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固化披覆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09809发布日期:2021-04-16 13:34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固化披覆胶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固化披覆胶,尤其涉及一种uv湿气双固化披覆胶,属于胶黏剂领域。


背景技术:

2.披覆胶广泛应用于混合集成电路、汽车电子控制板、电子线路板、软性印刷电路板、电脑控制板、工业控制板、半导体晶体线路保护等电子零件。主要涉及各类电源、适配器、充电器、led、汽车工业、航空航天、航海、小变压器、家电办公(电视机、冰箱、洗衣机、微波炉、油烟机、空调、复印机、传真机、电饭煲、dvd、影碟机、电吹风、电水壶、热水器、吸尘器等)、手机数码产品(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mp3、电玩、移动电源、数码配件、电脑等)、仪表、精密仪器、载波通讯、电子元件的防护及正机防护等。
3.披覆胶具有防尘、防水、防潮、防震、防表面老化、防漏电等作用,主要用于保护pcb板和相关的设备免受环境的影响,延长其使用寿命,确保它们安全稳定地工作。
4.目前应用较多的披覆胶主要有以下几大类:丙烯酸类、pu类、硅胶类。但它们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中丙烯酸类披覆胶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溶剂型的,不符合环保要求;另一种是uv固化型的,阴影部分不易固化。pu类披覆胶在潮湿的界面上固化时容易起泡,会引起保护不良或造成电子故障。硅胶类披覆胶固化后强度较低,易撕裂,并且固化速度较慢,影响生产节拍。
5.为了更好的满足客户使用需求,很有必要开发一种低毒环保、固化速度快、各种场合及工件都适用的披覆胶。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披覆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新型披覆胶,可以uv快速固化成膜,同时在紫外光难以照射的区域,可以通过湿气交联固化,从而实现对各种复杂类型线路板及工件的有效保护。
7.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双固化披覆胶,包括:20~40份烷氧基封端的聚合物、30~50份丙烯酸基封端的聚合物、5~10份丙烯酸酯单体、5~10份活性稀释单体、1~5份硅烷偶联剂、1~3份光引发剂、0.5~1.0份抗氧剂、0.01~0.05份荧光增白剂、0.5~2.5份催化剂。
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9.进一步,所述烷氧基封端的聚合物具有如下结构,其粘度范围在5000~12000mpa.s。
10.11.此物质的有益效果:分子链两端有烷氧基硅烷,它遇到湿气会发生化学交联反应,起到湿气固化的功效。
12.进一步,所述丙烯酸基封端的聚合物具有如下结构,其粘度范围在4000~8000mpa.s。
[0013][0014]
此物质的有益效果:分子链中含有双键,可以起到uv固化的功效。上述两种树脂主链结构一致,搭配使用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在其他原料的配合下,最终形成一种可性能优良的uv湿气双固化披覆胶。
[0015]
进一步,所述丙烯酸酯单体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

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0016]
进一步,所述活性稀释单体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2

丙酸5,7,7

三甲基
‑2‑
(1,3,3

三甲基丁基)辛基酯、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2

苯氧基乙基丙烯酸酯、1,6

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二缩三丙三醇二丙烯酸酯、二缩三丙三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化二缩三丙三醇二丙烯酸酯、四氢呋喃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0017]
进一步,所述硅烷偶联剂为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3

(1,3

二甲基丁烯)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

β

氨乙基

γ

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

缩水甘油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

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0018]
进一步,所述光引发剂为二苯甲酮、2

羟基
‑2‑
甲基
‑1‑
苯基
‑1‑
丙酮、苯基双(2,4,6

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2,4,6

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膦酸乙酯、2

二甲氨基
‑2‑
(4

甲基)苄基
‑1‑
[4

(4

吗啉基)苯基]
‑1‑
丁酮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0019]
进一步,所述抗氧剂为4,4'

二(苯基异丙基)二苯胺、抗氧剂168、抗氧剂1790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0020]
进一步,所述荧光增白剂为荧光增白剂184、荧光增白剂cbs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
[0021]
进一步,所述催化剂为新癸酸。
[0022]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双固化披覆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将20~40份烷氧基封端的聚合物、30~50份丙烯酸基封端的聚合物、5~10份丙烯酸酯单体、5~10份活性稀释单体、1~3份光引发剂、0.5~1.0份抗氧剂、0.01~0.05份荧光增白剂依次加入搅拌釜内,在60℃下搅拌分散60分钟并抽真空,真空度不小于

0.098mpa,冷却至40℃以下,加入1~5份硅烷偶联剂,在真空状态下混合10分钟,然后加入0.5~2.5份催化剂,在真空状态下混合25分钟,n2封存包装即可。
[002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uv湿气双固化披覆胶既能快速定位,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能避免阴影部分或底层部分无法固化的缺陷,提高披覆胶的保护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0025]
实施例1
[0026]
将20份粘度为5000mpa.s的烷氧基封端的聚合物、30份粘度为4000mpa.s的丙烯酸基封端的聚合物、5份丙烯酸2

乙基己酯、5份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1份2,4,6

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膦酸乙酯、0.5份4,4'

二(苯基异丙基)二苯胺、0.01份荧光增白剂184依次加入搅拌釜内,在60℃下搅拌分散60分钟并抽真空,真空度不小于

0.098mpa,冷却至40℃以下,加入1份3

(1,3

二甲基丁烯)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在真空状态下混合10分钟,然后加入0.5份新癸酸,在真空状态下混合25分钟,n2封存包装即可。
[0027]
实施例2
[0028]
将40份粘度为12000mpa.s的烷氧基封端的聚合物、50份粘度为8000mpa.s的丙烯酸基封端的聚合物、10份丙烯酸羟乙酯、10份2

丙酸5,7,7

三甲基
‑2‑
(1,3,3

三甲基丁基)辛基酯、3份2

羟基
‑2‑
甲基
‑1‑
苯基
‑1‑
丙酮、1.0份抗氧剂168、0.05份荧光增白剂cbs依次加入搅拌釜内,在60℃下搅拌分散60分钟并抽真空,真空度不小于

0.098mpa,冷却至40℃以下,加入2份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和3份n

β

氨乙基

γ

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在真空状态下混合10分钟,然后加入2.5份新癸酸,在真空状态下混合25分钟,n2封存包装即可。
[0029]
实施例3
[0030]
将30份粘度为8000mpa.s的烷氧基封端的聚合物、40份粘度为6000mpa.s的丙烯酸基封端的聚合物、2份丙烯酸羟丙酯、5份甲基丙烯酸烯丙酯、4份丙烯酸异冰片酯、3份乙氧化二缩三丙三醇二丙烯酸酯、1份2

羟基
‑2‑
甲基
‑1‑
苯基
‑1‑
丙酮、1份苯基双(2,4,6

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0.7份抗氧剂1790、0.03份荧光增白剂184依次加入搅拌釜内,在60℃下搅拌分散60分钟并抽真空,真空度不小于

0.098mpa,冷却至40℃以下,加入1份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和2份γ

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在真空状态下混合10分钟,然后加入1.5份新癸酸,在真空状态下混合25分钟,n2封存包装即可。
[0031]
实施例4
[0032]
将25份粘度为6000mpa.s的烷氧基封端的聚合物、35份粘度为7000mpa.s的丙烯酸基封端的聚合物、4份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1份丙烯酸丁酯、3份2

苯氧基乙基丙烯酸酯、3份四氢呋喃丙烯酸酯、0.5份2,4,6

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膦酸乙酯、1.0份2

二甲氨基
‑2‑
(4

甲基)苄基
‑1‑
[4

(4

吗啉基)苯基]
‑1‑
丁酮、0.5份抗氧剂168、0.5份抗氧剂1790、0.02份荧光增白剂184依次加入搅拌釜内,在60℃下搅拌分散60分钟并抽真空,真空度不小于

0.098mpa,冷却至40℃以下,加入1份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0.5份3

(1,3

二甲基丁烯)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在真空状态下混合10分钟,然后加入1份新癸酸,在真空状态下混合25分钟,n2封存包装即可。
[0033]
将实施例1至4和国内同类产品做性能对比测试,力学性能数据均在23
±
2℃,相对湿度50
±
5%的条件下固化7天后测试所得,具体见下表1。
[0034]
试验实施例1
[0035]
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依据gb/t 528

1998进行测试。
[0036]
试验实施例2
[0037]
剥离强度依据gb/t 2790

1995进行测试。
[0038]
试验实施例3
[0039]
硬度依据gb/t 531

1999进行测试。
[0040]
试验实施例4
[0041]
介电强度依据gb/t 1408

2006进行测试。
[0042]
介电常数依据gb/t 1693

2006进行测试。
[0043]
体积电阻率依据gb/t 1410

2006进行测试。
[0044]
表1测试结果
[0045][0046]
从上表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备的一种uv双固化披覆胶,其表干速度快,能快速定位,同时固化深度好,能适应各种不同形状工件的使用要求,无需担心阴影部分的固化问题,而且其力学性能及电性能也明显优于国内同类披覆胶产品。
[004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