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抗静电保护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2709发布日期:2019-06-14 23:09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型抗静电保护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护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型抗静电保护膜。



背景技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简称PET,为高聚合物,由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发生脱水缩合反应而来;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由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发生酯化反应所得;PET是乳白色或浅黄色、高度结晶的聚合物,表面平滑有光泽;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长期使用温度可达120℃,电绝缘性优良,甚至在高温高频下,其电性能仍较好,但耐电晕性较差,抗蠕变性,耐疲劳性,耐摩擦性、尺寸稳定性都很好;由于其具有以上的优良特性,现有技术中,PET经常会被加工成包装薄膜,现有的PET薄膜能够很好地对各种产品进行包装,但由于其不具备抗静电和电磁屏蔽性能,很难使用于电子元件类产品包装。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PET膜进行改善,使其具备良好的抗静电和电磁屏蔽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良好抗静电和防电磁干扰性能的保护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型抗静电保护膜,所述保护膜包括PET基层、设置于PET基层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抗电磁干扰层、设置于抗电磁干扰层外表面的抗静电层,以及设置于抗静电层外表面的亚克力胶层,各层之间依次粘合并压延呈一体片状结构,所述抗静电层与抗电磁干扰层接触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高凸起部和低凸起部,所述高凸起部和低凸起部交替排列,相邻高凸起部和低凸起部之间留有间隔。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合型抗静电保护膜的优选方案,所述抗静电层和所述亚克力胶层之间还设置有固固相变材料散热层。当电子元件的表面温度达到固固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时,固固相变材料发生固固相变,吸收热量,及时降低电子元件的表面温度,因此固固相变材料散热层的设置能够提升PET保护膜的散热性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合型抗静电保护膜的优选方案,所述高凸起部和低凸起部的顶部均为圆弧面,圆弧面的弧度为15~30°。这样减少了光线与光线之间的干涉,进一步提高了吸波性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合型抗静电保护膜的优选方案,所述抗电磁干扰层为导电橡胶层、导电布层、导电泡棉层或导电漆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合型抗静电保护膜的优选方案,所述抗静电层为双三氟甲基黄酰亚胺锂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合型抗静电保护膜的优选方案,所述保护膜的单位密度电磁屏蔽效能为200~600dB·cm3/g。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合型抗静电保护膜的优选方案,所述PET基层的厚度为0.01~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合型抗静电保护膜的优选方案,所述抗电磁干扰层的厚度为0.1~2mm。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合型抗静电保护膜的优选方案,所述抗静电层的厚度为0.1~2mm。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合型抗静电保护膜的优选方案,所述亚克力胶层的厚度为0.1~1mm。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合型抗静电保护膜的优选方案,所述固固相变材料散热层的厚度为0.1~1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型抗静电保护膜,包括PET基层、设置于PET基层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抗电磁干扰层、设置于抗电磁干扰层外表面的抗静电层,以及设置于抗静电层外表面的亚克力胶层,各层之间依次粘合并压延呈一体片状结构,所述抗静电层与抗电磁干扰层接触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高凸起部和低凸起部,所述高凸起部和低凸起部交替排列,相邻高凸起部和低凸起部之间留有间隔。相比于现有技术,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的PET膜基础上设置抗静电层,改变了现有技术中通过在PET原料中加抗静电添加剂方式达到抗静电性能,使得加工更加简单,且稳定性更强,适用范围广;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抗电磁干扰层,并使其高低凸起间隔设置,能提高反射电磁场的利用率,同时能大大减少电磁场的干涉,从而能够有效防止电子元件之间产生电磁干扰,使保护膜能够达到200~600dB·cm3/g的电磁屏蔽效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PET基层;2-抗电磁干扰层;3-抗静电层;31-高凸起部;32-低凸起部;33-间隔;4-亚克力胶层;5-固固相变材料散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及其有益效果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复合型抗静电保护膜,包括PET基层1、设置于PET基层1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抗电磁干扰层2、设置于抗电磁干扰层2外表面的抗静电层3,以及设置于抗静电层3外表面的亚克力胶层4,各层之间依次粘合并压延呈一体片状结构,抗静电层3与抗电磁干扰层2接触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高凸起部31和低凸起部32,高凸起部31和低凸起部32交替排列,相邻高凸起部31和低凸起部32之间留有间隔33;高凸起部31和低凸起部32的顶部均为圆弧面,圆弧面的弧度为15~30°;保护膜的单位密度电磁屏蔽效能为200~600dB·cm3/g。

需要说明的是,防电磁辐射最常用有效的方法是利用电磁屏蔽材料对于有害的电磁波加以屏蔽。材料电磁屏蔽效能的定义是入射电磁波的强度与透射电磁波强度比值的对数,单位为dB。电磁屏蔽效能数值越高意味着越少的电磁波可以穿透屏蔽材料。例如,商业应用要求的最低电磁屏蔽效能为20dB,意味着仅有1%的电磁波可以穿透屏蔽材料。而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屏蔽效能能够达到200~600dB·cm3/g;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优异的电磁屏蔽效果,完全能够满足抗电磁干扰的要求。

因此,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的PET膜基础上设置抗静电层,改变了现有技术中通过在PET原料中加抗静电添加剂方式达到抗静电性能,使得加工更加简单,且稳定性更强,适用范围广;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抗电磁干扰层,并使其高低凸起间隔设置,能提高反射电磁场的利用率,大大减少电磁场的干涉,从而能够有效防止电子元件之间产生电磁干扰,使保护膜能够达到200~600dB·cm3/g的电磁屏蔽效能。

优选地,抗电磁干扰层2为导电橡胶层、导电布层、导电泡棉层或导电漆层;其中,导电橡胶是将玻璃镀银、铝镀银、银等导电颗粒均匀分布在硅橡胶中,通过压力使导电颗粒接触,达到良好的导电性能和抗电磁干扰性能。导电布材料是在聚酯纤维上,先化学沉积或金属物理转移金属镍到聚酯纤维上,在镍上再镀上高导电性的铜层,在铜层上再电镀上防氧化机防腐蚀的镍金属,铜和镍结合提供了极佳的导电性和良好的电磁屏蔽效果。导电泡棉是在阻燃海绵上包裹导电布,使其具有良好的表面导电性和电磁屏蔽效果。导电漆采用含铜、银等复合微粒作为导电颗粒,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一种油漆;导电漆通过喷涂、刷涂的方法,使完全绝缘的非金属或非导电表面具有像金属一样的吸收、传导和衰减电磁波的特征,从而起到屏蔽电磁波干扰的作用。

优选地,抗静电层3为双三氟甲基黄酰亚胺锂层。研究发现,双三氟甲基黄酰亚胺锂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能。

优选地,PET基层1的厚度为0.01~5mm;抗电磁干扰层2的厚度为0.1~2mm;抗静电层3的厚度为0.1~2mm;亚克力胶层4的厚度为0.1~1mm。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抗静电层3和亚克力胶层4之间还设置有固固相变材料散热层5,固固相变材料散热层5的厚度为0.1~1mm。其他结构同实施例1,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固固相变材料可为交联高密度聚乙烯、季戊四醇、新戊二醇、二羟甲基乙烷、2-氨基-2-甲基-1,3-丙二醇和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中的一种。当元件的表面温度达到固固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时,固固相变材料发生固固相变,吸收热量,进一步避免因热量积聚而损坏元件。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