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碱地改良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13614发布日期:2020-01-31 18:46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改良剂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盐碱地改良剂。



背景技术:

盐碱土是盐土和碱土的总称,盐土主要指含氯化物或硫酸盐较高的盐渍化土壤,土壤呈碱性;碱土是指含碳酸盐或重磷酸盐的土壤,ph值较高,土壤呈碱性,盐碱土的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肥力低,理化性状差,对作物有害的阴、阳离子多,作物不易促苗。

盐碱地是盐类集积的一个种类,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碱地的面积为9.5438亿公顷,其中我国为9913万公顷。我国盐碱地面积大,但由于盐碱地土板结、贫瘠,肥力低下且土壤ph值较高,不利于植物生长,需要对盐碱地进行改良,但现有的改良剂制备后,功效固定,但是我国土地广阔,故每个地方的盐碱地的实际状况不同,所需要的改良剂也有所不同,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盐碱地改良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盐碱地改良剂,通过将盐碱地改良剂采用粉剂和水性酸剂的液体两种组合形成,在实际需求时,可盐碱地土壤的实际情况,将粉剂和水性酸剂按照合理的比例进行配比,从而配比后的盐碱地改良剂更加符合盐碱地土壤的实际情况,使得盐碱地改良剂的使用效果更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盐碱地改良剂,所述盐碱地改良剂包括粉剂和水性酸剂,所述粉剂由以下成分组成:

石膏15-25份、磷石膏10-18份、脱硫石膏12-14份、过磷酸钙18-23份、活性钙7-8份、农作物秸秆12-18份、硅藻土17-22份、微生物添加剂15-25份、有机物添加剂6-9份和草木灰13-22份;

所述水性酸剂由以下成分组成:

乙二酸10-15份、柠檬酸6-9份、腐植酸8-12份、苹果酸13-18份、氨基酸14-17份、反丁烯二酸4-7份、草酸8-10份、水杨酸10-15份和钠离子吸附剂10-15份。

优选的,所述微生物添加剂由木霉菌、枯草芽孢菌、固氮菌、地衣芽孢杆菌和胶质芽孢杆菌组成。

优选的,所述粉剂由以下成分组成:石膏15份、磷石膏10份、脱硫石膏12份、过磷酸钙18份、活性钙7份、农作物秸秆12份、硅藻土17份、微生物添加剂15份、有机物添加剂6份和草木灰13份;

所述水性酸剂由以下成分组成:乙二酸10份、柠檬酸6份、腐植酸8份、苹果酸13份、氨基酸14份、反丁烯二酸4份、草酸8份、水杨酸10份和钠离子吸附剂10份。

优选的,所述粉剂由以下成分组成:石膏20份、磷石膏15份、脱硫石膏13份、过磷酸钙20份、活性钙7.5份、农作物秸秆15份、硅藻土20份、微生物添加剂20份、有机物添加剂8份和草木灰17份;

所述水性酸剂由以下成分组成:乙二酸13份、柠檬酸8份、腐植酸11份、苹果酸15份、氨基酸15份、反丁烯二酸6份、草酸9份、水杨酸13份和钠离子吸附剂13份。

优选的,所述粉剂由以下成分组成:石膏25份、磷石膏18份、脱硫石膏14份、过磷酸钙23份、活性钙8份、农作物秸秆18份、硅藻土22份、微生物添加剂25份、有机物添加剂9份和草木灰22份;

所述水性酸剂由以下成分组成:乙二酸15份、柠檬酸9份、腐植酸12份、苹果酸18份、氨基酸17份、反丁烯二酸7份、草酸10份、水杨酸15份和钠离子吸附剂15份。

优选的,所述粉剂和水性酸剂的比例为1:2。

优选的,所述粉剂和水性酸剂的比例为1:1.5。

优选的,所述粉剂和水性酸剂的比例为1:1。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发明通过利用多种可降低碱性的石膏、磷石膏、脱硫石膏、过磷酸钙和活性钙等材料制备形成粉剂,并利用乙二酸、柠檬酸、腐植酸、苹果酸、氨基酸、反丁烯二酸、草酸和水杨酸混合形成水性酸剂,利用粉剂和水性酸剂组成的盐碱地改良剂,可使得盐碱地土壤的esp值有效降低,并降低ph值,可有效的改善盐碱地土壤。

2、本发明通过将盐碱地改良剂采用粉剂和水性酸剂的液体两种组合形成,在实际需求时,可盐碱地土壤的实际情况,将粉剂和水性酸剂按照合理的比例进行配比,从而配比后的盐碱地改良剂更加符合盐碱地土壤的实际情况,使得盐碱地改良剂的使用效果更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粉剂由以下成分组成:

石膏15份、磷石膏10份、脱硫石膏12份、过磷酸钙18份、活性钙7份、农作物秸秆12份、硅藻土17份、微生物添加剂15份、有机物添加剂6份和草木灰13份;

水性酸剂由以下成分组成:

乙二酸10份、柠檬酸6份、腐植酸8份、苹果酸13份、氨基酸14份、反丁烯二酸4份、草酸8份、水杨酸10份和钠离子吸附剂10份。

制备:

s1、将农作物秸秆烘干,然后农作物秸秆和硅藻土投入粉碎机中粉碎成10-15目的粉末;

s2、将粉碎后的农作物秸秆粉末和硅藻土投入搅拌器中,然后依次加入石膏、磷石膏、脱硫石膏、过磷酸钙、活性钙和草木灰,进行充分搅拌,得到混合粉末,然后加入微生物添加剂和有机物添加剂,进行搅拌后,置于30-40℃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制备形成粉剂;

s3、按一定比例称取乙二酸、柠檬酸、腐植酸、苹果酸和氨基酸,将乙二酸、柠檬酸、腐植酸、苹果酸和氨基酸置于量器中进行充分搅拌,搅拌后形成混合溶液a,然后将添加一定量的去离子水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静置30分钟,静置结束后缓慢加入反丁烯二酸、草酸、水杨酸和钠离子吸附剂,然后进行搅拌,搅拌后形成水性酸剂;

s4、按照1:2的比例取粉剂和水性酸剂,然后将粉剂和水性酸剂倒入容器中,进行搅拌,直至粉剂和溶解与水性酸剂中,形成混合溶液b,然后向混合溶液b中加入水进行稀释形成盐碱地改良剂,其中混合溶液b与水的比例为1:5。

实施例2

粉剂由以下成分组成:

石膏20份、磷石膏15份、脱硫石膏13份、过磷酸钙20份、活性钙7.5份、农作物秸秆15份、硅藻土20份、微生物添加剂20份、有机物添加剂8份和草木灰17份;

水性酸剂由以下成分组成:

乙二酸13份、柠檬酸8份、腐植酸11份、苹果酸15份、氨基酸15份、反丁烯二酸6份、草酸9份、水杨酸13份和钠离子吸附剂13份。

制备:

s1、将农作物秸秆烘干,然后农作物秸秆和硅藻土投入粉碎机中粉碎成10-15目的粉末;

s2、将粉碎后的农作物秸秆粉末和硅藻土投入搅拌器中,然后依次加入石膏、磷石膏、脱硫石膏、过磷酸钙、活性钙和草木灰,进行充分搅拌,得到混合粉末,然后加入微生物添加剂和有机物添加剂,进行搅拌后,置于30-40℃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制备形成粉剂;

s3、按一定比例称取乙二酸、柠檬酸、腐植酸、苹果酸和氨基酸,将乙二酸、柠檬酸、腐植酸、苹果酸和氨基酸置于量器中进行充分搅拌,搅拌后形成混合溶液a,然后将添加一定量的去离子水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静置30分钟,静置结束后缓慢加入反丁烯二酸、草酸、水杨酸和钠离子吸附剂,然后进行搅拌,搅拌后形成水性酸剂;

s4、按照1:1.5的比例取粉剂和水性酸剂,然后将粉剂和水性酸剂倒入容器中,进行搅拌,直至粉剂和溶解与水性酸剂中,形成混合溶液b,然后向混合溶液b中加入水进行稀释形成盐碱地改良剂,其中混合溶液b与水的比例为1:5。

实施例3

粉剂由以下成分组成:

石膏25份、磷石膏18份、脱硫石膏14份、过磷酸钙23份、活性钙8份、农作物秸秆18份、硅藻土22份、微生物添加剂25份、有机物添加剂9份和草木灰22份;

水性酸剂由以下成分组成:

乙二酸15份、柠檬酸9份、腐植酸12份、苹果酸18份、氨基酸17份、反丁烯二酸7份、草酸10份、水杨酸15份和钠离子吸附剂15份。

制备:

s1、将农作物秸秆烘干,然后农作物秸秆和硅藻土投入粉碎机中粉碎成10-15目的粉末;

s2、将粉碎后的农作物秸秆粉末和硅藻土投入搅拌器中,然后依次加入石膏、磷石膏、脱硫石膏、过磷酸钙、活性钙和草木灰,进行充分搅拌,得到混合粉末,然后加入微生物添加剂和有机物添加剂,进行搅拌后,置于30-40℃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制备形成粉剂;

s3、按一定比例称取乙二酸、柠檬酸、腐植酸、苹果酸和氨基酸,将乙二酸、柠檬酸、腐植酸、苹果酸和氨基酸置于量器中进行充分搅拌,搅拌后形成混合溶液a,然后将添加一定量的去离子水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静置30分钟,静置结束后缓慢加入反丁烯二酸、草酸、水杨酸和钠离子吸附剂,然后进行搅拌,搅拌后形成水性酸剂;

s4、按照1:1的比例取粉剂和水性酸剂,然后将粉剂和水性酸剂倒入容器中,进行搅拌,直至粉剂和溶解与水性酸剂中,形成混合溶液b,然后向混合溶液b中加入水进行稀释形成盐碱地改良剂,其中混合溶液b与水的比例为1:5。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将盐碱地改良剂采用粉剂和水性酸剂的液体两种组合形成,在实际需求时,可盐碱地土壤的实际情况,将粉剂和水性酸剂按照合理的比例进行配比,从而配比后的盐碱地改良剂更加符合盐碱地土壤的实际情况,使得盐碱地改良剂的使用效果更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