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材黏接层结构、板材、待成型风轮机叶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93233发布日期:2020-07-14 17:22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材黏接层结构、板材、待成型风轮机叶片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轮机叶片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板材黏接层结构、板材、待成型风轮机叶片结构。



背景技术:

风轮机叶片是风机发电机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通常是由多个纤维板材堆叠组合而成,而后在堆叠后的板材表面装上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的壳体。为了使得堆叠的纤维板材之间具有足够强的连接强度,通常会在板材之间灌注流动的树脂,待树脂固化后便可以使得板材连接牢固。

在灌注树脂时,为了使得树脂流动更加均匀快速,通常会在板材之间设置灌注促进层,灌注促进层的材料多采用软性的纤维布或其它织物。基于上述材料,在板材间灌注树脂时,通常会引起纤维布的褶皱变形,由此影响树脂的灌注效率,进而影响风轮机叶片的制造效率。如何将相邻两块板材快速有效的连接起来,是提升风轮机叶片制造效率的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实际运用中风轮机叶片板材之间连接效率有待提升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一在于提出一种板材黏接层结构,基于上述板材黏接层结构,本实用新型目的二在于提出一种风轮机叶片板材,利用上述板材黏接层结构,可以有效的提升风轮机叶片的制造效率,本实用新型目的三提出了一种待成型的风轮机叶片结构,利用上述结构,可以在后期快速的生产制造出分轮机叶片,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板材黏接层结构,包括:

黏结材料层,设置为板条状,采用黏性可固化流体材料制成;

结构加强层,设置于所述黏结材料层内部,包括至少一层纤维材料层;

保护膜层,可撕除设置于所述黏结材料层的上下表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整个板材黏接层结构均可以直接生产并且进行运输储藏,在使用时只需要将保护膜撕除,将黏结材料层放置到风轮机叶片板材上即可,利用黏性流体材料的流动性排除掉相邻两个板材之间的空气,最终实现板材的连接,铺设时不会产生褶皱,使用便捷高效。

进一步的,所述黏结材料层设置为树脂;

所述结构加强层设置为玻璃纤维布或碳纤维布;

所述保护膜设置为塑料膜。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纤维材料保证了整个黏结材料层的结构强度,避免铺设上述板材黏接层结构时树脂发生断裂。

基于上述板材黏接层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如前所述的板材黏接层结构的风轮机叶片板材,包括呈长条状设置的板材本体,所述板材本体上下表面可分离设置有所述板材黏接层结构,所述板材黏接层结构的形状大小与所述板材本体形状大小相适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带有上述板材黏接层结构的板材,在制造风轮机叶片时,只需要将板材黏接层结构中的保护膜层撕除,便可以利用自身带有黏性的黏结材料层实现相邻板材之间的连接,高效快速。

进一步的,所述板材本体上下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脱模布槽,所述脱模布槽内设置有脱模布,所述脱模布表面与板材两侧边缘的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内;

所述板材黏接层结构的形状与所述脱模布槽相同,所述板材黏接层结构的厚度不低于脱模布槽深度的2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上述板材黏接层结构能够有效的填充脱模布槽的空间,由于板材黏接层结构的厚度不低于脱模布槽深度的2倍,因此当相邻两个板材发生相互挤压时,树脂材料能够在板材之间进一步流动,将相邻两个板材紧密地结合起来。

进一步的,所述板材本体上下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脱模布槽,所述脱模布槽内设置有脱模布,所述脱模布表面与板材两侧边缘的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内;

所述板材黏接层结构包括主体部分以及边侧部分,所述主体部分的形状与所述脱模布槽的形状相同且厚度不小于脱模布槽深度的2倍,所述边侧部分对称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分的两侧壁上;

其中,所述主体部分与边侧部分在所述板材主体上的正投影轮廓与所述板材轮廓相重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树脂不仅能够有效地将相邻两个板材脱模布槽之间的空隙填充完成,还能够对板材两侧边缘位置加以黏结,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相邻两个板材的黏结牢靠程度。

进一步的,所述板材两侧边缘表面开设有连通所述脱模布槽的凹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位于相邻两个板材之间的板材黏接层结构被挤压时,树脂受到挤压发生流动,流动的过程中板材间多余的空气以及树脂能够从上述凹槽中排出,避免相邻两个板材之间产生较大的气腔,保证黏结的牢靠程度。

基于上述板材黏接层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待成型风轮机叶片结构,包括堆叠设置的多个板材,相邻板材之间设置有如前所述的板材黏接层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制备风轮机叶片时可以减少树脂的灌注操作,只需要将上述板材黏接层结构放置到相邻两个板材之间即可,操作方便,连接牢靠,能够有效提升风轮机叶片板材的制作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利用黏结材料层、结构加强层以及保护膜层,组成了板材黏接层结构,在制作风轮机叶片时,只需要将上述板材黏接层结构铺设在待堆叠的板材上,撕除保护膜层便可以利用黏结材料层的黏结力使相邻两个板材牢固连接,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2)通过在树脂内部设置纤维材料,能够保证板材黏接层结构的结构强度,不易被扯断,在铺设时不易产生褶皱,有助于提升风轮机叶片的制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板材黏接层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板材与板材黏接层结构相配合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板材与板材黏接层结构相配合的剖面示意图(板材开设脱模布槽);

图4为边侧开设有凹槽的板材示意图;

图5为板材堆叠后的整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1、板材黏接层结构;2、黏结材料层;3、结构加强层;4、保护膜层;5、板材;6、脱模布槽;7、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应当指出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均为简化示意,不代表实际生产的尺寸和比例。

一种板材黏接层结构1,如图1所示,由内至外依次包括:结构加强层3、黏结材料层2以及保护膜层4。

黏结材料层2设置为板条状,采用表面具有黏性的可固化流体材料制成。结构加强层3设置于所述黏结材料层2内部,包括至少一层纤维材料层,上述纤维材料层在沿黏结材料层2纵向上的抗拉伸力大于其横向拉伸力。保护膜层4可撕除设置于所述黏结材料层2的上下表面。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黏结材料层2材料采用树脂,所述结构加强层3配置为玻璃纤维布或碳纤维布,所述保护膜配置为塑料膜。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使用纤维材料保证了整个黏结材料层2的结构强度,避免铺设上述板材黏接层结构1时树脂发生断裂。

采用上述板材黏接层结构1,整个板材黏接层结构1均可以直接生产并且进行运输储藏,在使用时只需要将保护膜层4撕除,将黏结材料层2放置到风轮机叶片板材5上即可,利用黏性流体材料的流动性排除掉相邻两个板材5之间的空气,最终实现板材5的连接,铺设时不会产生褶皱,使用便捷高效。

基于上述板材黏接层结构1,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如前所述的板材黏接层结构1的风轮机叶片板材5,如图2所示,包括呈长条状设置的板材5本体,所述板材5本体上下表面可分离设置有所述板材黏接层结构1,所述板材黏接层结构1的形状大小与所述板材5本体形状大小相适应。

上述板材5采用碳纤维聚合板材5,其表面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做粗糙处理以便于后期的黏结。

如图3所示,所述板材5本体上下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脱模布槽6,所述脱模布槽6内设置有脱模布,所述脱模布表面与板材5两侧边缘的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内。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并不会刻意开设脱模布槽6,而是在生产板材5时,流动的树脂流到模具中,脱模布自然的与上述树脂结合在一起,后期将脱模布撕除后便在板材5的表面得到了上述脱模布槽6。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板材黏接层结构1的形状与所述脱模布槽6相同,所述板材黏接层结构1的厚度不低于脱模布槽6深度的2倍。上述板材黏接层结构1能够有效的填充脱模布槽6的空间,由于板材黏接层结构1的厚度不低于脱模布槽6深度的2倍,因此当相邻两个板材5发生相互挤压时,树脂材料能够在板材5之间进一步流动,将相邻两个板材5紧密地结合起来。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板材5本体上下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脱模布槽6,所述脱模布槽6内设置有脱模布,所述脱模布表面与板材5两侧边缘的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内。

如图3所示,所述板材黏接层结构1包括主体部分以及边侧部分,所述主体部分的形状与所述脱模布槽6的形状相同且厚度不小于脱模布槽6深度的2倍,所述边侧部分对称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分的两侧壁上。其中,所述主体部分与边侧部分在所述板材5主体上的正投影轮廓与所述板材5轮廓相重合。

树脂不仅能够有效地将相邻两个板材5脱模布槽6之间的空隙填充完成,还能够对板材5两侧边缘位置加以黏结,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相邻两个板材5的黏结牢靠程度。

当位于相邻两个板材5之间的板材黏接层结构1被挤压时,树脂受到挤压发生流动,为此,如图4所示,所述板材5两侧边缘表面开设有连通所述脱模布槽6的凹槽7。树脂流动的过程中板材5间多余的空气以及树脂能够从上述凹槽7中排出,避免相邻两个板材5之间产生较大的气腔,保证黏结的牢靠程度。

在具体实施中,上述凹槽7可沿板材5的上下表面开设,也可以沿着板材5边缘的轮廓开设。

基于上述板材黏接层结构1,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待成型风轮机叶片结构,如图5所示,包括堆叠设置的多个板材5,相邻板材5之间设置有如前所述的板材黏接层结构1。

基于上述待成型风轮机叶片结构,在生产制造风轮机叶片时,将板材5放置到设定的模具内,上述模具的主要作用在于防止板材5堆叠后在挤压的过程中发生侧向位移。铺设好板材5后,将板材黏接层结构1中的保护膜层4撕除,而后将板材黏接层结构1铺设在板材5上,覆盖上述板材5,而后铺设第二块板材5,挤压两个板材5,保证树脂将板材5间的空隙填满,而后再将板材黏接层结构1放置到第二块板材5远离第一块板材5的一面,重复上述操作,再以此类推,最终将多个碳纤维聚合板材5堆叠在一起,如果板材5侧壁上有树脂流出,则用相应的工具刮除即可。后期经过树脂固化工序,使得树脂固化,多个板材5便固化结合在了一起。由于铺设板材黏接层结构1时不会出现褶皱,后期不会有树脂灌注程序,能够显著提升风轮机叶片的制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