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常温用可剥离薄膜防锈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01630发布日期:2018-11-28 00:10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防锈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常温用可剥离薄膜防锈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的腐蚀是指金属受周围介质的化学作用或电化学作用而发生破坏的现象。防锈剂一般是指改变金属存在表面的环境或电极状态,使之不产生锈蚀作用的物质,它能强力紧密黏附在金属表面,从而使金属与氧气或其它酸性物质隔开,抵制腐蚀、保护金属。

现有技术中热熔型防锈剂在经过加热后涂在金属制品表面后,冷却后自然成膜,后期清除方便。但是喷涂时需要借助加热装置在现场加热:现有技术中溶剂型防锈剂虽然不需要加热装置,但是在涂抹在金属制品表面后会形成粘附的油膜,清除时十分麻烦。

溶剂型除锈剂是一种在溶剂中溶解多种粘性物质、微碱性物质和抗氧化性物质的除锈剂,溶剂中一般加入牛油、凡士林、石油磺酸钠等。溶剂型除锈剂在喷涂到金属制品表面后形成一层粘性膜,能够抑制金属制品的腐蚀。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金属制品后期二次加工时,粘性油膜粘在金属制品上,清除时十分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常温用溶剂型可剥离薄膜防锈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可剥离塑料薄膜防锈剂能够抑制金属制品的腐蚀,同时具有方便剥离薄膜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常温用可剥离薄膜防锈剂,其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

以上总重量满足100%。

优选的,其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

以上总重量满足100%。

优选的,聚氯乙烯树脂的结构用-[CH2CHCl]-n表示,其聚合度n的数值在800-1100之间。聚氯乙烯粉聚合度n小于800时,成膜后形成的塑料薄膜强太小,容易破裂。聚氯乙烯粉聚合度n大于1100后在溶剂中溶解能力变差,故选择聚氯烯粉的聚合度在800-1000,既能使溶剂型可剥离塑料薄膜防锈剂成膜后强度合适,又能使聚氯乙烯在二甲苯和丙酮混合溶剂中充分溶解。

优选的,增塑剂选自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邻苯二甲酸丁卞酯、邻苯二甲酸二环已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或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中任一种。

优选的,缓蚀剂为石油磺酸钡、石油磺酸钠、二壬基萘磺酸钡中的一种。

优选的,有机碱为苯并三氮唑。

优选的,抗氧剂为叔丁基对甲酚。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的常温用可剥离薄膜防锈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A,称取有机碱和缓蚀剂,加热熔化;

步骤B,边搅拌边加入增塑剂、二甲苯、丙酮和聚氯乙烯树脂,加完后,60~70℃的温度下反应50min~90min;

步骤C,反应结束后,冷却至35~45℃加入抗氧剂再继续搅拌5~15分钟,之后冷却至常温出料,包装。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二甲苯和丙酮形成的混合溶剂溶解聚氯乙烯粉,再用增塑剂促进聚氯乙烯成膜,溶剂型可剥离塑料薄膜在使用过程中会形成一层塑料薄膜贴于金属制品表面,一般可通过控制喷涂的时间和料的黏度,将膜的厚度控制在1~3mm之间,清除时只需撕开剥离塑料薄膜即可:

(2)加入有机碱苯并三氮唑、抗氧化剂叔丁基对甲酚,能够起到协调增效的效果,显著提高溶剂型可剥离塑料薄膜防锈剂防锈性能,达到了清除方便、提高防锈性能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本发明提供的溶剂型可剥离塑料薄膜防锈剂能够在常温下喷涂到金属制品表面后不会形成粘性大的油膜,而是形成贴附于金属表面的塑料薄膜,即不需要现场加热装置,也便于后面的清除,兼具热熔型防锈剂和溶剂型防锈剂的优点。

本发明中,为提高溶剂型可剥离塑料薄膜的防锈性能,加入缓蚀剂、有机碱和抗氧化剂。缓蚀剂是以适当浓度和形式存在于溶液中,能够防止或减缓材料腐蚀的化学物质或复合物,又可称为腐蚀抑制剂,在溶剂型塑料薄膜防锈剂内,能够起到抑制金属制品腐蚀的作用。

吸氧腐蚀是指金属在酸性或中性溶液里,空气里的氧气溶解于金属表面水膜中而生的电化学腐蚀。析氢腐蚀是指在酸性较强的溶液中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时放出氢气,这种腐蚀叫做析氧腐蚀。吸氧腐蚀和析氧腐蚀是金属制品常见的电化学腐蚀。首先在溶剂型可剥离塑料薄膜防锈剂加入有机碱,提高溶剂型可剥离塑料薄膜防锈剂的碱性,抑制金制品的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再加入抗氧化剂,进—步抑制金属制品表面的吸氧腐蚀。

综上,本发明采用溶剂溶解聚氯乙烯,再加入有机碱提高溶剂型可剥离塑料薄膜的碱性,抑制金属制品表面的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再加入抗氧化剂,进一步抑制金属制品表的吸氧腐蚀。加入缓蚀剂抑制金属制品的腐蚀,通过增塑剂促进聚氯乙烯成膜,达到了防锈效果好、方便清除的效果。

实施例1

一种常温用可剥离薄膜防锈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物质组成:聚氯乙烯树脂(聚合度n在800~1100之间)、增塑剂、缓蚀剂、抗氧化剂、有机碱和二甲苯/丙酮混合溶剂,按重量百分比如表1所示。其中缓蚀剂选用石油磺酸钡,有机碱选用苯丙三氮唑,抗氧剂选用叔丁基对甲酚,增塑剂选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常温用可剥离薄膜防锈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A,按配方量称取缓蚀剂苯丙三氮唑和石油磺酸钡,加热熔化。

步骤B,然后边搅拌边缓缓加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二甲苯,丙酮,再加入聚氯乙烯树脂,加完后加快搅拌速度,加热至60℃回流1.5小时完全溶解并呈微粘状。

步骤C,稍冷却至40℃左右加入叔丁基对甲酚再搅拌10分钟,冷却至常温出料,可得溶剂型可剥离薄膜防锈剂。

实施例2

一种常温用可剥离薄膜防锈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物质组成:聚氯乙烯树脂(聚合度n在800~1100之间)、增塑剂、缓蚀剂、抗氧化剂、有机碱和二甲苯/丙酮混合溶剂,按重量百分比如表1所示。其中缓蚀剂选用二壬基萘磺酸钡,有机碱选用苯并三氮唑,抗氧化剂选用叔丁基对甲酚,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

常温用可剥离塑料薄膜防锈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A,按配方量称取苯丙三氮唑和二壬基萘磺酸钡,加热熔化。

步骤B,边搅拌边缓缓加入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二甲苯,丙酮,再加入聚氯乙烯树脂,加完后加快搅拌速度,加热至65℃反应1小时完全溶解并呈微粘状。

步骤C,稍冷却至40℃左右加入叔丁基对甲酚再搅拌10分钟,冷却至常温出料,可得溶剂型可剥离薄膜防锈剂。

实施例3

一种常温用可剥离塑料薄膜防锈剂,其由以下组分组成:聚氯乙烯树脂(聚合度n在800~1100之间)、增塑剂、缓蚀剂、抗氧化剂、有机碱和二甲苯/丙酮混合溶剂,按重量百分比计,组分含量如表l所示。

其中缓蚀剂选用石油磺酸钡,有机碱选用苯并三氮唑,抗氧化剂选用叔丁基对甲酚,增塑剂选用邻苯二甲酸二环已酯。

常温用可剥离塑料薄膜防锈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A,按配方量称取缓蚀剂苯丙三氮唑和石油磺酸钡,加热熔化。

步骤B,然后边搅拌边缓缓加入邻苯二甲酸二环已酯,二甲苯,丙酮,再加入聚氯乙烯树脂,加完后加快搅拌速度,加热至70℃反应1小时完全溶解并呈微粘状。

步骤C,稍冷却至45℃左右加入叔丁基对甲酚再搅拌15分钟,冷却至常温出料,可得溶剂型可剥离薄膜防锈剂。

实施例4

一种常温用可剥离塑料薄膜防锈剂,其由以下组分组成:聚氯乙烯树脂(聚合度n在800~1100之间)、增塑剂、缓蚀剂、抗氧化剂、有机碱和二甲苯/丙酮混合溶剂,按重量百分比计,组分含量如表l所示。

其中缓蚀剂选用石油磺酸钠,有机碱选用苯并三氮唑,抗氧化剂选用叔丁基对甲酚,增塑剂选用邻苯甲酸二丁酯。

常温用可剥离塑料薄膜防锈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A,按配方量称取缓蚀剂苯丙三氮唑和石油磺酸钠,加热熔化。

步骤B,然后边搅拌边缓缓加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二甲苯,丙酮,再加入聚氯乙烯树脂,加完后加快搅拌速度,加热至65℃反应1小时完全溶解并呈微粘状。

步骤C,稍冷却至35℃左右加入叔丁基对甲酚再搅拌5分钟,冷却至常温出料,可得溶剂型可剥离薄膜防锈剂。

实施例5

一种常温用可剥离塑料薄膜防锈剂,其由以下组分组成:聚氯乙烯树脂(聚合度n在800~1100之间)、增塑剂、缓蚀剂、抗氧化剂、有机碱和二甲苯/丙酮混合溶剂,按重量百分比计,组分含量如以下表l。其中缓蚀用石油磺酸钡,有机碱选用苯并三氮唑,抗氧化剂选用叔丁基对甲酚,增塑剂选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常温用可剥离塑料薄膜防锈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A,按配方量称取缓蚀剂苯丙三氮唑和石油磺酸钡,加热熔化。

步骤B,然后边搅拌边缓缓加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二甲苯,丙酮,再加入聚氯乙烯树脂,加完后加快搅拌速度,加热至70℃反应1.5小时完全溶解并呈微粘状。

步骤C,稍冷却至40℃左右加入叔丁基对甲酚再搅拌10分钟,冷却至常温出料,可得溶剂型可剥离薄膜防锈剂。

对比例1

一种溶剂型可剥离塑料薄膜防锈剂,其由以下组分组成:聚氯乙烯树脂(聚合度n在800~1100之间)、增塑剂、抗氧化剂、有机碱和二甲苯/丙酮混合溶剂,按重量百分比计,组分含量如表l。其中有机碱选用苯并三氮唑,抗氧化剂选用叔丁基对甲酚,增塑剂选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溶剂型可剥离塑料薄膜防锈剂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A,按配方量称取苯丙三氮唑,加热熔化。

步骤B,然后边搅拌边缓缓加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二甲苯,丙酮,再加入聚氯乙烯树脂,加完后加快搅拌速度,加热至60~70℃反应1小时完全溶解并呈微粘状。

步骤C,稍冷却至40℃左右加入叔丁基对甲酚再搅拌10分钟,冷却至常温出料,可得溶剂型可剥离薄膜防锈剂。

对比例2

一种溶剂型可剥离塑料薄膜防锈剂,其由以下组分组成:聚氯乙烯树脂(聚合度n在800~1100之间)、增塑剂、缓蚀剂、有机碱和二甲苯/丙酮混合溶剂,按重量百分比计,组分含量如以下表l。其中缓蚀剂用石油磺酸钡,有机碱选用苯并三氮唑,增塑剂选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溶剂型可剥离塑料薄膜防锈剂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A,按配方量称取苯丙三氮唑和石油磺酸钡,加热熔化。

步骤B,然后边搅拌边缓缓加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二甲苯,丙酮,再加入聚氯乙烯树脂,加完后加快搅拌速度,加热至60℃反应1小时完全溶解并呈微粘状。

步骤C,稍冷却至40℃左右再搅拌10分钟,再冷却至常温出料,可得溶剂型可剥离薄膜防锈剂。

对比例3

一种溶剂型可剥离塑料薄膜防锈剂,其由以下组分组成:聚氯乙烯树脂(聚合度n在800~1100之间)、增塑剂、二甲苯/丙酮混合溶剂,按重量百分比计,组分含量如以下表l。增塑剂选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溶剂型可剥离塑料薄膜防锈剂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A,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二甲苯和丙酮混合后,再加入聚氯乙烯树脂,加完后加快搅拌速度,加热至60℃回流1小时完全溶解并呈微粘状。

步骤B,稍冷却至40℃左右再搅拌10分钟,冷却至常温出料,可得溶剂型可剥离薄膜防锈剂。

应用实施例

一种常温下使用可剥离薄膜防锈剂成品,使用时可用喷枪(用空压机)喷在模具表面;也可进行罐装,100g可剥离薄膜防锈剂成品装入气雾罐中,放入一玻璃弹子(使用时作搅拌用),装上阀门,用压口机压实,从阀门口压入液化石油气(丙丁烷)气体150g作抛射剂,便可得到可随身携带、自动喷射的常温下使用可剥离薄膜防锈剂成品.

抗盐雾试验:试验试片材质选取45号钢,尺寸为80mm×60mm×2mm。试片两面用240号砂纸或纱布平行打磨,使其粗糙度为0.2到0.4之间。向打磨后的试片表面形成塑料薄膜后,将试片放置于盐酸试验箱内,箱内温度为(35±0.15)℃,NaCl的质量分数为5%,沉降液量为110~210mL/(h·80cm2),沉降液pH值为6.15~7.12。试片放置于试验箱内试片支架上,评定面朝上,与垂直面成15°角,并与雾流方向相交,打开开关进行连续喷雾运转并记录时间。在试片评定面正中央选定50mm×50mm的有效范围为抗盐雾评定区,观察锈蚀情况。以评定区开始出现锈蚀点的时间作为试样的抗雾时间。试验结果为三片相同试片的抗盐雾时间的平均值,试验结果在表1中列出。

表1含量和抗盐雾时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