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性可伸缩超薄离型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6665发布日期:2018-12-14 22:37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软性可伸缩超薄离型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型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性可伸缩超薄离型膜。



背景技术:

近年随着离型膜在电子领域的大量应用,特别是在智能手机内部的零部件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但由于手机内部零部件普遍较小且结构复杂,对离型膜的要求由之前普通离型效果,提高至超轻,超薄的要求,现有的离型膜材质较硬,不易折曲,静电吸附力大,无填充性,剥离角度小,无法满足某些工艺对离型膜伸缩性和柔软度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软性可伸缩超薄离型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软性可伸缩超薄离型膜,包括流延聚丙烯基材,所述流延聚丙烯基材的一侧设有电晕层,所述电晕层远离流延聚丙烯基材的一侧设有涂胶层,且流延聚丙烯基材、电晕层和涂胶层相互贴合。

优选的,所述流延聚丙烯基材的厚度为25um-30um。

优选的,所述涂胶层的厚度为1-2um。

优选的,所述涂胶层采用有机硅离型剂涂布在流延聚丙烯基材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改变传统离型膜涂布基材,将传统的聚酯基材更换为现有的超薄流延聚丙烯材质,同时克服超薄聚丙烯材质在涂布中易褶皱变形的工艺难点,而形成的拥有稳定离型力的超薄离型膜,其材质较软,柔韧度佳,延展率高是传统聚酯材质的3-4倍,材料无静电吸附性,最大剥离角度可达180度,解决现有手机零部件生产中极小胶黏制品的模切后联版剥离良率较低的问题,极大的提高制成良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软性可伸缩超薄离型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流延聚丙烯基材、2电晕层、3涂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软性可伸缩超薄离型膜,包括流延聚丙烯基材1,所述流延聚丙烯基材1的一侧设有电晕层2,所述电晕层2远离流延聚丙烯基材1的一侧设有涂胶层3,且流延聚丙烯基材1、电晕层2和涂胶层3相互贴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流延聚丙烯基材1的厚度为25um-30um,所述涂胶层3的厚度为1-2um,所述涂胶层3采用有机硅离型剂涂布在流延聚丙烯基材1上,先在流延聚丙烯基材1应用面电晕处理,再涂布有机硅离型剂,电晕层不增加材料厚度,使得该离型膜具有超薄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采用流延聚丙烯为基材,材质较软,拥有较强的伸缩性,传统离型膜材质偏硬,硬度高,在一般的模切过程中可以使用,但在模切极小面积的胶黏产品时,虽然涂布的离型力达到超轻1-3g范围,但实际使用的隔离效果较差,在同等离型力条件下,该离型膜拥有较好的柔韧性,可以为材料提供更大的剥离角度,从而达到比普通超轻离型膜更佳的离型效果,通过改变传统离型膜涂布基材,将传统的聚酯基材更换为现有的超薄流延聚丙烯材质,同时克服超薄聚丙烯材质在涂布中易褶皱变形的工艺难点,而形成的拥有稳定离型力的超薄离型膜,其延展率高是传统聚酯材质的3-4倍,材料无静电吸附性,最大剥离角度可达180度,解决现有手机零部件生产中极小胶黏制品的模切后联版剥离良率较低的问题,极大的提高制成良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