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盐碱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03885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农业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盐碱退化土壤的改良剂。

背景技术:
盐碱土是盐土和碱土的统称,所谓盐土,主要是指土壤内含有过量水溶性盐分的土壤,多属中性盐,呈碱性反应,pH值在7至8之间。盐害主要是由于钠离子(Na+)浓度过高引起的。盐土一般土壤剖面形态无显著构造。表土在干燥季节,特别是无植物生长处,常呈白色,甚至形成盐结皮;所谓碱土,主要是指土壤中含水溶性的碱性盐,呈较强的碱性反应,pH值在8.5以上。土壤结构极坏,湿时泥泞,干时板结龟裂,造成植物出土困难。碱土有腐蚀性,能破坏植物细胞组织,危害植物生长。碱土组成以碳酸钠和生碳酸钠为主。除盐土、碱土外,往往多以盐土为主且含碱土,或碱土为主且含盐土的混合盐碱土。盐碱土分布在地势低平,地下水位较高,半湿润半干旱、干旱的内陆地区,滨海盐碱土是海水浸渍形成的。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全球盐碱土面积已达9.5×108hm2,且每年以1.0×106~1.5×106hm2速度增长。我国盐碱土面积为3.7×107hm2,几乎遍布全国。其形成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盐碱土形成的内因,而人为干扰进一步加剧盐碱土的发展,不仅导致土壤退化、土壤的生产力降低,而且引发诸多生态环境问题。随着土地资源的紧张,必须寻求有效措施防治和改良盐碱退化土壤。目前主要的盐碱土改良有耕作施肥、水利措施、化学措施等等,从改良剂的型态来说有固态和液态两类。通常所用天然材料有石膏、粉煤灰、泥炭、腐植酸等用量较大,且使用不方便。人工合成有机聚合物如: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专利公开号为CN101514290A的专利公开了用其作为高效保水保肥材料、专利公开号为CN102517030A的专利公开了用其作为钠离子(Na+)吸附剂,PAM降解的中间产物为丙烯酰铵该物质有毒,从长远来看PAM作为土壤改良剂的应用是否产生土壤污染,值得进一步关注和深入研究。专利公开号为CN1317539A公开了一种其由聚顺烯丁二酸、烷基苯磺酸钠和水组成,具有制备工艺简便,成本低、操作方便。其用单一酸来降低PH值角度进行降碱除盐,但对于培肥地力、土壤结构等方面改良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综上所述的目前在盐碱地改良的技术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型盐碱土壤改良剂,使用简单方便,本品实现与水一体化,快速降碱除盐、同时能供给土壤营养元素,培养土壤肥力、控制土壤氨挥发、活化土壤中中微量营养元素、解决土壤板结、保水保肥、增强作物抗旱性和提高作物产量。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复合型盐碱土壤改良剂由磷酸脲、生化黄腐植酸钾、聚谷氨酸发酵液、硝酸钙、谷黄素、烷基多聚葡萄糖苷和水组成,其特征是:各物质组份间的重量百分比为:磷酸脲1~40%;生化黄腐植酸钾10~20%;γ-聚谷氨酸发酵液10~15%;硝酸钙2~10%;谷黄素2~4%;烷基多聚葡萄糖苷5~10%;水溶性消泡剂0.3%水,余量补齐。所述的一种复合型盐碱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工艺及方法,其特征是:制备骤如下:(1)、反应釜中加入适量水;(2)、在常压下将水加热至10~40℃;(3)、按比例加入磷酸脲剪切搅拌完全溶解;(4)、再依次加入硝酸钙、黄腐植酸钾、γ-聚谷氨酸发酵液、谷黄素、水溶性消泡剂混合搅拌40~60分钟;(5)、再加入烷基多聚葡萄糖苷搅拌15~30分钟停车;(6)、静止8小时过滤后灌装。本改良剂中的磷酸脲为酸性络合氮磷复合肥,不仅提供土壤营养元素,可以增加土壤中的H+,降低土壤的pH值,有效减少土壤的氨挥发提高土壤肥力,同时H+又与碳酸钙反应产生Ca2+,Ca2+再置换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Na+,经灌溉水淋失Na+后降低土壤盐碱度。另外磷酸脲与土壤中的钙进行络合,形成Ca(HPO)(H2PO)、Ca(H2PO)0H、CO(NH2)2·CaHPO、CO(NH2)2·CaH4(PO4)2等可溶性的过磷酸盐和磷酸盐配合物。这些脲化过磷酸盐和磷酸盐均有利于植物对磷和中微量元素的吸收,增加其生物有效性。γ-聚谷氨酸是一种微生物合成具有极强溶性、高分子量阴离子多肽聚合物、完全生物可降解性环境友好新材料。含有丰富的羧基,对重金属和NH4+、K+、Ca2+、Mg2、Na+等养分离子具有吸附作用。γ-聚谷氨酸最大的吸收倍数可达1108.4倍,比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保水剂聚丙烯酸盐树脂高出1~2倍,对土壤水分吸水倍数为30~80倍。作为该盐碱土壤改良剂的Na+吸附剂载体和保水剂。烷基多聚葡萄糖苷是由天然脂肪醇和葡萄糖合成的,是一种性能较全面的新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兼具普通非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具有高表面活性、良好的生态安全性和相溶性,是国际公认的首选“绿色”功能性表面活性剂,作为该盐碱土壤改良剂增的湿润剂、渗透剂,增加土壤通透性、疏松土壤。本发明的改良剂,集降碱除盐、供给土壤养分、增加土壤有机质、保水控肥、改善土壤物理结构等于一体复合型盐碱改良剂,且利用可降解环保材料,防止土壤二次污染,应用于盐碱和重度盐碱退化土壤方面的改良。其使用方法为:将本品按1:800~1000倍液的水稀释后,随水冲施、滴灌或喷灌。一般推荐用量为5~10千克/亩/次,1~2次/年,早春耕作或冬灌时施用,也可结合作物生长期追施,可与大多数水溶肥及农药混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按上述制备方法进一步优选组成,制得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复合型盐碱土壤改良剂。磷酸脲30%;生化黄腐植酸钾10%;γ-聚谷氨酸发酵液10%;硝酸钙5%;谷黄素2%;烷基多聚葡萄糖苷7%;水溶性消泡剂0.3%;水35.7%。实施例2:按上述制备方法进一步优选组成,制得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复合型盐碱土壤改良剂。磷酸脲20%;生化黄腐植酸钾10%;γ-聚谷氨酸发酵液5%;硝酸钙5%;谷黄素4%;烷基多聚葡萄糖苷10%;水溶性消泡剂0.3%;水50.7%。实施例3:按上述制备方法进一步优选组成,制得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复合型盐碱土壤改良剂。磷酸脲15%;生化黄腐植酸钾5%;γ-聚谷氨酸发酵液10%;硝酸钙2%;谷黄素4%;烷基多聚葡萄糖苷10%;水溶性消泡剂0.3%;水58.7%。实施例4:按上述制备方法进一步优选组成,制得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复合型盐碱土壤改良剂。磷酸脲10%;生化黄腐植酸钾10%;γ-聚谷氨酸发酵液15%;硝酸钙2%;谷黄素2%;烷基多聚葡萄糖苷12%;水溶性消泡剂0.3%;水53.7%。实施例试验旨在验证复合型盐碱土壤改良剂在盐碱土壤种植作物使用的效果。试验地点:试验设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三合乡三合村滩头盐碱地,海拔1581m,年均气温7.6??C,无霜期160d左右,≥10??C的有效积温2963??C,光热资源充足,年降雨量158.4㎜,蒸发量2021㎜,前茬为油葵,试验前采取耕层(0~20㎝)土壤做了分析化验。试验设计:试验设2个处理,处理A为盐碱土壤改良剂处理,亩用量5千克,B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4×5=20m2。各处理播前底施有机肥复合肥100㎏/667㎡、尿素15kg/667㎡,45%硫酸钾型复合肥30㎏/667㎡,追施大量元素水溶肥15㎏/667㎡/次。施用方法:番茄播种前,将本品定量加入喷雾器中用水(800-1000倍)稀释后均匀喷于地表,然后灌水;苗期,将本品从入口滴入水中,随水灌施。管理与调查方法:试验田的田间管理均按当地的种植习惯进行管理,分批批采收,产量为实收产量。结果与分析。试验地属中度盐碱,经过一个生长季土壤盐分含量都有所下降。处理A盐分下降幅度最大,由试验前的0.78%降到0.34%,下降了56%,基本消防了盐碱的危害;处理B盐分降到了0.63%,下降到0.19%仍处于中度盐碱。处理A的平均单产为4421.2kg,比处理B的单产高出289.13kg,平均增产率达7%,说明施用复合型盐碱土壤改良剂对番茄具有增产效果。在盐碱上施用复合型盐碱地改良剂效果明显,降幅达56%,基本消除盐碱危害,与空白比较差异显著。通过复合型盐碱地改良剂施用在番茄上的试验初步表明:复合型盐碱地改良剂施用对作物的增产增收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上述所述的实例是仅本发明优选组成中实例方案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内及数据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在本范围内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可作出各种变形与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保护范围内。本发明的改良剂,集降碱除盐、供给土壤养分、增加土壤有机质、保水控肥、改善土壤物理结构等于一体复合型盐碱土壤改良剂,且利用可降解环保材料,防止土壤二次污染,应用于盐碱和重度盐碱退化土壤方面的改良应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