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胶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32669发布日期:2019-01-05 10:53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光学胶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光学胶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显示装置逐渐应用到诸多领域,成为了应用最为广泛的电子设备之一。显示装置通常包括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触控结构(例如触摸屏)、偏光片、保护结构(例如覆盖层)等部件。上述各个部件例如通过光学胶而粘结为一体。光学胶是一种用于粘结透明光学元件的特种粘胶剂,具有无色透明、光透过率在90%以上、粘结强度良好等特点。光学胶可以粘结显示装置中的各个部件,在实现粘结功能的同时,不会影响正常显示,是显示装置中重要的原材料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胶,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胶层、第二胶层和第三胶层,其中,所述第一胶层的储能模量大于所述第三胶层的储能模量,且所述第一胶层的储能模量和所述第三胶层的储能模量均大于所述第二胶层的储能模量。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胶中,所述第一胶层的储能模量为50kpa-200kpa。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胶中,所述第二胶层的储能模量为15kpa-80kpa。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胶中,所述第三胶层的储能模量为30kpa-100kpa。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胶中,所述光学胶的玻璃化转化温度小于-30℃。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胶中,所述第一胶层的厚度为2μm-30μm,所述第二胶层的厚度为5μm-100μm,所述第三胶层的厚度为2μm-100μm。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胶还包括:第一离型膜,设置在所述第一胶层远离所述第二胶层的一侧;第二离型膜,设置在所述第三胶层远离所述第二胶层的一侧。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胶中,所述第一胶层、所述第二胶层和所述第三胶层的透过率均大于93%,雾度均小于1%。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层叠设置的显示面板和覆盖层,其中,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覆盖层之间设置有粘合膜,所述粘合膜包括本公开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光学胶,所述光学胶的第一胶层远离所述第二胶层的一侧在所述显示装置被弯曲时承受压应力。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所述显示面板为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还包括偏光片,其中,所述偏光片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覆盖层之间,且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偏光片之间、所述偏光片与所述覆盖层之间均设置有所述粘合膜。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还包括触控结构层,其中,所述触控结构层夹置在所述偏光片与所述覆盖层之间,且所述偏光片与所述触控结构层之间、所述触控结构层与所述覆盖层之间均设置有所述粘合膜。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所述显示装置配置为以1mm-6mm的曲率半径进行弯曲。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学胶的制造方法,包括:将第一混合物涂覆至第一离型膜上,将所述第一混合物固化形成第一胶层;将第二混合物涂覆至所述第一混合物上,将所述第二混合物固化形成第二胶层;将第三混合物涂覆至所述第二混合物上,将所述第三混合物固化形成第三胶层;其中,所述第一胶层的储能模量大于所述第三胶层的储能模量,且所述第一胶层的储能模量和所述第三胶层的储能模量均大于所述第二胶层的储能模量。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胶的制造方法中,所述第一胶层、所述第二胶层和所述第三胶层在同一固化工艺中形成,或者在彼此独立的固化工艺中形成。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胶的制造方法还包括:提供第二离型膜,并将所述第二离型膜覆盖至所述第三胶层远离所述第二胶层的一侧。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胶的制造方法中,所述第一混合物、所述第二混合物和所述第三混合物各自均包括单体混合物、引发剂和交联剂。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胶的制造方法中,所述第一混合物、所述第二混合物和所述第三混合物各自还包括有机纳米颗粒。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胶的制造方法中,所述第一混合物、所述第二混合物和所述第三混合物的引发剂配比量不同,以使所述第一胶层的储能模量大于所述第三胶层的储能模量,且所述第一胶层的储能模量和所述第三胶层的储能模量均大于所述第二胶层的储能模量。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胶的制造方法中,在分别形成所述第一胶层、所述第二胶层和所述第三胶层的固化工艺中,所述第一混合物、所述第二混合物和所述第三混合物的反应率不同,以使所述第一胶层的储能模量大于所述第三胶层的储能模量,且所述第一胶层的储能模量和所述第三胶层的储能模量均大于所述第二胶层的储能模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制。

图1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胶的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学胶的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层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在弯曲状态下的层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显示装置在弯曲状态下各个膜层的应变的仿真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以及

图7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胶的工艺制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基于智能手机、可穿戴智能设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领域对柔性显示的需求,柔性显示技术逐渐成为下一代核心显示技术。柔性显示装置可以弯曲或折叠,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有效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柔性显示装置通常包括柔性显示面板和多个外部构件,这些部件通过光学胶彼此粘接。在柔性显示装置弯曲或折叠的过程中,柔性显示面板及外部构件的应变由压应力或张应力中的任意一种应力产生。由于应力的作用,柔性显示装置中的各个部件可能会出现褶皱、断裂、分离等膜层失效等问题。因此,在柔性显示装置中,需要设置应力控制件(即中性层),从而使各个部件在弯折过程中具有较小的形变量。例如,应力控制件通常为光学胶,而常规的光学胶的应力控制作用有限,难以满足应用需求。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胶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该光学胶既具有较强的胶合能力,又可以减小与之贴合的部件的弯曲应力,能够抑制气泡的产生,避免出现褶皱、断裂、分离等膜层失效的问题。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公开的实施例。应当注意的是,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将用于指代已描述的相同的元件。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胶,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胶层、第二胶层和第三胶层。所述第一胶层的储能模量大于所述第三胶层的储能模量,且所述第一胶层的储能模量和所述第三胶层的储能模量均大于所述第二胶层的储能模量。

图1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胶的层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该光学胶100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胶层110、第二胶层120和第三胶层130。例如,各个胶层的储能模量不同。例如,第一胶层110的储能模量大于第三胶层130的储能模量,且第一胶层110的储能模量和第三胶层130的储能模量均大于第二胶层120的储能模量。也即是,第一胶层110的储能模量最大,第二胶层120的储能模量最小。例如,各个胶层的储能模量与硬度正相关,即储能模量越大,硬度越大。储能模量表示材料存储弹性变形能量的能力,是材料变形后回弹的指标。

例如,在一个示例中,第一胶层110的储能模量为50kpa-200kpa,例如可以进一步为50kpa-100kpa。例如,第二胶层120的储能模量为15kpa-80kpa,例如可以进一步为15kpa-50kpa。例如,第三胶层130的储能模量为30kpa-100kpa。上述各个胶层的储能模量均在1hz的频率下测得。

例如,光学胶100的玻璃化转化温度小于-30℃,例如还可以进一步小于-40℃,以使得采用该光学胶100的显示装置在低温下具有更好的折叠性能。例如,该光学胶100的使用温度可以为-30℃至70℃,例如还可以进一步为-40℃至85℃。

例如,在该示例中,第一胶层110的厚度为2μm-30μm,例如还可以进一步为2μm-25μm或2μm-10μm。第二胶层120的厚度为5μm-100μm,例如还可以进一步为5μm-50μm。第三胶层130的厚度为2μm-100μm,例如还可以进一步为5μm-25μm。例如,第一胶层110和第三胶层130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这可以根据第一胶层110和第三胶层130各自接触的界面、位于叠层结构中的位置等因素而定。

例如,第一胶层110、第二胶层120和第三胶层130的光透过率均大于93%,雾度均小于1%。

在使用时,光学胶100贴合在另行设置的其他部件之间。通过选择合适的贴合方向,在与光学胶100贴合的部件弯曲或折叠时,使第一胶层110远离第二胶层120的一侧承受压应力(也即,第一胶层110与其他部件接触的一侧承受压应力)。由于第一胶层110的储能模量最大,因此可以承受较大的压应力,从而能够有效抑制弯折或高温导致的气泡的产生,并且可以避免产生褶皱。第一胶层110和第三胶层130的储能模量均较大,具有高粘性,具有较强的胶合能力,可以更好地与其他部件贴合。第二胶层120的储能模量最小,可以允许膜层之间有较大的剪切滑移和剪切应变,从而可以减小与之贴合的部件的弯曲应力,可以有效抑制气泡的产生,避免出现褶皱、断裂、分离等膜层失效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光学胶100不限于第一胶层110、第二胶层120和第三胶层130构成的三层结构,还可以为任意的多层结构,例如,4层、5层等,例如使得多层结构中储能模量最大的胶层与另行设置的其他部件接触的一侧在弯曲时承受压应力,且多层结构中与其他部件接触的胶层的储能模量大于多层结构中不与其他部件接触的胶层的储能模量。例如,可以在第一胶层110和第二胶层120之间添加第四胶层,该第四胶层的储能模量介于第一胶层110和第二胶层120的储能模量之间,且可以大于或小于第三胶层130的储能模量;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在第二胶层120和第三胶层130之间添加第五胶层,该第五胶层的储能模量介于第二胶层120和第三胶层130的储能模量之间,且可以大于或小于第四胶层的储能模量。

图2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学胶的层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除了还进一步包括第一离型膜141和第二离型膜142外,该实施例的光学胶100与图1所示的光学胶100基本相同。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离型膜141设置在第一胶层110远离第二胶层120的一侧;第二离型膜142设置在第三胶层130远离第二胶层120的一侧。

第一离型膜141和第二离型膜142分别覆盖第一胶层110和第三胶层130将与其他部件贴合的表面,起到保护作用,以防止第一胶层110、第二胶层120和第三胶层130在与其他部件贴合之前损坏,且便于收卷、储存和运输。例如,第一离型膜141和第二离型膜142可以为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离型膜,且第一离型膜141为重离型膜,第二离型膜142为轻离型膜。例如,第一离型膜141和第二离型膜142各自的离型力、厚度等参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以具有较好的剥离效果,且在剥离时不会使第一胶层110、第二胶层120和第三胶层130受到损伤。

例如,第一离型膜141和第二离型膜142为临时保护层,第一胶层110、第二胶层120和第三胶层130为使用层。在使用该光学胶100时,需要根据贴附方式依次去除第一离型膜141和第二离型膜142,并将第一胶层110、第二胶层120和第三胶层130构成的多层结构贴合至两个待贴合部件之间。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层叠设置的显示面板和覆盖层,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覆盖层之间设置有粘合膜,所述粘合膜包括本公开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光学胶,所述光学胶的第一胶层远离所述第二胶层的一侧在所述显示装置被弯曲时承受压应力。该显示装置中的光学胶既具有较强的胶合能力,又可以减小与之贴合的部件的弯曲应力,能够抑制气泡的产生,避免出现褶皱、断裂、分离等膜层失效的问题。

图3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层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该显示装置200包括层叠设置的显示面板210和覆盖层220。显示面板210与覆盖层220之间设置有粘合膜300,粘合膜300为本公开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光学胶100。

例如,光学胶100用于将显示面板210和覆盖层220粘结为一体。例如,该显示装置200可以弯曲或折叠。在显示装置200被弯曲或折叠的过程中,光学胶100的第一胶层110远离第二胶层120的一侧承受压应力,也即,第一胶层110与显示面板210或覆盖层220接触的一侧承受压应力。该显示装置200中的光学胶100既具有较强的胶合能力,又可以减小与之贴合的部件(例如显示面板210或覆盖层220)的弯曲应力,能够抑制气泡的产生,避免出现褶皱、断裂、分离等膜层失效的问题。该光学胶100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考前述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例如,光学胶100的贴合方向不受限制,光学胶100中的第一胶层110可以与显示面板210接触,也可以与覆盖层220接触。相应地,光学胶100中的第三胶层130可以与覆盖层220接触,也可以与显示面板210接触。例如,可以根据显示装置200的弯曲或折叠方向确定光学胶100的贴合方向,以在显示装置200被弯曲或折叠时,使第一胶层110承受压应力。

例如,显示面板210可以为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面板。例如,覆盖层220可以为柔性保护膜,例如聚酰亚胺(polyimide,pi)薄膜。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显示装置200还可以包括更多的部件和结构,这些部件和结构均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具有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公开实施例的限制。

图4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在弯曲状态下的层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除了包括显示面板210和覆盖层220外,该显示装置200还进一步包括偏光片230和触控结构层240。偏光片230夹置在显示面板210与触控结构层240之间,触控结构层240夹置在偏光片230与覆盖层220之间,并且,显示面板210与偏光片230之间、偏光片230与触控结构层240之间、触控结构层240与覆盖层220之间均设置有粘合膜300。粘合膜300为本公开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光学胶100。通过设置多层粘合膜300(光学胶100),可以将显示面板210、偏光片230、触控结构层240和覆盖层220等多个部件粘结为一体。例如,该显示装置200还可以包括中框等其他部件,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例如,图4示出了显示装置200的弯曲状态,各个膜层的每一侧均受到压应力或张应力中的一种,因此会相应地产生剪切形变。图5为图4所示的显示装置在弯曲状态下各个膜层的应变的仿真示意图。参考图4和图5,例如,覆盖层220的外侧(不与第一粘合膜301接触的一侧)的应变为正值,因此覆盖层220的外侧受到张应力。覆盖层220的内侧(与第一粘合膜301接触的一侧)的应变为负值,因此覆盖层220的内侧受到压应力。同样地,第一粘合膜301与覆盖层220接触的一侧的应变为负值,因此受到压应力;第一粘合膜301与触控结构层240接触的一侧的应变为正值,因此受到张应力。其他各膜层所受应力的分析方式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例如,第一粘合膜301为光学胶100,在对覆盖层220和触控结构层240进行粘接时,使光学胶100中的第一胶层110与覆盖层220贴合,使光学胶100中的第三胶层130与触控结构层240贴合,从而使得第一胶层110在触控装置200被弯曲时承受压应力。同样地,第二粘合膜302和第三粘合膜303也为光学胶100,在粘接时根据应变确定贴合方向,以使第一胶层110在触控装置200被弯曲时承受压应力。例如,可以使第二粘合膜302(光学胶100)中的第一胶层110与触控结构层240贴合,使第三粘合膜303(光学胶100)中的第一胶层110与偏光片230贴合,从而使得第一胶层110承受压应力。

由于第一胶层110的储能模量最大,因此可以承受较大的压应力,从而能够有效抑制弯折或高温导致的气泡的产生,并且可以避免产生褶皱。第一胶层110和第三胶层130的储能模量均较大,从而具有高粘性,具有较强的胶合能力,可以更好地与显示面板210、覆盖层220、偏光片230和触控结构层240等部件贴合。第二胶层120的储能模量最小,可以允许膜层之间有较大的剪切滑移和剪切应变,从而可以使各个膜层之间的弯曲应力部分解耦,可以有效抑制气泡的产生,避免出现褶皱、断裂、分离等膜层失效的问题。

例如,如图4所示,显示装置200配置为以曲率半径r进行弯曲,其中,1mm<r<6mm,在该范围内,显示装置200具有良好的弯折特性,且不会出现褶皱、断裂、分离等膜层失效的问题。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学胶的制造方法,利用该制造方法制造的光学胶既具有较强的胶合能力,又可以减小与之贴合的部件的弯曲应力,能够抑制气泡的产生,避免出现褶皱、断裂、分离等膜层失效的问题。

图6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利用该光学胶的制造方法,可以制造本公开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光学胶100。例如,参考图6,在一个示例中,该光学胶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10:将第一混合物涂覆至第一离型膜141上,将第一混合物固化形成第一胶层110;

步骤s420:将第二混合物涂覆至第一混合物上,将第二混合物固化形成第二胶层120;

步骤s430:将第三混合物涂覆至第二混合物上,将第三混合物固化形成第三胶层130。

例如,第一胶层110的储能模量大于第三胶层130的储能模量,且第一胶层110的储能模量和第三胶层130的储能模量均大于第二胶层120的储能模量。

例如,在一个示例中,该光学胶的制造方法还包括:提供第二离型膜142,并将第二离型膜142覆盖至第三胶层130远离第二胶层120的一侧。

例如,第一胶层110、第二胶层120和第三胶层130可以在同一固化工艺中形成,也可以在彼此独立的固化工艺中形成,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在实施该光学胶的制造方法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具体的工艺制程。例如,参考图7,在一个示例中,首先采用第一喷嘴501在第一离型膜141(例如重离型膜,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厚度为75μm)上涂布第一混合物,接着采用第二喷嘴502在第一混合物上涂布第二混合物,然后采用第三喷嘴503在第二混合物上涂布第三混合物。在三层混合物涂布完毕后,采用紫外线(ultravioletrays,uv)固化的方式,使用紫外线光源510(例如低压汞灯,品牌:bllamp,sankyoco.,ltd.)照射该三层混合物,照射时间例如为6分钟,从而使该三层混合物在同一固化工艺中分别形成第一胶层110、第二胶层120和第三胶层130。使第一辊521以顺时针方向旋转以带动第一离型膜141及其上的胶层运动,使第二辊522以逆时针方向旋转以带动第二离型膜142(例如轻离型膜)运动,使第三辊523以逆时针方向旋转以将第二离型膜142覆盖至第三胶层130远离第二胶层120的一侧,并且使得第一离型膜141、第二离型膜142及第一至第三胶层110-130形成的层叠结构在收卷端a处形成卷轴。

例如,紫外线光源510可以为低压汞灯、中压汞灯、高压汞灯、化学灯、黑光灯等任意适用的光源,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紫外线光源510的照射能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设置,例如根据第一至第三混合物的成分、需要达到的反应率等因素而定,例如可以为500mj/cm2-3000mj/cm2。紫外线光源510的照射时间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设置,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固化工艺不限于uv固化,也可以采用热固化等任意适用的固化方式,只要能达到固化的目的即可。在该示例中,由于第一至第三混合物在同一固化工艺中固化,其工艺参数(例如照射能量、照射时间等)均相同,因此可以通过使第一混合物、第二混合物和第三混合物的引发剂配比量不同,使得第一混合物、第二混合物和第三混合物在同一固化工艺中具有不同的反应率,以使形成的第一胶层110、第二胶层120和第三胶层130的储能模量达到要求,即第一胶层110的储能模量大于第三胶层130的储能模量,且第一胶层110的储能模量和第三胶层130的储能模量均大于第二胶层120的储能模量。

光学胶100的工艺制程不限于上文描述的方式,还可以为其他方式。例如,参考图7,在另一个示例中,首先,采用第一喷嘴501在第一离型膜141上涂布第一混合物,然后使用紫外线光源510照射第一混合物,以使第一混合物固化形成第一胶层110。其次,采用第二喷嘴502在第一胶层110上涂布第二混合物,然后使用紫外线光源510照射第二混合物,以使第二混合物固化形成第二胶层120。接着,采用第三喷嘴503在第二胶层120上涂布第三混合物,然后使用紫外线光源510照射第三混合物,以使第三混合物固化形成第三胶层130。使第一辊521以顺时针方向旋转以带动第一离型膜141及其上的胶层运动,使第二辊522以逆时针方向旋转以带动第二离型膜142运动,使第三辊523以逆时针方向旋转以将第二离型膜142覆盖至第三胶层130远离第二胶层120的一侧,并且使得第一离型膜141、第二离型膜142及第一至第三胶层110-130形成的层叠结构在收卷端a处形成卷轴。

在该示例中,由于第一至第三混合物分别在彼此独立的固化工艺中固化,因此第一至第三混合物可以采用相同成分和配比的混合物,通过调节各个固化工艺的工艺参数(例如照射能量、照射时间等),使被涂覆的第一至第三混合物的反应率不同,从而使形成的各个胶层的储能模量达到要求,即第一胶层110的储能模量大于第三胶层130的储能模量,且第一胶层110的储能模量和第三胶层130的储能模量均大于第二胶层120的储能模量。当然,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在该示例中,为了使各个胶层的储能模量达到要求,可以仅调节第一至第三混合物的成分和配比,也可以仅调节各个固化工艺的工艺参数,还可以同时调节第一至第三混合物的成分和配比以及各个固化工艺的工艺参数,这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设置。

例如,第一混合物、第二混合物和第三混合物各自均包括单体混合物、引发剂和交联剂。例如,第一混合物、第二混合物和第三混合物包括相同的单体混合物、引发剂和交联剂,但是各组分的含量根据需要调整;又例如,第一混合物、第二混合物和第三混合物包括至少之一不同的单体混合物、引发剂和交联剂。

例如,单体混合物可以包括用于形成含羟基基团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的单体,例如丙烯酸2-乙基己酯(eha)、丙烯酸4-羟丁酯(hba)或丙烯酸2-羟乙酯(hea)等。含羟基基团的丙烯酸类共聚物可以形成光学胶的基体并且可以提供粘合性。当然,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单体(或树脂)可以为丙烯酸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环氧聚酯类树脂、硅类树脂、聚异戊二烯、聚碳酸酯树脂、聚酰亚胺树脂和环烯烃聚合物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还可以进一步为(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由于胶材对不同界面的粘性表现不同,用于形成第一胶层110的第一混合物和用于形成第三胶层130的第三混合物可根据接触的不同界面更改树脂类型及配比。

例如,单体混合物可以包括含羟基基团的丙烯酸酯和共聚单体,这里,“共聚单体”不同于含羟基基团的丙烯酸酯。含羟基基团的丙烯酸酯可以包括含有具有至少一个羟基基团的c1至c20烷基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含有具有至少一个羟基基团的c5至c20环烷基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和含有具有至少一个羟基基团的c6至c20芳基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

例如,含羟基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可以包括(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4-羟丁酯、(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丁酯和(甲基)丙烯酸6-羟己酯中的至少一种,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

例如,包含具有羟基基团的c1至c5烷基基团的(甲基)丙烯酸单体可以进一步改善光学胶的粘合性。在单体混合物中,含羟基基团的(甲基)丙烯酸单体可以按重量计约5wt%至约40wt%,在此范围内,光学胶具有较低的雾度并且可以表现良好的粘结强度。

例如,共聚单体可以包括(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含氧化乙烯的单体、含氧化丙烯的单体、含胺基团的单体、含酰胺基团的单体、含烷氧基基团的单体、含磷酸基团的单体、含磺酸基团的单体、含苯基基团的单体和含硅烷基团的单体中的至少一种,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

例如,引发剂可以使单体混合物固化(或部分聚合),以形成(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或者可以用于将粘性液体固化成膜。引发剂可以为光聚合引发剂或热聚合引发剂,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引发剂,这可以根据采用的固化方式而定。例如,光聚合引发剂可以为市售的irgacure651(成分: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品牌:basf),也可以为市售的irgacure184(成分:1-羟基环己基苯酮,品牌:basf)。

例如,交联剂可以改善光学胶的耐热性能和强度,可以在线型的分子之间产生化学键,使线型分子相互连在一起,形成网状结构,从而提升光学胶的性能。例如,交联剂可以采用1,6-二丙烯酸己二醇酯。当然,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交联剂也可以采用其他适用的材料。

例如,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混合物、第二混合物和第三混合物各自还包括有机纳米颗粒。在通常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学胶的储能模量会降低。在混合物中加入有机纳米颗粒,可以使光学胶的储能模量尽可能保持稳定,在温度升高时,使储能模量不降低或者变化量很小,从而提高光学胶在高温下的使用性能。例如,有机纳米颗粒的材料可以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丙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聚甲基丙烯酸异丙酯、聚甲基丙烯酸异丁酯、聚甲基丙烯酸环已酯中的至少一种。例如,有机纳米颗粒的材料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时,对光学胶的储能模量的维持作用更好。当然,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有机纳米颗粒可以采用任意适用的有机材料。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制备第一混合物、第二混合物和第三混合物的方法可以采用常规的制备混合物的方法,例如可以采用机械搅拌混合、超声混合等。例如,在一个示例中,通过在玻璃容器中充分混合100重量份的包含65wt%的丙烯酸2-乙基己酯和35wt%的丙烯酸4-羟丁酯的单体混合物、4重量份的有机纳米颗粒和0.005重量份的光聚合引发剂来制备混合物。在用氮气置换玻璃容器中溶解的氧气之后,使用低压汞灯的uv光照射混合物,使混合物部分聚合,从而得到包含羟基基团的(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即预聚物)、单体和有机纳米颗粒的混合物,且具有约2000cps的粘度。以相对于100重量份的单体混合物的5重量份的量,将光聚合引发剂添加至上述混合物中,从而得到所需要的混合物(即第一混合物、第二混合物或第三混合物)。

例如,上述混合物可以固化形成第一胶层110、第二胶层120或第三胶层130,只需调节固化工艺的工艺参数以控制该混合物的反应率,从而可以达到需要的储能模量。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制备混合物的方法不限于上述方式,各种成分的配比也不限于上述比例,制备混合物的方法和各种成分的配比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公开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单体(或树脂)、引发剂、交联剂和有机纳米颗粒均为市购商品,可以采用常规材料。采用的制备工艺可以为常规的涂布、固化等工艺。对于调节第一胶层110、第二胶层120和第三胶层130的储能模量的方法(例如使第一混合物、第二混合物和第三混合物的引发剂配比量不同,或者改变固化工艺的参数使第一混合物、第二混合物和第三混合物的反应率不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公开实施例的限制。第一混合物、第二混合物和第三混合物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成分,各个成分的配比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并且,第一混合物、第二混合物和第三混合物的成分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本公开实施例附图只涉及到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2)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