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壤修复液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91887发布日期:2019-04-13 00:32阅读:71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土壤修复液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自60年代自然灾害起,为保证人民基本生活水平的需要,中国大幅度提高粮食单亩产量,向土地盲目索取收获,导致土壤过度使用和农业化肥滥用,致使很多自然地有机土壤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大量的农药和非有机化肥残留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农作物健康,因此改变不良土壤环境十分必要和迫切。

现在大部分土地改良技术主要采用封地养地的方式,让自然植物生长,然后翻耕培养自然腐殖层,淡化土壤污染问题,或者种植相适应的植被代替自然植物,进行翻耕。上述方法的缺点:一是改造周期过长,土地占用周期太长,影响经济效益;二是这种类似稀释性方法解决化肥农药残留问题但是没有从根本上去除农药和化肥的残留,改造效果不佳。

本发明主要是利用反向中和反应和膜分离技术配制土壤改造液,能分解化肥和农药土壤残留物的有害络合物和分子结构重组,利用培养基增加菌株类的活性效率,同时再结合传统的农业养地模式,从而大幅度提高土壤的改造效果和缩短土壤的改造周期,从其他土地改良技术所需的三年时间缩短至一年时间即可完成所有生化指标。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土壤修复液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土壤修复液,包括以下成分:细菌和植物合成的聚酯类、生物衍生单体合成聚酯类、假单胞菌属菌株、醇氧化微生物菌株、醛氧化微生物菌株和水。

优选的,所述的细菌和植物合成的聚酯类为聚羟基脂肪酸酯(pha)。

优选的,所述的生物衍生单体合成聚酯类为聚丁二酸丁二酯(phs)。

优选的,所述的醇氧化微生物为醋化醋杆菌。

优选的,所述的醛氧化微生物为铜绿假单胞菌、白腐真菌、产碱菌属和曲霉菌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优选的,所述的细菌和植物合成的聚酯类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2-5%、生物衍生单体合成聚酯类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1-3%。

优选的,所述的假单胞菌属菌株的浓度为(3-5)x106cfu/g、醇氧化微生物菌株的浓度为(3-5)x106cfu/g、醛氧化微生物菌株的总浓度为(6-9)x106cfu/g。

优选的,所述的土壤修复液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土壤修复液和水以1:(400-800)稀释;

b、采用无人机编程方式,设定无人机程序,对目标土壤进行喷洒;

c、喷洒48-60小时后,在无雨水条件下,对土壤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20-30cm;

d、种植过渡植物,保证土地在修复期间不空置,即可。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d中,过渡植物包括紫苜蓿和油菜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两种的组合。

优选的,所述的土壤修复液稀释后的喷洒量为50-80l/亩。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发明利用反向中和反应和膜分离技术制造土壤修复液,对土壤中有害成分进行自然降解,同时结合传统的农业养地模式,以植物迁移方式,在较短的周期实现土壤修复且大幅度增强土壤改造效果,能从根本上解决和改造土地的有机生态环境,还原天然的有机农业,既绿色环保又切实有效,保障农业生产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土壤修复液,包括以下成分:聚羟基脂肪酸酯(pha)3%、聚丁二酸丁二酯(phs)2%、假单胞菌属菌株1%、醋化醋杆菌菌株1%、醛氧化微生物菌株4%和水余量。

所述的醛氧化微生物为铜绿假单胞菌、白腐真菌、产碱菌属和曲霉菌的组合。

所述的假单胞菌属菌株的浓度为4.2x106cfu/g、醋化醋杆菌菌株的浓度为3.2x106cfu/g、铜绿假单胞菌菌株的浓度为2.2x106cfu/g、白腐真菌菌株的浓度为2.2x106cfu/g、产碱菌属菌株的浓度为2.3x106cfu/g和曲霉菌菌株的浓度为2.2x106cfu/g。

所述的土壤修复液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土壤修复液和水以1:500稀释;

b、采用无人机编程方式,设定无人机程序,对目标土壤进行喷洒;

c、喷洒55小时后,在无雨水条件下,对土壤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20-30cm;

d、种植过渡植物,保证土地在修复期间不空置,即可。

所述的步骤d中,过渡植物为紫苜蓿。

所述的土壤修复液稀释后的喷洒量为60l/亩。

实施例2:

一种土壤修复液,包括以下成分:聚羟基脂肪酸酯(pha)2%、聚丁二酸丁二酯(phs)2%、假单胞菌属菌株1%、醋化醋杆菌菌株1%、醛氧化微生物菌株3%和水余量。

所述的醛氧化微生物为铜绿假单胞菌、白腐真菌和曲霉菌的组合。

所述的假单胞菌属菌株的浓度为5.0x106cfu/g、醋化醋杆菌菌株的浓度为3.0x106cfu/g、铜绿假单胞菌菌株的浓度为3.0x106cfu/g、白腐真菌菌株的浓度为2.0x106cfu/g和曲霉菌菌株的浓度为3.0x106cfu/g。

所述的土壤修复液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土壤修复液和水以1:800稀释;

b、采用无人机编程方式,设定无人机程序,对目标土壤进行喷洒;

c、喷洒48小时后,在无雨水条件下,对土壤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20-30cm;

d、种植过渡植物,保证土地在修复期间不空置,即可。

所述的步骤d中,过渡植物为紫苜蓿和油菜的组合。

所述的土壤修复液稀释后的喷洒量为50l/亩。

实施例3:

一种土壤修复液,包括以下成分:聚羟基脂肪酸酯(pha)5%、聚丁二酸丁二酯(phs)1%、假单胞菌属菌株1%、醋化醋杆菌菌株1%、醛氧化微生物菌株1%和水余量。

所述的醛氧化微生物为铜绿假单胞菌和曲霉菌的组合。

所述的假单胞菌属菌株的浓度为3.0x106cfu/g、醋化醋杆菌菌株的浓度为5.0x106cfu/g、铜绿假单胞菌菌株的浓度为3.0x106cfu/g和曲霉菌菌株的浓度为3.0x106cfu/g。

所述的土壤修复液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土壤修复液和水以1:400稀释;

b、采用无人机编程方式,设定无人机程序,对目标土壤进行喷洒;

c、喷洒60小时后,在无雨水条件下,对土壤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20-30cm;

d、种植过渡植物,保证土地在修复期间不空置,即可。

所述的步骤d中,过渡植物为紫苜蓿。

所述的土壤修复液稀释后的喷洒量为80l/亩。

对比例1

将实施例1的聚羟基脂肪酸酯(pha)去除,其余配比和使用方法不变。

对比例2

将实施例1的聚丁二酸丁二酯(phs)去除,其余配比和使用方法不变。

检测及其结果:

将本发明的实施例1和对比例1-2的样品使用于尾牙矿周边复耕地,地点为金寨县汤家汇镇银家畈村土壤,检测使用修复液进行整治前后(整治期为1年)的土壤指标,得到如下检测结果:

备注:六六六为4种异构体总量,滴滴涕为4种衍生物总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