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97656发布日期:2018-08-04 14:58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OLED)具有主动发光、温度特性好、功耗小、响应快、视角宽、超轻薄和成本低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显示装置中。

在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中,显示基板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显示区一侧的绑定(bonding)区,绑定区设置有用于绑定覆晶薄膜(Chip On Flex,or,Chip On Film,COF)的绑定电极,目前常采用的绑定方式为:柔性线路板的一端与绑定电极绑定,另一端延伸至显示基板外部,之后,将覆晶薄膜朝向显示基板的背离出光方向的一侧弯折。这种方式容易导致覆晶薄膜弯折部分占用一部分边框宽度,从而不利于产品窄边框的实现。而如果在绑定时,将覆晶薄膜的一端与绑定电极绑定,另一端朝向显示基板所在区域内部延伸,虽然可以减小窄边框,但容易导致覆晶薄膜上的信号线发生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以在实现窄边框的同时,减少覆晶薄膜上信号线的断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基板,所述显示基板被划分为显示区、绑定区、间隔区和边缘区,所述绑定区位于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间隔区位于所述绑定区与所述显示区之间,所述边缘区位于所述绑定区背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绑定区在预定方向上的尺寸等于绑定工艺所用的本压头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的尺寸,所述预定方向为所述显示区与绑定区的排列方向;

所述绑定区中设置有电连接至所述显示区的绑定电极,且所述绑定电极延伸至所述边缘区,所述绑定电极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的尺寸不小于所述本压头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的尺寸。

优选地,所述绑定电极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端与所述绑定区靠近所述显示区的边缘对齐,所述绑定电极延伸至所述边缘区的部分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的尺寸在180μm~220μm之间。

优选地,所述绑定区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的尺寸在950μm~1050μm之间;

所述间隔区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的尺寸在480μm~520μm之间。

优选地,所述绑定区还设置有第一对位标记;所述绑定电极远离显示区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对位标记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的距离在200μm~220μm之间。

优选地,所述边缘区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的尺寸在480μm~520μm之间。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基板和与所述显示基板相连的覆晶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为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显示基板;所述覆晶薄膜包括导电部,所述导电部与所述绑定电极压合,且所述导电部在所述显示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所述绑定电极延伸至所述边缘区的部分。

优选地,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绑定区的第一对位标记,所述第一对位标记包括第一横向条和位于所述第一横向条一侧的第一纵向条,所述第一纵向条与所述第一横向条相连;

所述覆晶薄膜还包括第二对位标记,所述第二对位标记包括第二横向条和位于所述第二横向条一侧的第二纵向条,所述第二横向条与所述第二纵向条相连;

所述第一横向条与所述第二横向条在所述第一对位标记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重合,第一横向条、第二横向条、第一纵向条和第二纵向条在所述第一对位标记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形成十字交叉图形。

优选地,所述覆晶薄膜还包括第一参考标记和第二参考标记,所述第一参考标记位于所述第二参考标记与所述第二对位标记之间。

优选地,所述覆晶薄膜被划分为第一平坦区、第二平坦区和位于所述第一平坦区与所述第二平坦区之间弯折区,所述导电部、所述第二对位标记、所述第一参考标记和所述第二参考标记均位于所述第一平坦区,所述第二平坦区位于所述第一平坦区背离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

所述第一参考标记到所述第二参考标记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参考标记到所述第二对位标记的距离不同。

优选地,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封装盖板,所述显示基板的显示区设置有发光单元,所述封装盖板与所述显示基板的显示区相对设置,以对所述发光单元进行封装,所述发光单元朝向背离所述封装盖板的一侧发光;所述覆晶薄膜被划分为第一平坦区、第二平坦区和位于所述第一平坦区与所述第二平坦区之间的爬坡区,所述导电部、所述第二对位标记、所述第一参考标记和所述第二参考标记均位于所述第一平坦区,所述第二平坦区位于所述封装盖板的背离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

所述第一参考标记到所述第二参考标记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参考标记到所述第二对位标记的距离相等。

在本发明中,由于绑定电极的一部分延伸至边缘区中,且绑定电极在显示区与绑定区排列方向上的尺寸不小于本压头在显示区与绑定区排列方向上的尺寸,因此,在将覆晶薄膜与显示基板进行反向绑定来实现窄边框时,可以将本压头朝向边缘区移动,以使得覆晶薄膜被压合的部分中的靠近显示区的一端到显示区的距离增大,从而使得覆晶薄膜未被压合的部分向封装盖板上方“爬坡”时,产生的坡度角减小,进而减少覆晶薄膜的信号线断裂的现象。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一种现有覆晶薄膜与显示基板绑定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另一种现有覆晶薄膜与显示基板的绑定方式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部分区域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覆晶薄膜与显示基板反向绑定的示意图;

图5是覆晶薄膜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中的覆晶薄膜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中的覆晶薄膜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6中的覆晶薄膜与绑定电极的绑定状态示意图;

图11是图7中的覆晶薄膜与绑定电极的绑定状态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0-显示基板;11-绑定电极;12-衬底;13-第一对位标记;13a-第一横向条;13b-第一纵向条;20、20a、20b-覆晶薄膜;21-柔性线路板;22-驱动芯片;23-保护层;24-导电部;25-第二对位标记;25a-第二横向条;25b-第二纵向条;26-第一参考标记;27-第二参考标记;30-本压头;40-封装盖板;AA-显示区;BA-绑定区;G-间隔区;E-边缘区;S1、第一平坦区;S2-第二平坦区;C-爬坡区;B-弯折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显示装置中,如图1和图2所示,显示基板10显示区AA的一侧设置有绑定区BA,该绑定区BA设置有绑定电极11。覆晶薄膜20包括柔性线路板21和设置在柔性线路板21上的驱动芯片22,柔性线路板21包括柔性基底和设置在柔性基底上的信号线。在绑定工艺中,覆晶薄膜20的柔性线路板21与绑定电极11通过压合的方式进行绑定,从而将驱动芯片22的驱动信号提供至显示基板10。显示基板10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基板,其背离出光的一侧设置有封装盖板。

图1为一种现有覆晶薄膜20与显示基板10的绑定方式示意图。在图1的绑定方式中,本压装置的本压头30将覆晶薄膜20的一端与绑定电极11压合绑定,而覆晶薄膜20的另一端朝显示基板10外部延伸,之后,将覆晶薄膜20朝显示基板10背离出光的方向弯折,从而形成“U”型弯折结构(本发明将该绑定方式记为“正向绑定”)。可以看出,覆晶薄膜20中间弯折的部分具有一定的弧度,从而会占用一定的边框宽度,导致难以实现窄边框。

图2为另一种现有覆晶薄膜20与显示基板10的绑定方式示意图。在图2的绑定方式中,本压头30将覆晶薄膜20的一端与绑定电极11压合绑定,而覆晶薄膜20的另一端朝显示基板10内部延伸,使得覆晶薄膜20的一部分位于显示基板10背离出光的一侧(本发明将该绑定方式记为“反向绑定”)。其中,绑定电极11的宽度(沿图1左右方向的尺寸)与本压头的宽度(沿图1左右方向的尺寸)相等,本压头30在下压时,与绑定电极11对准,从而保证覆晶薄膜20与绑定电极11绑定得更牢固。图2的绑定方式有利于实现窄边框,但是由于封装盖板40具有一定的厚度,因此,本压头30在进行压合时,覆晶薄膜20未压合到显示基板10的部分向封装盖板40上方“爬坡”时,会形成一个较大的坡度角θ,从而容易造成覆晶薄膜20上的信号线发生断裂。例如,当封装盖板40的厚度d=0.2mm,绑定电极11与封装盖板40之间的水平距离L=0.5时,覆晶薄膜20弯折的坡度角θ=tan-1(d/L)=2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部分区域的俯视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覆晶薄膜与显示基板反向绑定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显示基板被划分为显示区AA、绑定区BA、间隔区G和边缘区E,绑定区BA位于显示区AA的一侧,间隔区G位于绑定区BA与显示区AA之间,边缘区E位于绑定区BA背离显示区AA的一侧。绑定区BA在预定方向上的尺寸等于绑定工艺所用的本压头30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的尺寸,所述预定方向为所述显示区AA与绑定区BA的排列方向。绑定区BA中设置有电连接至显示区AA的绑定电极11,且绑定电极11延伸至边缘区E,绑定电极11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的尺寸不小于本压头30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的尺寸。其中,显示基板10包括衬底12和设置在衬底12上的有机电致发光单元(未示出),有机电致发光单元位于显示区中,绑定电极11也设置在衬底12上。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显示区AA是指,显示基板10与封装盖板40对盒时,封装盖板40所在的区域。

在本发明中,由于绑定电极11的一部分延伸至边缘区E中,且绑定电极11在显示区AA与绑定区BA排列方向上的尺寸不小于本压头30在显示区AA与绑定区BA排列方向上的尺寸,因此,在将覆晶薄膜20与显示基板10进行反向绑定来实现窄边框时,可以将本压头30朝向边缘区E移动,以使得覆晶薄膜20被压合的部分中的靠近显示区AA的一端到显示区AA的距离增大,从而使得覆晶薄膜20未被压合的部分向封装盖板40上方“爬坡”时,产生的坡度角θ1减小,进而减少覆晶薄膜20的信号线断裂的现象。

图5为覆晶薄膜2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结合图4和图5所示,柔性线路板21上设置有保护层23,该保护层23将信号线的一部分覆盖,以防止信号线受损;而信号线的另一部分未被覆盖,形成导电部24,该导电部24的至少一部分与绑定电极11压合。如果绑定电极11与显示区AA之间的距离较大,那么,当采用正向绑定的方式将覆晶薄膜20与图3中的显示基板进行绑定时,就会出现导电部24超出显示基板10的边界而裸露在外,从而增大信号线断裂和腐蚀的风险;而如果增大保护层23的覆盖范围,则有可能影响本压头30的下压,产生压合不良。因此,为了使得图3的显示基板既可以适用于反向绑定的方式,也可以适用于正向绑定的方式,优选地,绑定电极11靠近显示区AA的一端与绑定区BA靠近显示区AA的边缘对齐,绑定电极11延伸至边缘区E的部分在显示区AA与绑定区BA排列方向上的尺寸在180μm~220μm之间,优选为200μm,从而减小反向绑定时覆晶薄膜20爬坡产生的夹角,同时进一步保证正向绑定时,覆晶薄膜20的信号线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又能保证本压头30的正常下压。

在实际应用中,覆晶薄膜20与绑定电极11之间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胶(ACF)进行电连接。当采用正向绑定方式时,本压头30下压时以绑定电极11靠近显示区的一端为基准,即,本压头30靠近显示区AA的一侧与绑定电极11靠近显示区的一端对齐;当采用反向绑定方式时,本压头30下压时以绑定电极11远离显示区AA的一端为基准,即,本压头30远离显示区AA的一侧与绑定电极11远离显示区AA的一端对齐。在反向绑定时,绑定电极11靠近显示区AA的一部分未受到本压头压力而没有与覆晶薄膜20紧密压合,而由于各向异性导电胶的流动性,绑定电极11未受到压力的部分仍会被各向异性导电胶覆盖,从而避免受到腐蚀。

另外,绑定区BA在显示区AA与绑定区BA排列方向上的尺寸在950μm~1050μm之间,具体为1000μm。即,绑定电极11在图3中沿上下方向的尺寸为1200μm。边缘区E在显示区AA与绑定区BA排列方向上的尺寸在480μm~520μm之间,具体可以为500μm。间隔区G在显示区AA与绑定区BA排列方向上的尺寸在480μm~520μm之间,具体可以为500μm。即,绑定电极11到显示区AA的距离为500μm。

进一步地,绑定区BA还设置有第一对位标记13,绑定电极11远离显示区的一端与第一对位标记13之间的距离在200μm~220μm之间,该距离为在显示区AA与绑定区BA排列方向上的距离。该距离优选为200μm。第一对位标记13用于和覆晶薄膜20的第二对位标记进行对位,以保证覆晶薄膜20在显示基板10上的绑定位置准确。

其中,如图3所示,第一对位标记13包括第一横向条13a和位于该第一横向条13a一侧的第一纵向条13b,第一纵向条13b和第一横向条13a相连,且二者的延伸方向可以相互垂直。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基板10和与显示基板10相连的覆晶薄膜20a/20b;覆晶薄膜20a/20b包括导电部24(如图5所示),导电部24与绑定电极11压合,且导电部24在显示基板10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绑定电极11延伸至边缘区E的部分。

由于显示基板10中的绑定电极11一部分延伸至边缘区E中,且延伸至边缘区E的部分是被导电部24覆盖的,因此,当覆晶薄膜20采用反向绑定的方式与显示基板10绑定时,导电部24与绑定电极11压合的部分到显示区AA的距离增大,从而减小覆晶薄膜20弯折的角度,减少覆晶薄膜20断裂的现象,进而在实现显示装置窄边框的同时,改善显示装置的质量。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封装盖板40,显示基板10的显示区AA设置有发光单元,封装盖板40与显示基板10的显示区AA相对设置,以对所述发光单元进行封装,所述发光单元朝向背离封装盖板40的一侧发光。

具体地,在图6中,显示基板10和覆晶薄膜20a采用正向绑定的方式绑定,其中,覆晶薄膜20a呈“U”型结构,其被划分为第一平坦区S1、第二平坦区S2和位于第一平坦区S1与第二平坦区S2之间弯折区B,导电部24位于第一平坦区S1,第二平坦区S2位于第一平坦区S1背离显示基板10的一侧,绑定电极11延伸至边缘区E的部分与导电部24压合。在图7中,显示基板10和覆晶薄膜20b采用反向绑定的方式绑定,其中,覆晶薄膜20b被划分为第一平坦区S1、第二平坦区S2和位于第一平坦区S1和第二平坦区S2之间的爬坡区C,导电部24位于第一平坦区S1。

图8是图6中的覆晶薄膜20a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7中的覆晶薄膜20b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8和图9所示,覆晶薄膜20a和20b均包括位于各自第一平坦区S1的第二对位标记25,在将覆晶薄膜20a和20b与显示基板10绑定时,通过第一对位标记13和第二对位标记25的对位,来保证覆晶薄膜20a和20b的导电部24与显示基板10的绑定电极11的准确对位。覆晶薄膜20a和20b的第二对位标记25均包括第二横向条25a和位于该第二横向条25a一侧的第二纵向条25b,第二横向条25a与第二纵向条25b相连,且二者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图6中的显示装置中,覆晶薄膜20a与绑定电极11的绑定状态如图10所示,图7中的显示装置中,覆晶薄膜20b与绑定电极11的绑定状态如图11所示,为了能更清楚地表示绑定电极11与导电部24的位置关系,图10和图11中,将导电部24设置为透明。结合图8和图10、图9和图11所示,第一横向条13a与第二横向条25a在显示基板10的衬底12上的正投影重合,第一横向条13a、第一纵向条13b、第二横向条25a和第二纵向条25b在衬底12上的正投影形成十字交叉图形。

进一步地,覆晶薄膜20a还包括位于第一平坦区S1的第一参考标记26和第二参考标记27,第一参考标记26位于第二参考标记27与第二对位标记25之间,且第一参考标记26到第二参考标记27的距离与第一参考标记26到第二对位标记25的距离不同。具体地,第一参考标记26到第二对位标记27的距离为450μm,第一参考标记26到第二参考标记27的距离为150μm。覆晶薄膜20b也包括位于第一平坦区S1的第一参考标记26和第二参考标记27,与覆晶薄膜20a不同的是,图9中,第一参考标记26到第二对位标记25的距离与第一参考标记26到第二参考标记27的距离相等,均为250μm。由于两个覆晶薄膜20a和20b中,第一参考标记26的位置设置不同,因此,在绑定过程中可以通过目视或显微镜的观察,快速将适用于正向绑定和反向绑定的覆晶薄膜区分开,且有利于判断本压头的绑定位置。

覆晶薄膜20a中第一平坦区S1的各尺寸参数设置如下:导电部24的长度为1450μm,第二纵向条25b位于第二横向条25a靠近保护层23的一侧,第二横向条25a到保护层23的距离为350μm,第二参考标记27位于第二对位标记25远离保护层23的一侧,且第二参考标记27到导电部24远离保护层23的一端的距离为200μm。覆晶薄膜20a的导电部24与绑定电极11准确对位后,第一横向条13a和第二横向条25a完全重叠,导电部24靠近显示区AA的一端超出绑定电极11靠近显示区AA的一端,且超出100μm;导电部24远离显示区AA的一端超出绑定电极11远离显示区AA的一端,且超出150μm;保护层23的一部分位于显示基板10的边缘区E,且位于边缘区E的部分在图10中上下方向的尺寸为150μm。

覆晶薄膜20b中第一平坦区S1的各尺寸参数设置如下:导电部24的长度为1500μm,第二纵向条25b位于第二横向条25a远离保护层23的一侧,第二横向条25a到保护层23的距离为1100μm;第二参考标记27位于第二对位标记25靠近保护层23的一侧,且第二参考标记27到保护层23的一端的距离为400μm。覆晶薄膜20b的导电部24与绑定电极11准确对位后,第一横向条13a和第二横向条25a完全重叠,导电部24靠近显示区AA的一端超出绑定电极11靠近显示区AA的一端,且超出200μm;导电部24远离显示区AA的一端超出绑定电极11远离显示区AA的一端,且超出100μm;导电部24远离显示区AA的一端距离显示基板10的边界200μm。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