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苯乙烯乳液防水涂料的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97655发布日期:2018-08-04 14:58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化合物合成装置,尤其涉及聚苯乙烯乳液防水涂料的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聚苯乙烯乳液防水涂料主要用于防水涂装,现有的生产装置大多比较复杂,聚苯乙烯乳液防水涂料作为建筑涂料,其生产装置优劣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副产物含量具有重要经济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聚苯乙烯乳液防水涂料的生产装置,主要包括:储罐(F101)、储罐(F102)、原料泵(J101)、原料泵(J102)、反应釜(D101)、输送泵(J103)、输送泵(J104)、混合釜(D102),生产装置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为:储罐(F102)与原料泵(J102)相连接,储罐(F101)与原料泵(J101)相连接,反应釜(D101)分别与原料泵(J101)、原料泵(J102)、输送泵(J103)相连接,混合釜(D102)分别与输送泵(J103)、输送泵(J104)相连接,其中,储罐(F102)锥底高度420-430mm,反应釜(D101)内锅直径750-800mm,输送泵(J104)叶轮直径130-140mm。

聚苯乙烯乳液防水涂料的生产装置,生产流程为:把ABS、混合溶剂与聚苯乙烯加入反应釜D101中混溶,搅拌60-80min后,在引发剂存在下,加热至90-95℃,缓慢加入接枝改性剂,在不断搅拌下,于3-4h加完,继续反应90-110min,反应结束,该混合物为甲组分。将乳化剂、水和其他助剂、填料等在混合釜D102中混合,搅拌,高速分散后得乙组分。在强力搅拌下,30-35℃下将甲组分缓慢地加入乙组分中,并调整乳液的pH至7.5—8.1,即得产品。本发明优点在于:减少了反应中间环节,降低了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提高了反应收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聚苯乙烯乳液防水涂料的生产装置,主要包括:储罐(F101)、储罐(F102)、原料泵(J101)、原料泵(J102)、反应釜(D101)、输送泵(J103)、输送泵(J104)、混合釜(D1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例1:

生产原料与用量

聚苯乙烯乳液防水涂料的生产装置,主要包括:储罐(F101)、储罐(F102)、原料泵(J101)、原料泵(J102)、反应釜(D101)、输送泵(J103)、输送泵(J104)、混合釜(D102),生产装置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为:储罐(F102)与原料泵(J102)相连接,储罐(F101)与原料泵(J101)相连接,反应釜(D101)分别与原料泵(J101)、原料泵(J102)、输送泵(J103)相连接,混合釜(D102)分别与输送泵(J103)、输送泵(J104)相连接,其中,储罐(F102)锥底高度420mm,反应釜(D101)内锅直径750mm,输送泵(J104)叶轮直径130mm。

聚苯乙烯乳液防水涂料的生产装置,生产流程为:把ABS、混合溶剂与聚苯乙烯加入反应釜D101中混溶,搅拌60min后,在引发剂存在下,加热至90℃,缓慢加入接枝改性剂,在不断搅拌下,于3h加完,继续反应90min,反应结束,该混合物为甲组分。将乳化剂、水和其他助剂、填料等在混合釜D102中混合,搅拌,高速分散后得乙组分。在强力搅拌下,30℃下将甲组分缓慢地加入乙组分中,并调整乳液的pH至7.5,即得产品。

产品质量

实例2:

生产原料与用量

聚苯乙烯乳液防水涂料的生产装置,主要包括:储罐(F101)、储罐(F102)、原料泵(J101)、原料泵(J102)、反应釜(D101)、输送泵(J103)、输送泵(J104)、混合釜(D102),生产装置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为:储罐(F102)与原料泵(J102)相连接,储罐(F101)与原料泵(J101)相连接,反应釜(D101)分别与原料泵(J101)、原料泵(J102)、输送泵(J103)相连接,混合釜(D102)分别与输送泵(J103)、输送泵(J104)相连接,其中,储罐(F102)锥底高度430mm,反应釜(D101)内锅直径800mm,输送泵(J104)叶轮直径140mm。

聚苯乙烯乳液防水涂料的生产装置,生产流程为:把ABS、混合溶剂与聚苯乙烯加入反应釜D101中混溶,搅拌80min后,在引发剂存在下,加热至95℃,缓慢加入接枝改性剂,在不断搅拌下,于4h加完,继续反应110min,反应结束,该混合物为甲组分。将乳化剂、水和其他助剂、填料等在混合釜D102中混合,搅拌,高速分散后得乙组分。在强力搅拌下,35℃下将甲组分缓慢地加入乙组分中,并调整乳液的pH至8.1,即得产品。

产品质量

以上实施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