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层涂膜的形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90522发布日期:2019-11-20 02:0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复层涂膜的形成方法,该复层涂膜包含在被涂装物上形成的低亮度中间涂膜、在低亮度中间涂膜上所形成的第1底涂膜、在第1底涂膜上所形成的第2底涂膜、及在第2底涂膜上所形成的透明涂膜,

该复层涂膜的形成方法包含:

(1)在低亮度中间涂膜上涂装热固化性的第1水性底涂料而形成未固化的第1底涂膜的第1底涂膜形成工序;

(2)在所述未固化的第1底涂膜上涂装含有光亮性颜料的热固化性的第2水性底涂料而形成未固化的第2底涂膜的第2底涂膜形成工序;

(3)对所述未固化的第1底涂膜及第2底涂膜进行预加热处理的预加热工序;

(4)在所述被预加热处理的第2底涂膜上涂装热固化性的透明涂料而形成未固化的透明涂膜的透明涂膜形成工序;和

(5)将包含所述被预加热处理的第1底涂膜及第2底涂膜以及所述未固化的透明涂膜的复层涂膜加热固化而形成固化的复层涂膜的烧结工序,

(a)所述低亮度中间涂膜的l值为30以下,

(b)所述第1水性底涂料具有16~45质量%的范围内的涂料固体成分浓度,且含有水分散性含有羟基的丙烯酸类树脂(a)及蜜胺树脂(b),

所述水分散性含有羟基的丙烯酸类树脂(a)具有核/壳型复层结构,该核/壳型复层结构由以下所构成:通过对在1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聚合性不饱和单体(a1)0.1~30质量%及其他聚合性不饱和单体(a2)70~99.9质量%进行共聚而得到的共聚物(i)的核、和通过对乙烯基芳香族化合物(a3)5~50质量%及其他聚合性不饱和单体(a4)50~95质量%进行共聚而得到的共聚物(ii)的壳,且共聚物(i)/共聚物(ii)的固体成分质量比在10/90~90/10的范围内,

所述蜜胺树脂(b)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3,000的范围内,

(c)所述第1水性底涂料的涂敷90秒后的粘度在温度25℃及剪切速度0.1秒-1的条件下测定,为15,000~300,000mpa·s的范围内,

(d)所述第1水性底涂料的固化涂膜的白黑隐蔽膜厚为50μm以上,且膜厚15μm的固化涂膜的雾度为0~15%的范围内,

(e)所述第2水性底涂料具有5~15质量%的范围内的涂料固体成分浓度,且相对于所述第2水性底涂料的涂料固体成分100质量份,含有10~40质量份的范围内的光亮性颜料,

(f)所述固化的第2底涂膜的膜厚为2~8μm的范围内,

(g)所述固化的第1底涂膜与第2底涂膜的膜厚的比率在1.5:1~6:1的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层涂膜的形成方法,其中,所述第1水性底涂料不含光亮性颜料。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能够形成随角异色性及平滑性优异的、设计性高的复层涂膜的复层涂膜的形成方法。是包含在被涂装物上所形成的低亮度中间涂膜、第1底涂膜、第2底涂膜、及在第2底涂膜上所形成的透明涂膜的复层涂膜的形成方法,用湿碰湿形成包含:在低亮度中间涂膜上将具有特定的组成、性状的第1水性底涂料涂装而得到的第1底涂膜、将含有光亮性颜料的第2水性底涂料涂装而得到的第2底涂膜、及透明涂膜的复层涂膜,加热固化,形成固化的复层涂膜。

技术研发人员:小野桂太;大村匡弘;朝井雅刚;西口哲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关西涂料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19.05.10
技术公布日:2019.11.1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