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超高温自干高温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55317发布日期:2018-11-07 10:52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高温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超高温自干高温漆。

背景技术

高温漆是一种能长期或短期内在高温表面工作的保护,具有普通油漆不具备的优良耐热性,目前最为常用的高温漆种类要数有机硅元素类高温漆,有机硅树脂是一种能经受200-1000度的高温,是在制备高温漆时不可缺少的一类原材料,不过在高温条件下,一般涂料会发生热降解和碳化作用,导致涂层破坏,起不到保护作用,而耐高温涂料具有在高温条件下,涂层不龟裂、不起泡、不剥落,仍能保持一定的物理机械性能的特点,使物件免受高温化学腐蚀、热氧化,延长其使用寿命,耐高温涂料品种较多,目前国内外广泛应川的是有机硅耐高温涂料,但一般有机硅涂料存在由于固化温度高,时间长而带来的大面积施工困难以及价格昂贵,高温机械强度较差等弊病,特别是涂膜常温下不干,使得无法高温烘烤的大型钢铁设备涂装后不能运输、安装,给其应用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而且绝缘性不是很好,为引,我们提出了一种耐超高温自干高温漆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耐超高温自干高温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耐超高温自干高温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烷氧基二苯醚单体10-40份、苯酚10-40份、酸性催化剂1-10份、聚酯树脂4-8份、偶联剂2-6份、二甲苯2-6份、陶瓷粉3-8份、玻璃粉5-10份、石英砂6-10份、碳化硅3-8份、防沉剂1-5份。

优选地,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烷氧基二苯醚单体20-30份、苯酚20-30份、酸性催化剂2-9份、聚酯树脂5-7份、偶联剂3-5份、二甲苯3-5份、陶瓷粉4-7份、玻璃粉6-9份、石英砂7-9份、碳化硅4-7份、防沉剂2-4份。

优选地,烷氧基二苯醚单体25份、苯酚25份、酸性催化剂5份、聚酯树脂6份、偶联剂4份、二甲苯4份、陶瓷粉5份、玻璃粉7份、石英砂8份、碳化硅5份、防沉剂3份。

优选地,所述烷氧基二苯醚单体、苯酚、酸性催化剂的重量比为20-30:20-30:2-9。

优选地,所述聚酯树脂、偶联剂、二甲苯的重量比5-7:3-5:3-5。

优选地,所述陶瓷粉、玻璃粉、石英砂的重量比4-7:6-9:7-9。

优选地,所述耐超高温自干高温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分量配比称取烷氧基二苯醚单体和苯酚投入反应釜,再按照分量配比称取加入酸性催化剂进行反应,在60-70℃的温度下搅拌1-2h,从而得到聚二苯醚衍生物;

s2,按照分量配比称取聚二苯醚衍生物、聚酯树脂、陶瓷粉、玻璃粉、石英砂、碳化硅依次加入反应釜内,在70-80℃的温度下搅拌2-3h后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投入磨砂机研磨1-2h,确保研磨至规定细度;

s3,按照分量配比称取将研磨后的粉末状物、二甲苯投入搅拌容器中,在70-90℃的温度下搅拌1-2h,使其搅拌均匀;

s4,按照分量配比称取防沉剂加入至搅拌容器中,保持70-90℃的温度,继续搅拌1-2h;

s5,进行过滤,得到成品涂料。

本发明中,选用了h级耐高温材料聚二苯醚衍生物作主要基料,聚二苯醚衍生物系采用烷氧基二苯醚单体与苯酚在酸性催化剂作用下缩聚而成的,聚二苯醚衍生物主链骨架中二苯醚撑基是耐热基团,由于苯基共轭体系键能大、稳定性高,因此它具有优良的耐高温性,此外还具有耐腐蚀、耐辐射、抗氧化、抗湿热、强度高及固化温度和成本低于有机硅树脂等优点,聚酯树脂系采用多元醇、干性油和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缩聚而成,和聚二苯醚衍生物反应可改善其粘结力和脆性,涂膜附着力和机械强度显著提高,为降低固化温度,缩短固化时间,配用了定量的偶联剂,能起到提高交联密度以增加热稳定性的作用,颜填料的另一重点是考虑能在高温时交联成膜,选用了黑色陶瓷粉,通过加入不同熔点的玻璃粉填料,以增保护效果,玻璃粉填料在没到其熔点之前呈分散的片状结构,在其熔点附近的高温条件下,玻璃粉填料熔融成膜,起着高温防护的作用,另外,玻璃粉、石英砂、碳化硅涂层还应具有一定的防腐性,并提高了绝缘性,防沉剂的加入,明显改善了涂料的防沉降性,方便存放,本发明制得的耐超高温自干高温漆涂层的耐温性的绝缘性优良,涂料的综合性能好,不起泡、不脱落、不锈蚀、自干快,附着力强,涂装工艺性好,施工方便,便于大面积施工和便于大型钢铁设备涂装后的运输和安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说。

实施例1

一种耐超高温自干高温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烷氧基二苯醚单体10份、苯酚10份、酸性催化剂1份、聚酯树脂4份、偶联剂2份、二甲苯2份、陶瓷粉3份、玻璃粉5份、石英砂6份、碳化硅3份、防沉剂1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分量配比称取烷氧基二苯醚单体和苯酚投入反应釜,再按照分量配比称取加入酸性催化剂进行反应,在60-70℃的温度下搅拌1-2h,从而得到聚二苯醚衍生物;

s2,按照分量配比称取聚二苯醚衍生物、聚酯树脂、陶瓷粉、玻璃粉、石英砂、碳化硅依次加入反应釜内,在70-80℃的温度下搅拌2-3h后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投入磨砂机研磨1-2h,确保研磨至规定细度;

s3,按照分量配比称取将研磨后的粉末状物、二甲苯投入搅拌容器中,在70-90℃的温度下搅拌1-2h,使其搅拌均匀;

s4,按照分量配比称取防沉剂加入至搅拌容器中,保持70-90℃的温度,继续搅拌1-2h;

s5,进行过滤,得到成品涂料。

实施例2

一种耐超高温自干高温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烷氧基二苯醚单体20份、苯酚20份、酸性催化剂2份、聚酯树脂5份、偶联剂3份、二甲苯3份、陶瓷粉4份、玻璃粉6份、石英砂7份、碳化硅4份、防沉剂2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分量配比称取烷氧基二苯醚单体和苯酚投入反应釜,再按照分量配比称取加入酸性催化剂进行反应,在60-70℃的温度下搅拌1-2h,从而得到聚二苯醚衍生物;

s2,按照分量配比称取聚二苯醚衍生物、聚酯树脂、陶瓷粉、玻璃粉、石英砂、碳化硅依次加入反应釜内,在70-80℃的温度下搅拌2-3h后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投入磨砂机研磨1-2h,确保研磨至规定细度;

s3,按照分量配比称取将研磨后的粉末状物、二甲苯投入搅拌容器中,在70-90℃的温度下搅拌1-2h,使其搅拌均匀;

s4,按照分量配比称取防沉剂加入至搅拌容器中,保持70-90℃的温度,继续搅拌1-2h;

s5,进行过滤,得到成品涂料。

实施例3

一种耐超高温自干高温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烷氧基二苯醚单体25份、苯酚25份、酸性催化剂5份、聚酯树脂6份、偶联剂4份、二甲苯4份、陶瓷粉5份、玻璃粉8份、石英砂8份、碳化硅5份、防沉剂3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分量配比称取烷氧基二苯醚单体和苯酚投入反应釜,再按照分量配比称取加入酸性催化剂进行反应,在60-70℃的温度下搅拌1-2h,从而得到聚二苯醚衍生物;

s2,按照分量配比称取聚二苯醚衍生物、聚酯树脂、陶瓷粉、玻璃粉、石英砂、碳化硅依次加入反应釜内,在70-80℃的温度下搅拌2-3h后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投入磨砂机研磨1-2h,确保研磨至规定细度;

s3,按照分量配比称取将研磨后的粉末状物、二甲苯投入搅拌容器中,在70-90℃的温度下搅拌1-2h,使其搅拌均匀;

s4,按照分量配比称取防沉剂加入至搅拌容器中,保持70-90℃的温度,继续搅拌1-2h;

s5,进行过滤,得到成品涂料。

实施例4

一种耐超高温自干高温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烷氧基二苯醚单体30份、苯酚30份、酸性催化剂9份、聚酯树脂7份、偶联剂5份、二甲苯5份、陶瓷粉7份、玻璃粉9份、石英砂9份、碳化硅7份、防沉剂4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分量配比称取烷氧基二苯醚单体和苯酚投入反应釜,再按照分量配比称取加入酸性催化剂进行反应,在60-70℃的温度下搅拌1-2h,从而得到聚二苯醚衍生物;

s2,按照分量配比称取聚二苯醚衍生物、聚酯树脂、陶瓷粉、玻璃粉、石英砂、碳化硅依次加入反应釜内,在70-80℃的温度下搅拌2-3h后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投入磨砂机研磨1-2h,确保研磨至规定细度;

s3,按照分量配比称取将研磨后的粉末状物、二甲苯投入搅拌容器中,在70-90℃的温度下搅拌1-2h,使其搅拌均匀;

s4,按照分量配比称取防沉剂加入至搅拌容器中,保持70-90℃的温度,继续搅拌1-2h;

s5,进行过滤,得到成品涂料。

实施例5

一种耐超高温自干高温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烷氧基二苯醚单体40份、苯酚40份、酸性催化剂10份、聚酯树脂8份、偶联剂6份、二甲苯6份、陶瓷粉8份、玻璃粉10份、石英砂10份、碳化硅8份、防沉剂5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分量配比称取烷氧基二苯醚单体和苯酚投入反应釜,再按照分量配比称取加入酸性催化剂进行反应,在60-70℃的温度下搅拌1-2h,从而得到聚二苯醚衍生物;

s2,按照分量配比称取聚二苯醚衍生物、聚酯树脂、陶瓷粉、玻璃粉、石英砂、碳化硅依次加入反应釜内,在70-80℃的温度下搅拌2-3h后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投入磨砂机研磨1-2h,确保研磨至规定细度;

s3,按照分量配比称取将研磨后的粉末状物、二甲苯投入搅拌容器中,在70-90℃的温度下搅拌1-2h,使其搅拌均匀;

s4,按照分量配比称取防沉剂加入至搅拌容器中,保持70-90℃的温度,继续搅拌1-2h;

s5,进行过滤,得到成品涂料。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