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类器官培养支架及使用基质胶培养类器官的培养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73847发布日期:2024-02-02 20:53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类器官培养支架及使用基质胶培养类器官的培养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生物细胞培养,尤其涉及一种类器官培养支架及使用基质胶培养类器官的培养板。


背景技术:

1、类器官是干细胞或者成体组织的三维细胞聚集体发育形成的体外器官模型,可以高度模拟原位组织的生理结构、功能以及发育和维护过程,在体外长期扩增中具有基因组稳定性。类器官模型能够在生理学相关背景下更好地理解复杂生物学,目前在新药研发、毒理学、疾病建模和再生医学等研究领域已经代替了动物模型,而类器官的高通量培养成为了一大技术难题。

2、在类器官培养过程中,氧气压力因培养物而异;更贴近于体内差异,线粒体功能与体内几乎相一致,类器官可以更好地模拟组织样结构,能够展示分化的细胞功能,可能共培养两种或更多不同的细胞类型可以模拟微环境条件,如缺氧和营养梯度,以便更好地预测体内对药物治疗的反应。

3、基于使用基质胶的三维类器官培养系统由以下三方面组成:1、基质胶和培养基为类器官的形成提供合适的机械力,2、培养板针对不同类器官需要的培养板,如低吸附,胶包被的,tc处理的培养板或流控芯片用的培养板,3、类器官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4、现有的培养板如中国专利cn216891026u所示,包括一种用于类器官球体培养的孔板装置,其包括:安装盒,所述安装盒内部设有若干块隔板,并且所述安装盒的内腔通过若干块所述隔板分隔为若干安装腔;培养槽,每个所述安装腔中均可拆卸安装有一所述培养槽,所述培养槽的槽壁设置有流体缓冲坡,并且所述培养槽的槽底中部位置开设有一培养腔,培养腔位于所述流体缓冲坡的坡底;渗流部,安装于所述培养槽槽口处的内壁上,并且所述渗流部位于所述流体缓冲坡的坡顶;盒盖板,所述盒盖板可拆卸盖合于所述安装盒的盒口。

5、现有的培养板面临的主要难题有:

6、1、只能静态培养,由于培养腔(培养槽)仅仅顶部开口,单孔内每个类器官对营养及氧气的摄取不均一,具有差异性,多孔间差异更加明显,尤其是在研究缺氧和营养梯度时,无法确保结果的可靠度;2、不仅影响同批类器官在不同区域的差异,该种情况下类器官寿命较短,且核心可能发生广泛的细胞死亡。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需要提供一种类器官培养支架及使用基质胶培养类器官的培养板,解决现有培养支架的培养腔使类器官对营养及氧气的摄取不均一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类器官培养支架,包括支撑件和培养管,所述培养管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并凸出所述支撑件的下表面设置,所述培养管设置有培养腔,所述培养腔具有底部,所述培养腔连通所述支撑件的上表面,所述培养管的侧表面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培养腔,所述第一通孔延伸至所述培养管的下表面,所述培养管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培养腔。

3、进一步的,所述培养管的多侧侧表面均设置有第一通孔。

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孔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通孔均匀分布在所述培养管的下表面上。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的形状为长条形,所述第一通孔还延伸至所述培养管的上表面;和/或:

6、所述第二通孔的形状为三角形、圆形或方形。

7、进一步的,所述培养管的形状为圆柱状。

8、进一步的,所述培养管有多个,多个培养管阵列排布于所述支撑件上。

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为板状。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为0.1-1mm。

11、进一步的,所述培养腔的直径为0.8-10mm。

1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使用基质胶培养类器官的培养板,包括:

13、类器官培养支架,所述类器官培养支架为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类器官培养支架;

14、培养室,所述培养室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类器官培养支架的培养管的凹坑;以及

15、上盖,所述上盖盖设在所述培养室上,用于盖住所述类器官培养支架的培养腔。

16、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类器官培养支架的侧表面以及下表面的开孔设计可以使培养基从类器官培养支架的底部向上渗透,确保了营养及氧气在基质胶凝胶中的扩散速率,可以使凝胶中的各区域类器官受到的压力均一,保证了单孔内的每个类器官具有一致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类器官培养支架,包括支撑件和培养管,所述培养管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并凸出所述支撑件的下表面设置,所述培养管设置有培养腔,所述培养腔具有底部,所述培养腔连通所述支撑件的上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管的侧表面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培养腔,所述第一通孔延伸至所述培养管的下表面,所述培养管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培养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器官培养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管的多侧侧表面均设置有第一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器官培养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通孔均匀分布在所述培养管的下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类器官培养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形状为长条形,所述第一通孔还延伸至所述培养管的上表面;和/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器官培养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管的形状为圆柱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器官培养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管有多个,多个培养管阵列排布于所述支撑件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类器官培养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板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器官培养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为0.1-1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器官培养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腔的直径为0.8-10mm。

10.一种使用基质胶培养类器官的培养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布一种类器官培养支架及使用基质胶培养类器官的培养板,其中类器官培养支架包括支撑件和培养管,所述培养管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并凸出所述支撑件的下表面设置,所述培养管设置有培养腔,所述培养腔具有底部,所述培养腔连通所述支撑件的上表面,所述培养管的侧表面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培养腔,所述第一通孔延伸至所述培养管的下表面,所述培养管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培养腔。类器官培养支架的侧表面以及下表面的开孔设计可以使培养基从类器官培养支架的底部向上渗透,确保营养及氧气在基质胶凝胶中的扩散速率,使凝胶中的各区域类器官受到的压力均一,保证单孔内每个类器官具有一致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海青,曾凡伟,沈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模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5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