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合片及粘合片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45082发布日期:2018-06-08 20:52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粘合片及粘合片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粘合片及粘合片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的粘合片由基材、形成于该基材上的粘合剂层、以及根据需要设置于该粘合剂层上的剥离材料构成,在使用时,在设有剥离材料的情况下,将该剥离材料剥离后使粘合剂层与被粘附物相接而粘贴。

可是,例如对于识别用、装饰用、涂装遮挡用、金属板等的表面保护用等所使用的粘贴面积大的粘合片而言,在粘贴于被粘附物时,在粘合剂层与被粘附物之间容易发生空气残留,该部分形成“鼓泡”,存在难以将粘合片良好地粘贴于被粘附物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具有微细压花图案的剥离材料与粘合剂层的表面接触,在粘合剂层的表面以给定的图案人为地配置特定形状的槽而形成的粘合片。

通过使用这样的粘合片,与被粘附物粘贴时产生的“空气残留”可以经由人为地形成于粘合剂层表面的槽而排出于外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1-50773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专利文献1等中所记载的具有以给定图案配置有特定形状的槽的粘合剂层的粘合片存在以下问题:如果槽的宽度窄则难以排出空气,而如果槽的宽度宽则表面基材凹陷而使外观变差(以下,也简称为“外观不良”)。

这样的问题在出于例如代替涂装、标识等标记的目的、提高汽车等车辆的涂装、外观等目的而使用的粘合片中特别成为问题。而且,粘贴粘合片的被粘附物并不限于具有单一平面的物体。因此,粘合片在多数情况下要配合被粘附物的形状进行折叠而粘贴。在将粘合片折叠而粘贴于这样的被粘附物的情况下,存在在粘合片与被粘附物之间产生间隙(以下,也简称为“浮起”)、进而粘合片从被粘附物上剥离(以下,也简称为“剥离”)的问题。因此,对于可用于该用途的粘合片不仅要求抑制上述的外观不良,而且要求优异的折叠粘贴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粘合片及该粘合片的制造方法,所述粘合片具有能够容易地除去在粘贴于被粘附物时产生的空气残留的优异的除气性,同时没有外观不良、且具有优异的折叠粘贴性。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等发现如下所述的粘合片能够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所述粘合片在特定的基材上具有树脂层,该树脂层包含含有树脂作为主成分的树脂部分和由微粒构成的粒子部分,该树脂层的表面上的特定区域内存在多个具有最大0.5μm以上的高低差的凹部,并且在更狭窄的特定区域内存在1个以上该凹部。

即,本发明提供以下的[1]~[23]。

[1]一种粘合片,其在基材上具有包含树脂的树脂层,该树脂层包含含有树脂作为主成分的树脂部分(X)和由微粒构成的粒子部分(Y),且至少该树脂层的与设有所述基材的一侧相反侧的表面(α)具有粘合性,其中,

该基材的MD方向的弯曲应力系数k为20N·mm以下,且MD方向的10%伸长时强度为260N/15mm以下,

在该树脂层的表面(α)上任意选择的边长5mm的正方形所包围的区域(P)内,存在多个具有最大0.5μm以上的高低差的凹部,并且,

在表面(α)上任意选择的边长600μm的正方形所包围的区域(U)内,存在1个以上所述凹部。

[2]上述[1]所述的粘合片,其中,所述基材的MD方向的杨氏模量为7,000MPa以下。

[3]上述[2]所述的粘合片,其中,所述基材的MD方向的杨氏模量为3,000MPa以下。

[4]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其中,所述基材的MD方向的10%伸长时强度为50N/15mm以下。

[5]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其中,所述微粒为选自二氧化硅粒子、金属氧化物粒子及蒙脱石中的1种以上。

[6]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其中,在800℃下将所述树脂层加热30分钟后的质量保持率为3~90质量%。

[7]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其中,构成粒子部分(Y)的所述微粒的体积平均次级粒径为所述树脂层的厚度的1~70%。

[8]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其中,所述微粒的体积平均次级粒径为0.5~10μm。

[9]上述[1]~[8]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其中,所述树脂层是从设有所述基材的一侧起依次叠层有主要含有树脂部分(X)的层(Xβ)、含有15质量%以上的粒子部分(Y)的层(Y1)、以及主要含有树脂部分(X)的层(Xα)的多层结构体。

[10]上述[1]~[9]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其中,所述凹部不是通过压花图案的转印而形成的。

[11]上述[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其中,所述凹部的形状为无定形。

[12]上述[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其中,将所述树脂层的表面(α)粘贴于被粘附物并俯视表面(α)时,相对于表面(α)上任意选择的长边为3.45mm、短边为2.59mm的长方形所包围的具有8.93mm2面积的区域(Vs)内存在的全部凹部的总面积,区域(Vs)内存在的与其它凹部具有不同形状的凹部的总面积的比例为95.0%以上。

[13]上述[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其中,从所述树脂层的表面(α)侧观察到的表面(α)上存在的平坦面的形状为无定形。

[14]上述[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其中,将所述树脂层的表面(α)粘贴于被粘附物时与被粘附物的粘贴面面积率为10~95%。

[15]上述[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其中,俯视所述树脂层的表面(α)时,表面(α)上任意选择的长边为3.45mm、短边为2.59mm的长方形所包围的具有8.93mm2面积的区域(V)内存在的平坦面的总面积为1.0mm2以上。

[16]上述[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其中,俯视所述树脂层的表面(α)时,在表面(α)上任意选择的长边为3.45mm、短边为2.59mm的长方形所包围的具有8.93mm2面积的区域(V)内,存在至少1个具有能够选择出由直径100μm的圆所包围的区域的大小的平坦面。

[17]上述[1]~[16]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其中,俯视所述树脂层的表面(α)时,在表面(α)上任意选择的长边为3.45mm、短边为2.59mm的长方形所包围的具有8.93mm2面积的区域(V)内,存在至少1个以上具有0.1mm2以上面积的平坦面。

[18]上述[1]~[17]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其中,所述树脂包含粘合性树脂。

[19]上述[1]~[18]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其中,将所述树脂层的表面(α)粘贴于被粘附物时,无法从所述粘合片的基材侧通过肉眼观察确认所述凹部的形状。

[20]上述[1]~[19]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其用于涂装代替胶带、标记膜、或车辆粘贴用胶带。

[21]一种粘合片的制造方法,其是制造上述[1]~[20]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的方法,该方法至少具有下述工序(1)及(2):

工序(1),形成涂膜(x’)及涂膜(y’)的工序,所述涂膜(x’)由含有树脂作为主成分的组合物(x)形成,所述涂膜(y’)由含有15质量%以上的所述微粒的组合物(y)形成;

工序(2),使工序(1)中形成的涂膜(x’)及涂膜(y’)同时干燥的工序。

[22]上述[21]所述的粘合片的制造方法,该方法至少具有下述工序(1A)及(2A):

工序(1A),在剥离材料或基材上依次叠层并形成涂膜(xβ’)、涂膜(y’)及涂膜(xα’)的工序,所述基材的MD方向的弯曲应力系数k为20N·mm以下,且MD方向的10%伸长时强度为260N/15mm以下,所述涂膜(xβ’)由含有树脂作为主成分的组合物(xβ)形成,所述涂膜(y’)由含有15质量%以上的所述微粒的组合物(y)形成,所述涂膜(xα’)由含有树脂作为主成分的组合物(xα)形成;

工序(2A),使工序(1A)中形成的涂膜(xβ’)、涂膜(y’)及涂膜(xα’)同时干燥的工序。

[23]上述[21]所述的粘合片的制造方法,该方法至少具有下述工序(1B)及(2B):

工序(1B),在设置于剥离材料或基材上的主要含有树脂部分(X)的层(Xβ)上依次叠层并形成涂膜(y’)及涂膜(xα’)的工序,所述基材的MD方向的弯曲应力系数k为20N·mm以下,且MD方向的10%伸长时强度为260N/15mm以下,所述涂膜(y’)由含有15质量%以上的所述微粒的组合物(y)形成,所述涂膜(xα’)由含有树脂作为主成分的组合物(xα)形成;

工序(2B),使工序(1B)中形成的涂膜(y’)及涂膜(xα’)同时干燥的工序。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粘合片,其具有能够容易地除去在粘贴于被粘附物时产生的空气残留的优异的除气性,同时没有外观不良、且具有优异的折叠粘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粘合片的构成的一例的该粘合片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示出具有本发明的粘合片的树脂层的表面(α)侧形状的一例的该树脂层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示出具有本发明的粘合片的树脂层的表面(α)的一例的该表面(α)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示出将树脂层的表面(α)与具有平滑面的透光性被粘附物的该平滑面粘贴后的结构的一例的粘合片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将实施例1中制作的粘合片的树脂层表面(α)与具有平滑面的透光性被粘附物的该平滑面进行粘贴,用数码显微镜获得从透光性被粘附物侧观察表面(α)的数字图像,该数字图像中任意选择的长边为3.45mm、短边为2.59mm的长方形所包围的具有8.93mm2面积的区域(Vs)的图像(图5(a)),以及对该图像实施了图像处理(2值化处理)而得到的2值化图像(图5(b))。

图6是用数码显微镜获得观察实施例1中制作的粘合片的树脂层表面(α)时的数字图像,该数字图像中任意选择的长边为3.45mm、短边为2.59mm的长方形所包围的具有8.93mm2面积的区域(V)的图像(图6(a)),以及对该图像实施了图像处理(2值化处理)而得到的2值化图像(图6(b))。

图7是示出各实施例及各比较例中进行的折叠粘贴性试验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8是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实施例4中制作的粘合片时的图像,(a)是该粘合片的剖面图像,(b)是该粘合片的树脂层表面(α)的立体图像。

图9是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比较例2中制作的粘合片时的图像,是该粘合片的树脂层表面(α)的立体图像。

符号说明

1a、1b 粘合片

11 基材

12 树脂层

12a 表面(α)

12b 表面(β)

(X) 树脂部分(X)

(Y) 粒子部分(Y)

(Xβ) 主要含有树脂部分(X)的层(Xβ)

(Xα) 主要含有树脂部分(X)的层(Xα)

(Y1) 含有15质量%以上的粒子部分(Y)的层(Y1)

13、130、131、132 凹部

13a 交叉部位

14 剥离材料

15 平坦面

50、501、502、503、504 边长600μm的正方形

100 透光性被粘附物

100a 平滑面

101 与被粘附物的粘贴部分(粘贴面)

102 与被粘附物的非粘贴部分

201 丙烯酸涂装板

202 折叠粘贴性试验用的粘合片试验片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例如,“含有XX成分作为主成分的YY”、“主要由XX成分形成的YY”这样的记载是指“在YY所含有的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成分为XX成分”。作为该记载中具体的XX成分的含量,相对于YY的总量(100质量%)通常为50质量%以上,优选为65~100质量%,更优选为75~10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85~100质量%。

另外,在本发明中,例如,“(甲基)丙烯酸”是指“丙烯酸”与“甲基丙烯酸”两者,其它类似用语也相同。

另外,基材的“MD方向”是指基材成型时的行进方向(Machine Direction,例如,在将作为基材的片或膜等以长条状成型时,与沿着运送该片或膜的方向的轴平行的方向)。

此外,对于优选的数值范围(例如,含量等的范围),逐级地记载的下限值和上限值可以各自独立地进行组合。例如,根据“优选为10~90,更优选为30~60”这样的记载,也可以将“优选的下限值(10)”和“更优选的上限值(60)”进行组合而得到“10~60”。

〔粘合片的构成〕

首先,对本发明的粘合片的构成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粘合片在基材上具有树脂层,该树脂层包含含有树脂作为主成分的树脂部分(X)和由微粒构成的粒子部分(Y),且至少该树脂层的与设有该基材的一侧相反侧的表面(α)具有粘合性。并且,该基材的MD方向的弯曲应力系数k为20N·mm以下,且MD方向的10%伸长时强度为260N/15mm以下。此外,在该树脂层的表面(α)上任意选择的边长5mm的正方形所包围的区域(P)内,存在多个具有最大0.5μm以上的高低差的凹部。而且,在表面(α)上任意选择的边长600μm的正方形所包围的区域(U)内,存在1个以上所述凹部。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粘合片的构成的一例的该粘合片的剖面示意图,该粘合片是具有由包含含微粒层的3层结构体所构成的树脂层的构成的一例。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粘合片的具体结构,可以列举例如,如图1(a)所示那样的在基材11上具有树脂层12的粘合片1a。

而且,对于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粘合片而言,至少树脂层12的与设有基材11的一侧相反侧的表面(α)12a(以下,也简称为“表面(α)”)具有粘合性。

因此,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粘合片,从操作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具有图1(b)所示那样的粘合片1b的结构,其是相对于图1所示的粘合片1a在树脂层12的表面(α)12a上进一步设置剥离材料14而成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粘合片中,树脂层12的设有基材11的一侧的表面(β)12b(以下,也简称为“表面(β)”)也可以具有粘合性。通过使表面(β)也具有粘合性,在图1(a)及(b)所示的粘合片1a、1b的情况下,可以使树脂层12与基材11的密合性变得更加良好。

本发明的粘合片所具有的树脂层12是包含树脂部分(X)和粒子部分(Y)的层,所述树脂部分(X)含有树脂作为主成分,所述粒子部分(Y)由微粒构成。通过使树脂层12中含有粒子部分(Y),可以保持形状稳定性,能够保持除气性。

作为树脂层12中的树脂部分(X)和粒子部分(Y)的分布的构成,可以是树脂部分(X)和粒子部分(Y)基本均等地分布的构成,也可以是分为局部主要由树脂部分(X)构成的部位和主要由粒子部分(Y)构成的部位的构成。

另外,如图1(a)及(b)所示,在树脂层12中表面(α)上形成有凹部13的部位,可以是粒子部分(Y)所占的比例少于其它部分那样的分布,也可以局部不存在粒子部分(Y)。

作为树脂层12的优选的一个方式,可以是由2种以上的层构成的多层结构体。

作为这样的多层结构体的树脂层,可以列举例如:图1的粘合片1a及1b那样的具有多层结构的树脂层,所述多层结构从设有基材的一侧起依次叠层有主要含有树脂部分(X)的层(Xβ)、含有15质量%以上的粒子部分(Y)的层(Y1)、以及主要含有树脂部分(X)的层(Xα)。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树脂层的多层结构体的结构而言,也可以是待叠层的2层的边界无法辨别地混层的状态。

即,对于图1的具有粘合片1a的树脂层12而言,可以是层(Xβ)与层(Y1)的边界和/或层(Y1)与层(Xα)的边界无法辨别地混层的结构。

以下,以图1的粘合片1a所具有的由层(Xβ)、层(Y1)及层(Xα)这3层构成的树脂层12作为一例对作为多层结构体的树脂层的结构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层(Y1)优选形成在该树脂层12的最外层以外。另外,表面(α)包含于层(Y1)以外的层。通过使表面(α)包含于层(Y1)以外的层,可降低粘合性及外观的下降、以及损伤被粘附物的隐患。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层(Xα)、上述层(Y1)及上述层(Xβ)分别可以是由1种组合物形成的单层,也可以是由2种以上的组合物形成的多层体。

另外,优选如图1的粘合片1a及1b那样,上述层(Y1)相对于基材的水平面方向断续地存在微粒密集的部分和不存在微粒的部分。

层(Xβ)及层(Xα)是主要含有树脂部分(X)的层,但也可以含有粒子部分(Y)。其中,相对于层(Xβ)或层(Xα)的总质量(100质量%),层(Xβ)及层(Xα)中的粒子部分(Y)的含量各自独立地为低于15质量%,且少于层(Xβ)或层(Xα)中的树脂含量。

即,在粒子部分(Y)的含量这一点上,层(Xβ)及层(Xα)与层(Y1)相区别。

需要说明的是,层(Xβ)及层(Xα)除了树脂部分(X)及粒子部分(Y)以外,还可以具有后面叙述的空隙部分(Z)。

作为层(Xβ)及层(Xα)中的树脂部分(X)的含量,相对于层(Xβ)或层(Xα)的总质量(100质量%),分别独立地通常大于85质量%,优选为87~100质量%,更优选为90~10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95~100质量%,更进一步优选为100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树脂部分(X)的含量”是指,构成层(Xβ)或层(Xα)中所含有的树脂部分(X)的微粒以外的成分的总含量,所述微粒以外的成分包括树脂、增粘剂、交联剂及通用添加剂等。

作为构成层(Xβ)及层(Xα)中的粒子部分(Y)的微粒含量,相对于层(Xβ)或层(Xα)的总质量(100质量%),分别独立地为低于15质量%,优选为0~13质量%,更优选为0~1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5质量%,更进一步优选为0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层(Xβ)及层(Xα)中的微粒含量”可以视为作为该层(Xβ)或层(Xα)的形成材料的树脂组合物的总量(100质量%(其中,不包括稀释溶剂))中的微粒含量。

作为层(Xα)中的树脂含量,相对于层(Xα)的总质量(100质量%),通常为30~100质量%,优选为40~100质量%,更优选为50~10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60~100质量%。

另一方面,作为层(Xβ)中的树脂含量,相对于层(Xβ)的总质量(100质量%),通常为50~100质量%,优选为65~100质量%,更优选为75~10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85~100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层(Xβ)及层(Xα)中的树脂含量”可以视为作为该层(Xβ)或层(Xα)的形成材料的树脂组合物的总量(100质量%(其中,不包括稀释溶剂))中的树脂含量。

层(Y1)可以是仅由粒子部分(Y)形成的层,也可以是同时含有粒子部分(Y)和树脂部分(X)的层,还可以是进一步具有空隙部分(Z)的层。

作为构成层(Y1)中的粒子部分(Y)的微粒含量,相对于层(Y1)的总质量(100质量%),为15质量%以上,优选为20~100质量%,更优选为25~9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30~85质量%,更进一步优选为35~80质量%。

作为层(Y1)中的树脂含量,相对于层(Y1)的总质量(100质量%),通常为0~85质量%,优选为1~80质量%,更优选为5~7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10~70质量%,更进一步优选为20~65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层(Y1)中的微粒含量”及“层(Y1)中的树脂的含量”可以视为作为该层(Y1)的形成材料的组合物的总量(100质量%(其中,不包括稀释溶剂))中的微粒或树脂的含量。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层(Xα)优选为由含有树脂、且微粒的含量低于15质量%的组合物(xα)所形成的层。

同样地,层(Xβ)也优选为由含有树脂、且微粒的含量低于15质量%的组合物(xβ)所形成的层。

另外,上述层(Y1)优选为由含有15质量%以上的微粒的组合物(y)所形成的层(最大100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组合物(xα)、组合物(xβ)及组合物(y1)的优选形式(含有成分、含量等),如后面所述。

本发明的粘合片如图1(a)及(b)所示那样在树脂层12的表面(α)12a上存在凹部13。

存在于表面(α)上的凹部13起到作为空气排出通路的作用,以用于将本发明的粘合片的树脂层表面(α)粘贴于被粘附物时产生的“空气残留”排出到外部。

需要说明的是,在俯视存在于表面(α)上的凹部13时,该凹部13的长度没有特别限制。即,凹部13包括较长的槽形、较短的凹陷形。

另外,从制成使除气性、外观及粘合特性等各种特性平衡性良好地提高的粘合片的观点考虑,树脂层的表面(α)上的凹部优选不是例如将实施了压花图案的剥离材料按压于树脂层的表面而形成的凹部等这样的通过压花图案的转印而形成的凹部。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从制成使除气性、外观及粘合特性等各种特性平衡性良好地提高的粘合片的观点考虑,所述凹部的形状优选为无定形。

这里,在本发明中,“凹部的形状为无定形”是指,俯视或立体观察的凹部形状不具有圆、椭圆等能够以中心进行作图的图形、及多边形等这样的固定的形状,形状不具有规则性,是各个形状间没有类似性的形状,具体而言,相当于图3所示的平坦面15及凹部13的形状。

在该凹部的形状为无定形时,可以制成使除气性、粘合特性等各种特性平衡性良好地提高的粘合片。

另外,通过存在多个无定形的凹部,在施加来自一定方向的压力而使存在于表面(α)的一部分凹部的形状受到破坏的情况下,在表面(α)上容易存在保持了形状的凹部13或凹部130,可以防止空气排出通路消失。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不属于无定形的形状的“多边形”是指,能够在其内部作出对角线(不露出到外部)的图形,其内角之和为180×n(度)(n为自然数)的由直线所围成的图形。该多边形也包括其角部为弧状的弯曲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表面(α)上的凹部的形状是否是无定形”的判断原则在于,通过肉眼观察或数码显微镜(倍率:30~100倍)观察该凹部的形状来进行判断。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从表面(α)侧俯视该凹部时凹部的形状能够判断为无定形,则可以视为“该凹部的形状为无定形”。

其中,选择10个表面(α)上任意选择的长边为3.45mm、短边为2.59mm的长方形所包围的具有8.93mm2面积的区域(V),通过肉眼观察或数码显微镜(倍率:30~100倍)从表面(α)侧俯视(根据需要进行立体观察)观察存在于各区域(V)内的凹部的形状时,如果在选择的10个区域中存在于各区域的凹部的形状均能判断为无定形,则可以视为“存在树脂层的表面(α)上的凹部的形状为无定形”。

在该区域(V)大于数码显微镜能够拍摄的区域的情况下,将拍摄有相互紧邻的能够拍摄区域的多个图像所拼接而成的图像作为观察区域(V)内的图像,用于上述的判断。另外,该凹部的形状为无定形优选能够从树脂层的表面(α)侧通过肉眼观察进行辨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记载中,作为进行各种形状的观察时所使用的数码显微镜,可以列举例如:KEYENCE公司制造的产品名“Digital Microscope VHX-1000”、“Digital Microscope VHX-5000”等。

另外,从制成提高除气性的粘合片的观点考虑,该凹部的无定形的形状优选能够从露出的树脂层的表面(α)侧通过肉眼观察进行辨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如图1(b)所示那样的在树脂层12的表面(α)12a上进一步设有剥离材料14的粘合片1b而言,优选将剥离材料14剥离,能够从露出的表面(α)侧通过肉眼观察进行辨认。

另外,上述凹部优选通过上述树脂层的自形成而形成。

在本发明中,“自形成”是指在树脂层的自主的形成过程中,自然地形成无秩序的形状的现象,更详细而言,对由作为树脂层的形成材料的组合物形成的涂膜进行干燥,在树脂层的自主的形成过程中,自然地形成无秩序的形状的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样地通过树脂层的自形成而形成的凹部的形状而言,通过对干燥条件、作为树脂层形成材料的组合物中的成分的种类、含量进行调整,能够进行某种程度的调整,但与通过压花图案的转印而形成的槽不同,可以说“实际上无法重现完全相同的形状”。因此,可以说通过树脂层的自形成而形成的凹部是无定形的。另外,通过形成无定形的凹部,平坦面的形状也成为无定形。

可认为通过树脂层的自形成而形成的凹部的形成过程如下所述。

首先,在形成由作为树脂层的形成材料的组合物形成的涂膜时,在使涂膜干燥的工序中,涂膜内部产生收缩应力,在树脂的结合力减弱的部分,在涂膜内发生破裂。然后,该破裂部分周围的树脂流入因破裂而暂时生成的空间,由此可认为在树脂层的表面(α)上形成凹部。

可以认为,通过在形成了树脂的含量不同的多层涂膜后同时使该多层涂膜干燥,可在干燥时于涂膜内部产生收缩应力差,从而容易产生涂膜的破裂。

需要说明的是,从易于形成凹部的观点考虑,优选在适当考虑以下事项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可以认为,通过这些事项的因素的综合作用,可容易地形成凹部。即,易于形成凹部的各事项的优选方式如后面叙述的该项目中的记载所述。

·作为涂膜的形成材料的组合物中含有的树脂的种类、构成单体、分子量、含量。

·作为涂膜的形成材料的组合物中含有的交联剂的种类、溶剂的种类。

·作为涂膜的形成材料的组合物的粘度、固体成分浓度。

·待形成的涂膜的厚度。(多层的情况下,为各涂膜的厚度)

·所形成的涂膜的干燥温度、干燥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通常的粘合片的粘合剂层的形成中,多以形成具有平坦表面的粘合剂层为目的而对上述事项进行适当设定。

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中,以有意地形成能够有助于提高粘合片除气性的凹部的方式对上述事项进行设定,与通常的粘合片的粘合剂层的设计方法完全不同。

上述事项优选考虑待形成的涂膜中所含有的树脂的流动性等而进行适当设定。

例如,在组合物中含有微粒的情况下,通过将由较多含有微粒的组合物形成的涂膜的粘度调整至适度的范围,不仅可以保持涂膜中微粒的给定的流动性,而且能够适度抑制与其它涂膜(较多含有树脂的涂膜)的混杂。通过这样地进行调整,对于较多含有树脂的涂膜而言,具有在水平方向发生破裂而容易形成凹部的倾向。

其结果是不仅能增加表面(α)上形成的凹部所占的比例,还能增加相互连接的凹部的比例,可以制成具有更优异的除气性的粘合片。

另外,在上述事项中,优选对该树脂的种类、构成单体、分子量、树脂的含量进行适当调整,使得较多含有树脂的涂膜所含有的树脂具有适度的粘弹性。

即,通过使涂膜的硬度(由树脂的粘弹性、涂布液的粘度等因素决定的硬度)适度地变硬,可以增强树脂部分(X)的收缩应力,从而容易形成凹部。该涂膜的硬度越硬,收缩应力越强,越容易产生凹部,但如果过硬,则涂布适应性降低。另外,树脂的弹性过于提高时,由涂膜形成的树脂层的粘合力具有降低的倾向。优选考虑到这一点来适度地调整树脂的粘弹性。

另外可以认为,在组合物、涂膜中含有微粒的情况下,通过优化微粒的分散状态,可以对由微粒引起的树脂层厚度的膨胀程度、凹部的自形成力进行调节,结果可以调整得易于在表面(α)上形成凹部。

进而,优选考虑形成的涂膜(或者作为形成材料的组合物)的交联速度而对上述事项进行适当设定。

即,在涂膜的交联速度过快的情况下,有可能在凹部形成之前涂膜就发生了固化,而且对涂膜破裂的大小及凹部的大小也有影响。

对于涂膜的交联速度而言,可以通过适当设定作为形成材料的组合物中的交联剂的种类及溶剂的种类、涂膜的干燥时间及干燥温度来进行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粘合片所具有的树脂层表面(α)上存在的凹部优选不具有给定图案。这里,在着眼于一个凹部的形状时,“给定图案”是指成为该凹部所具有的恒定的重复单元的形状。

如图1(a)及(b)所示,本发明的粘合片在树脂层12的与设有基材11的一侧相反侧的表面(α)上具有多个凹部13。存在于表面(α)上的凹部13起到作为空气排出通路的作用,以便将本发明的粘合片粘贴于被粘附物时产生的“残留空气”排出到外部。

因此,本发明的粘合片的表面(α)满足下述要件(I)及(II)。

要件(I):表面(α)上任意选择的边长5mm的正方形所包围的区域(P)内存在多个具有最大0.5μm以上的高低差的凹部。

要件(II):表面(α)上任意选择的边长600μm的正方形所包围的区域(U)内存在1个以上的上述凹部。

以下,对上述要件(I)及(II)进行详细说明。

<要件(I)>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粘合片所具有的树脂层的表面(α)侧形状的一例的该树脂层的剖面示意图。

如图2(a)所示的凹部13那样,作为通常的凹部的形状,具有2个山部分(M1)、(M2)和谷部分(N)。在本发明中,凹部的“高低差”是指沿树脂层12的厚度方向,2个山部分(M1)、(M2)中最高的位置(m)(图2(a)中山部分(M1)的极大点)与最低的位置(n)(图2(a)中谷部分(N)的极小点)之差(h)的长度。

另外,如图2(b)的情况可以认为具有凹部131和凹部132这2个凹部,所述凹部131具有2个山部分(M11)、(M12)和谷部分(N1),所述凹部132具有2个山部分(M12)、(M13)和谷部分(N2)。在这种情况下,山部分(M11)的极大点与谷部分(N1)的极小点之差(h1)的长度表示凹部131的高低差,山部分(M13)的极大点与谷部分(N2)的极小点之差(h2)的长度表示凹部132的高低差。

上述要件(I)中限定的“凹部”是指具有最大0.5μm以上的高低差的凹陷。作为该要件(I)中限定的“凹部”,具有0.5μm以上高低差的部位可以存在于凹部的任一部分,不需要在该凹部的全部区域具有该高低差。

另外,是否存在多个满足该要件(I)的凹部的判断可以通过用电子显微镜对粘合片的树脂层表面(α)上任意选择的边长5mm的正方形所包围的区域(P)内进行观察来判断,更具体而言,可通过后面叙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来判断。

从提高粘合片的除气性的观点、良好地保持粘合片的外观的观点、以及粘合片的形状稳定性的观点考虑,作为该一个凹部的高低差的最大值,优选为1.0μm以上且树脂层的厚度以下,更优选为3.0μm以上且树脂层的厚度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μm以上且树脂层的厚度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区域(P)内存在的多个凹部的高低差的值中的最大值与树脂层的厚度之比〔高低差的最大值/树脂层的厚度〕,优选为1/100~100/100,更优选为5/100~99/100,进一步优选为10/100~96/100,更进一步优选为15/100~90/100。

另外,从提高粘合片的除气性的观点和使粘合片的粘合性良好的观点考虑,作为该凹部的宽度的平均值,优选为1~500μm,更优选为3~400μm,进一步优选为5~300μm。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该凹部的宽度是指2个山部分的极大点之间的距离,在图2(a)所示的凹部13中,是指山部分(M1)与山部分(M2)的距离L。另外,在图2(b)所示的凹部131中,是指山部分(M11)与山部分(M12)的距离L1,在凹部132中,是指山部分(M13)与山部分(M12)的距离L2

另外,在俯视本发明的粘合片时(从正上方观察时),在凹部具有长边和短边的情况下,将短边称为宽度。

从提高粘合片的除气性的观点及使粘合片的粘合性良好的观点考虑,作为该一个凹部的高低差的最大值与宽度的平均值之比〔高低差的最大值/宽度的平均值〕(在图2(a)所示的凹部13中,指“h/L”),优选为1/500~100/1,更优选为3/400~70/3,进一步优选为1/60~10/1。

<要件(II)>

如图3(a)所示,本发明的粘合片如上述要件(II)所述,在表面(α)12a上任意选择的边长600μm的正方形50所包围的区域(U)内存在1个以上的凹部13或凹部130。在图3(a)中,该区域(U)内存在8个凹部。

由此,通过在表面(α)上的区域(U)内具有1个以上的上述凹部,可以提高粘合片的除气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存在于表面(α)上的区域(U)内的凹部数量为1个以上,从上述观点考虑,优选为2个以上,更优选为3个以上,另一方面,从良好地保持外观及粘合特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1,000个以下,更优选为500个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0个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100个以下。

另外,从提高粘合片的除气性的观点考虑,如图3(a)所示,优选表面(α)12a上的区域(U)内存在的凹部13或凹部130中的一个以上延伸至作为区域(U)的边界线的边长600μm的正方形50的任一边。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中,凹部13或凹部130延伸而与作为区域(U)的边界线的边长600μm的正方形50的任一边的交叉部位13a的数量总计有9处。

这样的凹部与作为区域(U)的边界线的边长600μm的正方形的任一边的交叉部位的数量优选为1处以上,更优选为2处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处以上。

另外,从制成使除气性及外观得到进一步提高的粘合片的观点考虑,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粘合片所具有的树脂层表面(α)上的区域(U)内存在的凹部中的1个以上优选为连续地延伸至与该区域(U)邻接的边长600μm的正方形所包围的1个以上其它区域(U’)内的形状,更优选为连续地延伸至2个以上其它区域(U’)内的形状,进一步优选为连续地延伸至3个以上其它区域(U’)内的形状。

例如,在图3(b)中,关注表面(α)12a上任意选择的边长600μm的正方形50所包围的区域(U)内时,“与该区域(U)邻接的边长600μm的正方形所包围的其它区域(U’)”是指边长600μm的正方形501所包围的区域(U’1)、边长600μm的正方形502所包围的区域(U’2)、边长600μm的正方形503所包围的区域(U’3)、以及边长600μm的正方形504所包围的区域(U’4)。

此外,关注图3(b)所示的“凹部130”时,“凹部130”是边长600μm的正方形50所包围的区域(U)内存在的凹部,但具有延伸至与该区域(U)邻接的边长600μm的正方形501所包围的区域(U’1)内、边长600μm的正方形502所包围的区域(U’2)内、以及边长600μm的正方形504所包围的区域(U’4)内的形状。

如图3(b)所示的“凹部130”那样,通过使表面(α)上存在具有不仅在区域(U)内、而且延伸至与该区域(U)邻接的其它区域(U’)的形状的凹部,可制成除气性得到进一步提高的粘合片。

另外,树脂层的表面(α)上的区域(U)内存在的凹部优选为不仅连续地延伸至与该区域(U)邻接的1个以上其它区域(U’)、而且还进一步连续地延伸至与其它区域(U’)邻接的区域(U)以外的区域(U”)的形状。

例如,图3(b)所示的“凹部130”具有不仅连续地延伸至与区域(U)邻接的区域(U’4)、而且还进一步连续地延伸至与区域(U’4)邻接的区域(U’5)的形状。

<其它优选要件>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粘合片而言,优选表面(α)上的多个凹部的存在位置不具有周期性。

图3(a)及(b)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粘合片所具有的树脂层表面(α)的一例的该表面(α)的平面示意图。如图3(a)所示,本发明的粘合片的树脂层12的表面(α)12a上存在多个凹部13、130。

这里,如图3(a)所示,优选本发明的粘合片如上所述在树脂层12的表面(α)12a上存在多个凹部,且该多个凹部的存在位置不具有周期性。

在本发明中,“多个凹部的存在位置不具有周期性”是指多个凹部的存在位置不具有相同的重复图案,处于不规则(无规)的状态。即,与专利文献1中记载那样的基于一定的规则性而“配置”的槽不同,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槽是将具有压花图案的剥离材料按压于树脂层的表面等通过压花图案的转印而形成的槽。

需要说明的是,是否为“多个凹部的存在位置不具有周期性”的判断的原则在于,通过肉眼观察或数码显微镜(倍率:30~100倍)观察对作为对象的粘合片的树脂层表面(α)上存在的多个凹部的位置来进行判断。

其中,可以选择10个表面(α)上任意选择的长边为3.45mm、短边为2.59mm长方形所包围的具有8.93mm2面积的区域(V),用肉眼观察或用数码显微镜(倍率:30~100倍)观察各区域(V)内存在的“多个凹部的位置”来进行判断。即,在选择的10个区域中存在于各区域的“多个凹部的位置”均没有一定的周期性的情况下,作为对象的粘合片可以视为“多个凹部的存在位置不具有周期性”。

另外,上述的多个凹部的形成位置的观察可以是在上述倍率下直接用数码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方法,也可以是在上述倍率下使用数码显微镜获得图像,再用肉眼观察该图像所显示的多个凹部的存在位置的方法。

另外,从制成除气性、外观、粘合特性及冲裁加工性等特性平衡性良好地得到提高的粘合片的观点考虑,优选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粘合片的树脂层表面(α)上的平坦面形状为无定形。

在本发明中,“表面(α)上的平坦面”是指在树脂层的表面(α)上除去多个凹部所占的范围以外的表面,是在与被粘附物粘贴时与该被粘附物贴合的面。因此,该表面(α)存在的平坦面是对粘合片的粘合力有影响的部位。

在图3(a)所示的平面示意图中,“平坦面”是指在树脂层的表面(α)12a中除多个凹部13以外的网格背景部分15。

另外,“平坦面的形状为无定形”是指,平坦面的形状如图3(a)所示的树脂层表面(α)12a的网格背景部分15、及图6(a)的数码显微镜照片上所示的平坦面15等的形状那样,不具有圆、椭圆等能够以中心进行作图的图形、及多边形等这样的固定的形状,形状不具有规则性,是各个形状间没有类似性的形状,具体而言,相当于图3所示的平坦面15及凹部13的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不属于无定形的形状的“多边形”是能够在其内部作出对角线(不露出到外部)的图形,是内角之和为180×n(度)(n为自然数)且由直线包围而成的图形。该多边形包括其角部为弧状的弯曲形状。

另外,是指不具有圆、椭圆等能够以中心进行作图的图形、及多边形等这样的固定的形状,且不具有给定的重复图案的形状。即,将具有压花图案的剥离材料按压于树脂层的表面等通过压花图案的转印而形成的平坦面的形状被排除在外。

需要说明的是,是否为“表面(α)上的平坦面的形状是无定形”的判断的原则在于,从作为对象的粘合片的树脂层表面(α)侧通过肉眼观察或数码显微镜(倍率:30~100倍)观察对表面(α)上的平坦面的形状来进行判断。

其中,选择10个表面(α)上任意选择的长边为3.45mm、短边为2.59mm的长方形所包围的具有8.93mm2面积的区域(V),通过肉眼观察或数码显微镜(倍率:30~100倍)从表面(α)侧俯视(根据需要进行立体观察)观察存在于各区域(V)内的“平坦面的形状”时,如果在选择的10个区域中存在于各区域的“平坦面的形状”均能判断为无定形,则对象的粘合片可以视为满足表面(α)上的平坦面的形状为无定形的要件。在该区域(V)大于数码显微镜能够拍摄的区域的情况下,可以将拍摄有相互紧邻的能够拍摄区域的多个图像所拼接而成的图像作为观察区域(V)内的图像,用于上述的判断。

另外,上述的平坦面的形状观察可以是在上述倍率下直接用数码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方法,也可以是在上述倍率下使用数码显微镜获得图像,再用肉眼观察该图像所显示的平坦面的形状的方法。另外,该平坦部的形状为无定形优选能够从树脂层的表面(α)侧通过肉眼观察进行辨认。

另外,将本发明的粘合片的上述树脂层的表面(α)粘贴于被粘附物时与被粘附物的粘贴面面积的比例(以下也称为“粘贴面面积率”)优选为10~95%。

这里,与该被粘附物的粘贴面面积的比例为10%以上时,能够充分确保树脂层的表面(α)与被粘附物的粘接面,可以提高粘合特性,降低发生剥离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与该被粘附物的粘贴面面积的比例为95%以下时,可使粘合片的除气性变得充分,易于将粘贴于被粘附物时产生的空气残留除去。

从上述观点考虑,上述与被粘附物的粘贴面面积的比例更优选为20~93%,进一步优选为30~90%,更进一步优选为35~85%,更进一步优选为40~80%,更进一步优选为45~75%。

在本发明中,“将本发明的粘合片的上述树脂层的表面(α)粘贴于被粘附物时与被粘附物的粘贴面面积的比例”的值具体是指通过后面叙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测得的值。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粘合片中,在将上述树脂层的表面(α)粘贴于被粘附物并俯视表面(α)时,相对于表面(α)上任意选择的长边为3.45mm、短边为2.59mm的长方形所包围的具有8.93mm2面积的区域(V)内存在的全部凹部的总面积,区域(Vs)内存在的与其它凹部具有不同形状的凹部的总面积的比例优选为95%以上,更优选为98%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0%。

在俯视粘贴于该被粘附物时的树脂层的表面(α)时,相对于区域(Vs)内存在的全部凹部的总面积,区域(Vs)内存在的与其它凹部具有不同形状的凹部的总面积的比例的确认方法如下所述。即,对于作为对象的粘合片,通过数码显微镜(倍率:30~100倍)观察粘贴于被粘附物时树脂层的表面(α)上任意选择的长边为3.45mm、短边为2.59mm的长方形所包围的具有8.93mm2面积的区域(Vs)内存在的多个凹部的形状,并测定它们的面积,只要相对于该区域(Vs)内观察到的该多个凹部的面积的总面积,与其它凹部具有不同形状的凹部(即,相当于上述的相互具有不同形状的凹部)的面积的总面积优选为95%以上(更优选为98%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0%),则可以判断为满足相对于区域(Vs)内存在的全部凹部的总面积、区域(Vs)内存在的与其它凹部具有不同形状的凹部的总面积的比例为95%以上的粘合片。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是否与区域(Vs)内存在的其它凹部不同的判断可以在上述倍率下使用数码显微镜获得图像并测定该凹部的面积、周长,根据数值是否相同来判断,也可以是通过肉眼观察该图像所示出的多个凹部的形状来进行判断的方法。

这里,“与其它凹部具有不同形状的凹部的总面积的比例为100%”是指“区域(Vs)内观察到的多个凹部均具有相互不同形状”。

作为进行上述观察时所使用的被粘附物,使用“具有平滑面的透光性被粘附物”。该“具有平滑面的透光性被粘附物”的“平滑面”是指JIS B0601:2001中规定的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75)为0.1μm以下的面。

另外,“透光性”是指按照JIS K7105测定的总光线透射率为70%以上的特性。

该透光性被粘附物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从容易制成具有上述规定的平滑面的透光性被粘附物的观点、以及从肉眼观察或用数码显微镜观察的观点考虑,优选为玻璃。

作为上述的评价结果,更具体地,基于后面叙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进行判断。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本发明粘合片的粘贴对象的被粘附物,对有无平滑面、有无透光性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是由曲面构成的透光性的被粘附物。

另外,从制成提高了除气性的粘合片的观点考虑,在将表面(α)与透光性被粘附物的平滑面粘贴时,优选表面(α)中与透光性被粘附物的平滑面的上述接触部分的形状能够从透光性被粘附物侧通过肉眼观察来确认。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粘合片中,在俯视上述树脂层的表面(α)时,表面(α)上任意选择的长边为3.45mm、短边为2.59mm的长方形所包围的具有8.93mm2面积的区域(V)内存在的平坦面的总面积优选为1.0mm2以上,更优选为2.0mm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mm2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4.0mm2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5.0mm2以上。另外,优选为8.5mm2以下,更优选为7.3m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2mm2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5.8mm2以下。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粘合片中,在俯视上述树脂层的表面(α)时,表面(α)上任意选择的长边为3.45mm、短边为2.59mm的长方形所包围的具有8.93mm2面积的区域(V)内,优选存在至少1个具有能够在表面(α)上选择出由直径100μm的圆所包围的区域的大小的平坦面,更优选存在至少1个具有能够选择出由直径150μm的圆所包围的区域的大小的平坦面,进一步优选存在至少1个具有能够选择出由直径200μm的圆所包围的区域的大小的平坦面。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粘合片中,在俯视上述树脂层的表面(α)时,表面(α)上任意选择的长边为3.45mm、短边为2.59mm的长方形所包围的具有8.93mm2面积的区域(V)内,优选存在至少1个以上具有0.1mm2以上面积的平坦面,更优选存在至少1个以上具有0.2mm2以上面积的平坦面,进一步优选存在至少1个以上具有0.3mm2以上面积的平坦面,更进一步优选存在至少1个以上具有0.5mm2以上面积的平坦面,更进一步优选存在至少1个以上具有1.0mm2以上面积的平坦面。另外,作为平坦面的面积的最大值,优选为8.5mm2以下,更优选为7.3m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2mm2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5.8mm2以下。

在俯视该树脂层的表面(α)时,区域(V)内存在的各平坦面的面积、是否存在至少1个具有能够选择出由直径100μm的圆(150μm的圆、或200μm的圆)所包围的区域的大小的平坦面的判断、以及全部平坦面的面积(总面积)的确认方法如下所述。即,对于作为对象的粘合片,通过数码显微镜(倍率:30~100倍)观察粘贴于被粘附物之前的树脂层表面(α)上任意选择的长边为3.45mm、短边为2.59mm的长方形所包围的具有8.93mm2的面积的区域(V)内存在的多个平坦面的形状,测定它们的面积,将该区域(V)内观察到的该多个平坦面的面积的总面积作为平坦面的总面积。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区域(V)内的各平坦面的面积、及全部平坦面的面积(总面积)的确认中,可以通过在上述倍率下使用数码显微镜获得图像、并测定该图像所示的平坦面的面积来进行确认。另外,是否存在至少1个具有能够选择出由直径100μm的圆(150μm的圆、或200μm的圆)所包围的区域的大小的平坦面的判断可以根据该图像或使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了2值化而得到的图像来进行确认。更具体而言,基于后面叙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来进行判断。

以下,对本发明的粘合片的各构成进行说明。

〔基材〕

本发明所使用的基材的MD方向的弯曲应力系数k为20.0N·mm以下,且MD方向的10%伸长时强度为260N/15mm以下。

这里,弯曲应力系数k是指根据基材的杨氏模量和厚度计算出的系数,是由下述式(1)得到的值。

k=E×h3···(1)

(k:弯曲应力系数[N·mm]、E:杨氏模量[N/mm2]、h:厚度[mm])

更具体地,可根据后面叙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得到。

本发明所使用的基材的MD方向的弯曲应力系数k大于20.0N·mm时,本发明的粘合片的折叠粘贴性变差。因此,从获得粘合片的优异的折叠粘贴性的观点考虑,该MD方向的弯曲应力系数k的值优选为10.0N·mm以下,更优选为3.5N·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0N·mm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1.00N·mm以下,再进一步优选为0.90N·mm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其下限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0.005N·mm以上,更优选为0.01N·mm以上。

另外,本发明所使用的基材的MD方向的10%伸长时强度大于260N/15mm时,本发明的粘合片的折叠粘贴性变差。因此,从获得粘合片的优异的折叠粘贴性的观点考虑,该MD方向的10%伸长时强度优选为210N/15mm以下,更优选为150N/15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N/15mm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50N/15mm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其下限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0.5N/15mm以上,更优选为1.0N/15mm以上。

另外,从获得粘合片的更良好的折叠粘贴性的观点考虑,本发明所使用的基材的MD方向的杨氏模量E优选为7,000MPa以下,更优选为4,500MPa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00MPa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2,000MPa以下,再进一步优选为1,500MPa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其下限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50MPa以上,更优选为100MPa以上。

作为本发明所使用的基材,只要MD方向的弯曲应力系数k、及MD方向的10%伸长时强度满足上述数值范围即可,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例如:纸基材、树脂膜或片、用树脂层压纸基材而得到的基材等,可以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粘合片的用途而适当选择。

作为构成纸基材的纸,可以列举例如:薄页纸、中级纸、全化浆纸、浸渍纸、涂料纸、铜版纸、硫酸纸、玻璃纸等。

作为构成树脂膜或片的树脂,可以列举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树脂;聚氯乙烯、聚偏氯乙烯、聚乙烯醇、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等乙烯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类树脂;聚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三乙酸纤维素;聚碳酸酯;聚氨酯、丙烯酸改性聚氨酯等氨基甲酸酯树脂;聚甲基戊烯;聚砜;聚醚醚酮;聚醚砜;聚苯硫醚;聚醚酰亚胺、聚酰亚胺等聚酰亚胺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丙烯酸树脂;氟树脂等。

作为用树脂层压纸基材而得到的基材,可以举出用聚乙烯等热塑性树脂层压上述纸基材而得到的层压纸等。

这些基材中,从容易将上述MD方向的杨氏模量E、MD方向的弯曲应力系数k、以及MD方向的10%伸长时强度调整至上述数值范围的观点考虑,优选树脂膜或片,更优选由聚烯烃类树脂制成的膜或片、由聚酯类树脂制成的膜或片、由聚氯乙烯制成的膜或片,进一步优选由聚烯烃类树脂制成的膜或片、由聚氯乙烯制成的膜或片。

另外,在将本发明的粘合片用于要求耐热性用途的情况下,优选由选自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及聚酰亚胺类树脂中的树脂所构成的膜或片,在用于要求耐候性用途的情况下,优选由选自聚氯乙烯、聚偏氯乙烯、丙烯酸树脂、及氟树脂中的树脂所构成的膜或片。

基材的厚度可以根据本发明的粘合片的用途而适当设定,从容易将上述MD方向的弯曲应力系数k、及MD方向的10%伸长时强度调整至上述数值范围的观点考虑,优选为5~1,000μm,更优选为10~500μm,进一步优选为12~250μm,更进一步优选为15~150μm。

需要说明的是,基材中还可以进一步含有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抗氧剂、防静电剂、滑爽剂、抗粘连剂、着色剂等各种添加剂。

另外,作为本发明所使用的基材,可以是在上述的树脂膜或片的表面上具有金属层的基材。

作为形成该金属层的金属,可以列举例如:铝、锡、铬、钛等具有金属光泽的金属。

作为该金属层的形成方法,可以例举例如:利用真空蒸镀、溅射、离子镀等PVD法蒸镀上述金属的方法、或者使用通常的粘合剂粘贴由上述金属制成的金属箔的方法等,优选利用PVD法蒸镀上述金属的方法。

此外,在使用树脂膜或片作为基材的情况下,从提高与叠层于这些树脂膜或片上的树脂层的密合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对树脂膜或片的表面实施利用氧化法、凹凸化法等的表面处理、或者底涂处理。

作为氧化法,可以列举例如:电晕放电处理法、等离子处理法、铬酸处理(湿法)、热风处理、臭氧和紫外线照射处理等,作为凹凸化法,可以列举例如:喷砂法、溶剂处理法等。

〔树脂层〕

本发明的粘合片所具有的树脂层只要包含含有树脂作为主成分的树脂部分(X)和由微粒构成的粒子部分(Y)、且满足上述的关于表面(α)的要件(I)及(II)即可,没有特别限制。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粘合片而言,至少该树脂层的与设有基材一侧相反侧的表面(α)具有粘合性,但该树脂层的设有基材一侧的表面(β)也可以具有粘合性。

需要说明的是,该树脂层所含有的树脂可以举出例如后面叙述的树脂部分(X)中包含的树脂。

作为本发明的粘合片所具有的树脂层的一个优选方式,优选除了树脂部分(X)及粒子部分(Y)以外,还具有空隙部分(Z)。通过使树脂层中具有空隙部分(Z),可以提高粘合片的耐起泡性。

在上述微粒彼此间存在的空隙、上述微粒为次级粒子的情况下,该空隙部分(Z)也包括存在于该次级粒子内的空隙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树脂层具有多层结构的情况下,即使在树脂层的形成过程、刚形成后存在空隙部分(Z),树脂部分(X)有时也会流入空隙部分(Z),使空隙消失,形成无空隙部分(Z)的树脂层。

然而,在如上所述使树脂层中暂时存在的空隙部分(Z)消失的情况下,由于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粘合片所具有的树脂层在表面(α)上具有凹部,因此能够得到除气性和耐起泡性优异的粘合片。

另外,从提高粘合片的除气性及耐起泡性的观点考虑,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粘合片所具有的树脂层在100℃时的剪切储能模量优选为9.0×103Pa以上,更优选为1.0×104Pa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104Pa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树脂层在100℃时的剪切储能模量是指通过使用粘弹性测定装置(例如,Rheometrics公司制造、装置名“DYNAMIC ANALYZER RDA II”)以频率1Hz进行测定而测得的值。

树脂层的厚度优选为1~300μm,更优选为5~150μm,进一步优选为10~75μm。

作为将本发明粘合片的一个方式的粘合片的表面(α)粘贴于被粘附物时的粘合力,优选为0.5N/25mm以上,更优选为2.0N/25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N/25mm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4.0N/25mm以上,再进一步优选为7.0N/25mm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该粘合力的值具体是指通过后面叙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测得的值。

<树脂层的多层结构体>

作为树脂层,可以是由2种以上的层构成的多层结构体。

对于这样的多层结构体的树脂层的例子及其优选的结构,如〔粘合片的构成〕中所述。以下,对树脂部分(X)及粒子部分(Y)进一步进行说明。

<树脂部分(X)>

构成上述树脂层的树脂部分(X)含有树脂作为主成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树脂部分(X)是包含树脂层中所含的微粒以外的成分的部分,在这点上与粒子部分(Y)加以区别。

树脂部分(X)以树脂作为主成分,除了树脂以外,还可以含有交联剂、通用添加剂。

对于树脂部分(X)中的树脂含量而言,相对于树脂部分(X)的总量(100质量%),通常为40质量%以上,优选为5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6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5质量%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85质量%以上,再进一步优选为90质量%以上,并且优选为10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99.9质量%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将作为树脂部分(X)的形成材料的树脂组合物总量(100质量%(其中不包括稀释溶剂))中的树脂含量的值视为上述“树脂部分(X)中的树脂的含量”。

作为树脂部分(X)中所含的上述树脂,从使待形成的树脂层的表面(α)表现出粘合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含有粘合性树脂。

特别是,如图1(a)的粘合片1a等那样,树脂层具有从基材侧起依次叠层有层(Xβ)、层(Y1)及层(Xα)的多层结构的情况下,从上述观点考虑,优选至少层(Xα)含有粘合性树脂。

作为该粘合性树脂,可以列举例如:丙烯酸类树脂、氨基甲酸酯类树脂、橡胶类树脂、有机硅类树脂等。

在这些粘合性树脂中,从粘合特性及耐候性良好,且容易在形成的树脂层表面(α)上形成满足上述要件(I)及(II)的多个凹部的观点考虑,优选含有丙烯酸类树脂。

相对于树脂部分(X)所含有的上述树脂的总量(100质量%),丙烯酸类树脂的含量优选为25~100质量%,更优选为50~10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70~100质量%,更进一步优选为80~100质量%,再进一步优选为100质量%。

另外,从容易在形成的树脂层表面(α)上形成满足上述要件(I)及(II)的多个凹部的观点考虑,优选树脂部分(X)包含具有官能团的树脂,更优选包含具有官能团的丙烯酸类树脂。

特别是,如图1(a)的粘合片1a等那样,树脂层为从基材侧起依次叠层有层(Xβ)、层(Y1)及层(Xα)的多层结构体的情况下,从上述观点考虑,优选至少层(Y1)包含具有官能团的树脂。

该官能团是成为与交联剂的交联起点的基团,可以列举例如:羟基、羧基、环氧基、氨基、氰基、酮基、烷氧基甲硅烷基等,优选为羧基。

需要说明的是,树脂部分(X)优选在含有具有上述官能团的树脂的同时还含有交联剂。特别是在树脂层为上述多层结构体的情况下,优选至少层(Y1)在含有具有上述官能团的树脂的同时还含有交联剂。

作为该交联剂,可以列举例如:异氰酸酯类交联剂、环氧类交联剂、氮丙啶类交联剂、金属螯合物类交联剂等。

异氰酸酯类交联剂可以列举例如: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芳香族多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脂肪族多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氢化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等脂环族多异氰酸酯;以及这些化合物的缩二脲体、异氰脲酸酯体、以及作为与低分子含活泼氢的化合物(乙二醇、丙二醇、新戊二醇、三羟甲基丙烷、蓖麻油等)的反应物的加合物;等。

作为环氧类交联剂,可以列举例如:乙二醇缩水甘油醚、1,3-二(N,N-二缩水甘油基氨基甲基)环己烷、N,N,N’,N’-四缩水甘油基间苯二甲胺、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三羟甲基丙烷二缩水甘油醚、二缩水甘油基苯胺、二缩水甘油基胺等。

作为氮丙啶类交联剂,可以列举例如:二苯基甲烷-4,4’-二(1-氮丙啶甲酰胺)、三羟甲基丙烷三-β-氮丙啶基丙酸酯、四羟甲基甲烷三-β-氮丙啶基丙酸酯、甲苯-2,4-二(1-氮丙啶甲酰胺)、三乙烯三聚氰胺、二间苯二甲酰-1-(2-甲基氮丙啶)、三-1-(2-甲基氮丙啶)膦、三羟甲基丙烷三-β-(2-甲基氮丙啶)丙酸酯等。

金属螯合物类交联剂可以列举:金属原子为铝、锆、钛、锌、铁、锡等的螯合物化合物,从容易形成满足上述要件(I)及(II)的多个凹部的观点考虑,优选铝螯合物类交联剂。

作为铝螯合物类交联剂,可以列举例如:单乙酰乙酸油烯基铝二异丙酯、二乙酰乙酸油烯基铝单异丙酯、单油酸单乙酰乙酸乙基铝单异丙酯、单乙酰乙酸月桂基铝二异丙酯、单乙酰乙酸硬脂基铝二异丙酯、单乙酰乙酸异硬脂基铝二异丙酯等。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交联剂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2种以上使用。

其中,从容易在形成的树脂层表面(α)上形成满足上述要件(I)及(II)的多个凹部的观点考虑,优选树脂部分(X)包含选自金属螯合物类交联剂及环氧类交联剂中的1种以上,更优选包含金属螯合物类交联剂,进一步优选包含铝螯合物类交联剂。

相对于具有官能团的树脂100质量份,交联剂的含量优选为0.01~15质量份,更优选为0.1~1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3~7.0质量份。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树脂层的一个方式,从容易在树脂层的表面(α)上形成凹部的观点考虑,树脂部分(X)优选同时含有金属螯合物类交联剂及环氧类交联剂,更优选同时含有铝螯合物类交联剂及环氧类交联剂。

在树脂部分(X)同时含有金属螯合物类交联剂及环氧类交联剂的情况下,从上述观点考虑,作为金属螯合物类交联剂与环氧类交联剂的含量比[金属螯合物类交联剂/环氧类交联剂],以质量比计优选为10/90~99.5/0.5,更优选为50/50~99.0/1.0,进一步优选为65/35~98.5/1.5,更进一步优选为75/25~98.0/2.0。

另外,树脂部分(X)中还可以含有通用添加剂。

作为通用添加剂,可以列举例如:增粘剂、抗氧剂、软化剂(增塑剂)、防锈剂、颜料、染料、阻滞剂、反应促进剂、紫外线吸收剂等。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通用添加剂可以分别单独使用,或组合2种以上使用。

在含有这些通用添加剂的情况下,相对于树脂100质量份,各通用添加剂的含量优选为0.0001~60质量份,更优选为0.001~50质量份。

树脂部分(X)中含有的上述树脂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组合2种以上使用。

作为本发明的粘合片所具有的树脂层的树脂部分(X)的形成材料,优选为包含具有官能团的粘合性树脂的粘合剂,更优选为包含具有官能团的丙烯酸类树脂(A)(以下,也简称为“丙烯酸类树脂(A)”)的丙烯酸类粘合剂,进一步优选为包含具有官能团的丙烯酸类树脂(A)及交联剂(B)的丙烯酸类粘合剂。

该丙烯酸类粘合剂可以是溶剂型、乳液型中的任意形态。

以下,对作为形成树脂部分(X)的材料所优选的上述丙烯酸类粘合剂进行说明。

作为该丙烯酸类粘合剂中含有的丙烯酸类树脂(A),可以列举例如:具有源自具有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结构单元的聚合物、具有源自具有环状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的聚合物等。

作为丙烯酸类树脂(A)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5万~150万,更优选为15万~130万,进一步优选为25万~110万,更进一步优选为35万~90万。

作为丙烯酸类树脂(A),优选包含具有结构单元(a1)和结构单元(a2)的丙烯酸类共聚物(A1),所述结构单元(a1)源自具有碳原子数1~18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a1’)(以下,也称为“单体(a1’)”),所述结构单元(a2)源自含官能团的单体(a2’)(以下,也称为“单体(a2’)”),更优选为丙烯酸类共聚物(A1)。

相对于丙烯酸类粘合剂中丙烯酸类树脂(A)的总量(100质量%),丙烯酸类共聚物(A1)的含量优选为50~100质量%,更优选为70~10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80~100质量%,更进一步优选为90~100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丙烯酸类共聚物(A1)的共聚方式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嵌段共聚物、无规共聚物、接枝共聚物中的任一种。

从提高粘合特性的观点考虑,作为单体(a1’)所具有的烷基的碳原子数,更优选为4~12,进一步优选为4~8,更进一步优选为4~6。

作为单体(a1’),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等。

其中,优选为(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更优选(甲基)丙烯酸丁酯。

相对于丙烯酸类共聚物(A1)的全部结构单元(100质量%),结构单元(a1)的含量优选为50~99.5质量%,更优选为60~99质量%,进一步优选为70~95质量%,更进一步优选为80~93质量%。

作为单体(a2’),可以列举例如:含羟基单体、含羧基单体、含环氧基单体、含氨基单体、含氰基单体、含酮基单体、含烷氧基甲硅烷基单体等。

其中,更优选为含羧基单体。

作为含羧基单体,可以列举:(甲基)丙烯酸、马来酸、富马酸、衣康酸等,优选为(甲基)丙烯酸。

相对于丙烯酸类共聚物(A1)的全部结构单元(100质量%),结构单元(a2)的含量优选为0.5~50质量%,更优选为1~4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5~30质量%,更进一步优选为7~20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丙烯酸类共聚物(A1)还可以具有源自上述单体(a1’)及(a2’)以外的其它单体(a3’)的结构单元(a3)。

作为其它单体(a3’),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基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烯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烯基氧基乙酯、亚氨基(甲基)丙烯酸酯等具有环状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乙酸乙烯酯、丙烯腈、苯乙烯等。

相对于丙烯酸类共聚物(A1)的全部结构单元(100质量%),结构单元(a3)的含量优选为0~30质量%,更优选为0~2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10质量%,更进一步优选为0~5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单体(a1’)~(a3’)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2种以上使用。

对于丙烯酸类共聚物(A1)成分的合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通过将原料单体溶解于溶剂中并在聚合引发剂、链转移剂等的存在下进行溶液聚合的方法、在乳化剂、聚合引发剂、链转移剂、分散剂等的存在下使用原料单体在水体系中进行乳液聚合的方法来制造。

作为上述丙烯酸类粘合剂中含有的交联剂(B),可以列举上述物质,从使粘合特性良好的观点、以及容易在形成的树脂层表面(α)上形成满足上述要件(I)及(II)的多个凹部的观点考虑,优选含有选自金属螯合物类交联剂及环氧类交联剂中的1种以上,更优选含有金属螯合物类交联剂,进一步优选含有铝螯合物类交联剂。

另外,从使在树脂层表面(α)上的多个凹部的形状保持性良好的观点考虑,作为交联剂(B),优选同时含有金属螯合物类交联剂及环氧类交联剂,更优选同时含有铝螯合物类交联剂及环氧类交联剂。

相对于上述丙烯酸类粘合剂中的丙烯酸类树脂(A)100质量份,交联剂(B)的含量优选为0.01~15质量份,更优选为0.1~1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3~7.0质量份。

在组合使用金属螯合物类交联剂和环氧类交联剂的情况下,作为金属螯合物类交联剂与环氧类交联剂的含量比[金属螯合物类交联剂/环氧类交联剂],以质量比计优选为10/90~99.5/0.5,更优选为50/50~99.0/1.0,进一步优选为65/35~98.5/1.5,更进一步优选为75/25~98.0/2.0。

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丙烯酸类粘合剂中还可以含有通用添加剂。作为通用添加剂,可以列举上述添加剂,而且该通用添加剂的含量也如上所述。

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使用的丙烯酸类粘合剂中还可以含有除丙烯酸类树脂(A)以外的粘合性树脂(例如,氨基甲酸酯类树脂、橡胶类树脂、有机硅类树脂等)。

相对于丙烯酸类粘合剂中含有的粘合性树脂的总量(100质量%),丙烯酸类粘合剂中的丙烯酸类树脂(A)的含量优选为50~100质量%,更优选为70~10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80~100质量%,更进一步优选为100质量%。

<粒子部分(Y)>

构成树脂层的粒子部分(Y)由微粒构成。

从提高粘合片的除气性、外观及耐起泡性的观点、以及容易在形成的树脂层表面(α)上形成满足上述要件(I)及(II)的多个凹部的观点考虑,作为该微粒的平均粒径,优选为0.01~100μm,更优选为0.05~25μm,进一步优选为0.1~10μm。

另外,构成粒子部分(Y)的上述微粒的体积平均次级粒径优选为上述树脂层的厚度的1~70%。通过使该微粒的体积平均次级粒径为上述树脂层的厚度的1%以上,可以在树脂层中适度配置微粒,因此可对树脂层的凝聚力赋予局部差别,可在干燥工序中使树脂层易于切断,结果是容易进行凹部的自形成。另外,通过使微粒的体积平均次级粒径为上述树脂层的厚度的70%以下,可以使粒子不易露出在树脂层表面,因此能够抑制粘合力降低。该微粒的体积平均次级粒径优选为树脂层厚度的2~50%的粒径,更优选为3~30%的粒径,进一步优选为4~20%的粒径,更进一步优选为5~15%的粒径。

该微粒的体积平均次级粒径的值可以使用Multisizer three等、并通过测定基于库尔特计数法的粒度分布等而求出。另外,树脂层的厚度可以按照JISK7130:1999标准使用定压厚度测定器(Teclock公司制造、产品名“PG-02J”)等来测定。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使用的微粒,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例如:二氧化硅粒子、金属微粒、金属氧化物粒子、矿物(例如,蒙脱石(smectite)、膨润土)、硫酸钡、碳酸钙、碳酸镁、氢氧化铝、硅酸铝、硅酸钙、玻璃珠等无机粒子、丙烯酸有机玻璃珠等有机粒子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金属是指由周期表中属于第1族(不包括H)、2~11族、第12族(不包括Hg)、第13族(不包括B)、第14族(不包括C及Si)、第15族(不包括N、P、As及Sb)或第16族(不包括O、S、Se、Te及To)的元素所形成的粒子。

作为金属氧化物粒子,可以列举例如由选自氧化钛、氧化铝、勃姆石、氧化铬、氧化镍、氧化铜、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铟、氧化锌、以及它们的复合氧化物中的金属氧化物所形成的粒子等,也包括由这些金属氧化物所形成的溶胶粒子。

作为蒙皂石,可以列举例如:蒙脱石(montmorillonite)、贝得石、水辉石、皂石(saponite)、硅镁石(Stevensite)、绿脱石、锌蒙脱石等。

在这些微粒中,从耐起泡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选自二氧化硅粒子、金属氧化物粒子及蒙脱石中的1种以上,更优选为选自二氧化硅粒子、氧化铝、勃姆石及蒙脱石中的1种以上,进一步优选为二氧化硅粒子、氧化铝、勃姆石及水辉石中的1种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二氧化硅粒子。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使用的二氧化硅粒子可以是干法二氧化硅及湿法二氧化硅中的任一种。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使用的二氧化硅粒子可以是用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等进行了表面修饰而得到的有机修饰二氧化硅、用铝酸钠、氢氧化钠等无机化合物进行了表面处理而得到的无机修饰二氧化硅、以及用这些有机化合物及无机化合物进行了表面处理而得到的有机无机修饰二氧化硅、用硅烷偶联剂等有机无机混合材料进行了表面处理而得到的有机无机修饰二氧化硅等。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二氧化硅粒子可以是由2种以上形成的混合物。

相对于二氧化硅粒子的总量(100质量%),二氧化硅粒子中的二氧化硅的质量浓度优选为50~100质量%,更优选为60~10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70~100质量%,更进一步优选为85~100质量%,更进一步优选为90~100质量%。

另外,从提高粘合片的除气性、外观及耐起泡性的观点、以及容易在形成的树脂层表面(α)上形成满足上述要件(I)及(II)的多个凹部的观点考虑,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使用的微粒的体积平均次级粒径优选为50μm以下,更优选为3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μm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8μm以下,再进一步优选为5μm以下,而且优选为0.5μm以上,更优选为1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μm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微粒的体积平均次级粒径的值是使用Multisizer three等、并通过进行基于库尔特计数法的粒度分布测定而求出的值。

特别是在该微粒为二氧化硅粒子的情况下,其体积平均次级粒径的优选范围与上述的微粒的优选范围相同,其中,优选为10μm以下,更优选为8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μm以下,而且优选为0.5μm以上,更优选为1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μm以上。另外,优选为0.5~10μm,更优选为1~8μm,进一步优选为1.5~5μm。

将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粘合片所具有的树脂层在800℃下加热30分钟后的质量保持率优选为3~90质量%,更优选为5~8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7~70质量%,更进一步优选为9~60质量%。

该质量保持率可以视为表示树脂层中含有的微粒的含量(质量%)。

该质量保持率为3质量%以上时,能够制成除气性及耐起泡性优异的粘合片。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粘合片的制造时,容易在形成的树脂层的表面(α)上形成满足上述要件(I)及(II)的多个凹部。另一方面,该质量保持率为90质量%以下时,树脂层的膜强度高,能够制成外观、耐水性及耐药品性优异的粘合片。

〔剥离材料〕

作为本发明的粘合片的一个方式,可以在上述的树脂层上进一步具有剥离材料。作为所使用的剥离材料,可以使用经过双面剥离处理的剥离片、经过单面剥离处理的剥离片等,可以列举在剥离材料用基材上涂布了剥离剂而制成的剥离片等。需要说明的是,优选该剥离处理面为未形成凹凸形状的平坦的剥离材料(例如,未实施压花图案的剥离材料)。

作为剥离材料用的基材,可以列举例如: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粘合片所具有的基材使用的上述纸基材、树脂膜或片、用树脂层压纸基材而得到的基材等。

作为剥离剂,可以列举例如:有机硅类树脂、烯烃类树脂、异戊二烯类树脂、丁二烯类树脂等橡胶类弹性体、长链烷基类树脂、醇酸类树脂、含氟类树脂等。

剥离材料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10~200μm,更优选为25~170μm,进一步优选为35~80μm。

[粘合片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粘合片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作为本发明的粘合片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从生产性的观点、以及容易在形成的树脂层表面(α)上形成满足上述要件(I)及(II)的多个凹部的观点考虑,优选至少具有下述工序(1)及(2)的方法。

工序(1):形成涂膜(x’)及涂膜(y’)的工序,所述涂膜(x’)由含有树脂作为主成分的组合物(x)形成,所述涂膜(y’)由含有15质量%以上的所述微粒的组合物(y)形成。

工序(2):使工序(1)中形成的涂膜(x’)及涂膜(y’)同时干燥的工序。

<工序(1)>

工序(1)是形成涂膜(x’)及涂膜(y’)的工序,所述涂膜(x’)由含有树脂作为主成分的组合物(x)形成,所述涂膜(y’)由含有15质量%以上的所述微粒的组合物(y)形成。

组合物(x)是树脂部分(X)的形成材料,优选同时含有上述树脂和交联剂,还可以进一步含有上述的通用添加剂。

另外,组合物(y)是粒子部分(Y)的形成材料,可以进一步含有树脂、交联剂、上述的通用添加剂。这些含有树脂等成分的组合物(y)也成为树脂部分(X)的形成材料。

(组合物(x))

作为组合物(x)中含有的树脂,可以列举构成上述树脂部分(X)的树脂,优选为具有官能团的粘合性树脂,更优选为上述具有官能团的丙烯酸类树脂(A),进一步优选为上述丙烯酸类共聚物(A1)。

相对于组合物(x)的总量(100质量%(其中不包括稀释溶剂)),组合物(x)中树脂的含量通常为40质量%以上,优选为5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6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5质量%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85质量%以上,再进一步优选为90质量%以上,而且优选为10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95质量%以下。

另外,作为组合物(x)中含有的交联剂,可以列举上述树脂部分(X)中含有的交联剂,优选组合物(x)含有选自金属螯合物类交联剂及环氧类交联剂中的1种以上,更优选含有金属螯合物类交联剂,进一步优选含有铝螯合物类交联剂。

另外,从使形成的树脂层表面(α)上的多个凹部的形状保持性良好的观点考虑,树脂部分(X)优选同时含有金属螯合物类交联剂及环氧类交联剂,更优选同时含有铝螯合物类交联剂及环氧类交联剂。

在组合物(x)同时含有金属螯合物类交联剂及环氧类交联剂的情况下,作为组合物(x)中的金属螯合物类交联剂与环氧类交联剂的含量比[金属螯合物类交联剂/环氧类交联剂],以质量比计,优选为10/90~99.5/0.5,更优选为50/50~99.0/1.0,进一步优选为65/35~98.5/1.5,更进一步优选为75/25~98.0/2.0。

相对于组合物(x)中含有的树脂100质量份,交联剂的含量优选为0.01~15质量份,更优选为0.1~1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3~7.0质量份。

作为组合物(x),优选为上述包含具有官能团的丙烯酸类树脂(A)及交联剂(B)的丙烯酸类粘合剂,更优选为上述包含丙烯酸类共聚物(A1)及交联剂(B)的丙烯酸类粘合剂。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丙烯酸类粘合剂的详细情况如上所述。

组合物(x)中可以含有上述微粒,但该微粒的含量小于15质量%,且小于组合物(x)中含有的树脂的含量。

作为具体的微粒的含量,相对于组合物(x)的总量(100质量%(其中不包括稀释溶剂))小于15质量%,优选为0~13质量%,更优选为0~1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5质量%,更进一步优选为0质量%。

(组合物(y))

组合物(y)是粒子部分(Y)的形成材料,至少含有15质量%以上的上述微粒,但从微粒的分散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同时含有微粒和树脂,更优选在含有该树脂的同时进一步含有交联剂。另外,组合物(y)也可以含有通用添加剂。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树脂、交联剂及通用添加剂成为树脂部分(X)的形成材料。

作为组合物(y)中含有的微粒,可以列举上述微粒,从在树脂层中形成空隙部分(Z)而制成提高了耐起泡性的粘合片的观点考虑,优选为选自二氧化硅粒子、金属氧化物粒子及蒙脱石中的1种以上。

从容易在树脂层表面(α)上形成通过树脂层的自形成而形成的无定形的凹部的观点考虑,相对于组合物(y)的总量(100质量%(其中不包括稀释溶剂)),组合物(y)中微粒的含量为15质量%以上,优选为20~100质量%,更优选为25~9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30~85质量%,更进一步优选为35~80质量%。

作为组合物(y)中含有的树脂,可以列举与上述组合物(x)中含有的树脂相同的树脂,优选含有与组合物(x)相同的树脂。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2种以上使用。

另外,作为更具体的组合物(y)中含有的树脂,优选为具有官能团的树脂,更优选为上述具有官能团的丙烯酸类树脂(A),进一步优选为上述丙烯酸类共聚物(A1)。

相对于组合物(y)的总量(100质量%(其中不包括稀释溶剂)),组合物(y)中的树脂的含量通常为0~85质量%,优选为1~80质量%,更优选为5~7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10~70质量%,更进一步优选为20~65质量%。

另外,作为组合物(y)中含有的交联剂,可以列举上述树脂部分(X)中含有的交联剂,优选含有选自金属螯合物类交联剂及环氧类交联剂中的1种以上,更优选含有金属螯合物类交联剂。另外,进一步优选同时含有金属螯合物类交联剂及环氧类交联剂。另外,作为该金属螯合物类交联剂,优选为铝螯合物类交联剂。

需要说明的是,在组合物(y)同时含有金属螯合物类交联剂及环氧类交联剂的情况下,金属螯合物类交联剂与环氧类交联剂的优选的含量比(质量比)范围与上述组合物(x)相同。

相对于组合物(y)中含有的树脂100质量份,交联剂含量优选为0.01~15质量份,更优选为0.1~1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3~7.0质量份。

(涂膜(x’)、(y’)的形成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在形成涂膜时,为了易于形成涂膜,优选在组合物(x)及(y)中配合溶剂,制成组合物的溶液的形态。

作为这样的溶剂,可以列举水、有机溶剂等。

作为该有机溶剂,可以列举例如: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甲醇、乙醇、异丙醇、叔丁醇、仲丁醇、乙酰丙酮、环己酮、正己烷、环己烷等。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使用2种以上。

本工序中形成的涂膜(x’)及(y’)的叠层顺序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以在涂膜(y’)上叠层涂膜(x’)的方式形成。

作为涂膜(x’)及(y’)的形成方法,可以是在形成了涂膜(y’)之后在涂膜(y’)上依次形成涂膜(x’)的方法,另外,从生产性的观点考虑,也可以是用多层涂布机同时涂布涂膜(y’)及涂膜(x’)而形成的方法。

作为依次形成时使用的涂布机,可以列举例如:旋涂机、喷涂机、棒涂机、刮刀涂布机、辊涂机、辊刀涂布机、刮板涂布机、凹印涂布机、帘涂机、模涂机等。

作为用多层涂布机进行同时涂布时所使用的涂布机,可以列举例如:帘涂机、模涂机等,其中,从操作性的观点考虑,优选模涂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工序(1)中,可以在形成涂膜(x’)和涂膜(y’)中的至少一者之后且转移至工序(2)之前,实施不使该涂膜进行固化反应的程度的预干燥处理。

作为本工序(1)中进行该预干燥处理时的干燥温度,通常可以在形成的涂膜不发生固化的程度的温度范围内适当设定,优选为低于工序(2)中的干燥温度。作为“低于工序(2)中的干燥温度”的限定所表示的具体干燥温度,优选为10~45℃,更优选为10~34℃,进一步优选为15~30℃。

<工序(2)>

工序(2)是使工序(1)中形成的涂膜(x’)及涂膜(y’)同时干燥的工序。

在本工序中,通过使形成的涂膜(x’)及涂膜(y’)同时干燥,可形成包含树脂部分(X)和粒子部分(Y)的树脂层,同时在该树脂层的表面(α)上形成多个凹部。

作为本工序中的干燥温度,从容易在形成的树脂层的表面(α)上形成满足上述要件(I)及(II)的多个凹部的观点考虑,优选为35~200℃,更优选为60~180℃,进一步优选为70~160℃,更进一步优选为80~140℃。

该干燥温度为35℃以上时,能够得到除气性良好的粘合片。另一方面,该干燥温度为200℃以下时,能够抑制粘合片所具有的基材、剥离材料发生收缩这样的不良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该干燥温度越低,形成的上述凹部的高低差越大,但形成的凹部的数量有减少的趋势。

需要说明的是,在通过本工序形成的树脂层的粒子部分(Y)的周边,可以形成空隙部分(Z)。另外,通过使用选自二氧化硅粒子、金属氧化物粒子及蒙脱石中的1种以上作为上述组合物(y)中含有的微粒,可以容易地形成空隙部分(Z)。

另外,在制造如图1(a)的粘合片1a等那样具有作为多层结构体的树脂层的粘合片的情况下,优选以下所示的第1及第2方式的制造方法,所述多层结构体是依次叠层主要含有树脂部分(X)的层(Xβ)、含有15质量%以上的粒子部分(Y)的层(Y1)、以及主要含有树脂部分(X)的层(Xα)而成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第1及第2方式的制造方法的记载中,“含有树脂作为主成分的组合物(xβ)或(xα)”与上述组合物(x)相同,组合物(xβ)或(xα)中含有的各成分的详细情况(成分种类、优选成分、成分含量等)也相同。而且,“含有15质量%以上的微粒的组合物(y)”也如上所述。

〔第1方式的制造方法〕

作为第1方式的制造方法,至少具有下述工序(1A)和(2A)。

工序(1A):在剥离材料或基材上依次叠层并形成涂膜(xβ’)、涂膜(y’)及涂膜(xα’)的工序,所述基材的MD方向的弯曲应力系数k为20N·mm以下,且MD方向的10%伸长时强度为260N/15mm以下,所述涂膜(xβ’)由含有树脂作为主成分的组合物(xβ)形成,所述涂膜(y’)由含有15质量%以上的上述微粒的组合物(y)形成,所述涂膜(xα’)由含有树脂作为主成分的组合物(xα)形成。

工序(2A):使工序(1A)中形成的涂膜(xβ’)、涂膜(y’)及涂膜(xα’)同时干燥的工序。

在工序(1A)中,优选在组合物(xβ)、组合物(y)及组合物(xα)中配合上述溶剂,在形成了组合物的溶液的形态之后进行涂布。

作为涂膜(xβ’)、涂膜(y’)及涂膜(xα’)的形成方法,可以是使用上述涂布机以在上述基材或剥离材料上形成了涂膜(xβ’)之后,在涂膜(xβ’)上形成涂膜(y’),进而在涂膜(y’)上形成涂膜(xα’)的方式进行依次形成的方法,也可以是使用上述多层涂布机同时涂布涂膜(xβ’)、涂膜(y’)及涂膜(xα’)而形成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工序(1A)中,在形成涂膜(xβ’)、涂膜(y’)及涂膜(xα’)中的1层以上涂膜之后且转移至工序(2A)之前,可以实施不使该涂膜进行固化反应的程度的预干燥处理。

例如,可以在涂膜(xβ’)、涂膜(y’)及涂膜(xα’)的每个涂膜形成之后分别进行上述预干燥处理,也可以在涂膜(xβ’)及涂膜(y’)形成之后一起进行上述预干燥处理,然后再形成涂膜(xα’)。

作为本工序(1A)中进行该预干燥处理时的干燥温度,通常可以在形成的涂膜不发生固化的程度的温度范围内适当设定,优选为低于工序(2A)中的干燥温度。作为“低于工序(2A)中的干燥温度”的限定所表示的具体干燥温度,优选为10~45℃,更优选为10~34℃,进一步优选为15~30℃。

工序(2A)是使工序(1A)中形成的涂膜(xβ’)、涂膜(y’)及涂膜(xα’)同时干燥的工序,本工序中的干燥温度的优选范围与上述工序(2)相同。通过本工序,可以形成包含树脂部分(X)和粒子部分(Y)的树脂层。

〔第2方式的制造方法〕

作为第1方式的制造方法,至少具有下述工序(1B)和(2B)。

工序(1B):在设置于剥离材料或基材上的主要含有树脂部分(X)的层(Xβ)上依次叠层并形成涂膜(y’)及涂膜(xα’)的工序,所述基材的MD方向的弯曲应力系数k为20N·mm以下,且MD方向的10%伸长时强度为260N/15mm以下,所述涂膜(y’)由含有15质量%以上的上述微粒的组合物(y)形成,所述涂膜(xα’)由含有树脂作为主成分的组合物(xα)形成。

工序(2B):使工序(1B)中形成的涂膜(y’)及涂膜(xα’)同时干燥的工序。

在工序(1B)中,“主要含有树脂部分(X)的层(Xβ)”可以对上述由含有树脂作为主成分的组合物(xβ)形成的涂膜(xβ’)进行干燥而形成。

层(Xβ)由组合物(xβ)形成,因此,除了树脂以外,层(Xβ)中也可以含有交联剂、通用添加剂等。作为层(Xβ)中的树脂部分(X)的含量,如上所述。

作为层(Xβ)的形成方法,可以在上述基材或剥离材料上形成由含有树脂作为主成分的组合物(xβ)形成的涂膜(xβ’),并使该涂膜(xβ’)干燥而形成。

作为此时的干燥温度,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35~200℃,更优选为60~180℃,进一步优选为70~160℃,更进一步优选为80~14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方式中,不是在涂膜(xβ’)上,而是在干燥后所得到的层(Xβ)上依次形成涂膜(y’)及涂膜(xα’),在这一点上与上述第1方式不同。

在工序(1B)中,优选在组合物(y)及组合物(xα)中配合上述溶剂,在制成组合物的溶液的形态之后进行涂布。

作为涂膜(y’)及涂膜(xα’)的形成方法,可以是使用上述涂布机以在层(Xβ)上形成涂膜(y’)之后再在涂膜(y’)上形成涂膜(xα’)的方式依次形成的方法,也可以是使用上述多层涂布机同时涂布涂膜(y’)及涂膜(xα’)而形成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工序(1B)中,可以在形成涂膜(y’)之后或形成涂膜(y’)及涂膜(xα’)之后、且转移至工序(2B)之前实施不使该涂膜进行固化反应的程度的预干燥处理。

作为本工序(1B)中进行该预干燥处理时的干燥温度,通常可以在形成的涂膜不发生固化的程度的温度范围内适当设定,优选为低于工序(2B)中的干燥温度。作为“低于工序(2B)中的干燥温度”的限定所表示的具体干燥温度,优选为10~45℃,更优选为10~34℃,进一步优选为15~30℃。

工序(2B)是使工序(1B)中形成的涂膜(y’)及涂膜(xα’)同时干燥的工序,本工序中的干燥温度的优选范围与上述工序(2)相同。通过本工序,可以形成含有树脂部分(X)和粒子部分(Y)的树脂层。

在上述的制造方法中,在剥离材料(以下,也称为“第1剥离材料”)上形成有树脂层的情况下,可以在形成了树脂层之后将该树脂层与其它剥离材料(以下,也称为“第2剥离材料”)贴合,然后除去第1剥离材料,再将露出的树脂层贴合于满足上述要件的基材。

[粘合片的使用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粘合片的除气性、外观及折叠粘贴性均良好,因此可以优选用于例如涂装代替胶带、标记膜及车辆粘贴用胶带(例如,装饰汽车的外装、内装的装饰用胶带、遮蔽胶带等)。特别是从外观及折叠粘贴性良好的观点考虑,作为粘贴于车辆等具有折叠部的形状面时使用的胶带是有用的。

在使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粘合片时,可以使用通常所采用的方法将胶带粘贴于作为对象的被粘附物,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使用如下方法:将上述树脂层表面(α)所露出的面粘贴于被粘附物,用刮浆板等除去该表面(α)与被粘附物之间的空气,并压粘,从而进行粘贴。

实施例

通过以下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制造例和实施例中的物性值是通过以下方法测得的值。

<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

使用凝胶渗透色谱装置(东曹株式会社制造,产品名“HLC-8020”)、在下述条件下测定并进行标准聚苯乙烯换算而测得的值。

(测定条件)

·色谱柱:将“TSK guard column HXL-L”“TSK gel G2500HXL”“TSK gel G2000HXL”“TSK gel G1000HXL”(均为东曹株式会社制造)依次连接而成的色谱柱

·柱温:40℃

·洗脱溶剂:四氢呋喃

·流速:1.0mL/分

<二氧化硅粒子的体积平均次级粒径>

二氧化硅粒子的体积平均次级粒径是使用Multisizer three(Beckman Coulter公司制造)通过进行基于库尔特计数法的粒度分布的测定而求出的。

制造例1~3

(树脂组合物的溶液(x-1)~(x-3)的制备)

向表1所记载的种类及固体成分量的丙烯酸类树脂溶液100质量份中添加表1所记载的种类及配合量的交联剂及稀释溶剂,分别制备了表1所记载的固体成分浓度的树脂组合物的溶液(x-1)~(x-3)。

需要说明的是,树脂组合物的溶液(x-1)~(x-3)的制备所使用的表1记载的各成分的详细情况如下所述。

<丙烯酸类树脂的溶液>

·溶液(i):以固体成分浓度34.0质量%含有丙烯酸类树脂(x-i)(具有源自丙烯酸丁酯(BA)及丙烯酸(AA)的结构单元的丙烯酸类共聚物,BA/AA=90/10(质量%),Mw:63万)的该丙烯酸类树脂(x-i)、甲苯及乙酸乙酯的混合溶液。

·溶液(ii):以固体成分浓度37.0质量%含有丙烯酸类树脂(x-ii)(具有源自丙烯酸丁酯(BA)及丙烯酸(AA)的结构单元的丙烯酸类共聚物、BA/AA=90/10(质量%),Mw:46万)的该丙烯酸类树脂(x-ii)、甲苯及乙酸乙酯的混合溶液。

·溶液(iii):以固体成分浓度43.0质量%含有丙烯酸类树脂(x-iii)(具有源自丙烯酸丁酯(BA)、乙酸乙烯酯(VAc)及丙烯酸(AA)的结构单元的丙烯酸类共聚物,BA/VAc/AA=85/10/5(质量%),Mw:37万)的该丙烯酸类树脂(x-iii)、乙酸乙酯、己烷及丙酮的混合溶液。

<交联剂>

·铝螯合物类交联剂:产品名“M-5A”,综研化学株式会社制造,固体成分浓度=4.95质量%。

·环氧类交联剂:将“TETRAD(注册商标)-C”(产品名,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制造)用甲苯稀释,制成固体成分浓度为5质量%的环氧类交联剂溶液。

<稀释溶剂>

·IPA:异丙醇。

·混合溶剂(I):由乙酸乙酯及异丙醇(IPA)构成的混合溶剂(乙酸乙酯/IPA=49/51(质量比))。

制造例4

(微粒分散液(f-1)的制备)

向丙烯酸类树脂的溶液(含有具有源自丙烯酸丁酯(BA)及丙烯酸(AA)的结构单元的丙烯酸类共聚物(BA/AA=90/10(质量%)、Mw:47万)且固体成分浓度为33.6质量%的甲苯和乙酸乙酯的混合溶液)100质量份(固体成分:33.6质量份)中添加作为微粒的二氧化硅粒子(产品名“Nipsil E-200A”,TOSOH SILICA公司制造,体积平均次级粒径:3μm)50.4质量份(固体成分:50.4质量份),并且添加甲苯,使微粒分散,制备了含有丙烯酸类树脂及二氧化硅粒子且固体成分浓度为27质量%的微粒分散液(f-1)。

制造例5

(微粒分散液(f-2)的制备)

向丙烯酸类树脂的溶液(含有具有源自丙烯酸丁酯(BA)及丙烯酸(AA)的结构单元的丙烯酸类共聚物(BA/AA=90/10(质量%)、Mw:47万)且固体成分浓度为33.6质量%的甲苯和乙酸乙酯的混合溶液)100质量份(固体成分:33.6质量份)中添加作为微粒的二氧化硅粒子(产品名“Nipsil E-200A”,TOSOH SILICA公司制造,体积平均次级粒径:3μm)50.4质量份(固体成分:50.4质量份),并且添加甲苯,使微粒分散,制备了含有丙烯酸类树脂及二氧化硅粒子且固体成分浓度为30质量%的微粒分散液(f-2)。

制造例6

(涂膜(y’)形成用涂布液(y-1)的制备)

向表2所记载的配合量(固体成分量)的制造例4中制备的微粒分散液(f-1)中添加表2所记载的种类及配合量的丙烯酸类树脂的溶液、交联剂及稀释溶剂,制备了表2所记载的固体成分浓度的涂膜(y’)形成用涂布液(y-1)。

制造例7

(涂膜(y’)形成用涂布液(y-2)的制备)

向表2所记载的配合量(固体成分量)的制造例5中制备的微粒分散液(f-2)中添加表2所记载的种类及配合量的丙烯酸类树脂的溶液、交联剂及稀释溶剂,制备了表2所记载的固体成分浓度的涂膜(y’)形成用涂布液(y-2)。

需要说明的是,涂膜(y’)形成用涂布液(y-1)、(y-2)的制备所使用的表2中记载的各成分的详细情况如下所述。

<丙烯酸类树脂的溶液>

·溶液(i):以固体成分浓度34.0质量%含有丙烯酸类树脂(x-i)的该丙烯酸类树脂(x-i)、甲苯及乙酸乙酯的混合溶液(详细情况如上所述)。

·溶液(iii):以固体成分浓度43.0质量%含有丙烯酸类树脂(x-iii)的该丙烯酸类树脂(x-iii)、乙酸乙酯、己烷及丙酮的混合溶液(详细情况如上所述)。

<交联剂>

·铝螯合物系交联剂:产品名“M-5A”,综研化学株式会社制造,固体成分浓度=4.95质量%。

·环氧类交联剂:将“TETRAD(注册商标)-C”(产品名,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制造)用甲苯稀释,制成固体成分浓度为5质量%的环氧类交联剂溶液。

<稀释溶剂>

·混合溶剂(II):由异丙醇(IPA)及环己酮构成的混合溶剂(IPA/环己酮=95/5(质量比))。

·混合溶剂(III):由异丙醇(IPA)及环己酮构成的混合溶剂(IPA/环己酮=60/40(质量比))。

实施例1~11、比较例1

在作为第1剥离材料的剥离膜(琳得科株式会社制造,产品名“SP-PET381031”,厚度38μm,在PET膜的单面设有有机硅类剥离剂层)的剥离剂层上,使用多层模涂布机(宽度:250mm)按照从剥离剂层上起的顺序同时涂布制造例1中制备的树脂组合物的溶液(x-1)、制造例6中制备的涂膜(y’)形成用涂布液(y-1)、以及制造例2中制备的树脂组合物的溶液(x-2),同时形成了涂膜(xβ’)、涂膜(y’)及涂膜(xα’)。需要说明的是,用于形成涂膜(xβ’)、涂膜(y’)及涂膜(xα’)的各溶液(涂布液)的流量及涂布速度如表3所述。

然后,在干燥温度100℃下使涂膜(xβ’)、涂膜(y’)、涂膜(xα’)这3层同时干燥2分钟,形成了包含树脂部分(X)和粒子部分(Y)的表3所示厚度的树脂层。然后,将作为第2剥离材料的剥离膜(琳得科株式会社制造,产品名“SP-PET386040”)的剥离剂层的表面贴合在所形成的树脂层的表面(α)上并进行层压,制作了无基材的粘合片。

接着,将该无基材的粘合片在23℃环境下静置1周,然后除去第1剥离材料,将露出的树脂层的表面(β)分别贴合于表3中记载的基材表面,制作了带有基材的粘合片。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6中,使用了设有铝蒸镀层的PET膜,并将该树脂层的表面(β)与该铝蒸镀层的表面贴合而进行了层压。

比较例2

在作为第1剥离材料的剥离膜(琳得科株式会社制造,产品名“SP-PET381031”,厚度38μm,在PET膜的单面设有有机硅类剥离剂层)的剥离剂层上,使用多层模涂布机(宽度:250mm)按照从剥离剂层上起的顺序同时涂布制造例3中制备的树脂组合物的溶液(x-3)、制造例7中制备的涂膜(y’)形成用涂布液(y-2)、以及制造例3中制备的树脂组合物的溶液(x-3),同时形成了涂膜(xβ’)、涂膜(y’)及涂膜(xα’)。需要说明的是,用于形成涂膜(xβ’)、涂膜(y’)及涂膜(xα’)的各溶液(涂布液)的流量及涂布速度如表3所述。

然后,在干燥温度100℃下使涂膜(xβ’)、涂膜(y’)、涂膜(xα’)这3层同时干燥2分钟,制作了具有包含树脂部分(X)和粒子部分(Y)的表3所示厚度的树脂层的粘合片。

将作为第2剥离材料的剥离膜(琳得科株式会社制造,产品名“SP-PET386040”)的剥离剂层的表面贴合在所形成的树脂层的表面(α)上并进行层压,制作了无基材的粘合片。

接着,将该无基材的粘合片在23℃环境下静置1周,然后除去第1剥离材料,将露出的树脂层的表面(β)贴合于表3中记载的基材表面,制作了带有基材的粘合片。

将各实施例及各比较例中制作的各粘合片所使用的基材的种类、以及树脂层的构成及涂布条件示于下述表3。

需要说明的是,各实施例及各比较例中使用的表3及表4所示的各基材如下所示。

基材No.1:白色聚氯乙烯(PVC)膜,产品名“PVC 500OWM-3(GI)”,OKAMOTO公司制造。

基材No.2:白色PVC膜,产品名“Hiespant(注册商标)M5011white”,Nippon Carbide Industries公司制造。

基材No.3:黑色非PVC膜,产品名“ARTPLY(注册商标)#100SW001”,三菱树脂株式会社制造。

基材No.4:黑色PVC膜、产品名“Vinyban(注册商标)BK0.09 63670”,Bando Chemical Industries公司制造。

基材No.5: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产品名“Lumirror(注册商标)E20#50”,东丽株式会社制造。

基材No.6:铝蒸镀PET膜(使用的是在产品名“Lumirror(注册商标)T60#50”(东丽株式会社制造)的膜的一面实施了铝蒸镀的膜)。

基材No.7:PET膜、产品名“Lumirror(注册商标)T60#38”、东丽株式会社制造(以下对于型号不同的“Lumirror”,均同样为东丽株式会社制造)。

基材No.8:PET膜,产品名“Lumirror(注册商标)T60#50”。

基材No.9:PET膜,产品名“Lumirror(注册商标)T60#75”。

基材No.10:PET膜,产品名“Lumirror(注册商标)T60#100”。

基材No.11:PET膜,产品名“Lumirror(注册商标)T60#125”。

基材No.12:PET膜,产品名“Lumirror(注册商标)T60#188”。

各实施例及各比较例中制作的各粘合片所使用的基材、树脂层及粘合片的各特性通过以下方法进行了测定或观察。将这些结果示于表3及表4。

<基材的厚度h及树脂层的厚度(树脂层总厚度)>

基材的厚度h及树脂层的总厚度使用Teclock公司制造的恒压厚度测定仪(型号:“PG-02J”,标准:基于JIS K6783:1994,JIS Z1702:1994,JIS Z1709:1995标准)进行了测定。

树脂层的总厚度使用了以下的值:测定所得到的粘合片的厚度,并减去预先测定的基材的厚度h而得到的值。

[表3]

(*1):微粒分散液(f-1)及(f-2)中的微粒的体积平均次级粒径:3μm

各实施例及各比较例中制作的各粘合片所使用的基材的各特性通过以下方法进行了测定。将这些结果示于下述表4。

<基材的杨氏模量E及弯曲应力系数k>

对于各实施例及各比较例中使用的基材,按照下述条件,以JIS K7127:1999为基准测定拉伸弹性模量,将该值作为基材的杨氏模量E。

另外,根据该杨氏模量E及上述的基材厚度h的值,基于下式计算出各基材的弯曲应力系数k。

基材的弯曲应力系数k=基材的杨氏模量E×(基材的厚度h)3

·测定装置:ORIENTEC公司制造“TENSILON(注册商标)RTA-100”

·试验片(型号2)的宽度:15mm

·夹头之间的初始距离:100mm

·试验速度:200mm/分

<基材的10%伸长时强度>

在进行上述的基材的杨氏模量及弯曲应力系数的测定时,测定伸长了10%时(夹头之间的距离为110mm的时刻)的拉伸强度,将该值作为基材的10%伸长时强度。

对于各实施例及各比较例中制作的各粘合片,基于以下的方法评价了表面(α)上的凹部的观察结果、粘合片的树脂层的质量保持率、与其它凹部具有不同形状的凹部的总面积的比例、表面(α)与被粘附物的粘贴面面积的比例(粘贴面面积率)、平坦面的各面积及最大面积、以及平坦面的总面积。将这些结果示于表4。

<表面(α)上的凹部的观察>

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制造、产品名“S-4700”)或数码显微镜(KEYENCE公司制造、产品名“Digital Microscope VHX-5000”),对在各实施例及各比较例中制作的各粘合片的树脂层表面(α)上的由各要件所限定的特定区域中是否形成了满足下述要件(I)及(II)的凹部进行了观察。

在表4中,判断为形成了满足各要件的凹部的情况记为“A”,判断为未确认到存在满足各要件的凹部的情况记为“F”。

要件(I):表面(α)上任意选择的边长5mm的正方形所包围的区域(P)内存在多个具有最大0.5μm以上的高低差的凹部。

要件(II):表面(α)上任意选择的边长600μm的正方形所包围的区域(U)内存在1个以上的上述凹部。

对于要件(I),使用上述扫描电子显微镜在倍率30倍下进行了观察。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表面(α)上任意选择的边长5mm的正方形所包围的区域(P)内存在的凹部的高低差的值,使用上述扫描电子显微镜在倍率250倍下对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制作的粘合片的截面进行了观察。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测定的“凹部的最大高低差”是指,例如,对于图2(a)所示的凹部13,以“h”表示的长度。另外,如图2(b)所示,在2个凹部131、132连续的情况下,分别测定了对于凹部131以“h1”表示的长度,对于凹部132以“h2”表示的长度。在表4中,分别测定上述区域(P)内存在的多个凹部的最大高低差之值,将这些值中的最大值记为“高低差的最大值”。

另外,对于要件(II),与要件(I)同样地观察了表面(α)上任意选择的边长600μm的正方形所包围的区域(U)内存在的凹部。

另外,在各实施例及各比较例中制作的粘合片的树脂层表面(α)上任意选择10个长边为3.45mm、短边为2.59mm的长方形所包围的具有8.93mm2的面积的区域(V),对于各区域(V)内存在的凹部,通过肉眼观察及数码显微镜(倍率:100倍)观察凹部的存在的位置有无周期性。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选择的10个区域中的凹部的形状、凹部的数量、多个凹部存在的位置有无周期性的确认、以及平坦面的形状,通过肉眼观察及数码显微镜(倍率:100倍)观察进行了确认。

<粘合片的树脂层的质量保持率>

用剥离膜(琳得科株式会社制造,产品名“SP-PET381031”,在一面设有有机硅类剥离剂层的PET膜,厚度38μm)代替上述基材,并在该剥离膜的剥离剂层的表面上按照各个实施例及比较例的方法形成了树脂层,然后除去该剥离膜,得到了单独的树脂层。

然后,对加热前的树脂层的质量进行了测定,然后将该树脂层投入马弗炉(DENKEN公司制造,产品名“KDF-P90”)内,在800℃下加热了30分钟。然后,对加热后的树脂层的质量进行测定,通过下式计算出树脂层的质量保持率。

树脂层的质量保持率(%)=[加热后的树脂层的质量]/[加热前的树脂层的质量]×100

<与其它凹部具有不同形状的凹部的总面积比例>

在将各实施例及各比较例中制作的各粘合片的树脂层的表面(α)粘贴于透光性被粘附物的平滑面上的情况下,通过以下所示的操作(i)~(iii)的方法,相对于任意选择的长边为3.45mm、短边为2.59mm的长方形所包围的具有8.93mm2面积的区域(Vs)内存在的全部凹部的总面积,测定了区域(Vs)内存在的与其它凹部具有不同形状的凹部的总面积的比例,将该值作为“与其它凹部具有不同形状的凹部的总面积的比例”,并记载于表4。

首先,通过以下的操作(i)制成图4的结构。

操作(i):如图4所示,以各实施例及各比较例中制作的各粘合片所具有的树脂层12的表面(α)12a与透光性被粘附物100的平滑面100a相接的方式进行静置。然后,用2kg辊(JIS Z 0237:2000 10.2.4中规定的压粘装置)对该粘合片的基材11侧进行5次往返,进行树脂层12的表面(α)12a与透光性被粘附物100的平滑面100a的粘贴,得到了设置成如图4所示朝向的叠层体。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上述透光性被粘附物,使用了无碱玻璃(产品名“Eagle-XG(注册商标)”,Corning公司制造)作为“具有平滑面的透光性被粘附物”。

接着,通过下述的操作(ii)及(iii)计算出与其它凹部具有不同形状的凹部的总面积比例。

操作(ii):从操作(i)中得到的叠层体的透光性被粘附物100侧,在树脂层的表面(α)12a上任意选择的长边为3.45mm、短边为2.59mm的长方形所包围的具有8.93mm2面积的区域(Vs)内,使用数码显微镜(KEYENCE公司制造,产品名“Digital Microscope VHX-5000”,高分辨率连续变焦镜头VHX-ZST100倍,倍率:100倍)在下述拍摄条件下从图4的W方向对透光性被粘附物100的平滑面100a与树脂层的表面(α)12a的界面进行拍摄,拍摄了所选择的该区域(Vs)的数字图像。需要说明的是,该区域(Vs)获得了不同的4个区域的数字图像。数字图像拍摄时的拍摄条件示于以下。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粘合片所具有的基材的种类、颜色、装置的环境的不同,适宜的拍摄条件也不同,因此需要适当选择能够良好地观察粘贴面的条件,作为拍摄条件的一例,将实施例1~5中拍摄时的条件示于以下。

(拍摄条件)

·快门速度:自动93

·增益:手动0.0dB

·白平衡:按键设定(Push Set)

·反射照明:ON

·载物台透射照明:OFF

·边缘增强:ON 1.0

·灰度系数:OFF

·补偿:OFF

·单色:OFF

·清晰图像模式:OFF

·视场校正:OFF

作为该拍摄图像的一例,将拍摄实施例1的粘合片时的图像示于图5(a)。需要说明的是,观察到白色的部位是凹部。另外,在图5(a)的图像中,该图像中右下记载的1刻度表示1,000μm的长度。

操作(iii):使用上述数码显微镜对所得到的4个区域的各数字图像进行自动面积测量,测量了与其它凹部具有不同形状的凹部的总面积的比例。将测定该4个区域所得到的该面积比例的平均值作为“与其它凹部具有不同形状的凹部的总面积的比例”,并记载于下述表4。

自动面积测量是将粘贴面和凹部进行图像处理(2值化处理),得到了2值化图像后,对得到的2值化图像测量各凹部的面积及周长。具体而言,根据粘贴面与凹部的数字图像的亮度之差,自动地进行区分上色,然后,使用区域确认功能确认2值化之前的数字图像,并对能够通过肉眼观察判断为粘贴面的部分进行手动区分上色,进行修正,由此进行了基于图像处理的2值化。在该图像处理时,根据待测定的粘合片所具有的基材的种类、颜色,即使树脂层相同,表面(α)上的粘贴面的亮度有时也会出现差别。因此,如上所述,适当通过肉眼观察对2值化前的数字图像进行确认,并且在能够明确地明判断为粘贴面的情况下按照该判断修正为粘贴面。

根据2值化图像测量区域(Vs)内存在的各凹部的面积及周长,对于面积及周长的值与其它凹部相同的凹部,求出该凹部的总面积。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延伸至区域(Vs)范围外的凹部,测定了由区域(Vs)内存在的该凹部的轮廓和包围区域(Vs)的长方形的各边的一部分所截取的形状的面积及周长。

然后,通过计算式“与其它凹部具有不同形状的凹部的总面积比例=〔(区域(Vs)内存在的凹部的总面积-与其它凹部的面积及周长相同的凹部的总面积)/区域(Vs)内存在的凹部的总面积〕×100”计算出表面(α)上与其它凹部具有不同形状的凹部的总面积比例。

将自动面积测量的测量条件示于以下。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粘合片所具有的基材的种类、颜色、装置的环境的不同,适宜的拍摄条件也不同,因此需要适当选择能够良好地观察粘贴面的条件,作为拍摄条件的一例,将实施例1~5中拍摄时的条件示于以下。

(自动面积测量条件)

·选取模式:亮度(除去噪声:弱)

·亮度选取区域:明亮的区域

·阈值:0

·填补空白:OFF

·除去小粒子:OFF

·选取区域:通过指定数值(矩形)选取由长边3.45mm、短边2.59mm所形成的具有8.93mm2面积的长方形

·选取区域的整形:除去粒子(除去100μm2以下的面积)

在该自动面积测量时,作为将上述操作(ii)中得到的数字图像进行2值化而得到的图像的例子,将实施例1的粘合片的2值化图像示于图5(b)。需要说明的是,观察到黑色的部位是凹部。另外,在图5(b)的图像中,该图像中右下的1刻度表示1,000μm的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如上述测量条件所记载,显示出100μm2以下的面积的形状不用于计算面积比例。

<表面(α)与被粘附物的粘贴面面积的比例(粘贴面面积率)>

将经过以下操作(i)、(ii)及(iv)计算出的值视为作为对象的粘合片的“将表面(α)粘贴于被粘附物时表面(α)与被粘附物的粘贴面面积的比例(粘贴面面积率)”。将各实施例及各比较例的测定结果作为“粘贴面面积率”示于表4。

操作(i):与上述的“表面(α)上的与其它凹部具有不同形状的凹部的总面积比例”的操作(i)同样地得到了设置成如图4所示朝向的叠层体。

操作(ii):从操作(i)中得到的叠层体的透光性被粘附物100侧,在表面(α)12a上任意选择的由长边3.45mm、短边2.59mm形成的具有8.93mm2面积的区域(Vs)内,使用上述数码显微镜(KEYENCE公司制造,产品名“Digital Microscope VHX-5000”,高分辨率连续变焦镜头VHX-ZST100倍,倍率:100倍)从图4的W方向对透光性被粘附物100的平滑面100a与树脂层的表面(α)12a的界面进行拍摄,得到了所选择的该区域(Vs)的数字图像。需要说明的是,该区域(Vs)获得了不同的4个区域的数字图像。

操作(iv):对于所得到的4个区域的各数字图像,使用上述数码显微镜进行自动面积测量,测量了粘贴面面积的比例。将测定该4个区域所得到的该粘贴面面积的比例的平均值作为“粘贴面面积率”,并记载于下述表4。

自动面积测量是将粘贴面和凹部进行图像处理(2值化处理),得到了2值化图像。具体而言,根据粘贴面与凹部的数字图像的亮度之差,自动地进行区分上色,然后,使用区域确认功能确认2值化之前的数字图像,并对能够通过肉眼观察判断为粘贴面的部分进行手动区分上色,进行修正,由此进行了基于图像处理的2值化。在该图像处理时,根据待测定的粘合片所具有的基材的种类、颜色,即使树脂层相同,表面(α)上的粘贴面的亮度有时也会出现差别。因此,适当通过肉眼观察对2值化前的数字图像进行确认,并且在能够明确地明判断为粘贴面的情况下按照该判断手动区分上色为粘贴面,进行修正。另外,对于延伸至区域(Vs)的范围外的平坦面,仅对区域(Vs)内存在的部分的面积进行了测定。

然后,基于该2值化图像,求出选择的该区域(Vs)的总面积中与透光性被粘附物的平滑面接触的粘贴面的面积S,基于计算式“[粘贴面的面积比例(%)]=S/选择的该区域(Vs)的总面积×100”计算出选择的该区域(Vs)中与透光性被粘附物的粘贴面的面积比例。

<平坦面的各面积及最大面积、以及平坦面的总面积>

将经过以下操作(v)~(vii)计算出的值视为粘合片的表面(α)的“平坦面总面积”及“平坦面最大面积”。将各实施例及各比较例的测定结果示于表4。

操作(v):为了排除粘合片的起伏等的影响,将双面胶带铺展在作为平滑的被粘附物的上述透光性被粘附物的平滑面上,并粘贴于作为测定对象的粘合片的基材表面,然后进行了以下操作。

操作(vi):对于在各实施例及各比较例中制作的各粘合片的树脂层表面(α)上任意选择的长边为3.45mm、短边为2.59mm的长方形所包围的具有8.93mm2面积的区域(V),使用数码显微镜(KEYENCE公司制造,产品名“Digital Microscope VHX-5000”,高分辨率连续变焦镜头VHX-ZST100倍,倍率:100倍)从表面(α)侧(与基材成直角的方向)由肉眼观察判断为平坦的部位的上方依次移动焦点,将最初聚焦的部分拍摄为平坦面,拍摄了区域(V)的数字图像。该区域(V)获得了不同的4个区域的数字图像。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粘合片所具有的基材的种类、颜色、装置的环境的不同,适宜的拍摄条件也不同,因此需要适当选择能够良好地观察平坦面的条件,以下示出各例中的共同的条件。

(拍摄条件)

·反射照明:ON

·载物台透射照明:OFF

·照明切换:同轴反射

·边缘增强:OFF

作为该拍摄图像的一例,将拍摄实施例1的粘合片时的图像示于图6(a)。需要说明的是,观察到白色的部位是平坦部。另外,在图6(a)的图像中,该图像中右下的1刻度表示1,000μm的长度。

操作(vii):对于所得到的4个区域的各数字图像,使用该数码显微镜进行自动面积测量,测量各平坦面的面积,计算出各区域的平坦面的最大面积及平坦面的总面积。将测定该4个区域所得到的该平坦面的最大面积及平坦面的总面积的平均值作为“平坦面的最大面积”及“平坦面的总面积”,并记载于下述表4。

自动面积测量是将平坦面和凹部通过图像处理进行2值化后,对得到的2值化图像的数值(面积)进行测量,测定了平坦面和凹部的面积。在分别存在多个平坦面的情况下,对各平坦面的面积进行测量。具体而言,根据平坦面与凹部的数字图像的亮度之差,自动地进行区分上色,然后,使用区域确认功能确认原始数字图像,并对能够通过肉眼观察判断为平坦面的部分进行手动区分上色,进行修正,由此通过图像处理进行了2值化。

另外,在肉眼观察图像时无法判断是否为平坦面的情况下,尽可能不施加负荷地用刮浆板将具有平滑面的透光性被粘附物手工粘贴于树脂层表面(α),从图4的W方向透过透光性被粘附物的平滑面拍摄树脂层的表面(α),判断树脂层的表面(α)粘贴于透光性被粘附物的平滑面的部分为平坦面。

自动面积测量的条件如下所述。

自动面积测量是对由操作(vi)得到的数字图像的平坦面和凹部进行图像处理(2值化处理),得到了2值化图像后,对得到的2值化图像测定平坦面的面积。在存在多个平坦面的情况下,测各平坦面的面积。另外,对于延伸至区域(V)的范围外的平坦面,仅测定了区域(V)内存在的部分的面积。

具体而言,根据平坦面与凹部的数字图像的亮度之差,自动地进行区分上色,然后,使用区域确认功能确认2值化之前的数字图像,并对能够通过肉眼观察判断为平坦面的部分进行手动区分上色,进行修正,由此进行了基于图像处理的2值化。在该图像处理时,根据待测定的粘合片所具有的基材的种类、颜色,即使树脂层相同,表面(α)上的平坦面的亮度有时也会出现差别。因此,适当通过肉眼观察对2值化前的数字图像进行确认,并且在能够明确地明判断为平坦面的情况下按照该判断修正为平坦面。

将自动面积测量时的测量条件示于以下。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粘合片所具有的基材的种类、颜色、装置的环境的不同,适宜的拍摄条件也不同,因此需要适当选择能够良好地观察平坦面的条件,以下示出共同的条件。

(自动面积测量条件)

·选取模式:亮度(除去噪声:弱)

·选取区域:通过指定数值(矩形)选取由长边3.45mm、短边2.59mm所形成的具有8.93mm2面积的长方形

·选取区域的整形:除去粒子(除去100μm2以下的面积)

在该自动面积测量时,作为将上述操作(vi)中得到的数字图像进行2值化而得到的图像的例子,将实施例1的粘合片的2值化图像示于图6(b)。需要说明的是,观察到黑色的部位是平坦面。

需要说明的是,如上述测量条件所述,显示出100μm2以下的面积的形状不用于计算面积比例。

对于各实施例及各比较例中制作的各粘合片,基于以下方法对“除气性”、“外观”、“折叠粘贴性”及“粘合力”进行了评价。将这些结果示于表4。

<除气性>

将纵50mm×横50mm大小的粘合片粘贴于作为被粘附物的三聚氰胺涂装板,并使得产生残留空气。然后,在使用刮浆板压粘后观察有无空气残留,按照以下基准评价了各粘合片的除气性。

A:残留空气消失,除气性优异。

F:残留空气仍残留,除气性差。

<外观>

将纵50mm×横50mm大小的粘合片粘贴于作为被粘附物的丙烯酸涂装板(产品名“丙烯酸涂装(单面/白)SPCC-SDφ5-1”,尺寸:横70mm×纵150mm×厚度0.4mm,PALTEC公司制造)。然后,在使用刮浆板压粘后,从基材的表面侧观察外观,按照以下基准评价了各粘合片的外观。

A:未确认到由树脂层表面(α)上的凹凸导致的外观不良。

F:确认到了由树脂层表面(α)上的凹凸导致的外观不良。

<折叠粘贴性>

将各实施例及各比较例中制作的各粘合片切成横25mm×纵50mm的大小后,在23℃、50%RH(相对湿度)的环境下,从丙烯酸涂装板(产品名“丙烯酸涂装(单面/白)SPCC-SDφ5-1”,尺寸:横70mm×纵150mm×厚度0.4mm,PALTEC公司制造)的丙烯酸涂装侧背面至表面将粘合片折叠在该丙烯酸涂装板上,并且使用施加了30N负荷的刮浆板压粘在该粘合片的树脂层的表面(α)上,在相同的环境下静置了24小时。

需要说明的是,在粘合片粘贴时,以从距该粘合片纵向的端部35mm的部位进行折叠的方式进行粘贴(参照图7)。在静置24小时后,按照以下基准评价了各粘合片的外观。

A:未确认到折叠部从被粘附物上浮起、剥离。

B:确认到折叠部稍微从被粘附物上浮起。

C:确认到折叠部从被粘附物上浮起。

D:确认到折叠部从被粘附物上剥离。

<粘合力>

将实施例及比较例制作的带有基材的粘合片裁切成横25mm×纵300mm的大小,然后将该粘合片的树脂层的表面(α)在23℃、50%RH(相对湿度)的环境下粘贴于三聚氰胺涂装板(产品名“三聚氰胺涂装(单面/白)SPCC-SDφ5-1”,尺寸:横70mm×纵150mm×厚度0.4mm,PALTEC公司制造)的三聚氰胺涂装侧,在相同环境下静置了24小时。静置后,基于JIS Z0237:2000、通过180°剥离法以拉伸速度300mm/分对各粘合片的粘合力进行了测定。

通过表4可以确认,实施例1~11中制作的粘合片所使用的基材的10%伸长时强度的值为250N/15mm以下,弯曲应力系数k为20N·mm以下,且满足与表面(α)上的凹部形状相关的上述要件(I)及(II),除气性、外观及折叠粘贴性均良好。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实施例1~11及比较例1~2中制作的粘合片中的任一个而言,均可以确认到:用上述数码显微镜(倍率:100倍)观察表面(α)上的区域(V)内时,凹部的形状为无定形,多个凹部的存在位置不具有周期性,且平坦面的形状为无定形。

另外,对于实施例1~11及比较例1~2中制作的粘合片中的任一个而言,均可以确认到:在表面(α)上的区域(Vs)内存在具有能够选择出由直径100μm的圆所包围的区域的大小的平坦面。

此外,对于实施例1~11及比较例1~2中制作的粘合片中的任一个而言,均可以确认到:树脂层的表面(α)上的区域(U)内存在的凹部中的1个以上具有延伸至作为该区域(U)的边界线的边长1mm的正方形的任意边、进而连续地延伸至与该区域(U)邻接的边长600μm的正方形所包围的其它区域(U’)内的形状。这可以由例如图8(b)的树脂层的表面(α)的立体观察图像来确认。

图8是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实施例4中制作的粘合片时的图像,(a)是该粘合片的剖面图像,(b)是该粘合片的树脂层的表面(α)的立体观察图像。

图8所示的图像是实施例4中制作的粘合片的树脂层的表面(α)的图像,可知在其它实施例的粘合片的树脂层的表面(α),多个凹部的存在位置也不具有周期性,而且表面(α)上的平坦面的形状也为无定形。

另一方面,比较例1中制作的粘合片所使用的基材的10%伸长时强度的值大于260N/15mm,弯曲应力系数k也大于20N·mm,因此为折叠粘贴性及粘合力明显变差的结果。

另外,比较例2中制作的粘合片未确认到在树脂层的表面(α)上的区域(U)内存在1个以上的上述凹部,比较例2的粘合片为外观差的结果。

图9是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比较例2中制作的粘合片时的图像,是该粘合片的树脂层的表面(α)的立体观察图像。如图9所示的图像,在比较例2制作的粘合片的树脂层的表面(α)未观察到树脂层的表面(α)上的区域(U)内形成凹部。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粘合片的除气性、外观及折叠粘贴性均良好,因此可以优选用于例如涂装代替胶带、标记膜及车辆粘贴用胶带。特别是从外观及折叠粘贴性良好的观点考虑,作为粘贴于车辆等具有折叠部的形状面时使用的胶带是有用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