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静电粉体粘接剂的粘接技术和用于该粘接技术的粉末状粘接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3278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使用静电粉体粘接剂的粘接技术和用于该粘接技术的粉末状粘接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构件的粘接方法,更详细地涉及用于汽车内装配件的成型的粘接技术。另外,本发明涉及用于该粘接技术的粉末状粘接剂。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用于汽车内装配件的成型的粘接技术,一直广泛采用在被粘附体上喷涂2液型的溶剂类粘接剂的方法,因为作为 溶剂使用的有机溶剂等在喷涂时或使粘接剂干燥时挥发,所以作业环境上不理想。另外,例如,溶剂泄漏于作业场所外部时,也担心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也产生了用于溶剂回收的设备等成为必要等的问题。另外,因为溶剂类粘接剂是液体,涂布在被粘附体以外难以回收,所以有喷雾损失大的问题,另外,2液型的粘接剂,例如在I天作业结束时,必须将储槽内残留的粘接剂废弃,将储槽内以有机溶剂清洗,因此除了有材料损失以外,还有必须将它们作为工业废弃物处理的问题。作为这些的改善对策,提出了各种粘接剂等(专利文献I 4)。在专利文献I中,提出了不是2液型而是I液型的氯丁二烯类粘接剂组合物,但因为其是溶剂类粘接剂,所以环境上的问题没有改善。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不是溶剂类而是水类的粘接剂,但因为是2液型,所以除了材料损失等问题残留以外,由于是水类,所以还有干燥上耗时的问题。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不是溶剂类而是热熔类的粘接齐U,但粘接剂涂布后的可使用时间(open time)短,所以有涂布时发生材料损失的问题。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在汽车内装表皮材料的背面预先涂布有热熔粘接剂的汽车内装用预涂表皮材料,但由于在预涂型中在表皮材料上预先涂布,所以在切去不需要部分时等有发生材料损失的问题。另一方面,在涂装技术的领域中,可以使用粉体涂料,公开了作为粉体涂料用固化剂使用碳化二亚胺化合物等(专利文献5),能够在铝车轮的表面附着丙烯酸类粉体涂料的静电粉体涂装方法(专利文献6),关于在粘接技术中的应用、特别在汽车内装配件中的应用,在耐热性(包含高温环境下的耐热性,以下相同。)、粘合强度等方面,还存在应该解决的课题,现状中这样的应用并不容易。另外,在用于粘接剂等的加热固化性组合物的领域中,从兼顾低温固化性和储存稳定性的观点出发,提出由特定的聚氨酯预聚物、和表面的活性氨基被包覆的微粉体涂覆胺的混合物构成的加热固化性组合物(专利文献7、8)。但是,在专利文献7和8中记载的加热固化性组合物中,作为包覆活性氨基的微粉体,在实施例中,作为在涂覆胺中使用的微粉体,只表示了使用氧化钛、疏水性二氧化硅、聚氯乙烯的例子。另外,在储存稳定性的方面,本发明的发明者们等研究的结果明确了 例如,即使使用氧化钛,在将加热固化性组合物长期保存中,也有由热(在室温的温度影响)或湿气而凝集体形成的情况,另外,一旦形成凝集体,因为凝集体的再粉末化困难,所以有在被粘附体上喷涂时发生故障,或固化反应受抑制的情况(下面,有时称为粘连)等。
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9 - 59579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8 - 81671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4 - 35799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2004 - 284575号公报专利文献5 :日本特开平11 - 35850号公报专利文献6 :日本特开平11 - 179247号公报专利文献7 :国际公开第95/26374号专利文献8 :日本特开2000 - 1170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鉴于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粘接技术和用于该粘接技术的粉末状粘接剂,在上述粘接技术中,在被粘附体上喷涂粉末状粘接剂,使用该被粘附体,能够成型耐热性、粘合强度优异的汽车内装配件。另外,在于提供即使长期保存粉末状粘接剂后,也能够向被粘附体喷涂,能够成型耐热性、粘合强度优异的汽车内装配件的粘接技术和用于该粘接技术的粉末状粘接剂。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本发明的发明者们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深入研究,发现通过使用静电粉体喷枪,在被粘附体上喷涂粉末状粘接剂,就能够使用该粘合体成型汽车内装配件,从而完成了本发明。SP,本发明,涉及(I)用于汽车内装配件的成型的粘接技术,其包括使用静电粉体喷枪,在被粘附体上喷涂粉末状粘接剂的工序。涉及(2)在(I)中记载的用于汽车内装配件的成型的粘接技术,其中,上述粉末状粘接剂混合有2种以上包含相互具有反应性的化合物的粉体。涉及(3)在(2)中记载的用于汽车内装配件的成型的粘接技术,其中,上述粉体中的I种为具有羧基且包含数均分子量为1000 35000的聚酯树脂化合物的粉体。(4)在(2)或(3)中记载的用于汽车内装配件的成型的粘接技术,其中,上述粉体中的I种为包含具有含有上述氮原子的官能团的化合物的粉体。涉及(5)在(4)中记载的用于汽车内装配件的成型的粘接技术,其中,上述含有氮原子的官能团为碳化二亚胺基。涉及(6)在(4)中记载的用于汽车内装配件的成型的粘接技术,其中,在上述包含具有含有氮原子的官能团的化合物的粉体表面固定由碳酸钙和/或粘土构成的微粉末。涉及(7)在(I) (6)中任一项中记载的用于汽车内装配件的成型的粘接技术,其包括使用红外线加热器加热熔融喷涂在被粘附体上的粉末状粘接剂的工序。
涉及(8 )用于汽车内装配件的成型的粉末状粘接剂,其中,混合有2种以上包含相互具有反应性的化合物的粉末。涉及(9)在(8)中记载的用于汽车内装配件的成型的粉末状粘接剂,其中,上述粉体中的I种为具有羧基且包含数均分子量为1000 35000的聚酯树脂化合物的粉体。
涉及(10)在(8)或(9)中记载的用于汽车内装配件的成型的粉末状粘接剂,其中,上述粉体中的I种为包含具有含有氮原子的官能团的化合物的粉体。涉及(11)在(10)中记载的用于汽车内装配件的成型的粉末状粘接剂,其中,上述含有氮原子的官能团为碳化二亚胺基。涉及(12)在(10)中记载的用于汽车内装配件的成型的粉末状粘接剂,其中,在上述包含具有含有氮原子的官能团的化合物粉体表面固定有由碳酸钙和/或粘土构成的微粉末。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的粘接技术,因为使用粉末状粘接剂,所以没有由溶剂挥发产生的环境上、设备上的问题,能够减少喷雾损失和材料减少。另外,如果使用本发明的规定的粉末状粘接剂,就能够提供具有更优异的耐热性、粘合强度的汽车内装配件。另外,在使用固定有特定的微粉末的特定的粉体时,因为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粉末状粘接剂的凝集或粘连,所以能够保持优异的耐热性、粘合强度,并且能够在粘接技术中进行汽车内装配件的成型。


图I是表示本发明的粘接技术所包括的工序的I个例子的示意图。图2是示意地表示在剥离试验中使用的样品的形态的图。图3是示意地表示在剥离试验中的耐热蠕变试验的试验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用于本发明的汽车内装配件的成型的粘接技术,包括使用静电粉体喷枪在被粘附体上喷涂粉末状粘接剂的工序。这样,在本发明中,因为作为粘接剂使用粉末状的粘接剂,所以由使用以往的溶剂类粘接剂而产生的对作业环境和外部环境的负荷降低,还因为如后所述除了粘接剂的回收容易以外,其还能够再利用,所以也能够大幅度减少喷雾损失。使用静电粉体喷枪的喷涂的原理为对在空气等气流中运载、由喷枪或其的喷头所移送的粉末状粘接剂的各颗粒赋予相同电荷,由静电力使各颗粒附着在接地的被粘附体上,使粉末状粘接剂的包覆层在被粘附体上暂时形成。这样,通过使用静电粉体喷枪而产生的粉体和被粘附体的静电力的作用,能够使粉末状粘接剂更有效地附着在被粘附体上。另夕卜,因为在被粘附体的表面均等地产生静电电荷,所以在被粘附体具有复杂结构时特别有效。作为在本发明中使用的静电粉体喷枪,只要能够使使用的粉末状粘接剂带电,就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适当选择使用利用电晕带电的电晕带电方式喷枪、利用摩擦带电(tribocharging)的摩擦带电方式喷枪和并用这些方式的喷枪等,它们可以使用市售品。另夕卜,在使用利用电晕带电的喷枪时(包括并用),通过在接地的被粘附体和静电粉体喷枪的前端部之间施加直流高压电,产生电场,有时能够更有效地进行粉末状粘接剂向被粘附体的附着。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粉末状粘接剂是能够由上述静电粉体喷枪稳定涂布的粘接剂,具备作为汽车内装件所要求的耐热性 、粘合强度等的特性,另外,在后述的加热熔融工序中,只要是在被粘附体不产生热变形的温度熔融的粉末状粘接剂,就可以无限制地使用。从前者的由静电粉体喷枪的稳定喷涂的观点出发,作为粉体的粒径,优选为具有5 400 μ m的粉体。更优选为10 200 μ m,更加优选为20 50 μ m。如果小于5 μ m或大于400 μ m,则涂装附着性就下降。粒径例如能够由粒度分布计LA700 (株式会社堀场制作所生产)等的市售的测定仪器测定。从后者的具有作为汽车内装件的耐热性、粘合强度等特性,在被粘附体不产生热变形的温度熔融的观点出发,粉末状粘接剂的熔点优选为80°C 140°C。如果熔点低于80°C,则得到的粘合体的耐热性就差,如果高于140°C,就必须将熔融温度设定得高,从被粘附体的耐热性、使用能量的观点出发,就不理想。另外,在本发明中,作为粉末状粘接剂,可以使用混合有2种以上包含相互具有反应性的化合物粉体的粘接剂。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在一开始将分子量和熔融温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低,尽可能防止被粘附体的热变形,并且通过各粉体熔融、反应而更加高分子量化,从而制成具备耐热性、粘合强度且能够作为汽车内装件利用的粘合体。作为能够具有上述特性的粉体的构成,例如,也可以使用混合有2种以上粉体的混合物,其中,在包含丙烯酸类树脂化合物、环氧类树脂化合物或聚酯类树脂化合物等的树脂化合物、或将它们适当组合的粉体中,组合有包含与它们具有反应性的化合物的粉体。另外,其中,如果粉体中的I种为包含具有羧基且数均分子量为1000 35000、优选为2000 30000、更优选为2000 25000的聚酯树脂化合物的粉体,则由于具有耐热性、粘合强度等的特性,在被粘附体不发生热变形的温度熔融、粘接,故而优选。作为构成粉体中的I种的树脂化合物,优选聚酯树脂化合物,是因为粘接性优异、具有适度的熔融温度的缘故。另外,如果数均分子量小于1000,就有耐热性不充分的倾向,如果大于35000,就有粘接剂的润湿性下降、粘接强度下降的倾向。数均分子量,例如能够由高效液相色谱(凝胶渗透色谱(GPC)) RID-10A、SPD-10A, CT0-10A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生产)等的市售的测定仪器测定。作为具有上述羧基的聚酯树脂化合物,只要是在树脂化合物中具有羧基的聚酯树脂化合物,就可以在具有上述特性的范围使用各种聚酯树脂化合物。另外,作为根据酸值的换算,羧基的含量优选为I 100mgK0H/g,更优选为20 80mgK0H/g。如果酸值小于lmgKOH/g,因为交联密度变低而耐热性不够,如果大于100mgK0H/g,因为极性变大而有向聚丙烯等低极性被粘附体的粘接性下降的倾向。另外,酸值可以按照JIS K0070测定。另外,上述那样的具有羧基的聚酯树脂化合物,除了可以由公知的方法制造以外,还可以使用市售品。在本发明中使用的聚酯树脂化合物,可以列举使多元酸和多元醇进行缩合反应得到的聚酯等,多元酸例如丙二酸、琥珀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等的多元酸,多元醇例如乙二醇、丙二醇、1,3_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季戊二醇、二甘醇、三甘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丁二醇、聚己内酯二醇、2,2-二甲基丙二醇、2,2-双(4-羟基环己基)丙烷、1,4-二羟基甲基环己烷、三羟甲基丙烷、1,2,3-三羟基丙烷、四羟甲基甲烷等。另外,作为上述粉体中的I种,可以使用包含与羧基具有反应性的官能团的化合物的粉体,作为该化合物,例如,可以列举含有羟基、醛基、羧基、磺基、氨基、环氧丙基、异氰酸酯基、碳化二亚胺基、噁唑啉基、噁嗪基、酯基、酰胺基、硅烷醇基、硅醚基等的化合物。其中,从与羧基的反应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具有含有氮原子的官能团的化合物,更优选含有碳化二亚胺基的化合物。例如,将该化合物与作为粉体的另一种的、包含上述含有羧基的规定的聚酯树脂化合物的粉体混合使用,通过使上述各种官能团和羧基反应,能够维持树脂化合物的基本骨架的特性,并且使其高分子量化,使耐热性提高。另外,含有碳化二亚胺基的化合物,因为能够与其它粉体中所包含的化合物的活性氢基(羧基、氨基、羟基)反应,使耐热性和粘接强度更加提高,所以不限于上述那样的含有羧基的树脂化合物,还可以与包含氨基或羟基等活性氢基的树脂化合物组合使用。作为上述具有碳化二亚胺基的化合物,只要是在分子内具有该官能团的化合物,就能够无特别限制地使用,可以使用公知的化合物,但在反应性方面,优选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碳化二亚胺基的聚碳化二亚胺。具体而言,作为聚碳化二亚胺,可以列举日清纺织株式会社的Carbodilite (注册商标)等。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使用包含如下粉体的粉末状粘接剂,该粉体在上述包含具有 含有氮原子的官能团的化合物的粉体的表面固定有由碳酸钙和/或粘土构成的微粉末。这些微粉末,因为热稳定性、耐湿气稳定性特别高,所以特别优选。在使用这样的固定有微粉末的粉体粘接剂时,在混合2种以上包含相互具有反应性的化合物的粉体的状态下长时间保存时,能够有效防止由热或湿气造成的凝集体发生。另外,因为即使发生某种程度凝集,也容易被破坏,所以几乎不会有凝集体在喷嘴中堵塞、喷涂变得几乎不能进行等喷涂工序中的故障。另外,上述特定的微粉末以包覆上述含有氮原子的官能团(例如,碳化二亚胺基等)的方式而固定,因为该官能团被微粉末保护,所以在长期保存中的与和该官能团具有反应性的化合物的反应被有效地抑制。另一方面,因为含有氮原子的官能团(例如,碳化二亚胺基等)不会变化、反应性下降或该变化、反应性下降被更有效地抑制,所以在固化反应时,能够高分子化,得到所希望的粘接强度、耐热性。另外,长时间保存是指在常温至少保存4个月(包含与其同等的条件。例如,所谓的加速试验等。)的意思。作为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碳酸钙,只要是具有热稳定性、耐湿气稳定性的碳酸钙,对于颗粒结构、表面特性就没有特别限定。作为颗粒结构,可以为球状、立方体状、纺锤状等或它们的混合物。另外,作为表面特性,可以是亲水性、疏水性中的任意I种,制为疏水性时,可以使用将表面由脂肪酸等修饰、处理的碳酸钙。另外,这样的碳酸钙可以使用市售品。作为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粘土,只要是具有热稳定性、耐湿气稳定性的粘土,对于颗粒结构、表面特性就没有特别限定。作为颗粒结构,可以为无定形。另外,作为表面特性,可以是亲水性、疏水性中的任意I种,设为疏水性时,可以使用将表面进行硅烷处理的粘土。另外,作为硅烷处理,例如,可以列举使用乙烯基硅烷、巯基硅烷等的硅烷处理,但不限定于这些。另外,这样的粘土可以使用市售品。包含在表面固定有由碳酸钙或粘土构成的微粉末的具有含有氮原子的官能团的化合物的粉体(以下有时称为含氮类官能团粉体),通过剪切摩擦式混合方式制造,在该方式中,将含氮类官能团粉体粉碎为规定的中心粒径范围,同时在其中加入微粉体,混合粉碎微粉体使其成为规定的中心粒径范围,使微粉体固定于含氮类官能团粉体的表面。另外,通过对预先微粉碎的含氮类官能团粉体与微粉体一同使用高速冲击式混合搅拌机或压缩剪切式混合搅拌机,能够制造微粉体包覆含氮类官能团粉体,该方式特别在使用高速冲击式混合搅拌机的情况下更优选。碳酸钙或粘土的用量,由上述包含具有含有氮原子的官能团(例如碳化二亚胺基等)的化合物的粉体(以下有时简称为含氮类官能团粉体)与由碳酸钙和/或粘土构成的微粉体的重量比优选选定为100/1 100,更优选选定为100/50 90。如果微粉体的比例小于1,就不能确认储存稳定性的效果,另外,即使大于100,储存稳定性也不会被进一步改 盡
口 ο可以预测通过这样混合粉碎含氮类官能团粉体和微粉体,产生静电,而微粉体固定在含氮类官能团粉体的表面;或者由混合搅拌机的机械力,通过发生的摩擦、冲击、压缩剪切等产生的放热造成的含氮类官能团粉体的局部熔融固定现象而微粉体固定;或者在含氮类官能团粉体的表面物理性地锚定或埋设固定;或化学性地活化固定等(即,含氮类官能团粉体表面的含活性氮原子基团为由微粉体所包覆的状态)。另外,固定的微粉体的中心粒径优选设为含氮类官能团粉体的1/10以下。如果大于该值,就有不能在含氮类官能团粉体的表面固定的倾向。组合2种以上包含相互具有反应性的化合物的粉体而成的粉体的混合比,只要能够得到本发明的效果,就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在混合上述包含规定的聚酯树脂的粉体和包含与羧基具有反应性的官能团的化合物的粉体时,相对于Imol该羧基,优选以含有O. 5 2. Omol与羧基具有反应性的官能团的方式构成。如果小于O. 5mol或大于2. Omol,就有粘接剂的耐热性下降的倾向。上述那样的粉末状粘接剂,在以公知的方法,制备规定的树脂等或例如制备含有与羧基具有反应性的官能团的化合物等后,使用公知的粉碎机粉碎。将该粉碎物由公知的容器旋转型混合机或容器固定型混合机等的粉体混合机均匀混合分散而制备。此时,上述混合分散优选在50°C以下进行。如果制造时的温度大于50°C,则构成所得到的粉末状粘接剂的粉体颗粒就有在粉体混合机或粉碎机中固结的情况。作为在本发明中使用的被粘附体,例如,可以将ABS板、聚苯醚板、ASG板、聚碳酸酯板、聚丙烯(PP)板等的合成树脂制的板状成型体、使用洋麻、木屑等的木质类材料的板状成型体、钢板、或这些的复合体(例如,洋麻-聚丙烯树脂复合板等)等作为基材使用。另外,根据需要,也可以在上述各基材的表面施加处理以使上述粉末状粘接剂容易附着。用图简单说明用于本发明的汽车内装配件的成型的粘接技术的I个例子。如图I所示,在涂布室I内配置通过传送带2被接地3的被粘附体4,对该被粘附体4使用静电粉体喷枪5喷涂粉末状粘接剂6。在本例中,为了在静电粉体喷枪5中供给用于压送粉末状粘接剂的空气,在粉末状粘接剂供给用储槽7连接压缩机8,并且通过管连接储槽7和喷枪5。另外,在喷枪5的前端设置用于使高压电发生的高压电发生装置9。BP,在本例中,喷枪5为电晕放电式。另外,在本发明中,如图I所示,关于所喷涂的粉末状粘接剂中没有附着在被粘附体4上的粉末状粘接剂,可以由与涂布室I通过导管10连接设置的回收装置11回收,作为粉末状粘接剂再利用,这样,在本发明的粘接技术中,因为能够将没有附着在被粘附体上的粉末状粘接剂回收、再利用,所以能够大幅度地降低喷雾损失。在本发明中,如上所述操作,优选在被粘附体上喷涂粉末状粘接剂形成粉末状粘接剂的包覆层(粘接剂层)后,使该粘接剂层加热熔融。作为加热手段,可以使用利用热风的方法、利用红外线的方法等,可以分别使用一般的热风干燥机、红外线加热器等。但是,从有效地加热熔融在被粘附体上喷涂的粉末状粘接剂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红外线加热熔融。这样,通过采用使用红外线的方法,因为红外线透过从在被粘附体表面附着、包覆的粘接剂的最外表面至被粘附体表面包覆的粘接剂整体,所以能够将粘接剂整体同时加热熔融。另外,由红外线的加热,因为是由放射热传递产生的加热,所以相比于由热风干燥那样的对流热传递,升温速度快,可以赋予粉末状粘接剂高的热流量。另外,在使用红外线加热器时,因为在其结构上可以只在涂布了粘接剂的面上照射红外线即可,所以不用在被粘附体上直接照射红外线加热因此,在使用红外线加热熔融粘接剂时,因为可以在短时间内同时加热熔融在被粘附体表面附着、包覆的粘接剂层整体,所以被粘附体本身的加热大幅度减少,能够更有效地防止被粘附体的热变形等。另一方面,在热风干燥时,因为限定于由对流热传递的加热,所以虽然粘接剂的最外表面容易干燥,但向粘接剂层内部的加热由传导传热进行,因此为了加热熔融粘接剂层整体,必须提高热风温度或延长加热时间。但是,若这样操作,对被粘附体本身的加热时间就变长。另外,在使用热风干燥机时,因为其结构上必须在装置内设置被粘附体整体而进行加热的关系,所以在加热熔融粘接剂层整体时有被粘附体被过度加热、引起热变形等的倾向。作为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红外线加热器,可以使用放射体温度为1400 2100°C左右的近红外线(短波长红外线)加热器、放射体温度为800 1200°C左右的中波长红外线加热器、放射体温度为400 700°C左右的远红外线(长波长红外线)加热器等,具体而言,作为近红外线加热器,可以列举石英玻璃制加热器等,作为中波长红外线加热器,可以列举碳加热器或石英玻璃制加热器等,作为远波长红外线加热器,可以列举陶瓷加热器等。作为通过红外线加热器的加热条件,能够考虑粉末状粘接剂的熔点、被粘附体的熔点或玻璃化转变温度等的特性,适当决定红外线的照射温度、红外线加热器和被粘附体的涂布了粉末状粘接剂的面的距离、照射时间等。如上操作,所涂布的粉末状粘接剂经加热熔融的被粘附体,供给汽车内装配件的成型。具体而言如下所述,但不局限于此。即,边如上述操作地将粉末状粘接剂经加热熔融的被粘附体保持在130°C以上、优选保持在150 180°C的表面温度,边在其上重叠表皮材料,在O. 05MPa以上的压力下进行10秒钟以上的加热压接,同时进行成型和粘接,从而能够得到在被粘附体上粘接有表皮材料的所希望的汽车内装配件。作为汽车内装配件,例如,可以列举车门饰板、前立柱、后立柱、底板侧壁衬里、中立柱等的车内装饰类;仪表盘;成型顶棚;控制箱;后备箱等。实施例(实施例1、2和参考例I 4)以在表I中表示的组成混合聚酯树脂和碳化二亚胺的粉末,制备粉末状粘接剂。另外,表I中,聚酯树脂I是日本U-PICA株式会社生产的UPICACOAT GV-250,聚酯树脂2是尤尼吉可株式会社(Unitika Ltd.)生产的ER-8700,聚酯树脂3是东洋纺织株式会社生产的VYLON (注册商标)GA-6300,碳化二亚胺是日清纺株式会社生产的CARB0DILITE (注册商标)HMV-80CA。使用静电粉体喷枪(日本帕卡濑精株式会社(Nihon Parkerizing Co.,Ltd.)生产、GX7000C cup gun系统),对作为被粘附体的洋麻-聚丙烯树脂复合板(厚2mm、宽100mm、长75mm)(以下称为复合板。)喷涂所制备的各粉末状粘接剂。接着,对该复合板的粘接剂涂布面由红外线加热器照射红外线,将粘接剂涂布面加热2分钟,将表面温度调整到170°C。然后,在复合板的粘接剂涂布面上重叠作为表皮材料的带有聚氨酯泡沫的纤维品,在O. 2MPa进行10秒钟压接,得到汽车内装配件(评价用样品)。图2 (a)是示意地表示所制作的汽车内装配件(评价用样品)20的图,表示了复合板21和带有聚氨酯泡沫的纤维品22被压接的状态。另外,为了进行评价试验的方便,带有聚氨酯泡沫的纤维品22制得长于見合板21。(制造例I)相对于100重量份碳化二亚胺(日清纺株式会社生产、10M-SP、中心粒径约10 μ m),混合80重量份碳酸钙(白石钙株式会社生产、白艳华CCR、以脂肪酸疏水性表面处理、中心粒径约O. 8 μ m),通过由奈良机械制作所生产的Hybridizer I型进行粉碎,得到78份中心粒径约10 μ m的碳酸钙涂覆碳化二亚胺。(制造例2)相对于100重量份碳化二亚胺(日清纺株式会社生产、10M-SP、中心粒径约10 μ m),混合70重量份粘土(白石钙株式会社生产、ST-309、以巯基硅烷疏水性表面处理、中心粒径约O. 7 μ m)制备,通过由生产的Hybridizer I型进行粉碎,得到139份中心粒径约10 μ m的粘土涂覆碳化二亚胺。(制造例3)相对于100重量份碳化二亚胺(日清纺株式会社生产、10M-SP、中心粒径约IOym),混合10重量份氧化钛(石原产业株式会社生产、TT0-55、以Al (OH) J硬脂酸表面处理、中心粒径约O. 03 O. 05 μ m),通过由奈良机械制作所生产的Hybridizer I型进行粉碎,得到94份中心粒径约10 μ m的粘土涂覆碳化二亚胺。(实施例3、4和参考例5、6)<粉末状粘接剂的制备>以表2所示的组成混合聚酯树脂I (分子量2200、酸值74、日本U-PICA株式会社生产、GV-250)、聚酯树脂2 (分子量6800、酸值24、尤尼吉可株式会社生产、ER-8700)和在制造例I 3中制备的任意I种微粉末涂覆碳化二亚胺或未处理的碳化二亚胺的粉末,制备粉末状粘接剂。将刚制备好的粉末状粘接剂供给后述的汽车内装配件的制造、凝胶渗透 色谱(GPC)测定和长期保存稳定性的评价。<长期保存稳定性试验>将如上述操作刚制备好的各粉末粘接剂在40°C保存20日。将保存后的各粉末状粘接剂供给后述的汽车内装配件制造和GPC测定。<汽车内装配件的制造>使用静电粉末喷枪(株式会社山王生产、JP80T型),对作为被粘附体的洋麻-聚丙烯树脂复合板(厚2mm、宽100mm、长75mm)(以下称为复合板。)喷涂制备的各粉末状粘接剂(刚制备好(保存前)的粘接剂、长期保存后(保存后)的粘接剂)。粉体粘接剂对复合板的涂布量设为20g。接着,对该复合板的粘接剂涂布面由红外线加热器照射红外线,加热粘接剂涂布面3分钟,将表面温度调整到195°C。然后,在复合板的粘接剂涂布面上重叠作为表皮材料的带有聚氨酯泡沫的纤维品,在O. 2MPa进行10秒钟压接,得到汽车内装配件(评价用样品)。图2 (a)是示意地表示所制作的汽车内装配件(评价用样品)20的图,表示了复合板21和带有聚氨酯泡沫的纤维品22被压接的状态。另外,为了进行评价试验的方便,带有聚氨酯泡沫的纤维品22制得长于复合板21。<GPC 测定>在热风循环式烘箱内,在表3所示的固化条件下加热上述刚制备好(保存前)和长期保存后(保存后)的各粉末粘接剂,将冷却后的各固化物在四氢呋喃中溶解、稀释得到的溶液由GPC测定装置(岛津制作所生产、RID-10A)以聚苯乙烯换算,测定各固化物的分子量。在表3中表示测定结果。(评价)关于如上述操作所制作的汽车内装配件,以下述条件进行剥离试验。在表1、4中表示测定结果。另外,关于参考例5和6保存后的粉末状粘接剂,因为产生凝集体而难以制作评价样品,所以不进行粘连以外的评价。<初期蠕变>在压接复合板21和带有聚氨酯泡沫的纤维品22后,立即在60°C气氛下,如图3示意地所示,测定通过金属线24将砝码(200g) 23吊5分钟时的剥落长度L。关于实施例3、
4、参考例5、6,也观察剥离状态。<常态剥离>以20°C、65% RH养生(放置)24小时后,在室温条件下测定剥离强度[N/25mm]。如图2 (b)的示意图所示进行操作,测定从复合板21剥离带有聚氨酯泡沫的纤维品22时的强度,并且观察剥离状态。<耐热蠕变>以20°C、65% RH养生(放置)24小时后,在80°C气氛下,如图3示意地所示,测定通过金属线24将砝码(IOOg)23吊24小时时的剥落长度L。关于实施例3、4、参考例5、6,也观察剥离状态。< 粘连 >关于长期保存后的各粉末状粘接剂,由目测确认有无凝集体发生。评价基准将无凝集表示为〇,有凝集表示为X。
[表I]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汽车内装配件的成型的粘接技术,其特征在于 包括使用静电粉体喷枪,在被粘附体上喷涂粉末状粘接剂的工序。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汽车内装配件的成型的粘接技术,其特征在于 所述粉末状粘接剂混合有2种以上包含相互具有反应性的化合物的粉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汽车内装配件的成型的粘接技术,其特征在于 所述粉体中的I种为具有羧基且包含数均分子量为1000 35000的聚酯树脂化合物的粉体。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汽车内装配件的成型的粘接技术,其特征在于 所述粉体中的I种为包含具有含有氮原子的官能团的化合物的粉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汽车内装配件的成型的粘接技术,其特征在于 所述含有氮原子的官能团为碳化二亚胺基。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汽车内装配件的成型的粘接技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包含具有含有氮原子的官能团的化合物的粉体表面固定由碳酸钙和/或粘土构成的微粉末。
7.如权利要求I 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汽车内装配件的成型的粘接技术,其特征在于 包括使用红外线加热器加热熔融喷涂在被粘附体上的粉末状粘接剂的工序。
8 一种用于汽车内装配件的成型的粉末状粘接剂,其特征在于 混合有2种以上包含相互具有反应性的化合物的粉末。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汽车内装配件的成型的粉末状粘接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粉体中的I种为具有羧基且包含数均分子量为1000 35000的聚酯树脂化合物的粉体。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用于汽车内装配件的成型的粉末状粘接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粉体中的I种为包含具有含有氮原子的官能团的化合物的粉体。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汽车内装配件的成型的粉末状粘接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含有氮原子的官能团为碳化二亚胺基。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汽车内装配件的成型的粉末状粘接剂,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包含具有含有氮原子的官能团的化合物的粉体表面固定有由碳酸钙和/或粘土构成的微粉末。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粘接技术,其中,在被粘附体上喷涂粉末状粘接剂,使用该被粘附体,能够成型耐热性、粘合强度优异的汽车内装配件。通过包括使用静电粉体喷枪(5)在被粘附体(4)上喷涂粉末状粘接剂(6)的工序的用于汽车内装配件的成型的粘接技术解决了上述课题。另外,根据需要,上述粘接技术也可以包括使用红外线加热器加热熔融在被粘附体上喷涂的粉末状粘接剂的工序。
文档编号C09J5/00GK102639658SQ20108005350
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7日
发明者村井赳文, 柴田吉见 申请人:新时代技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