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夜光型速干油墨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0284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夜光型速干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干油墨由红色荧光染料组组成主要着色单元,通过与石墨烯、长余辉荧光粉、有机树脂、有机溶剂、分散剂、SiO2复合材料、防沉剂和复合材料的组合制备,获得夜光型速干油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干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干油墨包括填料混合材料25~30份、石墨烯/红色荧光染料组/SiO2复合材料1~5份、石墨烯/长余辉荧光粉/SiO2复合材料1~5份、有机树脂40~45份、有机溶剂10~15份、分散剂0.5~5份、防沉剂0.5~3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干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色荧光染料组结构为

其中,

Ar为

A为H或SO3M;

B为-OH、C为

M为Na+、K+、LI+、NH4+或HN(CH3)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速干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混合材料包括石墨烯和填料。

5.一种夜光型速干油墨的制备方法,基于上述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速干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S1:制备石墨烯/长余辉荧光粉复合材料:将1g石墨烯加入100ml去离子水中,在800~1000kW超声震动和500~800r/min离心速度搅拌下分散180~200min后制得石墨烯分散液;将25~100g长余辉荧光粉加入500ml去离子水中,在1000~1200kW超声震动和800~1000r/min离心速度搅拌下分散240~300min后制得长余辉荧光粉分散液;在100kW超声下往石墨烯分散液中缓慢滴加长余辉荧光粉分散液,超声30~60min,然后抽滤、烘干,于真空环境下进行1050℃热处理30min,再在1250℃下热处理60min,制得石墨烯/长余辉荧光粉复合材料;

S2:制备石墨烯/长余辉荧光粉/SiO2复合材料:将0.5g石墨烯/长余辉荧光粉复合材料在300~500KW超声震动和1000~1200r/min离心速度搅拌下分散于乙醇中;之后加入一定比例的水和氨水,搅拌均匀后加入正硅酸乙酯与石墨烯/长余辉荧光粉复合材料的质量比为1.8:1,调节pH值为9,反应温度为25℃,反应12小时;进行离心并依次用丙酮和去离子水清洗3次获得沉淀;将该沉淀在90℃下干燥5h,以得到包覆有SiO2的核壳复合材料;将该包覆有SiO2的核壳复合材料置于氩气气氛下进行800℃热处理1.5h,获得复合物;将该复合物浸没在氢氟酸中超声5~60min,去除部分的二氧化硅,离心并干燥,获得石墨烯/长余辉荧光粉/SiO2复合材料;

S3:将10~20份石墨烯/高岭土/SiO2复合填料和5~10份石墨烯/碳酸钙/SiO2复合填料在500~800KW超声震动和1000~1200r/min离心速度搅拌下分散于15~20份去离子水中,处理90~120min形成溶液A3;将1~5份石墨烯/红色荧光染料组/SiO2复合材料在500~800KW超声震动和1000~1200r/min离心速度搅拌下分散于15~20份去离子水中,处理90~120min形成溶液B3;将1~5份石墨烯/长余辉荧光粉/SiO2复合材料在在500~800KW超声震动和1000~1200r/min离心速度搅拌下分散于15~20份去离子水中,处理90~120min形成溶液C1;在200~400KW超声震动和500~800r/min离心速度搅拌下,分别缓慢滴加溶液B3、C1至溶液A3中形成混合溶液;加完混合溶液后提高转速,控制搅拌时间为30min,搅拌温度为60℃,过滤即制得发光油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红色荧光染料组/SiO2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如下:将0.5g石墨烯/红复合材料,300~500KW超声震动和1000~1200r/min离心速度搅拌下分散于乙醇中;之后加入水和氨水,搅拌均匀后加入正硅酸乙酯与石墨烯/红色荧光染料组复合材料的质量比为1.8:1,调节pH值为9,反应温度为25℃,反应12小时;进行离心并依次用丙酮和去离子水清洗3次获得沉淀;将该沉淀在90℃下干燥5h,以得到包覆有SiO2的核壳复合材料;将该包覆有SiO2的核壳复合材料置于氩气气氛下进行800℃热处理1.5h,获得复合物;将该复合物浸没在氢氟酸中超声5~60min,去除部分的二氧化硅,离心并干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制备红色荧光染料组方法包括:

S31:一缩:将三聚氯氰和乳化剂、水加入到烧杯a中打浆得三聚氯氰浆液;取烧杯b加入邻氨基苯甲酸和水,并用碱液调整pH为6-7得邻氨基苯甲酸溶液,将所述邻氨基苯甲酸溶液慢慢加入到三聚氯氰浆液中得混合液,用苏打调节混合液pH到5-6,搅拌所述混合液至氨基物完全反应得一缩溶液;

S32:二缩:在烧杯c中,加入2.4-二氨基苯磺酸用液碱调节pH6-7,搅拌溶解在水中得2.4-二氨基苯磺酸溶液;将所述2.4-二氨基苯磺酸溶液加入到所述一缩溶液中,升温到40-45℃,用纯碱调节pH到5-8,用HPLC分析,直到2.4-二氨基苯磺酸消失为终点、降温,加入亚硝酸钠,搅拌溶解得二缩溶液;

S33:重氮化:在烧杯d中,加入冰和盐酸,在搅拌下,将所述二缩溶液慢慢滴加到冰盐酸中,保持温度0-5℃,亚硝酸钠过量,反应2小时,用氨基指示剂检测,氨基消失为终点,加入氨基磺酸,去除过量的亚硝酸钠得重氮盐;

S34:三缩:将H酸用纯碱调节pH到6-7溶解在水中,升温到40-45℃,搅拌溶解后,慢慢加入苯甲酰氯,同时用苏打调节pH到6-7,控制游离H酸0.5%以内为终点;反应到终点后,加入苏打,调节pH到9-9.5,升温回流反应2小时,降温得三缩物;

S35:偶合:在所述重氮盐中继续加冰,降温到0℃,将所述三缩物加入到重氮盐中,加完用苏打调节pH到8-9,反应2-4小时,用H酸检测重氮盐,重氮盐消失为终点得偶合物;

S36:四缩:在烧杯e中,加入氨基乙磺酸,加入液碱和水,搅拌溶解,调节pH到7-8,将氨基乙磺酸溶液加入到偶合物中,升温到80-90℃,保温,用纯碱调节pH到8-9.5,用TLC分析,检测偶合物消失为终点;反应结束后,加入10-15%的精盐盐析,过滤,弃去滤液,滤饼溶解,溶液渗析,过滤,喷干即得染料1;

S37取代:染料1中的SO3M基团被H取代,基团被取代,取代分别得到染料2~48。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1中所用邻氨基苯甲酸和三聚氯氰摩尔配比为0.9~1.1:1.0,,所述S32中所用三聚氯氰和2.4-二氨基苯磺酸摩尔配比为0.9~1.1:1.0。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34中所用氢氟酸和苯甲酰氯摩尔配比为1.0:1.0~1.6,S36中所用氢氟酸和氨基乙磺酸的摩尔配比为1.0:0.9~1.1。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