、进一步的,步骤(3)中组分a1用液相色谱,symmentryshiedtmrp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柱温35℃,甲醇-水70:30分离,得到目标成分化合物单体。

22、本发明公开一种结构式如式i所示的降海松烷型二萜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

23、进一步的,抗炎活性通过减少细胞中no释放实现。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5、本发明所述的降海松烷型二萜为新结构的化合物,获得了一种新成分,明确了新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回流提取、溶剂萃取、mci和硅胶柱、hplc色谱等分离方法,方法简便,可重复、持续获得该成分。同时,该成分表现出一定的体外抗炎活性,为抗炎新药研发提供了物质基础。



技术特征:

1.一种降海松烷型二萜,其特征是,结构式如式i所示,

2.如权利要求1中式i所述的降海松烷型二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如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具体步骤如下: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中减压旋蒸温度为57 ℃。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3)中mci树脂柱分离时用40%~100%的甲醇水溶液梯度洗脱,使目标成分与其他干扰成分分离。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3)中流分a经正向硅胶色谱柱,以石油醚-丙酮系统(100:1-1:1)梯度洗脱,使目标成分与其他干扰成分进一步分离。

7.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3)中暗斑观察波长为254±2nm,荧光观察波长为365±2n,显色后有特殊颜色的斑点为用10%硫酸-乙醇溶液显色后,在日光下显黑褐色的斑点。

8.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3)中组分a1用液相色谱,symmentryshiedtm rp18色谱柱,柱温35℃,甲醇-水70:30分离,得到目标成分化合物单体。

9.如权利要求1中如式i所述的降海松烷型二萜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是,抗炎活性通过减少细胞中no释放实现。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天然产物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海松烷型二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组合柱色谱技术从中药材五加皮中分离得到一种新的降海松烷型二萜:14‑羟基‑16‑去乙烯基‑对映‑海松‑8,11,13‑三烯‑17‑羧酸,采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技术确定其结构。采用Griess法测试脂多糖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释放炎症因子模型,对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其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本发明获得了一种新成分,明确了新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方法简便,可重复、持续获得该成分。同时,为抗炎新药研发提供了物质基础。

技术研发人员:林永强,郭东晓,崔伟亮,张雪,薛菲,许丽丽,刘青芝,赵淑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