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墨直喷烫画膜用图案热转移水性助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47251发布日期:2022-08-31 11:59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白墨直喷烫画膜用图案热转移水性助剂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印花烫画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白墨直喷烫画膜用图案热转移水性助剂。


背景技术:

2.白墨直喷烫画,是从2019年开始在国内兴起一种个性化印花烫画工艺。利用喷墨打印机把水性颜料墨水打印在烫画膜上,先打印彩色图案,同时打印白墨盖住彩色图案,接着撒热熔胶粉,固化热熔胶粉后,在150℃-160℃烫10-15秒的范围内,可以烫在针织、纺织、尼龙、无纺布、牛津布等面料上,而且可以轻松达到照片级效果。
3.其中白墨直喷烫画膜的热转移剂是其中的关键,要求达到以下要求:耐高温,可耐160℃烫化10-15秒;重涂性,可在转移层上进行重涂吸墨层;并且要求烫化转印是具有热撕和冷撕的性能。
4.目前所使用的热转移助剂基本是油性蜡离型剂和硅类离型剂。蜡的熔点低,在130℃左右会熔化,只能在高温蜡熔化是热撕,当温度降低蜡重新凝固,产品报废。并且由于涂布时含有大量苯类溶剂,挥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有害性。硅类耐热好,具有热撕和冷撕的性能,但是硅类背面不具有重涂性,很难在硅类涂层上重涂吸墨层,是行业的痛点。
5.因此,现在急需研发一款兼具可重涂性、耐高温、可冷撕可热撕的水性助剂。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白墨直喷烫画膜用图案热转移水性助剂,解决目前助剂无法兼顾可重涂性、耐高温、可冷撕可热撕功能的问题。
7.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8.白墨直喷烫画膜用图案热转移水性助剂,包括:活性胺5%-10%、乳化剂3%-15%、刚性环丙烯酸单体1%-3%、长链丙烯酸单体15%-25%、碱类催化剂0.1%-2%、固化剂2%-5%、溶剂10%-20%、去离子水50%-70%、酸中和剂5%。
9.进一步地,所述活性胺为直链聚乙烯胺。
10.进一步地,所述的乳化剂为反应型乳化剂,所述的反应型乳化剂为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
11.进一步地,所述的刚性环丙烯酸单体为以下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1-金刚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酯,1-甲基-1-乙基-1-金刚烷甲醇丙烯酸酯。
12.进一步地,所述的长链丙烯酸单体为以下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十八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酯,二十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酯。
13.进一步地,所述的碱类催化剂为乙醇钠;所述的固化剂为聚碳二亚胺;所述的中和剂为酸中和剂,所述的酸中和剂为乙酸。
14.进一步地,所述的溶剂为以下的一种:乙二醇甲醚乙酸酯、丙二醇甲醚乙酸酯。
15.进一步地,包括:聚乙烯胺8%,乙醇钠1%,1-金刚烷基丙烯酸酯3%,二十烷基丙
烯酸酯25%,聚碳二亚胺2%,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5%,乙酸5%,乙二醇甲醚乙酸酯6%,去离子45%。
16.进一步地,所述热转移水性助剂的制备方法为:
17.s1:将活性胺,碱类催化剂,溶剂加入到装配有冷凝管、温度计、搅拌器、氮气通路的四口烧瓶中,60℃搅拌1小时得釜底料;
18.s2:加入刚性环丙烯酸单体并升温至70℃,搅拌反应2小时;
19.s3:加入长链丙烯酸单体并保温70℃,搅拌反应5小时;
20.s4:加入反应型乳化剂搅拌1小时;
21.s5:加入酸中和剂,搅拌反应2小时;
22.s6:加入去离子水,搅拌反应1小时;
23.s7:降温至40℃,加入固化剂,搅拌30分钟,制得白墨直喷烫画膜用水性转移助剂。
24.进一步地,所述的活性胺为聚乙烯胺,所述的碱类催化剂为乙醇钠,所述的溶剂为乙二醇甲醚乙酸酯,所述的刚性丙烯酸单体为1
‑ꢀ
金刚烷基丙烯酸酯,,所述的长链丙烯酸单体为二十烷基丙烯酸酯,所述的反应型乳化剂为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所述的酸中和剂为乙酸。
25.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跳脱出了常见热转移助剂的配方,设计了一款水性助剂,一方面兼顾了功能上的效果,具有可重涂性、耐高温、可冷撕可热撕;另外一方面也减少了有害溶剂的挥发对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危害。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技术方案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27.为了解决目前油性蜡离型剂和硅类离型剂无法满足白墨直喷烫画膜进行图案热转移的三个重要要求:可重涂性、耐高温、可冷撕可热撕,因此,在设计解决方案时,跳出原有的热转移助剂常见体系,搭建了新的水性助剂的体系,具体包括:活性胺(5%-10%)、乳化剂(3%-15%)、刚性环丙烯酸单体(1%-3%)、长链丙烯酸单体 (15%-25%)、碱类催化剂(0.1%-2%)、固化剂(2%-5%)、溶剂 (10%-20%)、去离子水(50%-70%)、酸中和剂5%。
28.具体的实施例如下:
29.实施例一:
30.水性助剂配方为:聚乙烯胺10%,乙醇钠1%,1-金刚烷基丙烯酸酯3%,,二十烷基丙烯酸酯20%,聚碳二亚胺2%,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5%,乙酸5%,乙二醇甲醚乙酸酯6%,去离子水48%。
31.水性助剂的制备方法为:
32.s1:聚乙烯胺,乙醇钠,乙二醇甲醚乙酸酯加入到装配有冷凝管、温度计、搅拌器、氮气通路的四口烧瓶中,60℃搅拌1小时得釜底料;
33.s2:加入1-金刚烷基丙烯酸酯,并升温至70℃,搅拌反应2小时;
34.s3:加入二十烷基丙烯酸酯并保温70℃,搅拌反应5小时;
35.s4:加入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搅拌1小时;
36.s5:加入乙酸,搅拌反应2小时;
37.s6:加入去离子水,搅拌反应1小时;
38.s7:降温至40℃,加入聚碳二亚胺,搅拌30分钟,制得白墨直喷烫画膜用水性转移助剂。
39.水性助剂用于白墨直喷烫画膜的方法以及效果检测方法如下:
40.将本实施例产品用去离子水开稀至固含量5%,涂膜厚度为8um,涂布在75微米厚度的pet薄膜上,然后置于烘箱120℃烘烤1min;在水性转移助剂上在涂布一层吸墨层,涂膜厚度8um,然后置于烘箱 120℃烘烤1min;将上述产品在爱普生烫画膜专用打印机上打印;在打印后的图案上撒热熔胶粉,接着烘干热熔胶粉;接着在烫化机上 160℃烫10秒,测试pet的热转印性能。
41.评估热转印效果如下;
[0042][0043]
注:热撕
‑‑
160度烫15秒后,立刻撕开;温撕
‑‑
160度烫15秒后,冷却20-30秒后撕;冷撕
‑‑
160度烫15秒后,冷却1-2分钟后撕开。
[0044]
实施例二:
[004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减少了聚乙烯胺的添加量,本实施例中聚乙烯胺添加量为5%。其制备方法与检测方法均同实施例一,热转印效果评估如下:
[0046][0047]
实施例三:
[004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调整了聚乙烯胺的添加量,本实施例中聚乙烯胺添加量为8%。其制备方法与检测方法均同实施例一,热转印效果评估如下:
[0049][0050]
实施例一、二、三对比说明:合适的聚乙烯胺的添加量可以解决重涂性,并且可以冷撕,不能热撕和温撕。
[0051]
实施例四:
[005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增加了二十烷基丙烯酸酯的用量,增加到25%的用量。其制备方法与检测方法均同实施例一,热转印效果评估如下:
[0053][005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对比可知:通过增加长链丙烯酸单体的添加量,改善离型力,可以改善热转印性能,可以热撕、温撕和冷撕。
[0055]
实施例五:
[005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去除配方中的1-金刚烷基丙烯酸酯成份。其制备方法与检测方法均同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去除步骤s2,热转印效果评估如下:
[0057][0058][005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四的对比可知:刚性丙烯酸单体参与反应,可以提供化合物的软化点,增加产品的耐热性,对热撕性能有所帮助。
[006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