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丙烯酸酯改性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093778发布日期:2020-06-16 20:06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丙烯酸酯改性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在胶黏剂行业中简称pur,其含有活性基团nco,而且加热可熔融,熔融后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可涂布性,同时其无溶剂,还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特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木工、纺织等多种行业。但传统的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在实际应用中,固化速度慢、耐候性不佳、初粘力不高,因此人们开发出一系列改进的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价格低廉、与聚氨酯体系相容性好、耐候性佳、耐腐蚀、初粘力好,因此采用丙烯酸酯改性pur,可实现两种材料的性能互补。在广泛的使用和生产中,多以物理共混法改性pur,这种共混法生产的pur,结晶速度快、短期内迅速提高了热熔胶的初粘力,但在涂胶初期的几小时内剥离强度有明显下降,胶体能轻易从被粘物表面剥离,这是由于热塑性丙烯酸树脂本身结晶收缩率高,对基材润湿能力差,加入pur体系后引起胶体随温度降低迅速表面硬化收缩,使胶体在冷却到室温的过程中对基材的附着力变差,而此时粘接部位尚未完成湿气固化反应,因此产生了剥离强度下降的问题。在曲面粘结接中,粘接面会存在一定应力,这种剥离强度的下降就会导致粘接面开胶(反弹/翘头/鼓包)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丙烯酸酯改性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及制备方法,不仅具有优异的初粘力和持粘力,在涂胶最初几小时没有明显的粘贴力衰减,而且具有良好的后期粘接效果和广泛的适应性,尤其适用于曲形异面材的粘结。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丙烯酸酯改性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该丙烯酸酯改性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中nco%含量为1.5%~4.0%。优选地,所述羟基丙烯酸酯单体为丙烯酸酯化物、甲基丙烯酸酯化物、含羟基丙烯酸酯化物、含羟基甲基丙烯酸酯化物、醋酸乙烯酯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聚己二酸-新戊二醇-1,6己二醇酯二醇、聚己二酸-1,6己二醇酯二醇的羟值均为20~100mgkoh/g,酸值均为0.1~1mgkoh/g。优选地,所述聚己二酸-新戊二醇-1,6己二醇酯二醇中新戊二醇与1,6己二醇酯摩尔比为1:1~4:1。优选地,所述聚醚二元醇为聚环氧丙烷醚二醇,羟值为25~300mgkoh/g。优选地,所述异氰酸酯为二苯甲烷-4,4-二异氰酸酯、1,5-萘二异氰酸酯、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催化剂为二吗啉乙基醚、n-甲基吗啉、甲氨基乙基醚、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三乙烯二胺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稳定剂是磷酸和多聚磷酸按照质量比1~9:1混合而成的复配物。优选地,所述引发剂为异丙苯过氧化氢、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附着力促进剂为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一种丙烯酸酯改性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按照上述丙烯酸酯改性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的各原料比例称取羟基丙烯酸酯单体、异氰酸酯、聚醚二元醇、聚酯多元醇、抗氧剂、稳定剂和催化剂,所述聚酯多元醇为聚己二酸-新戊二醇-1,6己二醇酯二醇和聚己二酸-1,6己二醇酯二醇;步骤2、将聚醚二元醇、聚己二酸-新戊二醇-1,6己二醇酯二醇总重量的50%~100%、羟基丙烯酸酯单体、附着力促进剂、引发剂总重量的30%~50%、抗氧剂投入反应装置中,90℃反应1h,升温至110℃,加入剩余的引发剂,反应1h,升温至120℃反应1h,然后加入剩余的聚酯多元醇和稳定剂,以120℃、-0.1mpa真空脱水1h,降温至110℃以下,再加入异氰酸酯和催化剂,以110~120℃反应1h,以120℃真空脱泡0.5h,出料,从而制得上述丙烯酸酯改性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采用特定比例的羟基丙烯酸酯单体、异氰酸酯、聚醚二元醇、聚己二酸-新戊二醇-1,6己二醇酯二醇、聚己二酸-1,6己二醇酯二醇、抗氧剂、稳定剂、催化剂、附着力促进剂和引发剂为原料,以羟基丙烯酸酯单体在聚醚二元醇中自由基聚合成丙烯酸酯聚合共聚物,再接枝改性聚氨酯预聚体,从而制成丙烯酸酯改性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与现有技术中的丙烯酸酯改性pur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丙烯酸酯改性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具备更高的初粘性、适应性、耐热性和持粘性,可广泛应用于木工、电子、纺织、汽车等行业;由于本发明所提供的丙烯酸酯改性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具有优异的初粘力和持粘力,因此适用于曲形异面材的粘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下面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丙烯酸酯改性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及制备方法进行详细描述。本发明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一种丙烯酸酯改性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该丙烯酸酯改性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中nco%含量为1.5%~4.0%。其中,该丙烯酸酯改性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可包括以下实施方案:(1)所述羟基丙烯酸酯单体为丙烯酸酯化物、甲基丙烯酸酯化物、含羟基丙烯酸酯化物、含羟基甲基丙烯酸酯化物、醋酸乙烯酯中的至少一种。(2)所述异氰酸酯为二苯甲烷-4,4-二异氰酸酯、1,5-萘二异氰酸酯、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中的至少一种。(3)所述聚醚二元醇为聚环氧丙烷醚二醇,羟值为25~300mgkoh/g。(4)所述聚己二酸-新戊二醇-1,6己二醇酯二醇、聚己二酸-1,6己二醇酯二醇均为小分子二元酸与小分子二元醇酯化、缩聚产物,羟值均为20~100mgkoh/g,酸值均为0.1~1mgkoh/g。(5)所述聚己二酸-新戊二醇-1,6己二醇酯二醇中新戊二醇与1,6己二醇酯摩尔比为1:1~4:1。(6)所述稳定剂是磷酸和多聚磷酸按照质量比1~9:1混合而成的复配物。(7)所述催化剂为二吗啉乙基醚、n-甲基吗啉、甲氨基乙基醚、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三乙烯二胺中的至少一种。(8)所述引发剂为异丙苯过氧化氢、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中的至少一种。(9)所述附着力促进剂为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具体地,本发明所提供的丙烯酸酯改性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按照上述丙烯酸酯改性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的各原料比例称取羟基丙烯酸酯单体、异氰酸酯、聚醚二元醇、聚酯多元醇、抗氧剂、稳定剂、催化剂、引发剂和附着力促进剂,所述聚酯多元醇为聚己二酸-新戊二醇-1,6己二醇酯二醇和聚己二酸-1,6己二醇酯二醇。步骤2、将聚醚二元醇、聚己二酸-新戊二醇-1,6己二醇酯二醇总重量的50%~100%、羟基丙烯酸酯单体、附着力促进剂、引发剂总重量的30%~50%、抗氧剂投入反应装置中,90℃反应1h,升温至110℃,加入剩余的引发剂,反应1h,升温至120℃反应1h,然后加入剩余的聚酯多元醇和稳定剂,以120℃、-0.1mpa真空脱水1h,降温至110℃以下,再加入异氰酸酯和催化剂,以110~120℃反应1h,停止搅拌,以120℃真空脱泡0.5h,出料,氮气保护或真空密封包装,从而制得上述丙烯酸酯改性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丙烯酸酯改性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及制备方法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与现有技术中的丙烯酸酯改性pur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丙烯酸酯改性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具有更好的相容性,胶体无色透明。(2)与现有技术中的丙烯酸酯改性pur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丙烯酸酯改性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具有更高的初粘力。(3)与现有技术中的丙烯酸酯改性pur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丙烯酸酯改性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具有更好的持粘力,在涂胶最初几小时没有明显的粘贴力衰减。(4)与现有技术中的丙烯酸酯改性pur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丙烯酸酯改性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具有更低廉的成本。综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不仅具有优异的初粘力和持粘力,在涂胶最初几小时没有明显的粘贴力衰减,而且具有良好的后期粘接效果和广泛的适应性,尤其适用于曲形异面材的粘结。为了更加清晰地展现出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及所产生的技术效果,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丙烯酸酯改性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及制备方法进行详细描述。使用以下原材料编号进行实施例阐述:dp1000:聚醚二元醇(纯po,数均分子量1000);dp2000:聚醚二元醇(纯po,数均分子量2000);pnh-3000:聚己二酸-新戊二醇-1,6己二醇酯二醇(数均分子量3000,新戊二醇与1,6己二醇摩尔比为4:1);ph-3500:聚己二酸-1,6己二醇酯二醇(数均分子量3500);mdi-100:二苯甲烷-4,4-二异氰酸酯实施例1一种丙烯酸酯改性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其制备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将200.0kg的dp1000、100.0kg的dp2000、100kg的pnh3000、140.0kg的甲基丙烯酸甲酯、125.0kg的甲基丙烯酸正丁酯、15.0kg的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0.0kg的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0kg偶氮二异丁腈、1kg抗氧剂投入反应装置中,90℃反应1h,升温至110℃,加入3.0kg偶氮二异丁腈,反应1h,升温至120℃反应1h,然后加入130.0kg的ph3500和0.1kg稳定剂,以120℃、-0.1mpa真空脱水1h,降温至110℃以下,再加入165.0kg的mdi-100和0.5kg的二吗啉乙基醚,以110~120℃反应1h,停止搅拌,以120℃真空脱泡0.5h,出料,氮气保护或真空密封包装,从而制得1000kg丙烯酸酯改性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实施例2一种丙烯酸酯改性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其制备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将200.0kg的dp1000、100.0kg的dp2000、100kg的pnh3000、100.0kg的甲基丙烯酸甲酯、165.0kg的甲基丙烯酸正丁酯、15.0kg的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0.0kg的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0kg偶氮二异丁腈、1kg抗氧剂投入反应装置中,90℃反应1h,升温至110℃,加入3.0kg偶氮二异丁腈,反应1h,升温至120℃反应1h,然后加入130.0kg的ph3500和0.1kg稳定剂,以120℃、-0.1mpa真空脱水1h,降温至110℃以下,再加入165.0kg的mdi-100和0.5kg的二吗啉乙基醚,以110~120℃反应1h,停止搅拌,以120℃真空脱泡0.5h,出料,氮气保护或真空密封包装,从而制得1000kg丙烯酸酯改性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实施例3一种丙烯酸酯改性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其制备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将200.0kg的dp1000、100.0kg的dp2000、100kg的pnh3000、185.0kg的甲基丙烯酸甲酯、80.0kg的甲基丙烯酸正丁酯、15.0kg的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0.0kg的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0kg偶氮二异丁腈、1kg抗氧剂投入反应装置中,90℃反应1h,升温至110℃,加入3.0kg偶氮二异丁腈,反应1h,升温至120℃反应1h,然后加入130.0kg的ph3500和0.1kg稳定剂,以120℃、-0.1mpa真空脱水1h,降温至110℃以下,再加入165.0kg的mdi-100和0.5kg的二吗啉乙基醚,以110~120℃反应1h,停止搅拌,以120℃真空脱泡0.5h,出料,氮气保护或真空密封包装,从而制得1000kg丙烯酸酯改性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对比例一种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其制备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将200.0kg的dp1000、100.0kg的dp2000、100kg的pnh3000、280.0kg的丙烯酸树脂br106、130.0kg的ph3500、0.1kg稳定剂、20.0kg的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投入反应装置中,以120℃、-0.1mpa真空脱水2h,降温至110℃以下,再加入165.0kg的mdi-100和0.5kg的二吗啉乙基醚,以110~120℃反应1h,停止搅拌,以120℃真空脱泡0.5h,出料,氮气保护或真空密封包装,从而制得1000kg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性能检测将本发明实施例1至3所制得的丙烯酸酯改性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以及对比例所制得的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进行初粘及涂胶不同时间的剥离强度检测:基材:pvc发泡板;膜材:pvc膜,厚度380μm,达因值32~34;检测条件:在温度25℃,湿度45%的环境中对本发明实施例1~3和对比例进行3分钟时的初粘力检测以及1小时固化后的剥离强度检测、2小时固化后的剥离强度检测、3小时固化后的剥离强度检测和24小时固化后的剥离强度检测。测试方法:将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加热至120~130℃融化成流体状,以40g/m2的上胶量辊涂至测试基材上,贴合预备好的膜材,并使用相同压力压合贴面;在贴面上,裁切1in宽pvc膜,使用手持拉力计分别以90°、180°测得3分钟时的初粘力及1小时固化后的剥离强度、2小时固化后的剥离强度、3小时固化后的剥离强度和24小时固化后的剥离强度,其结果如下表1所示:表1测试项目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外观无色透明无色透明无色透明微黄半透rt初粘n/in9.29.09.88.0rt30min剥离强度1210156.6rt1h剥离强度2021202.2rt2h剥离强度28252415.2rt3h剥离强度3540373224h剥离强度n/in95899884由上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1至3所制得的丙烯酸酯改性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使用羟基丙烯酸酯单体共聚改性聚氨酯热熔胶,对pur的相容性、初粘力、持粘力等性能方面都有很大提升,而且由于使用丙烯酸酯单体合成反应,降低了成本。综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不仅具有优异的初粘力和持粘力,在涂胶最初几小时没有明显的粘贴力衰减,而且具有良好的后期粘接效果和广泛的适应性,尤其适用于曲形异面材的粘结。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