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无机复合凝胶堵漏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8459852发布日期:2019-08-17 01:55阅读:537来源:国知局
有机-无机复合凝胶堵漏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高温地层的钻井液堵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无机复合凝胶堵漏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井漏是目前钻井过程中最常见的井下复杂问题之一,是一种严重影响钻井工程施工安全的事故,是在钻井过中钻井液或者其他工作液漏失到地层的一种现象。它不仅会带来钻井周期的延长,还会给施工单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发生井漏后,也会给对地下的油气藏资源的探索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关于钻井液防漏堵漏一直是国内外石油工程领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针对不同堵漏材料的性能和价格优势,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无机非金属堵漏材料,其中包括各种特种水泥、混合水泥稠浆等。交联聚合物凝胶类是处理恶性漏失常用的堵漏材料。单纯的聚合物凝胶力学强度相对而言是比较低的,然而新型复合多功能凝胶的力学强度则是相对较高的,其能够有效解决井下地层漏失。超强吸水树脂也是应用较多的聚合物堵漏材料,通过吸水膨胀并且在内部压差作用下进入漏失孔道,堵塞漏失层,从而阻止钻井液漏入钻井裂缝中。但是,目前常用的堵漏材料具有一些缺陷:(1)常用有机防漏堵漏体系的抗温能力不足,一般不超过140℃,高温长期稳定性较差,在深部复杂地层高温井的使用受到限;(2)无机凝胶材料已发生絮凝沉降,难以注入到漏失通道深部,此外无机凝胶材料缺乏韧性,也难以在漏失通道中形成高承压的封堵屏障。

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适用于高温地层的有机-无机复合杂化凝胶堵漏剂,同时发挥有机凝胶高强度高韧性以及无机凝胶抗高温等优点,进行实现对高温漏失通道的高效封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有机凝胶堵漏剂不耐高温和无机凝胶缺乏韧性的问题,提供一种有机-无机复合杂化凝胶堵漏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凝胶堵漏剂具有优异的成胶强度以及高温稳定性,且对高温裂缝漏失地层具有优异的堵漏效果。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有机-无机复合凝胶堵漏剂,其中,所述凝胶堵漏剂包括有机复合共聚单体、有机复合交联剂、引发剂、无机聚合盐、潜在碱和水。

优选地,以所述凝胶堵漏剂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有机复合共聚单体的含量为3-15%,所述有机复合交联剂的含量为0.5-3%,所述引发剂的含量为0.02-0.2%,所述无机聚合盐的含量为1-5%,所述潜在碱的含量为0.3-3%。

更优选地,以所述凝胶堵漏剂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有机复合共聚单体的含量为6-10%,所述有机复合交联剂的含量为1.0-2%,所述引发剂的含量为0.06-0.1%,所述无机聚合盐的含量为1.5-3%,所述潜在碱的含量为0.8-1.5%。

优选地,所述有机共聚复合单体为丙烯酰胺单体、含有磺酸基团单体和有机酯类单体的组合,丙烯酰胺单体、含有磺酸基团单体和有机酯类单体的质量比为1:(0.1-0.6):(0.005-0.1)。

更优选地,丙烯酰胺单体、含有磺酸基团单体和有机酯类单体的质量比为1:(0.2-0.4):(0.01-0.05)。

优选地,所述含有磺酸基团单体为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和/或对苯乙烯磺酸钠。

优选地,所述有机酯类单体为乙酸乙烯酯、丙烯酸叔丁酯和丙烯酸甲酯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有机复合交联剂包括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聚乙烯亚胺。所述机复合交联剂总重量中,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聚乙烯亚胺的质量比为1:(0.2-0.8)。

更优选地,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聚乙烯亚胺的质量比为1:(0.3-0.5)。

优选地,所述引发剂包括过硫酸钾和/或过硫酸铵。

优选地,所述无机聚合盐包括聚合硫酸铝、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铁、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铝铁、聚合氯化铝铁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潜在碱为碳酰胺、吡啶、苯胺和氨基甲酸铵中的至少一种。

更优选地,所述潜在碱为碳酰胺和/或氨基甲酸铵。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上述有机-无机复合凝胶堵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将含有磺酸基团单体加入到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并调节溶液的ph值为7,得到溶液a;

(ii)将丙烯酰胺、有机酯类单体加入所述溶液a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混合液b;

(iii)将有机复合交联剂加入到所述混合液b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混合液c;

(iv)将无机聚合盐、潜在碱加入到所述混合液c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混合液d;

(v)将引发剂加入到所述混合液d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混合液e,即为所述有机-无机复合凝胶堵漏剂。

优选地,步骤(i)-(v)中,搅拌混合的温度低于50℃。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本发明所述有机-无机复合凝胶堵漏剂或由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得的有机-无机复合凝胶堵漏剂的应用。

优选地,所述应用为钻井液堵漏。

优选地,所述钻井液堵漏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将有机-无机复合凝胶堵漏剂注入钻井裂缝中,进行密封静置,并进行固化成胶。

优选地,所述静置温度为50-220℃,固化成胶时间为0.5-5h。

更优选地,所述密封静置的温度为100-180℃;固化成胶时间为2-3h。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无机复合凝胶堵漏剂,并提供了其制备方法,获得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如下:

(1)本发明所提供的凝胶堵漏剂中,有机复合共聚单体在引发剂和交联剂作用下引发聚合并交联形成黏弹性有机凝胶,潜在碱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的oh-与聚合无机盐中的金属离子反应生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无机凝胶,最终形成了有机-无机复合杂化凝胶,通过调节各组分比例,使得固化后生成的凝胶体具有更高的成胶强度和高温稳定性。

(2)本发明提供的凝胶堵漏剂中的潜在碱碳酰胺和/或氨基甲酸铵在高温(160℃)条件下开始分解生成氨气,氨气溶于水后电离产生的oh-与聚合无机盐中的金属离子反应生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无机凝胶,可以弥补高温条件下有机凝胶高温失效引发的凝胶强度降低。

(3)本发明提供的凝胶堵漏剂中的有机凝胶组分成胶后具有吸水膨胀性能,无机凝胶组分成胶后对有机凝胶具有填充增韧功效,形成了有机-无机杂化凝胶网络结构,克服了单独有机凝胶强度低、抗温差和单独无机凝胶无弹性的缺陷。

(4)本发明提供的凝胶堵漏剂使用的是一种有机复合交联剂,与传统直接使用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效果相比,固化成胶后生成的凝胶体强度更高、韧性更强、抗温性更好,对漏失通道具有更好的封堵效果。

(5)本发明所提供的凝胶堵漏剂的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可以实现现场配注。

附图说明

图1是凝胶堵漏剂溶液a1-d5的初始表观粘度;

图2是凝胶堵漏剂溶液a1-d5的初始弹性模量;

图3是凝胶堵漏剂溶液a1-d5的高温老化后的表观粘度;

图4是凝胶堵漏剂溶液a1-d5的高温老化后的弹性模量。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有机-无机复合凝胶堵漏剂,所述堵漏剂包括有机复合共聚单体、有机复合交联剂、引发剂、无机聚合盐、潜在碱和水。

本发明中,有机复合共聚单体在引发剂和交联剂作用下引发聚合并交联形成黏弹性有机凝胶,潜在碱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的oh-与聚合无机盐中的金属离子反应生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无机凝胶,最终形成了有机-无机复合杂化凝胶。本发明提供的凝胶堵漏剂中的有机凝胶组分成胶后具有吸水膨胀性能,无机凝胶组分成胶后对有机凝胶具有填充增韧功效,形成了有机-无机杂化凝胶网络结构,克服了单独有机凝胶强度低、抗温差和单独无机凝胶无弹性的缺陷。

为了获得具有更高成胶强度以及抗温性能的凝胶体,发明人对堵漏剂中各组分的用量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当以所述凝胶堵漏剂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有机复合共聚单体的含量为3-15%,所述有机复合交联剂的含量为0.5-3%,所述引发剂的含量为0.02-0.2%,所述无机聚合盐的含量为1-5%,所述潜在碱的含量为0.3-3%时,固化后生成的凝胶体具有更高的成胶强度和高温稳定性。

本发明提供的所述有机-无机复合凝胶堵漏剂中,所述有机复合共聚单体、有机复合交联剂、引发剂、无机聚合物、潜在碱以及水的含量总和为100%。

根据本发明,更优选地,以所述凝胶堵漏剂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有机复合共聚单体的含量为6-10%,所述有机复合交联剂的含量为1-2%,所述引发剂的含量为0.06-0.1%,所述无机聚合盐的含量为1.5-3%,所述潜在碱的含量为0.8-1.5%。

本发明中,发明人研究发现,所述凝胶堵漏剂中,有机复合共聚单体、有机复合交联剂、引发剂、无机聚合盐和潜在碱的用量满足上述范围时,所制得的凝胶堵漏剂具有优异的成胶强度以及高温稳定性,且对高温裂缝漏失地层具有优异的堵漏效果。

具体的,以所述凝胶堵漏剂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有机复合共聚单体的含量优选可以为例如7%、8%、9%以及这些数值中的任意两个所构成的范围中的任意值,所述有机复合交联剂的含量优选可以为1.5%;所述引发剂的含量优选可以为例如0.07%、0.08%、0.09%以及这些数值中的任意两个所构成的范围中的任意值;所述无机聚合盐的含量可以有效为例如2%、2.5%以及这些数值中的任意两个所构成的范围中的任意值;所述潜在碱的含量可以为例如0.9%、1%、1.1%、1.2%、1.3%、1.4%以及这些数值中的任意两个所构成的范围中的任意值。

根据本发明,所述有机共聚复合单体为丙烯酰胺单体、含有磺酸基团单体和有机酯类单体的组合,以有机共聚复合单体的总重量为基准,丙烯酰胺单体、含有磺酸基团单体和有机酯类单体的质量比为1:(0.1-0.6):(0.005-0.1)。

优选地,丙烯酰胺单体、含有磺酸基团单体和有机酯类单体的质量比为1:(0.2-0.4):(0.01-0.05)。

优选地,所述含有磺酸基团单体为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和/或对苯乙烯磺酸钠。

优选地,所述有机酯类单体为乙酸乙烯酯、丙烯酸叔丁酯和丙烯酸甲酯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有机复合交联剂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聚乙烯亚胺的组合;所述有机复合交联剂中,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聚乙烯亚胺的质量比为1:(0.2-0.8)。

本发明中,采用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聚乙烯亚胺的有机复合交联剂代替传统的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与传统直接使用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效果相比,固化成胶后生成的凝胶体强度更高、韧性更强、抗温性更好,对漏失通道具有更好的封堵效果。

优选地,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聚乙烯亚胺的质量比为1:(0.3-0.5)。

根据本发明,所述引发剂包括过硫酸钾和/或过硫酸铵。

根据本发明,所述无机聚合盐包括聚合物硫酸铝、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铁、聚合物氯化铝、聚合硫酸铝铁、聚合氯化铝铁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潜在碱为碳酰胺、吡啶、苯胺、氨基甲酸铵中至少的一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潜在碱为碳酰胺和/或氨基甲酸铵。

由于本发明中的潜在碱吡啶和苯胺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的oh-与聚合无机盐中的金属离子反应生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无机凝胶,可以弥补有机凝胶高温失效引发的凝胶强度降低。

而本发明中的潜在碱碳酰胺和氨基甲酸铵在高温(160℃)条件下开始分解生成氨气,氨气溶于水后电离产生的oh-与聚合无机盐中的金属离子反应生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无机凝胶,因此,可以弥补高温条件下有机凝胶高温失效引发的凝胶强度降低。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制备有机-无机复合凝胶堵漏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将含有磺酸基团的单体加入到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并调节溶液的ph值为7,得到溶液a;

(ii)将丙烯酰胺、有机酯类单体加入所述溶液a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混合液b;

(iii)将有机复合交联剂加入到所述混合液b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混合液c;

(iv)将无机聚合盐、潜在碱加入到所述混合液c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混合液d;

(v)将引发剂加入到所述混合液d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混合液e,得到所述有机-无机复合凝胶堵漏剂。

本发明中,制备凝胶堵漏剂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各物料的加入顺序进行调整。优选地,采用如上所述的加料顺序,发明人研究发现,采用上述加料顺序制得的凝胶堵漏剂具有优异的成胶强度以及高温稳定性,且对高温裂缝漏失地层具有优异的堵漏效果。

根据本发明,步骤(i)-(v)中,搅拌混合的温度低于50℃。

本方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本发明所述有机-无机复合凝胶堵漏剂或由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得的有机-无机复合凝胶堵漏剂的应用。

根据本发明,所述应用为钻井液堵漏。

根据本发明,所述钻井液堵漏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将有机-无机复合凝胶堵漏剂注入钻井裂缝中,进行密封静置,并进行固化成胶。

根据本发明,所述静置温度为50-220℃,固化成胶时间为0.5-5h。

优选地,所述密封静置的温度为100-180℃;固化成胶时间为2-3h。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凝胶堵漏剂的初始表观粘度和初始弹性模量:采用哈克(haake)rs600型旋转流变仪测试不同组分构成和浓度时凝胶堵漏剂成胶后的初始表观粘度和初始弹性模量。其中,当初始表观粘度和初始弹性模量越大,表明凝胶堵漏剂的初始强度和粘弹性越好。具体的,测试表观粘度时的剪切速率为7.34s-1;测试弹性模量时固定扫描频率1hz(下同)。

凝胶堵漏剂的高温稳定性:采用哈克(haake)rs600型旋转流变仪测试200℃高温条件下凝胶堵漏剂静置3d后的表观粘度和粘弹性。其中,当表观粘度和粘弹性降低幅度越大,表明凝胶堵漏剂高温稳定性越差。

凝胶堵漏剂的高温封堵效果:采用采用lhkydl-3型高温高压堵漏测试装置测试凝胶堵漏剂对多孔介质的封堵效果,使用20-40目的石英砂作为评价砂床,模拟漏失通道。具体测试方法:将500ml凝胶堵漏剂溶液(加入引发剂)倒入堵漏装置失水筒中;在其上部放入可移动活塞,然后旋紧筒盖密封;高温(200℃)待其固化后,使用大排量平流泵注水进行加压,控制加压速度,每10min增加1mpa,增压至7mpa,观察并记录裂缝模型出口的漏失量。

聚乙烯亚胺的牌号为e107077,购自阿拉丁试剂网;

聚合硫酸铝铁的牌号为fa2320,购自巩义市美源净水材料有限公司;

聚合氯化铝铁的牌号为pa1100,购自巩义市美源净水材料有限公司;

实施例与对比例所用其他原料均为市售产品。

实施例1

凝胶堵漏剂的组成为:有机复合共聚单体的含量为10%,有机复合交联剂的含量为1.5%,引发剂过硫酸钾的含量为0.08%,无机聚合盐的含量为2%,潜在碱碳酰胺的含量为1%,余量为水。

其中,有机共聚复合单体为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和丙烯酸叔丁酯。以有机共聚复合单体的总重量为基准,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和丙烯酸叔丁酯的质量比为1:0.4:0.04。

其中,以有机复合交联剂的总重量为基准,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聚乙烯亚胺的质量比为1:0.4。

其中,无机聚合盐选用聚合硫酸铝铁和聚合氯化铝铁的混合物。以无机聚合盐的总重量为基准,聚合硫酸铝铁和聚合氯化铝铁的质量比为1:1。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有机-无机复合凝胶堵漏剂的制备方法制备凝胶堵漏剂a1。

凝胶堵漏剂溶液a1成胶后的初始表观粘度和初始弹性模量测试结果见图1和图2所示。凝胶堵漏剂溶液a1成胶后高温封堵效果见表1所示。

实施例2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凝胶堵漏剂,不同的是:凝胶堵漏剂的组成为:有机复合共聚单体的含量为12%,有机复合交联剂的含量为0.5%,引发剂的含量为0.03%,无机聚合盐的含量为5%,氨基甲酸铵的含量为3%,余量为水。得到凝胶堵漏剂a2。

凝胶堵漏剂溶液a2成胶后的初始表观粘度和初始弹性模量测试结果见图1和图2所示。凝胶堵漏剂溶液a2成胶后高温封堵效果见表1所示。

实施例3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凝胶堵漏剂,不同的是:丙烯酰胺、含有磺酸基团的单体和有机酯类单体的质量比为:1:0.6:0.1。得到凝胶堵漏剂a3。

凝胶堵漏剂溶液a3成胶后的初始表观粘度和初始弹性模量测试结果见图1和图2所示。凝胶堵漏剂溶液a3成胶后高温封堵效果见表1所示。

实施例4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凝胶堵漏剂,不同的是: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聚乙烯亚胺的质量比为1:0.8。得到凝胶堵漏剂a4。

凝胶堵漏剂溶液a4成胶后的初始表观粘度和初始弹性模量测试结果见图1和图2所示。凝胶堵漏剂溶液a4成胶后高温封堵效果见表1所示。

实施例5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凝胶堵漏剂,不同的是:含有磺酸基团的单体为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和对苯乙烯磺酸钠,二者的质量比为1:1。得到凝胶堵漏剂a5。

凝胶堵漏剂溶液a5成胶后的初始表观粘度和初始弹性模量测试结果见图1和图2所示。凝胶堵漏剂溶液a5成胶后高温封堵效果见表1所示。

实施例6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凝胶堵漏剂,不同的是:有机酯类单体为乙酸乙烯酯、丙烯酸叔丁酯和丙烯酸甲酯,三者的质量比为1:1:1。得到凝胶堵漏剂a6。

凝胶堵漏剂溶液a6成胶后的初始表观粘度和初始弹性模量测试结果见图1和图2所示。凝胶堵漏剂溶液a6成胶后高温封堵效果见表1所示。

实施例7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凝胶堵漏剂,不同的是:有机复合共聚单体的含量为20%,有机复合交联剂的含量为4%,引发剂过硫酸钾的含量为0.25%,无机聚合盐的含量为6%,潜在碱碳酰胺的含量为4%,余量为水。制得凝胶堵漏剂a7。

凝胶堵漏剂溶液a7成胶后的初始表观粘度和初始弹性模量测试结果见图1和图2所示。凝胶堵漏剂溶液a7成胶后高温封堵效果见表1所示。

对比例1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凝胶堵漏剂,不同的是:不含无机聚合盐和潜在碱。制得凝胶堵漏剂d1。

凝胶堵漏剂溶液d1成胶后的初始表观粘度和初始弹性模量测试结果见图1和图2所示。凝胶堵漏剂溶液d1成胶后高温封堵效果见表1所示。

对比例2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凝胶堵漏剂,不同的是:不含有机复合共聚单体、有机复合交联剂和引发剂。制得凝胶堵漏剂d2。

凝胶堵漏剂溶液d2成胶后的初始表观粘度和初始弹性模量测试结果见图1和图2所示。凝胶堵漏剂溶液d2成胶后高温封堵效果见表1所示。

对比例3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凝胶堵漏剂,不同的是:用等量的丙烯酰胺单体代替磺酸基团的单体和有机酯类单体。制得凝胶堵漏剂d3。

凝胶堵漏剂溶液d3成胶后的初始表观粘度和初始弹性模量测试结果见图1和图2所示。凝胶堵漏剂溶液d3成胶后高温封堵效果见表1所示。

对比例4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凝胶堵漏剂,不同的是:用等量的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代替聚乙烯亚胺。制得凝胶堵漏剂d4。

凝胶堵漏剂溶液d4成胶后的初始表观粘度和初始弹性模量测试结果见图1和图2所示。凝胶堵漏剂溶液d4成胶后高温封堵效果见表1所示。

对比例5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凝胶堵漏剂,不同的是:用等量的聚合氯化铝铁代替聚合硫酸铝铁。制得凝胶堵漏剂d5。

凝胶堵漏剂溶液d5成胶后的初始表观粘度和初始弹性模量测试结果见图1和图2所示。凝胶堵漏剂溶液d5成胶后高温封堵效果见表1所示。

对比例6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凝胶堵漏剂,不同的是:不含有潜在碱。制得凝胶堵漏剂d6。

凝胶堵漏剂溶液d6成胶后的初始表观粘度和初始弹性模量测试结果见图1和图2所示。凝胶堵漏剂溶液d6成胶后高温封堵效果见表1所示。

表1凝胶堵漏剂a1-d7对裂缝的封堵测试效果

由表1中数据可知,本发明的凝胶堵漏剂a1-a6成胶后对高渗透率多孔介质具有很好的封堵效果。具体的,单独使用时,凝胶堵漏剂a1、a2和a5的承压能力均高于7mpa,可以满足裂缝200℃高温、高承压条件下的钻井液堵漏要求。

虽然凝胶堵漏剂a7在6mpa时发生滴漏,7mpa时发生线性滴漏,但其堵漏性能仍然显著地高于凝胶堵漏剂d1-d6,表明凝胶堵漏剂a7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凝胶堵漏剂d2在1mpa时发生滴漏,3mpa时发生全漏失,堵漏效果最差。凝胶堵漏剂d6在4mpa时发生滴漏,6mpa时发生全漏失,表明其高温堵漏效果较差。凝胶堵漏剂d3、d4和d5均在5mpa时发生滴漏,表明高温堵漏效果差不如凝胶堵漏剂a1和a2。

由图1和图2可知,凝胶堵漏剂a1固化成胶后初始表观粘度和初始粘弹性均为最高,表明当凝胶堵漏剂各组分浓度在本发明所限定的范围内时,成胶后凝胶具有优异的强度和粘弹性。凝胶堵漏剂a2固化成胶后初始表观粘度和初始粘弹性低于凝胶堵漏剂a1,但高于凝胶堵漏剂d1-d6,表明当凝胶堵漏剂各组分构成及浓度在本发明专利推荐优选范围内时,成胶后凝胶的强度和粘弹性较好。凝胶堵漏剂d1-d6固化成胶后初始表观粘度和初始粘弹性均明显低于凝胶堵漏剂a1和a2,表明凝胶强度和粘弹性均较差。

由图3和图4可知,凝胶堵漏剂a1高温老化后的表观粘度和弹性模量降幅小,高温稳定性最好。凝胶堵漏剂a2的高温稳定性低于凝胶堵漏剂a1,但是均好于凝胶堵漏剂d1-d6。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技术特征以任何其它的合适方式进行组合,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