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式机车车辆喷漆漆雾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4392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隧道式机车车辆喷漆漆雾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机车车辆喷漆漆雾处理装置,尤其是一种通过采用室内小型风机和室外大型风机相结合的新颖方式,对机车车辆喷涂漆雾进行处理的隧道式机车车辆喷漆漆雾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铁路机车车辆检修过程中,均有对车体外皮重新喷漆的工艺要求。喷涂过程中产生大量飞逸的漆雾,其中含苯类及其他化学物质直接排放入大气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受到劳保和环保部门高度重视的问题。
目前,在机车车辆检修的喷漆作业过程中,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漆雾处理方式1、密闭式喷漆室其基本形式是一座坐落在轨道上的密闭彩钢夹芯板结构喷漆室,机车车辆喷涂时停放在内部,采用送风机经管路、过滤器、静压室等,以水平或垂直方式把清洁空气输入室内,在室体另一端或地下,设置吸风口、排风管路和抽风机,通过两台风机共同的抽吸作用把漆雾携带走。在抽风机后配置有无泵水幕或干式过滤棉装置、或在地下设有水旋室对漆雾进行吸收处理。它的优点是处理效果好;设备结构简单;使用和维修方便。缺点是设备体积庞大,需要数百平米的占地面积;设备能耗大。此外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一次性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特别是应用于客车车辆段的喷漆库,由于一条线上检修台位多达三台,整个库长要求达近百米,造成项目建设投资和运行中的电耗都十分巨大,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2、一体化龙门式喷漆机该技术的主体是一台大型龙门走行机构,为∏形结构,安装在待喷的机车车辆外侧。其上除可升降的喷漆工作台外,在两侧立柱内还安装有送排风机各二台和小型过滤箱、小型活性炭罐各二台。喷漆作业时,送、排风机一起启动,送风机在工作台上方向下送风,排风机布置在工作台下方朝上吸风,通过二者的共同作用在喷漆作业点周围形成垂直向下的气流,把漆雾携带到随车的小型过滤箱和活性炭罐内,达到吸附处理的效果。处理后的空气经出风口再排回室内,实现空气的净化和循环。
本设备的优点是结构紧凑,功能齐全,且通风风量小,设备电耗少,适合于在客车车辆段狭长的主修库内使用。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漆雾处理效果不好,因其必须在龙门机上很狭小的空间内布置各种过滤和吸附装置,很容易造成漆雾的吸附饱和。一般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喷涂数台机车车辆后,空气的处理效果就急剧下降,必须及时更换过滤和吸附装置,否则喷漆室内环境会迅速恶化。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藉多年从事机车车辆喷漆漆雾处理装置的经验,经不断试验及改进,乃萌思设计一种具实用性且可改善传统机车车辆喷漆漆雾处理装置种种缺陷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隧道式机车车辆喷漆漆雾处理装置,尤其是这样一种漆雾处理装置,该装置由龙门式走行机构、送排风机、漆雾处理装置构成,将龙门机构上的送排风机通过风道(隧道)和喷漆室外的风机功能相结合,可有效地提高漆雾处理效果。
为此,本实用新型一种隧道式机车车辆喷漆漆雾处理装置,具有一喷漆室,其中,所述喷漆室内设有至少一台龙门式走行机构,所述龙门式走行机构具有两个侧立柱和一个横梁,侧立柱上设有可移动工作台,在工作台的顶部设有第一送风机,工作台的底部设有第一排风机,所述喷漆室墙体设有与漆雾处理装置及第一排风机的排风口相连通的风道。
如上所述的隧道式机车车辆喷漆漆雾处理装置,所述的工作台可沿侧立柱上下或旋转地移动设置,所述第一送、排风机及出、进风口设置在升降工作台正上方和正下方。
如上所述的隧道式机车车辆喷漆漆雾处理装置,所述第一送风机的出风口处设有出风方向整流板,且出风口角度可调。
如上所述的隧道式机车车辆喷漆漆雾处理装置,所述龙门机上第一排风机的进风口角度可调,其排风口设置在龙门式走行机构的立柱上,并与进风口间设有连通风管。
如上所述的隧道式机车车辆喷漆漆雾处理装置,所述喷漆室的两侧墙体分别设有至少一条风道,所述风道沿上述龙门式走行机构的移动方向设置于墙体上,该风道的一端连接一第二送风机,另一端连接漆雾处理装置,所述风道具有朝向喷漆室内、且沿长度方向开设的狭窄进气缝。
如上所述的隧道式机车车辆喷漆漆雾处理装置,所述第一排风机的排风口伸出龙门式走行机构的侧立柱,靠近并对准上述风道的进气缝设置。
如上所述的隧道式机车车辆喷漆漆雾处理装置,所述漆雾处理装置设置在喷漆室外,且风道依次连接过滤器、活性炭过滤罐、第二排风机和高排烟筒。
如上所述的隧道式机车车辆喷漆漆雾处理装置,所述过滤器可以是干式过滤器,也可以是无泵水幕过滤器。
如上所述的隧道式机车车辆喷漆漆雾处理装置,所述干式过滤器为箱体式的过滤装置,过滤棉在该装置内呈之字形、迷宫或布袋方式设置,并配备有压差检测装置和机械振打装置。
如上所述的隧道式机车车辆喷漆漆雾处理装置,所述风道上设有可使第二送风机与喷漆室内相贯通的切换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机车车辆喷漆漆雾处理装置,克服了公知技术存在的缺陷,采用龙门式走行机构的升降工作台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的第一(小型)送、排风机与室外设置的第二(大型)送、排风机相结合的方式,并藉由在喷漆室的侧墙(或顶部、底部)安装固定的、贯穿喷漆室长度方向、与龙门机走行方向平行的风道(即隧道),可以实时把喷漆作业时产生的漆雾抽吸走。在风道的末端连接着干式过滤器或无泵水幕过滤器、活性炭过滤罐、大型排风机和排气筒,以保证处理达标。本实用新型对喷漆室内外的漆雾处理效果良好、使用维护方便,且龙门式走行机构上设置的送排风机的风量小,减少了设置能耗,适合于长大喷漆库内使用,特别是适合于多台位铁路客车车辆喷漆库使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隧道式机车车辆喷漆漆雾处理装置的正视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隧道式机车车辆喷漆漆雾处理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隧道式机车车辆喷漆漆雾处理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图3A为图3中风道被关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附图1~3。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隧道式机车车辆喷漆漆雾处理装置,具有一喷漆室10,其内设有至少一台龙门式走行机构1,该龙门式走行机构1具有两个侧立柱11和一个横梁12,侧立柱11上设有可移动工作台13,在工作台的顶部设有第一送风机14,工作台的底部设有第一排风机15,所述喷漆室墙体设有与漆雾处理装置相连通的风道3。其中,所述喷漆室10的两侧墙体101上分别设有至少一条风道3,所述风道3沿上述龙门式走行机构的移动方向设置于墙体上,该风道的一端连接一第二送风机4,另一端连接漆雾处理装置5,所述风道具有狭窄的进气缝31,该进气缝31朝向喷漆室内,并沿长度方向设置。
所述的工作台13可沿侧立柱11上下或旋转地移动设置,所述第一送、排风机14、15及送、排风口设置在升降工作台正上方和正下方。且该第一送风机14的出风口处设有出风方向整流板,出风口角度可调。所述第一排风机15的进风口角度可调,其排风口151设置在龙门式走行机构的立柱11上,并伸出龙门式走行机构的侧立柱11靠近并对准上述风道3的进气缝31。上述第一排风机15排风口与进风口间由风管相连通。
所述漆雾处理装置5设置在喷漆室10外,且风道3的一端依次连接过滤器51、活性炭过滤罐52、第二排风机53和高排烟筒54。所述过滤器可以是干式过滤器,也可以是无泵水幕过滤器。
所述干式过滤器为箱体式的过滤装置,过滤棉在该装置内呈之字形、迷宫或布袋方式设置,并配备有压差检测装置和机械振打装置。
所述风道3上设有可使第二送风机4与喷漆室内相贯通的切换阀门32。
上述喷漆室10可以为密闭式喷漆室,也可为开放式喷漆室。根据需要,所述风道3可设置在喷漆室两侧墙体的任意位置,也可在该两侧墙体上分别设置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风道,各风道藉由一管道与上述漆雾处理装置相连通。所述工作台13可为一液压升降工作台,也可为一机械传动工作台。下面以一台龙门式走行机构、二条侧墙风道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的工作原理。
进行喷漆作业时,所述工作台13升降至预定的作业位置,进行喷漆作业,调整设置在工作台13上方的第一送风机14出风口处的整流板,以保证出风方向始终朝向液压升降工作台3上的喷漆作业点。该第一送风机14为一小型送风机,为提高送风质量,其入风口处设有空气初效过滤层。调整设置在工作台13下方的第一排风机15的进风口,使其与上述送风的出风口相对应,和送风机14共同作用,经设置在龙门式走行机构上的管道把作业时产生的漆雾抽吸走,通过侧立柱11设置的紧贴并对准风道上进气缝31的排风口151将漆雾排入风道3。
上述风道3可以是两条钢结构的风道,其安装在喷漆室的侧墙上,通过其两分别连接的第二送风机4和第二排风机53的共同作用,在其内部产生高速气流和负压。上述龙门式走行机构上设置的排风口151,对准风道3,在压差的作用下,气流携带漆雾从排风口151进入风道3,最终经漆雾处理装置处理后达标排放。
在喷漆室内漆雾浓度较高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风道3上设置的切换阀门32,关闭风道,直接向喷漆室内送风以排除漆雾,如图3A所示。
上述漆雾处理装置由干式过滤器51(或无泵水幕过滤器)、活性炭罐52、排风机53及高排烟筒54组成。所述干式过滤器51(或无泵水幕过滤器)与风道相连接,设置在上述喷漆室的外部,构成箱体式的过滤装置。所述干式过滤器由过滤网、过滤棉、机械振打装置和压差检测装置组成,其内重叠布置有不同厚度和疏密程度的片状过滤棉,过滤棉可以之字形、迷宫或布袋方式布置。当漆雾吸附饱和时,可通过机械振打实现再生,当长期使用发生堵塞时,可方便地抽出更换。所述干式过滤器51亦可由无泵水幕过滤器代替,该无泵水幕过滤器是一种以水帘为主要主体的漆雾处理设备,它利用排风机的吸力提升循环水,并使水帘和漆雾充分接触,使漆雾溶解到水中。活性炭过滤罐52内装有一定量活性炭,可对苯类物质起到强力吸附作用,经干式或无泵水幕过滤器后,绝大部分漆雾已被截留,残余部分及苯类物质被随后的活性炭进一步吸附,经处理后的洁净空气最后由排气筒高空达标排放。
本实用新型的处理效果可以达到以下国家标准二甲苯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二级),排气烟筒高度≯20mm,1.7kg/h;生产场所噪声≯85分贝;厂界噪声白天≯65分贝,夜间≯55分贝;室内空气中二甲苯浓度≯100mg/m3。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在喷漆作业时,小型送风机在工作台上形成向下垂直气流携带着漆雾,通过小型排风机到达龙门式走行机构上设置的排风口,该该排风口紧贴并对准着风道上的进气缝,藉由室内外大型送、排风机的强大抽吸作用,在该风道内形成高速气流和负压,可快速将喷漆室内喷漆作业时产生的漆雾排出,在压差作用下,漆雾被全部吸入风道,从而可实时将喷漆作业时产生的漆雾排出喷漆室,并通过漆雾处理装置的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在大幅降低喷漆作业工作区污染的同时,降低了对室外环境的影响,使排放的气体达到了所要求的标准。
唯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之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专利涵盖之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隧道式机车车辆喷漆漆雾处理装置,具有一喷漆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漆室内设有至少一台龙门式走行机构,所述龙门式走行机构具有两个侧立柱和一个横梁,侧立柱上设有可移动工作台,在工作台的顶部设有第一送风机,工作台的底部设有第一排风机,所述喷漆室墙体设有与漆雾处理装置及第一排风机的排风口相连通的风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式机车车辆喷漆漆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台可沿侧立柱上下或旋转地移动设置,所述第一送、排风机及出、进风口设置在升降工作台正上方和正下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式机车车辆喷漆漆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风机的出风口处设有出风方向整流板,且出风口角度可调。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式机车车辆喷漆漆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门机上第一排风机的进风口角度可调,其排风口设置在龙门式走行机构的立柱上,并与进风口间设有连通风管。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隧道式机车车辆喷漆漆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漆室的两侧墙体分别设有至少一条风道,所述风道沿上述龙门式走行机构的移动方向设置于墙体上,该风道的一端连接一第二送风机,另一端连接漆雾处理装置,所述风道具有朝向喷漆室内、且沿长度方向开设的狭窄进气缝。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隧道式机车车辆喷漆漆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风机的排风口伸出龙门式走行机构的侧立柱,靠近并对准上述风道的进气缝设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隧道式机车车辆喷漆漆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漆雾处理装置设置在喷漆室外,且风道依次连接过滤器、活性炭过滤罐、第二排风机和高排烟筒。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隧道式机车车辆喷漆漆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可以是干式过滤器,也可以是无泵水幕过滤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隧道式机车车辆喷漆漆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式过滤器为箱体式的过滤装置,过滤棉在该装置内呈之字形、迷宫或布袋方式设置,并配备有压差检测装置和机械振打装置。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隧道式机车车辆喷漆漆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上设有可使第二送风机与喷漆室内相贯通的切换阀门。
专利摘要一种隧道式机车车辆喷漆漆雾处理装置,具有一喷漆室,所述喷漆室内设有至少一台龙门式走行机构,所述龙门式走行机构具有两个侧立柱和一个横梁,侧立柱上设有可移动工作台,在工作台的顶部设有第一送风机,工作台的底部设有第一排风机,所述喷漆室墙体设有与漆雾处理装置及第一排风机的排风口相连通的风道。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可实时将喷漆作业时产生的漆雾排出喷漆室,并通过漆雾处理装置的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在大幅降低喷漆作业工作区污染的同时,降低了对室外环境的影响,使排放的气体达到了所要求的标准。
文档编号B05B15/12GK2668278SQ200320131770
公开日2005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30日
发明者王振亚, 刘铁中 申请人:北京福斯达高科技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