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菌种培养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41140发布日期:2023-11-22 23:20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菌种培养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培养容器,具体涉及一种菌种培养瓶。


背景技术:

1、食用菌在工业生产中常常需要用到菌种培养瓶作为培养容器,使用过程中将混匀的培养基装入瓶体内,瓶口留少量空间,加盖,蒸汽灭菌,在接种箱内接种、培养。

2、由于菌种培养过程中呼吸需要气体流通,现有的菌种培养瓶上方常常盖设有顶面带通气孔的瓶盖,例如专利公开号为cn208462584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菌种培养瓶,通过通气槽深度深于所述容纳槽深度,配合通气孔和通气口,形成弯折的透气路径,再能够防止其他的菌种进入同时能够将水分进行蒸发排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但采用此种方式,由于瓶体内装有培养基,从瓶盖上的通气孔、通气口进入瓶体内的氧气难以到达瓶体的下半部分,导致菌种培养时,由于瓶体下半部分缺氧,菌丝体难以往下生长,生长速度慢甚至长至瓶体中部时停止生长,使菌丝体难以长满至瓶底,导致菌种的收率低,菌丝体生长转化不彻底,使得菌种培养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菌种培养瓶,以解决上述菌种培养瓶瓶体底部缺氧造成菌丝体难以向下生长,导致菌种收率低、培养成本高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菌种培养瓶,包括:瓶体组件,所述瓶体组件包括上端开口的瓶身及与所述瓶身的开口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瓶;瓶盖组件,所述瓶盖组件包括内盖及外盖,所述内盖的内侧壁与所述连接瓶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外盖罩设在所述内盖上且所述外盖的内周壁与内盖的外周壁之间部分卡接,外盖的顶壁与内盖顶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内盖上设有中心气孔及围绕所述中心气孔设置的多个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与所述瓶身内腔连通,所述内盖的底壁上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位于所述中心气孔与所述通气孔之间;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设于所述瓶身内腔且上端与所述连接环可拆卸连接,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外筒及通过辐条支撑在所述外筒内的内筒,所述内筒与中心气孔连通,所述外筒、内筒上均设有若干个第一透气孔,所述外筒的下端固定有与所述瓶身内腔相适应的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与所述瓶身底壁之间具有间隙。

3、进一步地,所述内盖顶壁与所述外盖顶壁之间设有罩板,所述罩板与所述外盖顶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罩板上设有导气孔,所述导气孔与所述中心气孔之间通过连接筒连通,所述罩板的外周上通过遮挡环板与所述内盖的顶壁固定,所述遮挡环板上设有多个通气口。

4、进一步地,所述罩板与所述内盖顶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内盖顶壁与所述罩板之间设有围绕所述通气孔设置的弧形挡板,相邻两个弧形挡板之间形成通气缺口。

5、进一步地,所述通气口与所述通气孔、通气缺口在圆周方向相互错开。

6、进一步地,所述内筒内腔中设有筒状滤芯。

7、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板上设有与所述内筒的内腔连通的空腔,所述活动板上还设有贯穿所述空腔的第二透气孔。

8、进一步地,第一透气孔及第二透气孔上设有过滤网。

9、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环内腔中设有与所述内盖的底壁接触的密封环,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之间设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顶壁与所述密封环接触。

10、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将瓶体组件设置成上端开口的瓶身及与瓶身的开口可拆卸的连接瓶,方便对瓶体组件进行拆分,以便于对瓶体组件的内外进行全面清洗;且通过可拆分的瓶身与连接瓶,可方便活动板、过滤组件从瓶身内取出,进而使活动板能够将瓶体内的培养基全部推出,方便使用完成后对瓶体组件的清洗,解决了清洗不便的问题,有利于菌种培养瓶的重复使用,降低菌种培养的成本。通过瓶盖组件设置成内盖和外盖的方式,内盖用于封闭连接瓶的上端,外盖罩设在内盖上时外盖内周壁与内盖的外周壁之间部分卡接,卡接部分用于使外盖与内盖之间固定,未卡接部分形成气流流通通道,外盖的顶壁与内盖顶壁之间的间隙也形成气流流通通道,内盖上的通气孔、中心气孔使瓶身内腔与外盖、内盖之间的气流流通通道之间连通,方便外部气流与瓶身内腔之间的气流流通,且通过瓶盖上的气流流通通道之间的弯折处理,防止其他菌种进入瓶体内。通过在瓶身内腔设置的过滤组件,使通过瓶盖组件流通的气流能够流通到瓶身底部。通过过滤组件中的内筒与中心气孔连通,使内筒的内腔与瓶盖组件上形成的气流流通通道之间连通,经过瓶盖组件上的气流流通通道进入到内筒中的气体再经过内筒上的第一透气孔进入到内筒与外筒之间的腔体中进行储存,之后再通过外筒上的第一透气孔进入到瓶身的内腔中,使外部气体能够均匀的流入到瓶身中,保证瓶身的上部分及下部分的氧气含量均匀,进而保证菌丝体在瓶身内能够长满瓶底,提高菌丝体的生长转化率,提高菌种的收率、降低菌种的培养成本。

11、使用时,将过滤组件放置在瓶身内,活动板与瓶身的底壁之间具有间隙以便于能够对气流进行暂存或是存储培养基中渗出的水分。之后再将连接瓶与瓶身的上端连接,此时过滤组件的上端也位于连接瓶的内腔中。再将内盖与连接瓶的上端固定,与此同时,过滤组件的上端也与连接环的内壁之间固定,此时内筒与中心气孔之间连通,内筒的内腔又通过内筒上的第一透气孔、外筒上的第一透气孔与瓶身的内腔之间连通,而内盖上的通气孔直接与瓶身的内腔之间连通,即通过瓶盖组件的气流流通通道的气流一部分经过通气孔直接进入到瓶身的内腔中,从上至下在瓶体组件中流动,一部分气流经过中心气孔流入到内筒的内腔中进行暂存、过滤之后进入到内筒与外筒的空腔中,再经过外筒上的第一透气孔均匀进入到瓶身的内腔中,避免瓶身底部缺氧,菌丝体能够长满瓶底,菌种培养完成后,将瓶盖、连接瓶从瓶身上取下,之后拉动外筒,使活动板从瓶身内取出,与此同时,活动板带动培养基及菌丝体从瓶身内取出,方便对菌体培养瓶进行清洗。

1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菌种培养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种培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21)顶壁与所述外盖(22)顶壁之间设有罩板(23),所述罩板(23)与所述外盖(22)顶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罩板(23)上设有导气孔(231),所述导气孔(231)与所述中心气孔(211)之间通过连接筒(232)连通,所述罩板(23)的外周上通过遮挡环板(233)与所述内盖(21)的顶壁固定,所述遮挡环板(233)上设有多个通气口(23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菌种培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罩板(23)与所述内盖(21)顶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内盖(21)顶壁与所述罩板(23)之间设有围绕所述通气孔(212)设置的弧形挡板(214),相邻两个弧形挡板(214)之间形成通气缺口(2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菌种培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口(2331)与所述通气孔(212)、通气缺口(215)在圆周方向相互错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种培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32)内腔中设有筒状滤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种培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34)上设有与所述内筒(32)的内腔连通的空腔(341),所述活动板(34)上还设有贯穿所述空腔(341)的第二透气孔(34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菌种培养瓶,其特征在于,第一透气孔(33)及第二透气孔(342)上设有过滤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种培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213)内腔中设有与所述内盖(21)的底壁接触的密封环(36),所述外筒(31)与所述内筒(32)之间设有密封板(35),所述密封板(35)的顶壁与所述密封环(36)接触。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培养容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菌种培养瓶,以解决现有菌种培养瓶瓶体底部缺氧造成菌丝体难以向下生长,导致菌种收率低、培养成本高的问题。菌种培养瓶包括瓶体组件、瓶盖组件以及过滤组件,通过瓶体组件的设置方便对菌种培养瓶进行拆分清洗,通过过滤组件与瓶盖组件之间的配合,既能够对外部气流进行导向、过滤,避免杂菌进入到瓶体内腔,还能使其分流,部分气流从连接瓶顶部向下流入到瓶体内腔,部分气流能够顺着过滤组件从瓶身底部流入到瓶体内腔,在瓶体内腔内从下至上流动,使瓶体内腔中充满氧气,避免瓶身底部缺氧,进而使菌丝体能够长满瓶底,提高菌种收率,降低培养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王楠,李德成,邓小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丰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1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