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漆膜划伤自动愈合的摩托车轮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944518发布日期:2020-06-02 19:47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漆膜划伤自动愈合的摩托车轮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轮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漆膜划伤自动愈合的摩托车轮毂。



背景技术:

摩托车是使用引擎驱动,靠手把操纵前轮转向的两轮或三轮车。摩托车的主要结构包括动力运输系统、转向系统、刹车系统、冷却系统、电力系统、避震系统等。摩托车的发展是在自行车之后,汽车之前,摩托车由于体积小、灵活性高,耗能低,通过性好,行驶迅速以及价格便宜等特点,成为当今社会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

轮毂是摩托车承载的重要安全部件,安全要求性很高,为了提高摩托车轮毂的防腐蚀性能、耐老化性能以及使用性能,常常在轮毂表面喷涂一层漆膜。但是摩托车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其行驶速度快、稳定性相对较低,漆膜容易受到外力的作用,从而在漆膜表面留下漆膜表面轻微划伤的状态。

本发明从解决漆膜受到外力时易划伤的问题触发,通过研究改变目前轮毂常用的涂装材料,提供了一种新的涂装材料,将其喷涂于摩托车轮毂表面,受到刮伤后,只需要让面漆受热一段时间,就可以回复到光滑的手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漆膜划伤自动愈合的摩托车轮毂,该方法是将自主研发的一种新的涂装材料喷涂于轮毂表面,当形成的漆膜因外力受到划伤时,通过受热一段时间就可以使得漆膜回复到光滑的手感,与以往的涂装材料相比,能降低约80%的轻微擦伤,若想加快回复过程可采用热水或热风对划伤区域进行加热。

为了更好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漆膜划伤自动愈合的摩托车轮毂,摩托车轮毂表面依次喷涂有底漆、面漆、清漆,所述面漆包括水性丙烯酸分散体、ptm微胶囊、ea/tpgda微胶囊、中和剂、润湿剂、消泡剂、水性氨基树脂、增稠剂、颜料,去离子水;所述底漆包括水性颜料、水性丙烯酸树脂、水性环氧树脂、成膜助剂、流平剂、消泡剂、分散剂,去离子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面漆中各组分的用量以重量份计分别为:水性丙烯酸分散体40-45份、ptm微胶囊5-10份、ea/tpgda微胶囊5-10份、中和剂0.1-0.2份、润湿剂0.1份、消泡剂0.2份、水性氨基树脂3-5份、增稠剂0.4份、颜料9-10份,去离子水18.9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底漆中的各组分以重量份计分别为:水性颜料5-25份、水性丙烯酸树脂10-20份、水性环氧树脂40-60份、成膜助剂5-10份、流平剂1-2份、消泡剂0.2-0.5份、分散剂1-2份、去离子水10-20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水性丙烯酸分散体为水性羟基丙烯酸共聚物,酸值<50mgkoh/g。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中和剂为中和剂dmea;所述润湿剂为迪高润湿剂,所述消泡剂为有机硅消泡剂;所述增稠剂为增稠剂pae、增稠剂p-91的混合,二者质量比为1:1;所述成膜助剂为乙二醇、丙二醇、乙二醇丁醚、二丙二醇单甲醚、己二醇丁醚醋酸酯、己二酸二异丁酯、醇酯十二中的一种;所述流平剂为水性流平剂byk-333,所述分散剂为水性分散剂hta3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ptm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具体为:

将过氧化苯甲酰溶于甲苯中制得质量浓度为3-5%的过氧化苯甲酰溶液,将季戊四醇、3-巯基丙酸溶于去离子水中,在1500转/分的转速下边搅拌边加入过氧化苯甲酰溶液,搅拌后制得的混合液采用紫外光在1000w功率下,调节紫外光与混合液距离为10cm,辐照处理10min,处理结束后过滤,将沉淀采用去离子水洗涤后,真空冷冻干燥处理,制得ptm微胶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季戊四醇、3-巯基丙酸、过氧化苯甲酰的质量比为2:(6-7):(0.35-0.65)。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ea/tpgda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具体为:

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于去离子水中制得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在3000转/分的状态搅拌下加入ea、tpgda,搅拌混合10min,然后加入过氧化苯甲酰,制得乳液,并将乳液在紫外光辐照下处理20min,之后取出,过滤,沉淀依次采用去离子水洗涤,冷冻干燥,制得ea/tpgda微胶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十二烷基苯磺酸钠、ea、tpgda、过氧化苯甲酰的质量比为8:(4-6):(0.5-1):0.3。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紫外光辐照的条件为:1200w功率,紫外光与乳液的距离为8-13cm。

此外,为了进一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公开了该漆膜划伤自动愈合的摩托车轮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水性丙烯酸分散体、ptm微胶囊、ea/tpgda微胶囊、水性氨基树脂和去离子水混合研磨,然后加入中和剂、润湿剂、消泡剂、增稠剂、颜料,搅拌混合均匀制得面漆;

(2)将水性丙烯酸树脂、水性环氧树脂、去离子水搅拌混合后,继续加入成膜助剂、流平剂、消泡剂、分散剂、水性颜料,搅拌分散,制得底漆;

(3)将摩托车轮毂表面采用砂纸打磨,并依次采用酸洗、水洗、酸洗、水洗,在120℃干燥,制得预处理摩托车轮毂;

(4)将上面制得的底漆喷涂于摩托车轮毂表面,形成底漆涂层;将制得的面漆喷涂于底漆涂层表面,形成面漆涂层,然后在100-120℃下干燥处理,最后在面漆涂层表面喷涂清漆形成清漆涂层,干燥处理,制得漆膜划伤自动愈合的摩托车轮毂。

本发明采用的清漆为油性漆,为常规清漆,清漆为一层透明的光亮漆,喷涂于摩托车轮毂表面,使得表面平整光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底漆涂层、面漆涂层、清漆涂层的厚度依次为10-15μm、15-25μm、8-12μm。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摩托车轮毂表面依次喷涂底漆、面漆和清漆,通过有效调节面漆和清漆的组成,可有效提高涂层之间的结合性能,提高涂层与摩托车轮毂本体的附着力,而且本发明在喷涂底漆以前对摩托车轮毂本体进行清洗,去除表面加工遗留的杂质,例如油脂等,可有效改善摩托车轮毂的粗糙度,进一步提高底漆与摩托车轮毂的结合力。本发明最后还在面漆表面喷涂一层常规清漆,其为一层透明的光亮漆,作为最后一道工序喷涂在轮毂表面,使得表面平整光亮。

本发明采用ptm微胶囊、ea/tpgda微胶囊、水性丙烯酸分散体和水性氨基树脂作为主要组分,并添加各种助剂组成面漆,其作为显色层,不仅具有良好的色彩度,且柔软性好,黏合密度和韧性大,当面漆受到刮伤后,对面漆采用加热处理,即可回复到光滑的手感,与现有技术中的普通涂装材料相比,轻微擦伤降低约80%,即使出现一定程度的擦伤,在受热一段时间后,可以恢复至擦伤之前的状态。而且摩托车在户外受到阳光暴晒时,不论各种色系面漆,其温度都会高达90℃以上,能够自行修复擦伤刮痕。经检测,当摩托车轮毂表面的漆膜刮伤后,光源距离刮伤部位约10cm,控制温度50-60℃,照射5min,其刮伤部位回复到肉眼不可见刮伤的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漆膜结构示意图。

图2为摩托车轮毂喷涂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不会对本发明构成任何的限定。

实施例1

将40份水性丙烯酸分散体、5份ptm微胶囊、5份ea/tpgda微胶囊、3份水性氨基树脂和18.9份去离子水混合研磨,然后加入0.1份中和剂、0.1份润湿剂、0.2份消泡剂、0.4份增稠剂、9份颜料,搅拌混合均匀制得面漆;将10份水性丙烯酸树脂、40份水性环氧树脂、10份去离子水搅拌混合后,继续加入5份成膜助剂、1份流平剂、0.2份消泡剂、1份分散剂、5份水性颜料,搅拌分散,制得底漆;将摩托车轮毂表面采用砂纸打磨,并依次采用酸洗、水洗、酸洗、水洗,在120℃干燥,制得预处理摩托车轮毂;将底漆喷涂于摩托车轮毂表面,形成厚度为10-15μm的底漆涂层;将制得的面漆喷涂于底漆涂层表面,形成厚度为15-25μm的面漆涂层,然后在100-120℃下干燥处理,最后在面漆涂层表面喷涂清漆形成厚度为8-12μm的清漆涂层,干燥处理,制得漆膜划伤自动愈合的摩托车轮毂。

实施例2

将45份水性丙烯酸分散体、10份ptm微胶囊、10份ea/tpgda微胶囊、5份水性氨基树脂和18.9份去离子水混合研磨,然后加入0.2份中和剂、0.1份润湿剂、0.2份消泡剂、0.4份增稠剂、10份颜料,搅拌混合均匀制得面漆;将20份水性丙烯酸树脂、60份水性环氧树脂、20份去离子水搅拌混合后,继续加入10份成膜助剂、2份流平剂、0.5份消泡剂、2份分散剂、25份水性颜料,搅拌分散,制得底漆;将摩托车轮毂表面采用砂纸打磨,并依次采用酸洗、水洗、酸洗、水洗,在120℃干燥,制得预处理摩托车轮毂;将底漆喷涂于摩托车轮毂表面,形成厚度为10-15μm的底漆涂层;将制得的面漆喷涂于底漆涂层表面,形成厚度为15-25μm的面漆涂层,然后在100-120℃下干燥处理,最后在面漆涂层表面喷涂清漆形成厚度为8-12μm的清漆涂层,干燥处理,制得漆膜划伤自动愈合的摩托车轮毂。

实施例3

将41份水性丙烯酸分散体、6份ptm微胶囊、6份ea/tpgda微胶囊、3.5份水性氨基树脂和18.9份去离子水混合研磨,然后加入0.12份中和剂、0.1份润湿剂、0.2份消泡剂、0.4份增稠剂、9份颜料,搅拌混合均匀制得面漆;将12份水性丙烯酸树脂、43份水性环氧树脂、12份去离子水搅拌混合后,继续加入6份成膜助剂、1.2份流平剂、0.25份消泡剂、1.2份分散剂、10份水性颜料,搅拌分散,制得底漆;将摩托车轮毂表面采用砂纸打磨,并依次采用酸洗、水洗、酸洗、水洗,在120℃干燥,制得预处理摩托车轮毂;将底漆喷涂于摩托车轮毂表面,形成厚度为10-15μm的底漆涂层;将制得的面漆喷涂于底漆涂层表面,形成厚度为15-25μm的面漆涂层,然后在100-120℃下干燥处理,最后在面漆涂层表面喷涂清漆形成厚度为8-12μm的清漆涂层,干燥处理,制得漆膜划伤自动愈合的摩托车轮毂。

实施例4

将42份水性丙烯酸分散体、7份ptm微胶囊、7份ea/tpgda微胶囊、4份水性氨基树脂和18.9份去离子水混合研磨,然后加入0.15份中和剂、0.1份润湿剂、0.2份消泡剂、0.4份增稠剂、9.5份颜料,搅拌混合均匀制得面漆;将15份水性丙烯酸树脂、45份水性环氧树脂、15份去离子水搅拌混合后,继续加入7份成膜助剂、1.5份流平剂、0.3份消泡剂、1.5份分散剂、13份水性颜料,搅拌分散,制得底漆;将摩托车轮毂表面采用砂纸打磨,并依次采用酸洗、水洗、酸洗、水洗,在120℃干燥,制得预处理摩托车轮毂;将底漆喷涂于摩托车轮毂表面,形成厚度为10-15μm的底漆涂层;将制得的面漆喷涂于底漆涂层表面,形成厚度为15-25μm的面漆涂层,然后在100-120℃下干燥处理,最后在面漆涂层表面喷涂清漆形成厚度为8-12μm的清漆涂层,干燥处理,制得漆膜划伤自动愈合的摩托车轮毂。

实施例5

将43份水性丙烯酸分散体、8份ptm微胶囊、8份ea/tpgda微胶囊、4.5份水性氨基树脂和18.9份去离子水混合研磨,然后加入0.16份中和剂、0.1份润湿剂、0.2份消泡剂、0.4份增稠剂、9份颜料,搅拌混合均匀制得面漆;将17份水性丙烯酸树脂、50份水性环氧树脂、18份去离子水搅拌混合后,继续加入7份成膜助剂、1.8份流平剂、0.4份消泡剂、1.6份分散剂、20份水性颜料,搅拌分散,制得底漆;将摩托车轮毂表面采用砂纸打磨,并依次采用酸洗、水洗、酸洗、水洗,在120℃干燥,制得预处理摩托车轮毂;将底漆喷涂于摩托车轮毂表面,形成厚度为10-15μm的底漆涂层;将制得的面漆喷涂于底漆涂层表面,形成厚度为15-25μm的面漆涂层,然后在100-120℃下干燥处理,最后在面漆涂层表面喷涂清漆形成厚度为8-12μm的清漆涂层,干燥处理,制得漆膜划伤自动愈合的摩托车轮毂。

实施例6

将44份水性丙烯酸分散体、9份ptm微胶囊、9份ea/tpgda微胶囊、4.5份水性氨基树脂和18.9份去离子水混合研磨,然后加入0.2份中和剂、0.1份润湿剂、0.2份消泡剂、0.4份增稠剂、9份颜料,搅拌混合均匀制得面漆;将15份水性丙烯酸树脂、55份水性环氧树脂、18份去离子水搅拌混合后,继续加入8份成膜助剂、1.5份流平剂、0.45份消泡剂、1份分散剂、22份水性颜料,搅拌分散,制得底漆;将摩托车轮毂表面采用砂纸打磨,并依次采用酸洗、水洗、酸洗、水洗,在120℃干燥,制得预处理摩托车轮毂;将底漆喷涂于摩托车轮毂表面,形成厚度为10-15μm的底漆涂层;将制得的面漆喷涂于底漆涂层表面,形成厚度为15-25μm的面漆涂层,然后在100-120℃下干燥处理,最后在面漆涂层表面喷涂清漆形成厚度为8-12μm的清漆涂层,干燥处理,制得漆膜划伤自动愈合的摩托车轮毂。

虽然已经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的许多其他形式和改变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应理解所附权利要求和本发明通常涵盖本发明真实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这些明显的形式和改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