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松木用防水抗渗色封闭底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51759发布日期:2020-02-18 10:40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木材底漆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松木用防水抗渗色封闭底漆。
背景技术
:松木是最便宜的实木,森林覆盖率高、造型朴实大方,切回有原木特有的气味,受到人们的欢迎,同时由于松木材质松软,在涂装过程中,油脂渗出严重;现有技术中为了改善由渗出引起的涂膜变色,通常采用以下方案:依靠具有良好封闭功能的阴离子乳液阻隔有色物质;采用阳离子乳液与水溶性有色物质反应后防止色素渗出;在体系中添加抗渗色助剂与水溶性有色物质反应;以上方案均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渗色问题,但对于渗油严重的松木封闭能力有限,现有技术中通过阳离子乳液制漆并配合一定量的抗渗色助剂,实现了相对较好的抗渗色性能,但耐水性差,水进入木材内部,会使木材纤维膨胀,形成凸起,因此,如何在保证抗渗色的同时防止松木涨筋需要进一步研究。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底漆无法对渗油严重的松木进行有效封闭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松木用防水抗渗色封闭底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通过合理选择成膜材料并对抗渗色助剂进行加工,使其能在松木基材表面有效附着,交联形成性能稳定的膜层,通过化学作用与松木纤维内的化学物质相互作用,产生良好的附着力及封闭性,另外,抗渗色为双层中空结构,能对渗出的少量油脂进行有效吸附,进一步提升抗渗效果;成膜材料具有较强的耐水性,能够避免水通过膜层进入木材内部,进而能够有效防止松木涨筋。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松木用防水抗渗色封闭底漆,包括成膜材料、抗渗色助剂以及其他助剂;其成膜材料为含有酮羰基的自交联杂化硅丙乳液;所述抗渗色助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内容:(1)将氧化钴纳米颗粒与无水乙醇配制成固含量为20-30%的悬浮液,然后加入与悬浮液等重量的水,搅拌均匀后加入相当于其重量30%的质量浓度为25%的氨水和相当于其重量10%的硅酸四乙酯,搅拌24小时后,水洗至真空干燥,得到硅胶包覆氧化钴的纳米粒子;(2)按重量份计,取硅胶包覆氧化钴的纳米粒子40份、无水甲苯25份、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1-3份,搅拌24小时后离心分离,用有机溶剂洗涤,真空干燥得到胺基修饰的纳米粒子,即为抗渗色助剂。具体的,所述含有酮羰基的自交联杂化硅丙乳液的玻璃化温度为28-37℃,固含量为45-50%;所述氧化钴纳米颗粒的比表面积为0.7/cm³,平均粒径为40-60nm;所述有机溶剂为甲苯。底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成膜材料100份、抗渗色助剂12-18份、成膜助剂4-7份、增稠剂1-3份、基材润湿剂3-5份、消泡剂1-2份、流变控制剂0.1-0.4份、防腐剂0.12-0.18份;其中成膜助剂为十二碳醇酯,分成两份在使用前混合,能够有效降低成膜温度,进一步加快成膜速度;增稠剂为丙烯酸碱溶胀类增稠剂,由于含有较多的羧基,能够对含有机基团的材料交联,增加体系粘度,进而还有增强成膜性的作用;基材润湿剂为byk346聚硅氧烷;所述消泡剂为聚醚硅氧烷共聚物;流变控制剂为聚氨酯增稠剂;防腐剂xy1防腐剂。具体的,所述底漆包括组分a和组分b,所述组分a为60wt%的成膜助剂、增稠剂、基材润湿剂、流变控制剂和防腐剂;组分b为抗渗色助剂、40wt%的成膜助剂和消泡剂。根据本发明,为了能使底漆有效发挥作用,所述底漆的使用方法为,在搅拌组分a的过程中加入组分b,持续搅拌10-20分钟后得到进行喷涂;在喷涂前松木基材使用240#砂纸砂光,喷涂底漆后室温干燥1小时即可。所述抗渗色助剂在氧化钴纳米颗粒表面进行处理,有助于提高其分散性和稳定性,避免出现团聚现象,在其表面的有机官能团选择性高、化学稳定性好。在成膜过程中,含有酮羰基的自交联杂化硅丙乳液中酮羰基能与抗渗色助剂上胺基发生脱水反应,使漆膜快速固化,而且能进一步提高膜层的耐水性和力学性能。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中针对松木内部油脂过多的问题,通过合理调整乳液性能,并配合具有中空结构的钴类抗渗色助剂,能在松木基材表面均匀铺展形成致密膜层,抗渗色助剂与成膜材料活性官能团发生反应,能够增强与松木基材的结合性能,起到长效抗渗色作用,同时避免外部的水分通过膜层进入松木基材内部,进而能有效预防涨筋的发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其中所述氧化钴纳米颗粒购置于河北益瑞合金焊接材料有限公司,货号为pt-coo-50nm;所述水性白底漆和水性白面漆购置于广州漆雅商贸有限公司。实施例1一种松木用防水抗渗色封闭底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含有酮羰基的自交联杂化硅丙乳液100份、抗渗色助剂15份、成膜助剂5.5份、增稠剂2份、基材润湿剂4份、消泡剂1.5份、流变控制剂0.25份、防腐剂0.15份;其中成膜助剂为十二碳醇酯;增稠剂为丙烯酸碱溶胀类增稠剂;基材润湿剂为byk346聚硅氧烷;所述消泡剂为聚醚硅氧烷共聚物;流变控制剂为聚氨酯增稠剂;防腐剂xy1防腐剂;所述抗渗色助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内容:(1)将氧化钴纳米颗粒与无水乙醇配制成固含量为25%的悬浮液,然后加入与悬浮液等重量的水,搅拌均匀后加入相当于其重量30%的质量浓度为25%的氨水和相当于其重量10%的硅酸四乙酯,搅拌24小时后,水洗至真空干燥,得到硅胶包覆氧化钴的纳米粒子;(2)按重量份计,取硅胶包覆氧化钴的纳米粒子40份、无水甲苯25份、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2份,搅拌24小时后离心分离,用甲苯洗涤,真空干燥得到胺基修饰的纳米粒子,即为抗渗色助剂。实施例2一种松木用防水抗渗色封闭底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含有酮羰基的自交联杂化硅丙乳液100份、抗渗色助剂12份、成膜助剂7份、增稠剂1份、基材润湿剂5份、消泡剂2份、流变控制剂0.1份、防腐剂0.18份;其中成膜助剂为十二碳醇酯;增稠剂为丙烯酸碱溶胀类增稠剂;基材润湿剂为byk346聚硅氧烷;所述消泡剂为聚醚硅氧烷共聚物;流变控制剂为聚氨酯增稠剂;防腐剂xy1防腐剂;所述抗渗色助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内容:(1)将氧化钴纳米颗粒与无水乙醇配制成固含量为30%的悬浮液,然后加入与悬浮液等重量的水,搅拌均匀后加入相当于其重量30%的质量浓度为25%的氨水和相当于其重量10%的硅酸四乙酯,搅拌24小时后,水洗至真空干燥,得到硅胶包覆氧化钴的纳米粒子;(2)按重量份计,取硅胶包覆氧化钴的纳米粒子40份、无水甲苯25份、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1份,搅拌24小时后离心分离,用甲苯洗涤,真空干燥得到胺基修饰的纳米粒子,即为抗渗色助剂。实施例3一种松木用防水抗渗色封闭底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含有酮羰基的自交联杂化硅丙乳液100份、抗渗色助剂18份、成膜助剂4份、增稠剂3份、基材润湿剂3份、消泡剂1份、流变控制剂0.4份、防腐剂0.12份;其中成膜助剂为十二碳醇酯;增稠剂为丙烯酸碱溶胀类增稠剂;基材润湿剂为byk346聚硅氧烷;所述消泡剂为聚醚硅氧烷共聚物;流变控制剂为聚氨酯增稠剂;防腐剂xy1防腐剂;所述抗渗色助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内容:(1)将氧化钴纳米颗粒与无水乙醇配制成固含量为20%的悬浮液,然后加入与悬浮液等重量的水,搅拌均匀后加入相当于其重量30%的质量浓度为25%的氨水和相当于其重量10%的硅酸四乙酯,搅拌24小时后,水洗至真空干燥,得到硅胶包覆氧化钴的纳米粒子;(2)按重量份计,取硅胶包覆氧化钴的纳米粒子40份、无水甲苯25份、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份,搅拌24小时后离心分离,用甲苯洗涤,真空干燥得到胺基修饰的纳米粒子,即为抗渗色助剂。对照组1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将抗渗色助剂替换为醋酸锆,其余内容不变。对照组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将成膜材料替换为阳离子乳液a1(与对照组4文献中相同),其余内容不变。实施例1-3、对照组1-2在调漆过程中,搅拌速度为1500转/分钟,调制组分a时搅拌20分钟;在使用前,在300转/分钟的条件下搅拌组分a,加入组分b,继续搅拌15分钟后即得。对照组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按照现有方法,将所有原料依次混合制备得到底漆成品。底漆性能测试方法样板制作:基材(240#砂纸砂光)→喷涂封闭底漆(涂布量为6平方米/公斤,室温干燥1h)→400#砂纸砂光(轻微打磨)→喷涂水性白底漆2道(室温干燥>4h)→600#砂纸砂光→喷涂水性白面漆(室温干燥>7天)→抗渗色性能评测(采用日本科宁卡美能达公司kinicaminoltacr-400色彩色差仪检测)/抗涨筋效果观察。处理对象为松木基材,所述松木为芬兰松实木;附着力等级划分按照百格刀测试方法(画格间距2mm);储存稳定性的判断条件为在(50±2℃放置7天);检测结果如下:表1组别△l△a△b△e储存稳定性附着力(级)实施例11.030.64-0.831.07无异常0实施例20.94-0.69-0.620.87无异常0实施例31.09-0.84-0.290.99无异常0对照组11.64-0.51-1.432.49无异常1对照组21.37-0.34-0.851.36无异常0对照组31.88-0.57-1.723.41有少量沉淀0通过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中底漆对松木基材的抗渗色效果明显,△e均为1.0左右,目视无法分辨,可见实施例1-3中渗色明显改善。通过观察,证明实施例1-3中处理后的松木板材,在12小时后无异常,具有较好的抗涨筋效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