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79319阅读:9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母乳脂肪替代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I,3- 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I,3_ 二油酸 _2_ 掠榈酸甘油三酯(I, 3-Dioleoyl_2-palmitoyl triglyceride,ΟΡΟ)是我国2008年新批准使用的一种营养强化剂,主要用于婴儿配方食品、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众所周知,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品,但由于某些特殊的原因导致无法进行正常的母乳喂养时,婴儿配方奶粉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乳脂是母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母乳中仅占3. 6% -4. 5%,却为婴儿提供50%的能量。乳脂组成中约70%的棕榈酸位于甘油三酯的Sn-2位,而Sn-I和Sn_3位主要是油酸;而目前婴儿配方奶粉中的油脂多采用植物油调和制得,植物油中棕榈酸大多数都分布在Sn-1,3位。近年研究表明,这种脂肪酸位置上的差异会造成婴幼儿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肠道中的矿物质与Sn-1,3位水解下来的棕榈酸结合生成不溶性盐而流失,同时会减少能量吸收,导致便秘和腹痛,甚至还可能引发肠梗阻。
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制备方法的早期研究多采用猪油为原料,如何川等利用猪油在脂肪酶Lipozyme RM IM作催化剂下合成母乳化结构油脂(2003,酶法猪油改性制人乳脂替代品的研究,第28卷第I期)。公开号为CN102229866A的发明专利申请也公开了一种以猪油为原料,经过除胆固醇后与油酸在1,3位专一性脂肪酶作用下制备1,3 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的生产方法。但猪油成分复杂,不饱和脂肪酸较多易氧化,极易产生丙二醛,而且其应用受到民族、宗教信仰的限制。
除猪油外,以棕榈油作为原料用于OPO的生产也有研究。荷兰Loders Croklaan公司在公告号CN101287819B的发明专利里公开了一种制备甘油三酯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含高油酸的植物油醇解下来的油酸乙酯与棕榈油在专一性脂肪酶催化下反应合成0P0。该公司申请的公开号CN101273118A发明专利申请中公开了采用油酸或者其酯与棕榈油催化反应合成OPO的方法。公开号CN101258230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利用碘值在2_12之间的棕榈油硬脂精与油酸或其非甘油酯的酯进行酶促酯交换合成OPO的方法。公开号CN101679909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将一种或多种碘值在18-40的棕榈油硬脂酸甘油酯组分进行随机酯交换,得到的产物在1,3位专一性酶的作用下合成0Ρ0。以棕榈油为原料制备的0Ρ0容易受到由于原料批次不同而造成的棕榈酸各种理化指标不同的影响;同时,氢化降低碘值的过程中易产生反式脂肪酸,含有较高含量反式脂肪酸的产品不可加入婴儿配方食品。
也有研究先通过化学方法或酶法制备三棕榈酸甘油酯(tripalmitin, PPP),再与油酸酯交换反应合成高纯度的0P0。采用该方法合成高纯度的0Ρ0研究中,为了获得较高的纯度,一般采用提高油酸与PPP的摩尔比、延长反应时间或者先制备Sn-2棕榈酸单甘脂再合成0P0等方法。公开号CN102126950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利用PPP在专一性脂肪酶水解下制备Sn-2位棕榈酸单甘月旨,Sn-2位棕榈酸单甘脂与油酸在专一性脂肪酶催化下合成ΟΡΟ。该法制得的OPO含量可达到60%,但生产周期长,以PPP为底物生产OPO阶段需要24-36小时。U. Schmid等人也采用类似方法生产高纯度的0Ρ0,但是工艺较复杂不易于工业化生产(U. Schmid, 1999,HighlySelective Synthesis of 1,3-01eoyl-2-PalmitoyIglycerol by Lipase Catalysis.SCHMID ET AL. 678-684)。也有文献公开了以PPP为底物合成0P0的研究,0P0含量达到74%需要 24小时的反应时间(Ming-Lung Chen, 2004, Synthesis of the Structured Lipid I,3-Dioleoyl-2-palmitoylglycerol from Palm Oil. JA0CS, Vol. 81, no. 6,525-532)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的制备方法,工艺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能耗小,用酶量少,能够制备获得高得率、高纯度的1,3_ 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解决了现有技术生产周期长,能耗大,用酶量大的问题。一种1,3_ 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的制备方法,包括
(I)将甘油和棕榈酸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酯化反应,制得三棕榈酸甘油酯;
(2)将三棕榈酸甘油酯与油酸或油酸酯在1,3专一性脂肪酶作用下进行酯交换反应,反应至酯交换率为30-60%时,除去反应体系中的游离脂肪酸或脂肪酸酯;
(3)向反应体系中加入油酸或油酸酯,继续反应至酯交换率为60-90%时,从反应产物中分离纯化得到1,3- 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
在1,3专一'丨生脂肪酶催化下,高纯度的三棕榈酸甘油酯(tripalmitin, PPP)能够与油酸或油酸酯反应,一定时间后除去体系中的游离脂肪酸或脂肪酸酯,再补入少量油酸或油酸酯继续反应,可以提高酯交换率,制备得到高得率、高纯度的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0P0)。
步骤⑴中,所述的棕榈酸的纯度优选为95%以上。
为了减少油脂在高温下的氧化,优选地,所述的酯化反应在惰性气体保护下或者在空气残压小于90mmHg的真空下进行;所述的惰性气体可以为氮气,价格便宜,操作方便。
所述的催化剂可以为化学催化剂;优选为氢氧化钠、硫酸、磷酸、甲醇钠或对甲苯磺酸。化学催化剂催化效率高,可有效加速甘油和棕榈酸的酯化速率。
所述的催化剂还可以为微生物来源的具有酯化活性的脂肪酶;可采用市售商品,如Novozym 435 (购于丹麦诺维信公司)。微生物来源的脂肪酶来源丰富,获取方便,以其作为催化剂反应条件较温和,安全性较好。
所述的酯化反应的反应条件可以根据所用的具体催化剂种类确定。当采用化学催化剂时,甘油和棕榈酸的摩尔比优选为I : 3-1 8,化学催化剂的用量优选为反应底物总重量的0-2%,反应温度优选为160-250°C,反应时间优选为1-5小时;当采用微生物来源的具有酯化活性的脂肪酶时,甘油和棕榈酸的摩尔比优选为I : 4-1 10,微生物来源的具有酯化活性的脂肪酶的用量优选为反应底物总重量的5-20%,反应温度优选为35V -65V,反应时间优选为1-10小时。
酯化反应完成后,可以对产物进行纯化处理,使产物中三棕榈酸甘油酯的含量在80%以上;优选为90%以上;更优选为95%以上。所述的纯化处理可以采用酸碱中和、减压蒸馏或分子蒸馏法。以三棕榈酸甘油酯含量较高的产物作为下一步反应的底物,可以提高下一步合成反应中OPO的含量。
步骤⑵中,所述的油酸的纯度优选为75%以上。
所述的油酸酯可以为油酸非甘油酯,优选为油酸甲酯或油酸乙酯。
所述的三棕榈酸甘油酯与油酸或油酸酯的摩尔比优选为I : 4-1 12。产物OPO的含量随着油酸或油酸酯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当加入过多量的油酸或油酸酯时,其中的非油酸成分会抑制反应的进行,同时造成能源与资源的浪费。
所述的1,3专一性脂肪酶为位置特异性脂肪酶,来源于微生物,能优先作用于三酰基甘油Sn-1,3位的脂肪酸。微生物来源的1,3专一性脂肪酶来源广泛,在非水体系中脂肪酶的酯化活力高。所述的1,3专一性脂肪酶可以为白地霉脂肪酶、黑曲霉脂肪酶、褶皱假丝酵母脂肪酶、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解职假丝酵母脂肪酶、近平滑假丝酵母脂肪酶、色杆菌脂肪酶、爪哇毛霉脂肪酶、燕麦脂肪酶、沙门柏干酪青霉脂肪酶、娄地青霉脂肪酶、闪关须 眉脂肪酶、荧光假单胞脂肪酶、毛霉菌脂肪酶、代氏根霉脂肪酶、瓜哇根霉脂肪酶、日本根霉脂肪酶、雪白根霉脂肪酶、米根霉脂肪酶、少根根霉脂肪酶和棉状嗜热丝袍菌脂肪酶中的一种或多种,可采用市售商品,如Lipozyme TL IM、Lipozyme RM IM(均购于丹麦诺维信公司)或Lpase DF (购于日本Amano公司)。
所述的1,3专一性脂肪酶的用量优选为三棕榈酸甘油酯与油酸或油酸酯总重量的6-12%。加酶量越多反应越快,但是当加酶量过多时会造成更多的酰基迁移,即Sn-2位棕榈酸被其他脂肪酸替代,导致产物OPO含量的降低。
所述的酯交换反应可以在有机溶剂或无溶剂体系中进行;优选在有机溶剂中进行;更优选地,有机溶剂为正己烷,正己烷的用量为0-20mL/g反应底物总量。因为三棕榈酸甘油酯的熔点较高(67°C左右),所以无溶剂体系只能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彡55°C),而有溶剂体系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40°C 65°C ),较低的温度有利于保护酶的活力,同时减少酰基迁移的发生;且正己烷是非极性有机溶剂,不会对脂肪酶产生破坏作用,而且沸点低,反应结束后易去除。
所述的酯交换反应的反应温度优选为40_65°C,该反应温度为1,3专一性脂肪酶的适宜反应温度范围,具体反应温度可以根据具体酶种类确定。
所述的酯交换反应的反应时间优选为2-10小时;更优选为4-5小时。增加反应时间,可以使酯交换反应更充分,但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产物OPO逐渐累积,达到一定量时反而会阻碍酯交换反应的进行,甚至发生酰基迁移,使Sn-2位棕榈酸被替代。采用优选的反应时间条件,能使反应的酯交换率达到30-60%,此时产物得率最高。
所述的酯交换率可以表征酯交换反应程度,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到酯交换率(% ) = (I-酯交换反应后甘油三酯中棕榈酸残基含量/酯交换反应前甘油三酯中棕榈酸残基含量)X 100%。
酯交换率过低时,表明反应不完全,产物OPO得率较低,反应物利用率不高;酯交换率过高时,会发生酰基迁移,使产物中Sn-2位棕榈酸含量降低,OPO得率反而会减少。在酯交换率为30-60%时,OPO得率最高,此时除去游离脂肪酸或脂肪酸酯,有利于反应继续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从而能有效提高OPO的得率。优选地,在酯交换率为45-60%时,除去反应体系中的游离脂肪酸或脂肪酸酯。[0028]所述的除去反应体系中的游离脂肪酸或脂肪酸酯可以通过如下步骤进行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1,3专一性脂肪酶,然后除去反应体系中的游离脂肪酸或脂肪酸酯,再将分离出的1,3专一性脂肪酶回加到反应体系中;其中,分离出1,3专一性脂肪酶可以采用过滤或离心处理方法;除去游离脂肪酸或脂肪酸酯可以采用减压蒸馏、酸碱中和或分子蒸馏法。
或者,所述的除去反应体系中的游离脂肪酸或脂肪酸酯也可以通过如下步骤进行采用减压蒸馏法除去反应体系中的游离脂肪酸或脂肪酸酯。这样可以省去酶的分离和回加步骤。
步骤(3)中,所述的油酸的纯度优 选为75%以上。
所述的油酸酯可以为油酸非甘油酯,优选为油酸甲酯或油酸乙酯。
以每摩尔步骤(2)中的三棕榈酸甘油酯计,所述的油酸或油酸酯的加入量优选为
2-6mol。该加量条件下,油酸或油酸酯能与剩余的三棕榈酸甘油酯充分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反应,使酯交换率达到60-90%。
继续反应的反应温度可以保持与步骤(2)中的温度相同,此时1,3专一性脂肪酶的催化作用最强。
继续反应的反应时间优选为O. 5-5h ;更优选为l_4h。采用该反应时间,能使酯交换率达到60-90%,最有利于产物OPO的积累。
所述的酯交换率的计算方法可以参照步骤(2)中的公式。
酯交换程度在一定范围时,OPO含量会达到峰值。在酯交换率为60-90%时,产物OPO得率较高,此时对反应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能得到高含量的0P0。优选地,在酯交换率为70-90%时,从反应产物中分离纯化得到1,3- 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
为了进一步提高产物纯度,所述的分离纯化可以为将反应产物进行分子蒸馏、柱层析或制备液相色谱分离,制得0Ρ0。
本发明中,当酯交换率达到60-90 %时,可以除去反应体系中的游离脂肪酸或脂肪酸酯,再次加入油酸或油酸酯继续进行酯化反应,如此可循环多次,不仅能节约酶用量,而且能得到更高纯度的0Ρ0。
反应过程中从反应体系中除去的游离脂肪酸经提纯后可回收再利用。
本发明以甘油和植物来源脂肪酸(棕榈酸、油酸)为原料,先通过化学方法或酶法催化甘油与棕榈酸反应生成高纯度的ρρρ,然后通过两次酯交换法,在合适的工艺条件下制备获得了高得率、高纯度的0Ρ0。
采用本发明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I)原料来源广,经济安全,可循环利用。
(2)相比现有合成高纯度0Ρ0的方法,本发明方法具有反应时间短、能耗小、用酶量少等特点。
(3) PPP与油酸或油酸酯进行酯交换反应时,相比同条件的一次酯交换反应,采用本发明的两次酯交换法能够显著提高反应物之间的酯交换程度,减少酰基迁移,从而有效提高了 0Ρ0的得率及其在产物中的含量,且产品纯度较高,能作为食品营养强化剂用于调配婴幼儿配方奶粉。

[0045]图I为不同方法合成OPO的产物纯度和反应时间比较,其中,方法I为采用公开号CN102126950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的方法;方法2为采用Ming-Lung Chen公开的方法;方法3为采用U. Schmid等人公开的方法;方法4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5中3号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除特别说明外,本发明中使用的技术手段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方法,下述实施例目的是为了 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由权利要求
书所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发明实质和范围的前提下,对这些实施方案中的反应条件、分离提取条件进行的各种改变或改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I制备OPO
(I)将反应底物甘油O. Imol,棕榈酸O. 6mol混合,加入催化剂NaOH(占反应底物总重量的0.5% ),置于四口圆底烧瓶中;将圆底烧瓶置于恒温加热套中,加入搅拌桨,搅拌速度150转/分钟,反应温度200°C,反应2h,反应期间不间断通入氮气作为保护气体;反应完成后,用KOH-水醇溶液除去反应产物中的游离脂肪酸;
经气相(FID检测器,高温毛细管柱)检测,反应产物中三棕榈酸甘油酯含量为92. 2 %,二棕榈酸甘油酯含量为6. 6 %。
(2)取O. 005mol步骤(I)制备得到的反应产物(含92. 2%三棕榈酸甘油酯)、O. 03mol油酸(油酸含量85. 8%)和固定化1,3位专一性脂肪酶Lipozyme TL IM(购于丹麦诺维信公司)(占反应底物总重量的10% ),加入3mL正己烷中,置于50°C的磁力搅拌器中,转速150转/分钟,反应4h ;反应混合物采用KOH-水醇溶液除去游离脂肪酸,此时用GC (FID检测器)测定总脂肪酸中棕榈酸含量45. 6%,原底物中棕榈酸含量99%,酯交换率为 53. 9% ;
(3)向反应体系中加入O. Olmol油酸,继续反应lh,酯交换率达到70. 8% ;
得到的产物经HPLC-ELSD (C18柱)测定,1,3- 二油酸_2_棕榈酸甘油三酯含量为58. 8%,通过GC(FID检测器)测得反应产物中Sn_2脂肪酸含量为90. 2%。
实施例2制备OPO
(I)将反应底物甘油Imol,棕榈酸5mol混合,加入催化剂对甲苯磺酸(占反应底物总重量的0.5% ),置于四口圆底烧瓶中;将圆底烧瓶置于恒温加热套中,加入搅拌桨,搅拌速度160转/分钟,反应温度240°C,反应lh,反应期间不间断通入氮气作为保护气体;反应完成后,用分子蒸馏法提纯产物中的三棕榈酸甘油酯;
经HPLC (ELSD检测器,强极性离子交换柱)检测,产物中三棕榈酸甘油酯的含量为98. 7%。
(2)取0.05mol步骤(I)制备得到的反应产物(含98. 7 %三棕榈酸甘油酯)、
O.3mol油酸(油酸含量95. 6%)和固定化1,3位专一性脂肪酶Lipozyme R IM(购于丹麦诺维信公司)(占反应底物总重量的10% ),加入6mL正己烷中,置于50°C水浴摇床中,转速200转/分钟,反应4h ;离心,吸取上层反应混合物,采用KOH-水醇溶液除去游离脂肪酸后加回到反应体系中,混匀,此时用GC (FID检测器)测定总脂肪酸中棕榈酸含量50. I %,原底物中棕榈酸含量99%,酯交换率为49. 4% ;
(3)向反应体系中加入3ml正己烧,0. 3mol油酸,继续反应4h,酯交换率达到88. 3% ;
得到的产物经HPLC检测,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含量为78. 5%,通过GC(FID检测器)测得反应产物中Sn-2脂肪酸含量为83. 9%。
实施例3制备OPO
(I)将反应底物甘油O. Imol,棕榈酸O. 8moI,Novozym 435(丹麦诺维信公司)(占反应底物总重量的12% )混合,加入IL正己烷中,反应温度50°C,反应8h ;反应完成后,用KOH-水醇溶液除去游离脂肪酸;
经GC(FID检测器,高温毛细管柱)检测,产物中三棕榈酸甘油酯的含量为89. 4%。
(2)取O. 005mol步骤(I)制备得到的反应产物(含89. 4%三棕榈酸甘油酯)、O. 03mol油酸(油酸含量95. 6% )和Lpase DF(日本Amano公司)(占反应底物总重量的10% ),在40°C酶反应器中反应5h ;离心分离反应混合物,取上清液除去游离脂肪酸后与底 层酶一同加回反应器。此时用GC(FID检测器)测定总脂肪酸中棕榈酸含量43.2%,原底物中棕榈酸含量99%,酯交换率为56.4% ;
(3)向反应体系中加入O. 02mol油酸,继续反应lh,酯交换率达到80. 0% ;
反应产物经HPLC (ELSD检测器,强极性离子交换柱)检测,1,3_ 二油酸_2_棕榈酸甘油三酯含量为60. 1%,通过GC(FID检测器)测得反应产物中Sn-2脂肪酸含量为92.0%。
实施例4制备OPO
(I)将反应底物甘油IOmol与棕榈酸60mol混合于25L高温反应釜中,加入催化剂NaOH(占反应底物总重量的O. 5% ),反应温度220°C,搅拌桨转速180转/分钟,通氮气保 护,反应2h ;反应完成后,抽真空,抽提出未反应的棕榈酸;
经HPLC (ELSD检测器,强极性离子交换柱)检测,反应物中三棕榈酸甘油酯含量为96. 7%。
(2)取Imol步骤⑴制备得到的反应产物(含96. 7%三棕榈酸甘油酯)、6mol油酸(油酸含量90. 2%)和Lipozyme RM頂(日本Amano公司)(占反应底物总重量的11% ),在55°C酶反应器(25L)中反应4h;减压蒸馏出游离脂肪酸。此时用GC(FID检测器)测定总脂肪酸中棕榈酸含量39. O %,原底物中棕榈酸含量99%,酯交换率为59. 6% ;
(3)向反应体系中加入2mol油酸,继续反应4h,酯交换率达到89. 5% ;再次减压蒸馏抽提出游离脂肪酸;
反应产物经HPLC-ELSD检测,1,3- 二油酸_2_棕榈酸甘油三酯含量为73. 8%,通过GC(FID检测器)测得反应产物中Sn-2脂肪酸含量为88. 0%。
实施例5 —次酯化与两次酯化制备OPO的比较
本实施例中,反应条件PPP(含量95%)与总油酸(含量96%)的摩尔比为I : 8,固定化脂肪酶诺维信Lipozyme TL頂加入量为10 %,有溶剂体系为正己烷,反应温度为50。。。
其中,I号为PPP与油酸摩尔比I : 8,反应8个小时;2号为PPP与油酸比例I : 6反应6个小时,除去游离脂肪酸,再加入与PPP比例为I : 2的油酸继续反应2个小时;3号为PPP与油酸比例为I : 4反应4个小时后除去游离脂肪酸后再加入与PPP比例为I : 4的油酸,继续反应4个小时。
得到的产物进行GC(FID检测器)和HPLC-ELSD分析,结果见表I。从表中可以看出,虽然反应时间1,2,3号同为8个小时,但是Sn-1,3位油酸含量会有所不同,OPO含量也有较大的差别。3组中3号效果最好。
结果表明,在相同反应条件下,两次酯化方法相比于其他方面,明显提高了 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含量。
表I相同反应条件下一次酯化与二次酯化结果比较
权利要求
1.一种I,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的制备方法,包括 (1)将甘油和棕榈酸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酯化反应,制得三棕榈酸甘油酯; (2)将三棕榈酸甘油酯与油酸或油酸酯在1,3专一性脂肪酶作用下进行酯交换反应,反应至酯交换率为30-60%时,除去反应体系中的游离脂肪酸或脂肪酸酯; (3)向反应体系中加入油酸或油酸酯,继续反应至酯交换率为60-90%时,从反应产物中分离纯化得到1,3- 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
2.根据权利要求
I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所述的催化剂为化学催化剂,甘油和棕榈酸的摩尔比为I : 3-1 8,化学催化剂的用量为反应底物总重量的0-2% ;其中,化学催化剂为氢氧化钠、硫酸、磷酸、甲醇钠或对甲苯磺酸。
3.根据权利要求
I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所述的催化剂为微生物来源的具有酯化活性的脂肪酶,甘油和棕榈酸的摩尔比为I : 4-1 10,微生物来源的具有酯化活性的脂肪酶的用量为反应底物总重量的5-20%。
4.根据权利要求
I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所述的酯化反应在惰性气体保护下或者在空气残压小于90mm Hg的真空下进行。
5.根据权利要求
I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三棕榈酸甘油酯与油酸或油酸酯的摩尔比为I : 4-1 12,1,3专一性脂肪酶的用量为三棕榈酸甘油酯与油酸或油酸酯总重量的6-12%。
6.根据权利要求
I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酯交换反应在有机溶剂或无溶剂体系中进行,有机溶剂为正己烷。
7.根据权利要求
I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酯交换反应的反应温度为40-65°C。
8.根据权利要求
I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反应至酯交换率为45-60%时,除去反应体系中的游离脂肪酸或脂肪酸酯。
9.根据权利要求
I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以每摩尔步骤(2)中的三棕榈酸甘油酯计,所述的油酸或油酸酯的加入量为2-6mol。
10.根据权利要求
I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继续反应至酯交换率为70-90%时,从反应产物中分离纯化得到1,3_ 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
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甘油和棕榈酸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酯化反应,制得三棕榈酸甘油酯;将三棕榈酸甘油酯与油酸或油酸酯在1,3专一性脂肪酶作用下进行酯交换反应,反应至酯交换率为30-60%时,除去反应体系中的游离脂肪酸或脂肪酸酯;向反应体系中加入油酸或油酸酯,继续反应至酯交换率为60-90%时,从反应产物中分离纯化得到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本发明方法原料来源广,经济安全;工艺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能耗小,用酶量少;能够制备获得高得率、高纯度的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可作为食品营养强化剂用于调配婴幼儿配方奶粉。
文档编号C12P7/64GKCN102757988SQ201210260589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5日
发明者冯凤琴, 冯永方, 张辉, 陈锡威, 韦伟 申请人:杭州康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