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盖防爆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65083发布日期:2020-02-18 13:54阅读:6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盖防爆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护膜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后盖防爆膜。



背景技术:

手机膜又称手机美容膜或手机保护膜,是可用于装裱手机机身外表面、屏幕外表面及其他位置的一种冷裱膜,手机膜种类繁多,根据其用途可分为:手机屏幕保护膜或手机机身保护膜等。

目前,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兴起,大批量新型手机都开始由金属后盖演变为玻璃后盖。但玻璃后盖与金属后盖、塑胶后盖相比,更容易刮花瞌碎。因此,不少消费者购买手机后,会装手机壳来保护手机,然而,手机壳装到手机上后不仅增加了手机的重量,而且影响了消费者使用手机时的手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盖防爆膜,以替代手机壳防止手机后盖损坏,并具有防爆效果,提升消费者使用手机时的手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后盖防爆膜,包括钢化玻璃,所述钢化玻璃的一面依次层叠贴合有第一高粘胶层、第一薄膜和压敏胶层,另一面依次层叠贴合有第二高粘胶层和第二薄膜。

进一步,所述第二薄膜为可印刷的薄膜。

进一步,所述可印刷薄膜为可印刷的pet薄膜。

进一步,所述第一高粘胶层为亚克力胶层。

进一步,所述第二高粘胶层为亚克力胶层或者oca型丙烯酸树脂层。

进一步,所述压敏胶层为有机硅压敏胶层或者聚氨酯压敏胶层。

进一步,所述压敏胶层远离钢化玻璃的一面贴合有保护薄膜。

进一步,所述保护薄膜为pet薄膜。

进一步,所述第一薄膜为pet薄膜。

进一步,所述钢化玻璃的厚度范围为200-500μ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将该后盖防爆膜的压敏胶层覆盖于手机后盖或其他需要保护的产品表面;该后盖防爆膜具有防爆效果,且贴合效果好,强度高,防刮效果优,并且使用者在使用时,手感更加轻便舒适,当手机落地时,能有效防止后盖摔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钢化玻璃;2、第一高粘胶层;3、第二高粘胶层;4、第一薄膜;5、第二薄膜;6、压敏胶层;7、保护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后盖防爆膜,参见图1,包括钢化玻璃1,所述钢化玻璃1的一面依次层叠贴合有第一高粘胶层2、第一薄膜4和压敏胶层6,另一面依次层叠贴合有第二高粘胶层3和第二薄膜5。

使用时,将该后盖防爆膜的压敏胶层6覆盖于手机后盖或其他需要保护的产品表面;该后盖防爆膜具有防爆效果,且贴合效果好,强度高,防刮效果优,并且使用者在使用时,手感更加轻便舒适,当手机落地时,能有效防止后盖摔坏。

具体的,所述第二薄膜5为可印刷的薄膜,可印刷薄膜便于印刷加工各种图案,提升美观性,可印刷薄膜包括可印刷的pet薄膜、pen薄膜、pc薄膜、pp薄膜、pvc薄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可印刷薄膜为可印刷的pet薄膜,该pet薄膜的厚度为75μm,该pet薄膜的达因值大小为40dyn/cm以上,在本实施例中,该pet薄膜的达因值为50dyn/cm。

具体的,所述第一高粘胶层2为亚克力胶层,第一高粘胶层2的厚度范围为30-50μm,剥离力大小范围为500-2000gf,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高粘胶层2的厚度为35μm,剥离力的大小为2000gf。

具体的,所述第二高粘胶层3为亚克力胶层或者oca型丙烯酸树脂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高粘胶层2采用oca型丙烯酸树脂层,第二高粘胶层3的厚度范围为20-50um,剥离力的大小范围为大于1500gf,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高粘胶层3的厚度为30μm,剥离力的大小为2000gf。

具体的,所述压敏胶层6为有机硅压敏胶层或者聚氨酯压敏胶层,在本实施例中,压敏胶层6采用有机硅压敏硅胶层,另外,压敏胶层6的厚度范围为15-50μm,剥离力范围为1-5gf,在本实施例中,压敏胶层6的厚度为25μm,剥离力的大小为3gf。

具体的,所述压敏胶层6远离钢化玻璃1的一面贴合有保护薄膜7,保护薄膜7用来保护压敏胶层6在使用前不受杂质污染。保护薄膜7为pet薄膜,保护薄膜7的厚度范围为50-75μm,在本实施例中,保护薄膜7的厚度为50μm。

具体的,所述第一薄膜4为pet薄膜,第一薄膜4的厚度范围为50-75μm,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薄膜4的厚度为50μm。

具体的,所述钢化玻璃1的厚度范围为200-500μm,在本实施例中,钢化玻璃1的厚度为340μm。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