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丙烯酸酯胶黏剂、胶带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784793发布日期:2022-07-16 07:3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丙烯酸酯胶黏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所述丙烯酸酯胶黏剂包括以下组分:丙烯酸酯类单体100份引发剂0.1-0.6份溶剂150-25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酯胶黏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所述丙烯酸酯类单体包含以下组分:丙烯酸酯软单体40-90份丙烯酸酯硬单体5-50份丙烯酸酯功能类单体5-15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酯胶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酯软单体包括: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十二酯,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丙烯酸十三脂、甲基丙烯酸十三脂、丙烯酸十七酯、甲基丙烯酸十七酯任一种或至少两种组合;所述丙烯酸酯硬单体包括: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任一种或至少两种组合;所述丙烯酸酯功能类单体包括: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乙酯等,β-丙烯酰氧基丙酸任一种或至少两种组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酯胶黏剂,所述引发剂包括: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偶氮二异戊腈、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新戊酸叔戊酯、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任一种或至少两种组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酯胶黏剂,所述溶剂包括:乙酸乙酯、甲苯、丁酮,丙酮,异丙醇任一种或至少两种组合。6.一种丙烯酸酯胶黏剂的制备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丙烯酸酯胶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按重量份计称取所述丙烯酸酯类单体100份、所述引发剂0.1-0.6份以及所述溶剂150-250份;将所述丙烯酸酯类单体与所述溶剂混合,加入反应釜中进行加热、通入氮气,并进行搅拌;加入所述引发剂,在65-80℃温度下进行反应;加入所述溶剂稀释,制得所述丙烯酸酯胶黏剂。7.一种丙烯酸酯胶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胶黏剂层;第一基材层,所述第一基材层设置在所述胶黏剂层的第一面;以及第二基材层,所述第二基材层设置在所述胶黏剂层的第二面;其中,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为相对面;
所述胶黏剂层包含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丙烯酸酯胶黏剂。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丙烯酸酯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胶黏剂层的厚度为20-25微米;和/或所述第一基材层的厚度为12-100微米;和/或所述第二基材层的厚度为25-100微米。9.一种丙烯酸酯胶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称取丙烯酸酯胶黏剂100份、溶剂10-30份、固化剂0.2-0.5份、增粘树脂15-30份、助剂0.02-0.04份;将所述丙烯酸酯胶黏剂、溶剂、固化剂、增粘树脂混合搅拌,得到第一混合物;将所述第一混合物涂布在第一基材层上,加热烘烤;在所述第一混合物上覆盖第二基材层,制得所述丙烯酸酯胶带;其中,涂布的所述第一混合物作为胶黏剂层。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丙烯酸酯胶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剂包括:环氧类固化剂,异氰酸酯类固化剂,铝盐固化剂任一种或至少两种组合;所述增粘树脂包括:硅烷偶联剂。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胶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丙烯酸酯胶黏剂、胶带及其制备方法。解决或改善了现有技术中丙烯酸酯胶黏剂的生物碳含量低,且做成的胶带在使用过程中内聚力差,易发生剥离的技术问题。丙烯酸酯胶黏剂包括以下组分:丙烯酸酯类单体100份;引发剂0.1-0.6份;溶剂150-250份。丙烯酸酯类单体为丙烯酸酯的单体混合物在引发剂的作用下,丙烯酸酯类单体能够与溶剂凝聚紧密,以使得丙烯酸酯胶黏剂的内聚力强,不易发生剥离现象;其中,由于丙烯酸酯类单体为丙烯酸酯的单体混合物,因此选用的丙烯酸酯类单体生物碳含量高,即以使丙烯酸酯胶黏剂的生物碳含量提高,避免制备丙烯酸酯胶黏剂时,避免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进而达到环保的要求。要求。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贺海涛 麦启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皇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31
技术公布日:2022/7/1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